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hatGPT介入教育领域的技术运用、风险洞悉与发展路径

2023-08-21罗志佳陈韦宏

关键词:教育领域人工智能模型

罗志佳,陈韦宏

(新疆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7)

ChatGPT作为一款大型语言模型,以极快的速度“爆火出圈”,功能不仅涵盖传统的人机对话、网页检索、信息咨询等,还涵盖诗歌创作、代码编译、讲稿写作,并以不俗的表现成为自然语言处理工具中的佼佼者。作为一款聊天机器人程序,ChatGPT一经推出,其蕴含的巨大潜能便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近年来用户数量增长速度最快的消费者应用程序,其拥有的出色图像、文字、语音处理能力,使得众多行业有望在ChatGPT的加持下显著提升生产效率,确立以大语言模型为核心的智能计算范式,营造出机遇与挑战共存的发展局面。以ChatGPT为代表的语言处理模型较以往技术而言,优势在于能基于用户反馈准确改正输出结果,并以迭代方式扫描互联网数据,生成模仿人类语言的回应[1]。

对教育行业而言,ChatGPT的诞生将对现有的教育教学环境产生直接影响,师生凭借技术帮助,有望跨越以往由地域差异、技术匮乏形成的信息鸿沟,快速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增强学生信息素养[2]。但易学的交互模式与低门槛的准入条件也使得部分用户可能借助技术规避研究过程,利用技术剽窃他人成果,由此形成的教育诚信问题与知识产权危机,也必须得到高度重视。数字化发展作为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是具有前瞻性与创造性的社会共同选择,随之而来的技术介入问题,也将同时成为各行各业所面临的共同困难与发展机遇。立足教育领域,化危机为转机的关键在于做好应对方案,在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技术优势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其造成的负面影响,为教育领域稳固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技术运用:创新性技术与教育领域相结合

ChatGPT本质上是采用LLM架构(Large Language Model)的聊天机器人程序。在开发过程中采用预训练语言模型录入大量训练数据,并基于训练数据整合计算,凝练出符合用户要求的输出结果[3]。从技术的角度讲,ChatGPT的诞生得益于近年来大数据、云计算的火热发展,在大语言模型诞生前大数据就已搜集了海量样本,为模型分析奠定了良好基础。转观教育领域,ChatGPT有望通过现存的海量数据进一步分析教育教学规律,根据地方特色、学生特点规划施教方案、绘制学生画像、构建学生模型,成为教育领域提升工作效率、突破工作瓶颈的辅助性工具。技术作为一种无自主意识的客观方法,其造成的社会影响往往同技术本身无关,使用者如何加以运用,才是技术发挥影响的关键因素。合理掌握技术并将其用于社会发展事业,成为教育领域成功数字化转型的当务之急[4]。

(一)大语言模型有利于教师减负增效

2023年3月,OpenAI公司正式公布了由GPT-4模型支持的新版人工智能应用,其中涉及的GPT-4生成式预训练转换模型(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本质上是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支持的深度学习模型,通过人机一问一答的方式,输出观点、整合知识,并利用实时反馈调整结果,以此学习用户习惯,增强模型对人类语言的感知度与评判能力[5]。基于强化学习的大语言模型之所以能提供诸多使用价值,本质在于其突破了以往人工智能应用训练数据不足的问题,继而解决了应用文不对题、答非所问的短板。大语言模型的出现,大幅提升了原有人机交互的上限,在语言处理、文字创作、整合信息等方面实现了显著进步,并且因技术升级而具备的数字创作能力、文字编辑能力、数字孪生能力等特性,势必同教育领域产生更多交集,不断催化教育领域的实践革新。大语言模型通过不断采集、加工、整合训练数据,在经过进一步的技术迭代升级后,有望在学生情感分析、构建学生画像等方面实现突破。

将大语言模型运用到教育领域,一是能够减轻部分传统教学任务对教师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事务性工作对教学时间的挤占,譬如定制教案、规划教学目标、查找相关文献等。二是大语言模型可以进行上下文关联对话,利用道德模型自主拒绝有违道德底线、法律准则的问题,在规避使用风险的同时,极大提升了人机对话效率,为教师创造人机对话形式的头脑风暴、案例教学提供了可能。三是支持跨学科学习辅导,大语言模型因为数据涵盖较多领域,具备跨学科辅导能力,有望减少学生课后复习、辅导培训的时间成本、学习成本。大语言模型能够凭借技术优势在教育领域提质增效,运用由数据训练转化而来的资源优势,完成分析学生行为模型、单个学生性格画像等工作,大大减少了教育教学、学生管理工作的繁琐环节,提升了工作效率[6]。

(二)人工智能内容生成技术有利于构建教育新模式

人工智能内容生成(AI Generated Content,AIGC)是依托自然语言处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NLP)和自然语言生成(Natural Language Generation,NLG)方法进行内容生成的重要手段,相较于以往技术的最大不同在于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创作出符合自然语言逻辑的内容,被认为是元宇宙发展的催化剂与加速器,其固有的多样态、虚实共生等特征,成为Web3.0时代互联网内容生成技术的重要技术。在AIGC应用中,ChatGPT能够根据用户反馈进行相应的角色转换,使模拟对应的学习场景、交互场景成为可能。同时,ChatGPT设置了基本的道德底线,对违背公序良俗或有悖于互联网精神的使用者直接给予否定答复,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人工智能技术被滥用的可能,也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初步的风险解决方案。

在教育领域,以人工智能内容生成为代表的技术有望成为学生预习复习的重要手段。对需要较大练习量的学科而言,人工智能内容生成技术可以按照题目类型、题目难度、知识点范围等标准,生成符合用户需求的练习题目,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物质成本[7]。目前在英语口语考试领域,已经适配出一批符合用户需求的人工智能技术衍生应用,通过随机出设口语考试题目,考验学生随机应变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由此搭建的场景更加符合考试环境,为缺乏语伴的学生创造了理想对话环境。另外,大语言模型搭配Midjourney软件可以创作出丰富的绘画、图片资源,填补了人工智能内容生成技术只能输出文字的短板,图片生成技术的引入有望帮助学生实现海量知识点的可视化,在方便自主复习的同时,减轻教师备课压力[8]。同时,在亟需创意引导、逻辑运算的学习科目中,人工智能内容生成技术也能提供教育引导,譬如在美术教育中,教师有望通过人工智能内容生成技术生成符合课业要求又兼具创新创意的作品,以供入门者教学临摹。

(三)人类反馈强化学习技术有利于实现教育数字化转型

人类反馈强化学习(Reinforcement Learning from Human Feedback,RLHF)是指在强化学习方式的基础上,依据人类反馈不断优化语言模型的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人工智能系统训练方法,该技术致力于将强化学习方式同人类反馈结合起来,以便创造出更为健壮的模型算法[9]。在教育领域,人类反馈强化学习技术的引入,将使人工智能应用学习用户行为模式、话语方式成为可能,譬如学生在同人工智能应用交互前,教师可通过提示词(Prompts)设置引导程序,在实际人机交互时引导学生告知学习情况及优势特长,帮助人工智能应用建构符合该生学习特点的学生画像,以便后期输出吻合学生学习能力的学习计划及练习题目。基于人类反馈强化学习技术,人工智能甚至有望实现对学生的一对一辅导,依托其强大的算力及海量的储存空间,进一步实现对学生个体学习策略的定制化服务,并在长期的人机交互中,不断分析学生学习状态,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因师资力量不足、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而产生的教育问题,促进教育领域的数字化转型。

在概念界定层面,教育的数字化转型主要是指通过互联网、物联网为载体,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促成数字技术与教育要素深度融合,推动教育变革创新的过程。使用人工智能工具学习和执行创造性任务、与人工智能共同协作,将会成为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10]。人类反馈强化学习技术的介入,为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带来了新的契机。通过人类反馈强化学习技术所具备的反馈、修改及信息搜集能力,教育领域有望在微观、宏观两个层面实现数字化教学与数字化管理的转型。

在微观层面上,技术的引入有望实现对学生个体的专项指导与跟踪辅导,其定期反馈的结果也将成为评价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指标,同时,教师亦可通过反馈数据了解学生情况,便于教师今后根据学生个人情况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活动;在宏观层面上,技术的引入有望实现对某省、市或地区的学生特性分析,掌握某区域的整体学习情况,有望通过宏观数据把握学生共性问题。同时,宏观的学习情况分析有利于教育主管部门开展工作,实时更新的反馈数据有利于主管部门随时掌握所辖区域内的教育教学情况,为进一步调配教育资源、平衡师资力量提供决策支撑。

(四)学习人工智能提示词有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提示词(Prompts)是一种利用自然语言来指导或激发人工智能模型完成特定任务的方法,是人工智能应用为了解用户需求、用户目的并以此更高效地完成人机交互的有效手段,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对提示词的运用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人机交互的效率与准确性。在运行逻辑上,人工智能应用往往先利用预训练数据构建大语言模型,再通过提示词整合输出内容,最后才借助人类反馈强化学习及算法分析预测用户行为,而提示词在这一过程中充当着协调人机对话的中坚作用[9]。并且,人工智能所具备的强泛化能力,让跨学科联想成为可能,但受制于预训练数据的庞大繁琐,人工智能时常反馈出不精准的信息,导致人机交互效率难以保证,因此键入符合人机交互逻辑的精准提示词不仅是撬动人工智能的关键,更是学习人机交互逻辑的起点。

在教育领域,学习正确使用提示词进行人机交互,是学生高效学习的必经之路,简洁、准确的提示词是人工智能快速了解用户,并根据用户特点准确反馈的关键所在[11]。在实际运用中,提示词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目标、学习周期等诸多因素,对提示词的归纳较为考验学生独立自主规划、组织安排的行为能力。在以往机械学习的模式下,教师作为第一责任人常常对学生的学习计划大包大揽,导致学生在组织规划、时间管理方面的能力较弱。通过熟练学习运用人工智能提示词,有望增强学生的组织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提升符合逻辑的叙述写作能力,增强学生对个人学习进度的掌控感,为之后的独立学习、自主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风险洞悉: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的潜在危机

随着数字化信息技术的普及,社会普遍对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领域的结合持积极态度,但ChatGPT的诞生绝不仅仅包含着正向意义的突飞猛进,还涵括了在技术光辉下隐藏着的弊病与不足。ChatGPT在实际运用中所表现出来的强大信息检索能力与整合能力,使得包括教育领域在内的各领域在加快生产效率方面找到了突破点[12]。同时,人工智能的诞生为学生撰写论文、完成课业提供了诸多省力的选择,学生毫不费力就可以完成一篇文章的写作,由此产生的学业诚信危机、学生过度使用等问题,直接威胁着现有课业评价机制与教育生态。

(一)诱发学业诚信危机

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应用通过整理凝练数据,以极低的时间成本为使用者提供了参考答案,其技术本位的学习思路与践行方式有可能成为降低学习兴趣、限制学习能力的罪魁祸首。如果长时间对其不做限制,将使学生产生严重依赖心理,进而限制学生创造力的发展,退化必要的逻辑思考能力与分析辨别能力,扩大学习畏难情绪与恐惧心理,弱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感。运用教学辅助技术代替教师从事简单教学任务一直是教育领域经久不衰的热门话题,但矫枉过正的人工辅助可能适得其反,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实际上,对代写作业、学术抄袭的担忧随着ChatGPT诞生发展一直在发酵,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大大提高了学术不端行为的概率[13]。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作为首家限制学生登录使用ChatGPT的官方机构,其做法不久便被得到众多机构、学校、科研院所的效仿。

人工智能应用的突然出现,打破了教育领域的平稳发展态势,人们还没有为即将到来的改变做好准备,但改变已经悄然而至[14]。毫无疑问,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具备巨大的发展潜力,但其发展的前提必然是在建立相应规章制度、应对举措、风险防控等配套机制的基础上,如果不加管控而任意滥用,人工智能技术非但无法完成开发时便于人类生活的初衷,反而会成为戕害使用者心智、促使使用者严重依赖的罪魁祸首。在教育领域,技术手段作为提升教育质量的辅助工具,绝不能放任其野蛮生长,应在允许学生使用前,建构使用操作规范,引导学生科学地使用人工智能,既不因噎废食,又秉持有原则、有底线、有管控的处事态度,在不破坏原有教育机制的前提下,把握住人工智能所带来的发展机遇,促使人工智能发挥正向教育作用[15]。

(二)教育评价机制转变的过渡危机

人工智能带来的强大算力,究竟是“洪水猛兽”,还是“良师益友”,尚需实践加以定夺,但可以肯定的是,人工智能对教育评价机制的影响已经悄然显现。原有的教育评价机制主要在“教师教,学生学”的关系基础上制定的,教师负责教学评价、学生评价,学生则负责对教师及教学行为进行反馈。但人工智能技术诞生后,学生掌握了更为先进的技术工具,将增强其对教育教学、授课内容的话语权,教师可能从权威的强势方转变为弱势方,由此诞生的教育评价机制不匹配问题,将成为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重点。这一问题所造成的影响可以从教育评价机制设置逻辑层面、教师应对层面、学生参与层面3个方面进行探讨。

从教育评价机制的设置逻辑来说,基于海量数据研发的ChatGPT,可能打破教师布置作业的逻辑与评判规则。因为学生作业的同质化程度高,且多数题目的解答思路相似,大语言模型优势在处理相关问题时,往往表现出响应速率快、准确度高等特点,如学生利用这些优势完成作业、撰写论文,极有可能破坏现有的学业诚信评价机制,造成教育不公平。有研究认为,ChatGPT在现有开放性测试中的表现极有可能彻底终结线上考试的学术诚信评价体系[16]。并且,大语言模型在文字领域的突出能力可能伤害师生互信关系,增加教师对表现突出或超出预期水平学生的不信任感,导致学生在完成课业的同时,还需考虑如何自证,增大了其学业压力、心理压力,引发了不必要的精神内耗。

从教师应对的角度而言,相较于教育习得,教师对教育过程更加看重。在仅有只言片语而非全面指导的条件下,任由学生单方面依赖科技工具而成为受科技庇护的无知盲从者,显然有悖于教师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下,人工智能应用的出现将极大地改变现有的教育格局,学生在获得人工智能应用的加持后,可能潜意识地认同人工智能的权威地位,继而对不符合人工智能答案的解答提出疑问,教师在学生的诘问下可能被倒逼为按照人工智能答案来诵稿、读稿、照本宣科的教学机器,缺失了教育中最具意蕴的教学艺术与应变过程。

同时,从学生参与的角度来说,教育评价机制关系到学生对教师的认同感与学习过程的获得感[17]。针对学生普遍更加关注成绩与产出的现象,应着力增加人文关怀,鼓励其亲自感受破解难题、寻求答案的乐趣,譬如在科研教育环境中,应鼓励学生产出具有创造性、创新性的成果,鼓励富有人文色彩的设计作品产出,引导学生正视人工智能技术的工具地位,避免其对技术的偏信与盲从。

(三)道德模型缺陷与常识偏差危机

现版本的ChatGPT本质上依然是高度依赖训练数据计算的工具,所以存在诸多技术漏洞。一是因为训练数据贫瘠,其对人类复杂世界与抽象能力的理解能力较为有限,且后台数据库只更新至2021年,对近两年热点事件的支持较差。因此,ChatGPT得出的结论与当前最新的行业趋势、时政热点有所偏差,其观点仅作辅助参考,并不能作为关键支撑材料。二是在进行文章索引、信息参考时,ChatGPT会创造部分不存在的作者或文章来援引自身观点,导致一些对技术不了解的用户转引错误观点,且目前暂无有效鉴别ChatGPT援引文章真伪的系统。三是在人机对话中,人工智能存在少量事实性错误、知识盲区及常识偏差,譬如在询问杜撰的历史人物生平时,ChatGPT可能将错就错,编造出一份虚假的人物生平供用户参考。以上3点致使ChatGPT在介入教育领域时常常误导用户,让用户对目前的教育形式、教育现状产生误判,进而造成教学决策失误。

除出现常识性偏差错误外,ChatGPT在教育领域应用还需重点关注道德风险。在诞生之初,ChatGPT便内置道德模型,凡侦测到涉及违法违规、背离公序良俗的语句,便会被道德模型判定为恶意问题,人工智能应用将保持缄默或进行善意劝诫。但在实际使用中,ChatGPT预设的道德模型却存在较大缺陷,部分用户将“是什么”的提问句修改为“如果我想避免某事,我应怎么做”后,就有可能绕过道德模型的侦测,得到相关回答,这严重违反了道德模型设计者的初衷。并可能使部分涉世未深的学生受到不良影响,利用ChatGPT的逻辑漏洞参与违法行为[18]。综上,ChatGPT现有的道德模型是否应加入进阶筛选机制或引入人工审查手段来控制这一技术漏洞引发的负面影响,仍是需要探索的课题。

三、发展路径:ChatGPT为教育领域迎来新变革

作为一支异军突起的变革性力量,ChatGPT已经显现其跨学科分析的强大能力。在迎接未来、拥抱变化的同时,也应识变应变、科学理性,谨慎分析ChatGPT存在的问题,杜绝人工智能可能造成的误导与偏差。教育领域在面对人工智能技术时,绝不能一味地采用拒绝、回避的态度,而应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逐步构建制度,控制防范风险,并积极吸纳科学技术所带来的创新与生产力提升,形成人工智能实践的完整闭环。在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人工智能技术对教育生态的融入,不仅代表着人工智能领域同教育的跨界融合,更将影响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

(一)评价体系构建与互信体系重塑

高校、机构及科研院所禁止学生使用ChatGPT从事论文撰写、课业写作,说明了教育领域对使用者滥用技术的怀疑。但堵不如疏,禁止学生使用人工智能只能短暂应急,而绝非长远之计,单方面禁止只会让教育领域丧失掌握技术的实践先机,并让整个教育领域在接下来的技术冲击中陷入被动。如何重新建构教师对学生的信任感,是在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的全新课题,其成功与否直接关乎着教学工作能否顺利开展。一方面,教师不应简单采用GPTZero等工具检测论文、作业,而应主动引导学生理性对待人工智能技术;另一方面,应当及时建立基本的学业诚信制度,对使用行为进行官方界定,避免标准含糊不清。因此,将技术特点同教育实际相结合,将成为破题之举[19]。同以往单一应用程序或单一要素所造成的影响不同,人工智能技术对教育领域造成的影响具有长期性,极有可能成为倒逼教育改革的重要推手,在制定具体条例时,往往需要先综合考虑学生成长、教师幸福、社会发展等必要前提,充分尊重教育环节中的主体权利、个人感受,达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最终目的,提升技术带来的获得感与幸福感,消退对技术的恐慌感与不适感。

除完善行为制度外,教育领域仍需构建起主体普遍认同的行为准则。一是加强识变,加强学生群体的诚信教育,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滥用人工智能对学业诚信的危害,提升学生对建设诚信体系的认同感。二是主动应变,订立规章制度,将通过人工智能撰写的考试答卷、学术论文划归为作弊,重新明确对人工智能技术正常使用与蓄意作弊的区别,并广泛利用案例教学对学生进行警示。三是提升教育领域内驱力,将求变应变确立为教育领域工作的必由路径,提高教师对科技发展、技术进步的职业敏感度,坚定教师拥抱改变、抵御风险的信心决心,为教育领域整体发展提供正向促进力量。

(二)倒逼教师提升信息教学素养

“机器越来越像人了”,如果教师还在把人当作机器培养,个人的发展将永远跟在人工智能后面,而且将被甩得越来越远[20]。人工智能作为一种跨领域、跨学科的新型技术,在有效缩减知识领域弱势者同强势者之间知识鸿沟的同时,也将对传统师生的“教—学”模式形成冲击[4]。在“翻转课堂”的概念界定中,教师应重新调整课程时间,将学习的主动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ChatGPT出现后催化了这种“翻转”的进程,加速撼动了师生传统的“教—学”模式,成为学生倒逼教师掌握现代化信息素养的重要推手。一般情况下,较为年轻的学生群体对新知识的接受程度更高,拥有更快的信息接收速率,这种信息接受速率的差距迫使教师不得不重新接纳知识,磨炼技能,以期同青年人的学习节奏同步。首先,ChatGPT的出现,对部分惯用陈旧知识体系、老旧教学技法的教师造成了新的教学压力,倒逼教师队伍更新知识体系、重构教学技法[21]。其次,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应用的出现加速了教师对教法、教技、教案的更新速率,既有的教学模式、授课方式在技术手段的加持下,将在交互方式、客体参照与情绪感知方面加以突破。并且,近年来以编程语言(Python、JavaScript、C#)为基础的教学平台日臻完善,教师有望基于完备的教学资源实现职业新突破,同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发展,创造新的行业契机。

同时,目前版本的人工智能要求用户重视对提示语(Prompt)的学习,即对键入何种提问信息的学习。学习的深入程度可能成为用户运用人工智能的重要分水岭。在学习高效运用搜索引擎时,布尔运算符号作为必学章节常被提及。而在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今天,同布尔运算符号相似的提示语,也将成为企业提高搜索效率、获取准确信息的重要手段。高效的提示语往往具备准确、全面、简短等特点,人工智能能准确捕捉用户意图常同提示语的精准、简洁程度正相关。现阶段的人工智能技术具备根据用户指令修正输出结果的能力,人工智能如果能在一至两次人机对话中提取到关键信息,将大大降低用户的时间成本。完整准确掌握提示语是用户尽快建立人机对话通道、节约时间成本、提升学习效率的基础保证。教师应当尽早熟练掌握提示语,并在逐渐形成倒逼发展的态势上,尽快提升信息教学素养,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完善生态,为教育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鲜活生命力与创新性。

(三)促成数字教育与课堂教育深度互嵌的社会图景

在解构元宇宙概念时,长铗等[22]提出人类的数字化迁徙过程分为3个阶段,分别为数字孪生阶段、数字原生阶段、数字永生阶段,3个阶段共同描述了一个人类社会同数字信息技术深度互嵌的未来图景。在数字孪生阶段,人们基于物理世界向数字世界投射映像,以数字化的方式创建数字虚拟体,并根据数字虚拟体模拟、演算、预测物理实体的行为方式,而这一概念的提出也让大规模定制学生个性化教育、批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成为可能[23]。这种实时模拟物理实体的外观、状态、属性、内在机理,并以计算机识别方式对物理实体进行数据管理与表征分析的方式,有望成为教学管理的理想进路。在人工智能技术极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存储于云端的数字模型有望模拟学生真实反映,成为检验教学计划的模拟参照物。基于反复实验测得的参照数据,能够有效增强实际践行教学计划的可行性,为评估学生表现提供支撑。

未来ChatGPT将介入更多教学场景同现有的课堂教育环境形成深度互嵌,逐渐成为课堂教育的一部分。一是教师可以借助大语言模型输出一系列综合题目供学生课堂练习,规避广泛存在于基础教育中的应试题目模块化、公式化的趋势。二是在ChatGPT的帮助下,教师可以现场设置题目参数,要求人工智能生成同讲授主题相关的案例供学生评价参考,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与思辨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判断力与逻辑能力。三是可将人工智能作为第三方参与者嵌入头脑风暴环节,利用人工智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人工智能引导学生就某一问题领域反复交换意见,锻炼学生提问、回答与反思的能力,在提升团队凝聚力与向心力的同时,激发个体的发散性思维。在未来社会的发展图景中,人工智能有望同社会各行各业形成发展互嵌、行业互嵌、体系互嵌的和谐局面,教育作为与人工智能技术相性较好的领域之一,势必会在发展中吸纳更多人工智能元素,逐步打造出兼顾领域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立体教育格局,为学生养成创造性的推理能力、技术运用能力以及批判思维能力提供平台。

(四)教师、学生、学校的主体关系革新

虽然目前没有任何技术能够替代或消除人们对优秀人类教师的需求[24],但是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依然为教育领域带来了诸多改变,譬如远程教育、线上教育及翻转课堂模式,它们正在改变传统教育中教师单方面讲授的固有模式。ChatGPT作为具备颠覆性技术创新的人工智能应用,进一步增强了新型技术引领教育行业改变的可能性,对传统教育的参与主体而言,教师、学生、学校正在人工智能的加持下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衍生出无限的可能性。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人工智能介入教育领域能为教师带来的正向受益远大于学生。一是人机对话功能有利于教师模拟课堂,以极低成本进行课前演练与课后复盘,提升教案设计质量,增强教学互动环节实效。二是利用人工智能应用担任助教,为课堂教学提供辅助平台,通过合理分配算力实时跟踪学生学习动态、解答问题,便于教师掌握课程内容与学生反馈,增强教育教学的内生动力与感染力。三是助力教师丰富教学内容,基于人工智能强大的信息检索整合能力,教师有望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对教案、教学大纲内容的编撰与校对,有效提升教学效率。

从学生的角度而言,人工智能更倾向于提供交互式指导与个性化支持。一是提供实时个性化指导。人工智能可以根据预输入信息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业指导,譬如在语言教学、计算机程序设计、图形图像设计方面,人工智能已然具备一定的辅导能力。二是充当自学者的私人家教。在有限的教育资源下,自学者难以检验学习进程,导致其缺乏学习兴趣与学习动力,人工智能的出现为检验自学过程提供了可能性,有效缓解了因教师短暂缺位而导致的课业辅导困境,为自学者提供了有效的过渡手段。三是缓解了学生信息资源获取不均衡的问题。因地域、学科属性等诸多因素限制,学生在能力范围内无法获取到所需的资料文献,借由人工智能提供的资源整合手段,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因教育资源不均衡所导致的“倒挂”现象[25]。

从学校层面而言,人工智能在课程内容设计、课程实施、课程体验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在课程内容设计上,学校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字化生存技能,帮助学生习得运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方法。人工智能的信息检索功能在整合知识方面具有效率优势,学校能够在现有基础上不断提升知识学习的受用度与感知度,便于教师在教学模式上创新性地增加内容,完善学生的技能培养、创造力培养。在课程实施方面,学校可通过人工智能的数据对比分析教学方案的不足之处,增强课程实施的科学性与可执行性,并且使学生养成适应人工智能时代要求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自律。在课程体验方面,人工智能可基于既定教学方案充当第三方面试官,询问学生问题并基于客观分数方便学生练习,同时教师也可亲自体验教学问答环节,增强对教学方案的把握度。这些都将大幅提升学校教育在当下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的核心竞争力。

四、结语

目前,对于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是否利大于弊的讨论尚无定论,但毋庸置疑的是,人工智能的出现势必引发教育领域的新一轮变革,极大地改变现有的教育生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26]。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学校、教师应当牢牢把握住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机遇,以开放的胸襟、学习的心态、完备的举措,迎接人工智能带来的革新,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助力下加快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的步伐。必须明确的是,教育秩序的稳定与先进技术的引入并不冲突,二者只有同频共振、齐驱并进,才能达成“1+1>2”的协同效应。通过引入人工智能,教育领域有望创新教育教学方式、人才培养模式、培育践行机制,促进教育改革向深里走、往实处进。

在科技极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人工智能必将同教育领域连接得愈发紧密。与其处处补缺,不如科学引导、积极拥抱,利用人工智能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案、开创教学技法,最大限度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促进教育事业发展,为教育领域绘制美好发展蓝图。

猜你喜欢

教育领域人工智能模型
重要模型『一线三等角』
重尾非线性自回归模型自加权M-估计的渐近分布
2019:人工智能
3D显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研究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3D打印中的模型分割与打包
下一幕,人工智能!
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成功运行的三大机制
FLUKA几何模型到CAD几何模型转换方法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