APP下载

现代公厕景观叙事中的楹联文化传承研究
——以山西临汾市公厕楹联为例

2023-08-21柴书毓

关键词:临汾公厕楹联

柴书毓

(中南大学 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湖南 长沙 410083)

楹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是复杂的多要素的文化构成,即“汉语言文字的对句方法、中华民俗节庆与仪式、汉字书法书写艺术,以及楹联作品装裱制作技艺四者相统一的综合的文化谱系”[1],楹联具有抒情、教化或装饰等功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在现代社会,楹联依旧发挥其魅力,在特殊场合,如新春佳节、婚丧嫁娶、乔迁之喜,或是工程开工、竣工,商场开业等,都有楹联的身影,以此营造仪式感。还有在固定场所悬挂,以起到画龙点睛作用的楹联,如寺庙、亭台楼阁等名胜古迹,或书房、客厅等私人场所,展示出公共空间的人文积淀或个人的品位格调。例如,山西解州关帝庙内有木制与石质两种楹联,大多为明清遗存,既是古建筑的点缀,也是关公文化与关公信仰的表达。山西晋商大院中的楹联也是楹联文化的突出代表,如运城市李家大院素有“三晋楹联第一宅”之称,院内楹联三百余副,其内容体现出主人的从商之道与家族文化等。2006年,楹联习俗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山西各地积极开展传承楹联文化的行动,如运城市获“中国楹联文化强市”称号,楹联文化研究与传承基地成为城市名片之一;闻喜县与新绛县为“中国最佳楹联文化县”;闻喜县寺底村被中国楹联学会授予“中国楹联文化村”称号。这些都是地方社会重视楹联文化、传承楹联非遗的重要表现。楹联作为中国独特的汉语文化遗产,是汉语言艺术与各类民俗文化相互交融的一种文化符号[2],具有丰富的象征内涵和文化遗产意义。楹联也是城市软实力的体现,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树立文化自信方面占据重要地位,城市发展需要与之相匹配的楹联。“但在城市化过程中,人们往往压缩和限制了文化的物质的生存空间。比如,居住空间没有给楹联文化留下位置。这使得楹联这种诗性的、教谕性的可视文化有淡出日常生活之虞。”[3]在大多数城市发展忽视楹联文化建设的情况下,山西临汾市城市建设中,楹联被充分利用起来,依托公厕,以厕联的形式呈现。公厕成为楹联非遗传承的载体,厕联也成为公厕文化的重要构成元素,二者相结合,既展现出城市新形象,也提升了民众生活境界。

一、厕联传统及其文化内涵

楹联种类多样,包括春联、挽联、贺联、名胜联、行业联、厕联等,厕联是其中较为独特的一类。厕联采用朴实易懂的语言与简单明了的表达,有寓庄于谐的特点,在语言表达上更富创新性,厕联的创作是对中国传统楹联文化的传承。

在我国楹联史上,很早就有撰写厕联的传统。清代的楹联创作达到鼎盛,涉及社会生活的多个面向,楹联的社会文化价值得到充分利用。厕联贴近民众日常生活,又是楹联中独特的一类,在清代楹联创作中较为常见。如清代褚人获的小说集《坚瓠集》“厕上扁对”中引咄咄夫《一夕话》中的七则厕联:“(《咄咄夫》)集中载厕事甚多,《如意厕赋》语繁不复记,其题圊门对云:‘古人欲惜金如此,庄子曾云道在斯。’又:‘虎子难同器,龙涎不及香。’又:‘莫道轮回输五谷,可储笔札赋三都。’又:‘藏垢含污知大度,仙风道骨验方肠。’又:‘为文自昔称三上,作赋于中可十年。’又,抚署圊门曰:‘但愿生民无殿屎,不惭宰相受堂餐。’又:‘官司不令多中饱,燕饮应知无后艰。’”[4](P784)其中多涉及典故,如联一即与《庄子·知北游》中“道在屎溺”的记载有关,东郭子询问庄子道在何处,庄子回答道无所不在,在稊稗、在瓦甓、在屎溺[5](P113~114)。联三与联五巧用两个有关厕所的典故,尤其联五,双典同用:一是欧阳修在《归田录》卷二中云:“余生平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6](P22),他认为马上、枕上、厕上是构思写作的最佳时机与场合,故“上厕则阅小辞”“每走厕必挟书以往”[6](P22);二是引用左思创作《三都赋》的典故,西晋左思为创作《三都赋》,家里到处放着纸笔,甚至厕所里也放。联六与联七则体现出特定场合(巡抚官署)厕所的楹联,映射古今贪官污吏,读之韵味深远。此外,《清稗类钞》“尽其所有”故事中记载一则厕联:“某生县府试屡举案首,不售。家赤贫,于路旁建厕屋,藉收粪以售资。上悬一匾,曰:尽其所有,又悬一联曰:但愿你来我往,最恨屎少屁多。”[7](P76)厕联内容即流露出书生郁郁不得志与为生活所困的落魄心境。除现有文献记载之外,民间还流传一些幽默风趣、寓庄于谐的厕联。如四川宣汉县王幺贡爷擅长诗文对联,曾作厕联:“进去三步紧,出来一身轻”,横批“进出方便”;“绝世英雄,来时定当哈腰屈膝;贞女烈妇,至此也要解带宽裙”,横批“是非之地”。[8](P13~14)旧时广州一厕所门外有一联:“到此便无中饱患,问谁不为急公来。”[9](P189)相传为画家徐悲鸿所撰。再如“小坐片刻,便会放松意念;清闲一会,即成造化神仙”;“再忙也需来这里,偶听雨打芭蕉,蛙儿入水响叮咚;减负还要来此地,从不斤斤计较,白纸里面有文章”[10](P77~78)。这些厕联大多谐趣横生,寓意深长,又不失含蓄清新,典雅大方,可堪称雅联。

楹联的包容性较强,既能呈现阳春白雪的高雅,又能表达下里巴人的通俗,正因如此,楹联才能扎根民间,成为民众喜闻乐见的一种“国粹”。总而言之,厕联是楹联中较为通俗的一种,与民众生活更为接近。首先,厕联体现出厕所的基本功能,所以大多厕联通俗易懂,又因张贴场合的特殊性,故常以诙谐幽默的语言呈现,具有趣味性。其次,传统厕联运用典故,映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言简意深,具有知识性。最后,有的厕联在表达上或典雅含蓄,或清新自然,具备一定的艺术性。楹联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厕联是一种独特的楹联,亦是楹联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厕联传统古即有之,发展到现代社会,厕联以城市公厕为载体,对发扬传统文化、传播卫生文明观念及展现地域文化起到独特作用。

二、现代公厕的景观叙事

在现代社会,“公厕”不再是一个丑陋的字眼[11],它是城市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也是城市景观之一,对维护城市环境卫生、保障民众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公厕的发展见证了人类文明和城市文明的进步,现代公厕不仅具备基本方便功能,更增加了社会、服务与文化等多样化功能。同时,公厕作为一种文化符号,也从侧面反映和表现了人们对生活质量和生存方式的态度,表明与城市建设相关的政府行为,如法规、规划、市政管理等方面的认知水平、风气和卫生习惯、思维特征[12](P18)。此外,公厕本身是一种人文景观,其建筑形式丰富多样,因地制宜,与城市环境相协调,是城市建筑群的构成要素。临汾市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因《帝王世纪》称“尧都平阳”,临汾又有“尧都”“平阳”之称。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临汾市区人口达94万余人。人口密度大,2008年以前,市区仅有十几座公厕,不仅位于背街小巷、设施简陋,环境也很恶劣,还存在收费经营的情况。2008年,临汾市启动公厕工程,市建设局将公厕改造纳入城市建设中,开始了“公厕革命”[13]。2008年至今,临汾市建成了88座风格各异的公厕,分布在主干街道、道路交叉处、商场附近、广场和公园等地,平均每500米就有一个公厕,极大便利了民众的日常生活。88座公厕中,有48座达到五星级标准,12座达到四星级标准,公厕内设施完善,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有儿童专用洗手台、镜子、洗手液、体重秤、绿植、座椅、钟表、防滑地面、残疾人厕位,每个厕所里配备衣物挂钩、厕纸、红外线自动冲水设备等,公厕外还有停车位。在一些地图APP上还可定位查找距离最近的公厕,公交站牌旁有旅游与公厕示意图。公厕外观经过精心设计,是临汾市区极具特色的城市景观。

景观叙事是景观与叙事之间的一种互动关系,即通过景观完成叙事。公厕景观叙事即由景观讲述公厕文化,具体而言,是以景观为核心,由建筑外观、雕塑、楹联等共同构成的景观叙事内容。临汾公厕景观叙事包括公厕外观叙事、雕塑叙事与楹联叙事,每座公厕形成一处景观,成为传播健康、文明、文化的平台,也彰显了地域文化特色,加深了地域认同,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公厕文化。

(一)外观叙事

公厕外观叙事是公厕景观叙事最直观的内容,通常与周边环境相协调,通过主题明确、独具特色的叙事方式,直观呈现公厕景观造型,使其成为人们视觉上的第一接受要素。临汾公厕融合各类文化元素,造型多样,风格各异,具备较强的观赏价值。传统风格样式的公厕多靠近公园等场所,如位于秦蜀路迎宾园的01号公厕为双四边形屋脊勾连而成的复合式古典建筑样式,周围环绕花草树木,这样既净化了空气,又与传统样式的公厕建筑外观相协调,俨然一处可以休闲观赏的花园。古城公园东北角的24号公厕靠近古城墙,采用青灰色砖瓦,外观样式为古城堡,与古城公园内的古建筑、亭台楼阁风格异曲同工。位于街道或靠近居民小区的公厕多为现代风格,如位于鼓楼北街的33号公厕外观样式为现代写字楼。贡院街西35号公厕位于道路交叉处,公厕上还有LED显示屏,这类公厕颜色简单大方,与现代化的城市风格吻合。秦蜀路南的47号公厕外观为复式小洋楼,远远望去宛如居民住宅。贡院街58号公厕外观为金元宝,贡院街是临汾的商业街,元宝公厕迎合了商家的求财心理。位于鼓楼南的84号公厕外观为脸谱造型公厕,体现出临汾“戏曲之乡”的地域文化特色。位于火车站的63号公厕外观为火车车厢,风格简约,与其所处环境协调。还有“眼镜”公厕、“盘子”公厕、水立方外观的公厕等,公厕的多样造型彰显出不同的文化内涵,成为城市景观中独具文化特色的艺术品。

(二)雕塑叙事

雕塑叙事是公厕景观叙事的重要构成。雕塑属于公厕景观小品,能使公厕景观更富表现力,主题各异的雕塑在景观环境中吸引人停留观看。公厕作为临汾市标志性公共服务设施,成为民众日常休闲的公共场所,清晨可以看到市民在公厕前的空地上跳广场舞;夏日黄昏,民众在公厕花池边歇凉,公厕雕塑小品为民众的娱乐休息增添了趣味性。在雕塑主题的叙事上,一是与周边环境协调,二是与公厕外观协调。如靠近临汾一中的60号“眼镜”公厕旁的键盘样式雕塑,中间为一球体,上面有“数字世界”字样,这样的雕塑出现在学校旁,是希望学生能够放眼世界,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鼓楼北82号“足球”公厕旁的球体雕塑,与公厕的颜色一致,均为红白两色相间,整体协调一致,体现出城市倡导的“全民运动”主题。此外,还有以环卫工人为主题设计的“披星戴月”“挥汗如雨”雕塑,这两个雕塑均为身体健硕的女性形象,“披星戴月”中星星和月亮环绕着女性;“挥汗如雨”突出硕大的汗滴,女性右手呈擦汗状,表现出环卫工人辛苦劳作的状貌。贡院街“元宝”公厕两旁各有一元宝雕塑,与公厕外观、街道功能相一致。另外,还有小鸡破壳而出的主题雕塑,反映“呵护生命”主题的女性雕塑,宣传环境卫生的“爱环境”“讲卫生”雕塑,以马桶为原型的“伴侣”雕塑等,这些雕塑集审美性和艺术性于一体。主题多样的雕塑为公厕景观增添了不少文化艺术元素,临汾公厕雕塑也被全国雕塑建设委员会评为“全国公共设施艺术化项目范例奖”。

(三)楹联叙事

“任何的非遗形式都是叙事,因为它们都是千百年形成的社会文化认同,口口相传,成为真正的活态的文化传统的叙事。”[14]楹联习俗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楹联叙事在临汾公厕景观叙事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公厕文化的重要构成。楹联内容诉说着卫生文明观念、民生需求与人文关怀、地域文化及城市文明建设等。“百姓有尊严,方便不掏钱”“平日不觉有无,急时方知轻重”……在临汾公厕大门两侧,会看到这样一副副字迹或隽秀或圆润或潇洒的妙趣横生的楹联,它们既装点着公厕景观,也易引起民众共鸣,成为临汾公厕的一大亮点。公厕悬挂楹联,既能从外在表现形式上给民众以艺术享受,同时也可使民众在欣赏中获得启发、教育和引导[15]。楹联内容在表达上或庄或谐,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公厕景观中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是公厕文化艺术特色的展现,对城市文明建设与地域文化认同的建构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公厕是城市形象的展示,公厕风貌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城市的精神文化风貌。临汾公厕景观叙事中,造型别致的外观叙事、主题多样的雕塑叙事、富有文化内涵的楹联叙事三者融合,使公厕成为城市的标志性景观,除了映射城市文明及文化品位外,公厕景观叙事也反映出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和更为完善的物质与精神享受。

三、公厕空间中楹联非遗的展示与传承

楹联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华彩的民俗乐章和雅致的语言形态,是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的象征符号,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信息与价值。[2]楹联既可以表达阳春白雪,也能雅俗共赏,作为公厕标志性文化景观,楹联是彰显公厕功能的文学性与艺术性的书写,也是一种较为实用的文化传播工具,以凝练的语言表现出丰富的人文内涵。传统景观的审美范式及造型元素会以重构的方式转化为切合当下社会文化的表达形式并加以合理运用[16],作为一种传统的文化载体,楹联即被很多新建的公共景观采用。上文已说明,楹联叙事是现代公厕景观叙事的一部分,也是构成公厕文化的重要内容,公厕楹联既为城市建设增添了文化元素,也为楹联非遗活力的唤醒、楹联文化的展示、楹联习俗的传承提供了重要平台。从内容上看,现代公厕楹联主题丰富,文化内涵多样;从语言表达上看,公厕楹联雅俗兼备,对仗工整而又通俗易懂;从功能上看,借助语言文字的方式,楹联直接点明主题,传播卫生文明观念及知识。基于实地调研、搜集整理与分类归纳,笔者将临汾公厕楹联的文化内涵总结为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公厕楹联的内容表达出公厕急人之困的重要作用,语言表达诙谐幽默,朗朗上口。在临汾公厕楹联中,这类楹联最多,笔者共搜集到23副这一主题的楹联。其中又涉及四小类。其一,反映公厕急人之急的首要功能。这类楹联以诙谐的语言展现出公厕满足民众生理排泄需求的作用,但在表达上却无污秽之气。如“进来急如风,出去好轻松”,这副楹联对民众如厕形态进行描写,一进一出,各具状态。“心中可容百年事,腹中难忍一时急”,用对比的手法表达出民众生活中必不可少且不能忍的事情(即上厕所)。“急缓童叟无忧,进出男女有别”,将公厕服务的对象全部涵盖,还提醒民众文明如厕。“清茶美酒几度醉,纵情放歌一身轻”“吃喝纵有千般味,拉撒方得一身轻”。第一副楹联语言表达豪迈,如不挂于公厕前,也不会将其与厕所联系在一起,但在公厕前出现,又和公厕功能紧密联系起来;第二副楹联语言通俗,“吃喝”“拉撒”是人最基本的生活需求,“纵有”“方得”对仗工整,表达通俗又不失文学性。其二,直指公厕与民众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这类楹联同时也涉及与民众日常生活健康相关的内容,如“公厕非小事,生活大问题”“路边有君守望,出行无人再忧”等。公厕是民众生活的必备设施,此类楹联言简意赅,表达出公厕对民众生活的重要作用。其三,说明公厕的重要性。公厕彰显着城市文明的细微之处,城市建设、日常运作与公厕有着密切的关系,故楹联也常传递这样的内容,如“人生幸福路,健康第二门”“借得方寸地,方便天下人”“平日不觉有无,急时方知轻重”“应人所急德上品,解民之忧抵万金”“事小牵肠伴一生,位微挂肚系万民”。这些楹联通过描述公厕与民众健康相关、为人服务的特性来点明其重要性:虽占地小,容易被人忽略,在城市中所处的地位较为隐晦,但却是民众依赖的场所,在城市运行和民众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四,展示公厕洁净卫生的新形象。继2008年临汾市开展“公厕革命”以来,公厕成为市区的标志性景观,洁净的环境、舒适的体验,彰显着临汾现代公厕的“洁净美”形象。楹联也将这一变化表述出来,如“莫道自古无显位,且看今日有尊容”,将公厕形象进行了今昔对比,过去在人们眼里,公厕就是“脏乱臭”的代名词,如今,拥有“尊容”的公厕一扫过去的形象与地位,成为广受民众赞誉的公共服务设施。“躬身伺人无怨言,靓装自洁显大雅”,将临汾公厕干净卫生且有着靓丽外观的形象表达出来。再如,“引领文明理当有地位,方便百姓岂能无身价”,强调了城市公厕彰显人类文明、保障民众生活的突出作用。

第二,公厕楹联强调民生,表达人文关怀。城市形象不仅体现在为人们的生产经营、文化娱乐等活动服务的设施上,还涉及对城市细节的关注,例如,城市绿地的增加,公厕数量的增多,环境的变化等,这些城市细节上的革新,展现出城市便民形象及其文化品位。公厕项目是临汾市打造“方便之城”民生理念的重要举措,民生主题也是公厕楹联文化内涵的重要内容。如“百姓有尊严,方便不掏钱”“千年非议皆空谈,百姓方便乃真理”“民生小事事不小,百姓方便便有方”“生命尊严世上至高,人民健康天下为大”“平凡之所显人民尊严,民生之举引国际风范”。在这些楹联中,“民生”“方便”“尊严”“健康”等字眼,反映出公厕建设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关注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把民众如厕的尊严和健康问题放到重要位置。民众看到这样的楹联,会获得轻松愉悦的体验,感受到这座城市浓厚的人文关怀。

第三,公厕楹联彰显出城市文明建设。毋庸置疑,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促使作为公共设施的公厕不断改善,公厕的改善也是城市文明建设进程的一个观察视角,是城市向外展示的一张名片。临汾市的“公厕革命”赋予公厕多种功能,不仅是生理排泄的场所,还具有卫生整理、商业宣传、文化熏陶等作用,民众的环境卫生意识在每次如厕中不知不觉得到加强,公厕也成为彰显临汾城市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志。公厕楹联则赋予城市文明建设不一样的文化气息,楹联内容也反映出临汾市政部门对城市公厕建设的重视。如“欲说百姓方便事,皆知平阳宜居城”“居家方便鼓楼街,出门思念平阳城”,楹联内容表达出公厕建设与城市文明建设紧密关联,也与临汾市建设“方便之城”的理念相呼应,展现出临汾市作为宜居城市的优势所在。临汾公厕在国际上受到关注和赞誉,在楹联中也有所体现,如“人居品牌百姓之利,全球十佳国家之誉”“事不在大有情则灵,城不在华有厕则名”“人居之窗与世界接轨,便民之所与文明相连”等,楹联内容是对临汾公厕建设品牌效应的形象说明。此外,城市的文明建设与个体的文明素养相关联,一部分公厕楹联即是宣传文明如厕、传播文明观念,如“此处无声藏大爱,瞬间方觉遇知音”“一蹲一站非小事,一进一出有自尊”,这些楹联倡导的在公共场所需表现良好公共文化素养的内容,对民众在使用公厕过程中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有所助益,也有助于推进城市公厕文化建设进程。

第四,公厕楹联也是对地域文化及自然地理风貌的文化建构,反映出地域文化特色,成为展示地方文化的一个窗口。如“西控汾河一壶水,东邻雷霍两座山”“南通秦蜀有驿站,北达幽并无虑忧”,位于临汾市中心的地标性建筑平阳鼓楼四个门洞上匾额内容就分别为“东邻雷霍”“西控河汾”“南通秦蜀”“北达幽并”,是按照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原刻复制的匾文。“霍”“汾”“秦”“并”距离临汾近;“雷”“河”“蜀”“幽”距离临汾较远,但正是这一远一近,体现出临汾市在地理上极尽开阔的视野,这是对临汾自古以来优越地理位置的形象化书写。公厕楹联采用展现地域文化特色的形式,既为临汾独具地域风格的公厕形象增添了文化内涵,也展现出临汾公厕是为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提供方便之所。有的楹联内容迎合特定空间的功能,如位于临汾市贡院街路段公厕的楹联“天下财富诚可贵,此处文明价更高”,贡院街是商业街,楹联的上联展现出商业街的性质,它是汇聚财富之处,但下联寓意一转,财富虽重要,但文明的价值更高,点明文明如厕的重要性。临汾市火车站的公厕楹联“进进出出皆为客,来来往往胜似家”,火车站是外来人员汇集的场所,乘客下了火车来到这座城市,到公厕方便的时候,看到公厕前的楹联,内心不免感到温暖,城市形象在无形之中就对外显现出来。

从景观叙事上看,厕联为公厕景观增添了审美效果与文化元素,借助楹联这一传统叙事,传递出城市文明建设、卫生观念、民生关怀及地域文化等内容。从文化传承的视角来看,厕联承载着楹联文化传统,其载体是可感的、可视的,其内容是抽象的、文学的,厕联的展示与应用,是楹联习俗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城市传承的重要表现。临汾公厕景观叙事将楹联纳入进来,让这一传统景观叙事成为现代城市公厕景观的创新元素,作为非遗的楹联便依托这一城市景观重构和革新,获得活力,得到传承,这对于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结语

多样化的公厕景观构成了多重内涵的公厕文化空间,也为城市风貌增添了美感和活力。公厕景观在彰显现代城市文化包容性特质的同时,也增强了民众对于城市文化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其中包含着对地域文化和城市建设的认同,使公厕成为民众放松和享受的公共文化空间。从公厕外观叙事上看,造型主题明确,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渗透出流行元素、本土文化元素等内容,在视觉上给人美的感受,是最为直观的景观叙事。公厕雕塑叙事反映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情况,并与花池、草坪等景观一同构建出城市中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空间,也提升了城市的气质和品位。公厕楹联叙事是构建文化认同的重要方面,在公厕文化景观塑造中,楹联是将文化展现出来的最恰当要素,它以语言文字的方式,通过文学性和艺术性的表达,既彰显出楹联非遗的魅力,其内容又与现代社会相吻合,赋予公厕景观以人文性,增强了民众对这一公共空间的感知与认同。无论是宣传卫生、民生等主题,还是宣传地域文化、城市建设等主题,都是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让民众在如厕的同时获得心灵上的归属感。

现代公厕景观叙事中,楹联叙事是较为典型的一种。与其他公厕不同,临汾公厕悬挂楹联,既起到美化装饰的作用,也增添了公厕景观的人文气息。公厕楹联最大的特点是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丰富多样的文化内涵。公厕的楹联叙事,既是对中国传统楹联文化的传承,又是对楹联题材和内容的创新。楹联叙事与公厕景观相结合,进一步深化了民众对公厕文化的认识及对城市文明建设的理解与感受。楹联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往对其认知多集中于古代文人雅士的楹联作品及名胜古迹楹联,现代社会的文化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大众也成为欣赏楹联的主要群体,故对楹联的创作有了多方面的考量,尤其是公厕楹联,需切合雅俗共赏的需求,成为楹联中雅俗兼备的代表。临汾公厕楹联多从日常生活中取材,富有生活智慧,通俗易懂,容易为民众理解与接受。同时,楹联以城市主要街道及公共场所的公厕为载体,与城市建设和发展相融合,民众在使用公厕时,接受楹联的文化浸润,在潜移默化中了解这一传统文化,获得审美体验,并在欣赏过程中接受楹联传达的内容,与此产生情感共鸣,促成了楹联在公厕景观审美塑造与文化内涵表达上的双重意义。总之,临汾公厕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化输出,打造以临汾本土文化为特色的城市形象,公厕也成为临汾市标志性的公共文化设施。公厕环境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公厕各类景观尤其是楹联,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境界与文化品位,展现了对民众的人文关怀,对构建民众认同感和促进城市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临汾公厕楹联
纽约公厕不足,增设遥遥无期
临汾:抓紧防治玉米蓟马
临汾清廉地图
城市公厕的人性化设计
长治至临汾高速公路开通
孔府的年节楹联
市委书记任“公厕总所长”很正常
我与楹联缘不浅
楹联简史三字经(八)
楹联简史三字经(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