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原发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2023-08-21何敏蔡依玲王坚
何敏,蔡依玲,王坚
南通大学附属江阴医院放疗科,江苏 江阴 214400
多原发恶性肿瘤(multiple primary malignancy,MPM)又称重复癌,是指同一宿主单个或多个器官同时或先后发生2个或2个以上的原发恶性肿瘤[1]。随着肿瘤诊断和治疗水平的进步,患者生存期延长,且由于原发恶性肿瘤放化疗长期不良反应、遗传和行为风险因素等的持续影响,肿瘤患者患MPM 的风险明显增加。目前对MPM 的研究日益重视,本文对MPM 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提高临床对MPM 的认识。
1 诊断标准
MPM 的概念由Billroth 等于1889 年首次提出。根据原发肿瘤数目多少,MPM 可分为二重癌(双发癌)、三重癌及四重癌等,以二重癌最常见[2]。MPM 的诊断标准在国际上存在诸多争议,第3 版《国际疾病分类肿瘤分册》[3]进行了详尽描述:①MPM 的存在不取决于时间;②每一个原发肿瘤起源于一个组织或部位,而不是侵袭、复发或转移;③多灶性肿瘤;④可能涉及许多不同的器官系统。根据间隔时间不同将MPM 分为两种:两肿瘤间隔时间≤6 个月为同时性MPM(simultaneous multiple primary malignancy,sMPM),两肿瘤间隔时间>6 个月为异时性MPM(metachronous multiple primary malignancy,mMPM)。
2 发病率及临床特点
肿瘤患者往往有易感体质,目前MPM的总体报告频率为2.4%~20.0%,近年来发病率不断上升[4-5]。MPM 发病率上升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人口老龄化,肿瘤患者数量增加。②人们健康意识提高,定期体检发现了更多肿瘤。③随着检查技术、设备的进步以及对MPM 的深入研究,临床医师对MPM 的认识大幅提升。④肿瘤放化疗不良反应、现代不良生活习惯、代谢综合征等诱使MPM 发生率提高。国内文献报道MPM 的发病率低于国外,可能与地区、种族、环境等客观因素有关,也可能与国内医师对MPM 缺乏认识导致误诊或漏诊以及患者随访资料缺失有关。
文献报道,MPM 好发于老年人,男性居多[3]。不同地区的MPM 瘤种存在差异,土耳其MPM 最常见于胃肠道、皮肤、头颈部、女性生殖道和呼吸道[6];日本MPM 好发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7];中国MPM 以消化道、呼吸道及泌尿生殖道多见[8]。Zhang 等[9]随访了5570 例患者,发现结直肠癌、乳腺癌和甲状腺癌MPM 居前三位。无论是首发癌还是次发癌,消化道肿瘤均高发,临床中若有肠癌、胃癌、食管癌等病史,应高度警惕MPM 的发生。
3 MPM 的发病机制
MPM 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多基因的缓慢过程,可能与以下几点有关。
3.1 区域癌化理论
1953 年,Slaughter 等[10]发现,11%的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患者出现两处或两处以上的恶性病变,研究认为,头颈部某个区域的上皮在某种致癌因素刺激下转变为癌前区域,若致癌因素作用的时间、强度足够,可导致该区域产生多个独立的恶性病变。基于以上发现,Slaughter 等首先提出了MPM 发病机制——区域癌化理论。魏子豪等[11]认为,整个上呼吸道、消化道的上皮表层长期暴露于致癌因素下,导致整个区域组织的多个基因异常改变,继而导致发生恶性病变或癌前病变的危险性增高。这可能也说明了为何更多的MPM 好发于同一系统或者有共同通道的器官。当多种致病因素不断出现时,一种或多种肿瘤会发生在不同的部位[12]。治疗肿瘤不能仅局限于瘤体本身,需要通过技术手段早期识别癌化区域,阻断肿瘤形成,对病变进行早期治疗及密切随访,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但目前尚无可准确判定区域癌化的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探究。
3.2 遗传与基因突变
10%~15%的肿瘤与遗传性肿瘤综合征有关,这些综合征中有许多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携带该基因的人有50%的概率将其遗传给孩子,在肿瘤幸存者中发现,种系突变预示着特定第二原发肿瘤的风险增加。①遗传性乳腺-卵巢癌综合征:乳腺癌易感基因1(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l,BRCA1)或乳腺癌易感基因2(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2,BRCA2)突变;②多发性错构瘤综合征:磷酸酶张力蛋白同源物(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PTEN)突变;③利-弗劳梅尼综合征:p53突变;④检查点激酶2(checkpoint kinase 2,CHEK2)综合征:CHEK2的51、52 位点突变;⑤家族性非典型多发性葡萄胎黑色素瘤综合征: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2A(cyclin 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 2A,CDKN2A)突变;⑥林奇综合征:由至少5 种不同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基因的遗传突变引起,包括mutL 同源物1(mutL homolog 1,MLH1)、mutS 同源物2(mutS homolog 2,MSH2)、mutS 同源物6(mutS homolog 6,MSH6)和PMS1 同源物2 错配修复系统组件(PMS1 homolog 2,mismatch repair system component,PMS2)等;⑦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WNT 信号通路的APC 调节因子(APC regulator of WNT signaling pathway,APC)突变;⑧mutY DNA 糖基化酶(mutY DNA glycosylase,MUTYH)相关性息肉病:MUTYH的种系双等位基因突变;⑨遗传性弥漫性胃癌:编码E-钙黏蛋白的钙黏蛋白1(cadherin 1,CDH1)突变;⑩von Hippel-Lindau 肿瘤抑制因子(von Hippel-Lindau tumor suppressor,VHL)综合征:3 号染色体短臂上VHL抑癌基因的种系突变[13]。当一个家庭的几代人在相对年轻的时候被诊断出患有某些肿瘤,或有MPM 家族史时,应怀疑是遗传性肿瘤综合征。
3.3 放疗
放疗可导致长期免疫抑制,可致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缺失,细胞恶性转化,从而促进MPM的发生[3]。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的广泛应用导致低剂量区域大大增加,而大体积小剂量的随机效应增加了MPM 的发生率[14-15]。Xue 等[15]报道了1102 例接受IMRT 的非转移性鼻咽癌患者,有22 例诱发了第二原发性肺腺癌(second primary lung adenocarcinoma,SPLAC)。放疗相关性MPM 的诊断标准:①第二原发肿瘤发生于第一原发肿瘤的治疗后并位于照射野内;②前后的恶性肿瘤有较长的间隔时间;③放疗前除原发肿瘤外并无其他恶性肿瘤;④前后的两种恶性肿瘤各自具不同的病理学特点[16]。临床上应注意对放疗区域及边缘组织和脏器的筛查,适当延长随访时间,尽早诊断放疗所致MPM。
3.4 化疗
化疗药物常诱发血液系统肿瘤,也可诱发实体肿瘤。Liu 等[17]回顾性分析了9 例涉及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的双原发恶性肿瘤患者,7 例在多年的综合抗肿瘤治疗后患有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认为化疗很可能是发生第二肿瘤的原因。常见的致癌药物有烷化剂、拓扑异构酶Ⅱ抑制剂及抗代谢药物等。据报道,26 295 例多原发骨髓瘤幸存者中,有4.2%出现第二原发肿瘤,可能与大剂量的烷化剂化疗有关[18]。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作为烷化剂应用的长期并发症,世界卫生组织(WHO)将AML 的一种亚型定义为烷化剂治疗相关的AML。临床上需要避免大剂量用药,注意药物累积。
3.5 环境因素及个人生活方式
吸烟、饮酒、肥胖、紧张焦虑的生活情绪等不良因素长期存在,被刺激区域组织处于癌化的不同阶段,当刺激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可引起多个部位和区域发生癌变从而导致MPM。研究表明,吸烟不仅可促进第一原发肿瘤的发生,还会提高第二原发肿瘤的发病率[19]。文献报道,吸烟是初始原发性肺癌患者发生第二原发性肺癌的危险因素[20]。Rice 等[21]研究发现,15%的接受过完全肺切除术的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发生了第二原发肿瘤,其中,56%为第二原发性肺癌,而从未吸烟的患者均未发生第二原发性肺癌。研究发现,高酒精是头颈癌发生第二原发肿瘤的危险因素[22]。因此,应加强对患者不良嗜好的健康宣教,积极教育患者在可能发生第二原发肿瘤的时间间隔内,戒烟、戒酒、改变不良饮食习惯等,以更好地降低它们在发生第二原发肿瘤中的作用。
3.6 其他因素
MPM 的发生还可能与肿瘤因子长期作用、肿瘤患者机体免疫功能逐渐耗竭、老龄化、内分泌系统功能减退等有关。仍有许多因素尚未被发现,机制也并不明确,更需要进一步研究。
4 诊断、治疗及预后
MPM 的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查、影像学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等手段,关键在于将MPM 与转移癌和复发癌进行鉴别,因为其治疗方法及预后差别甚大。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MPM 的方案,应遵照个体化原则,综合考虑患者年龄、身体状况、肿瘤部位、病理类型、分期等因素,尽量采取根治性治疗手段,不能根治的患者可进行放疗、化疗、分子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以延长患者生存期,减轻其痛苦。多学科诊疗模式(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MDT)已经成为目前国际上公认的肿瘤治疗模式之一,不仅有助于治疗疑难疾病,而且有助于发现隐匿性疾病[23]。孙海燕等[24]报道显示,患者能否从MDT 中获益,取决于患者是否有机会参加MDT 以及MDT 决策的执行情况。
MPM 预后主要与原发肿瘤部位、病理类型、恶性程度、治疗方式等相关。MPM 患者与患一种肿瘤患者的预后无差异[25]。应该加强对MPM 的理解,尽早干预原发性肿瘤,提高机体对肿瘤细胞的免疫清除能力,也有助于延缓肿瘤进展。在第一原发肿瘤治疗后的随访期间,应提高对MPM 的警惕性,增强筛查早期第二原发肿瘤的能力。
5 小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MPM 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诊断和治疗仍存在挑战。应鼓励肿瘤患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以降低MPM 的发生率。对易感人群如有肿瘤家族遗传史的患者应进行密切随访,普及MPM 相关知识,引起患者足够的重视,进而对第二原发肿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达到最佳疗效。通过MDT 模式为患者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以更好地延长患者生存期。医务人员应加强对MPM 相关知识的学习,以便更好地理解和界定这一领域的预防、筛查、诊断、治疗和生存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