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探究

2023-08-20王为民

关键词:太极拳弘扬体育运动

王为民

摘 要:初中体育这门课程具有重要意义,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但是纵观当前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现状,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兴趣普遍较低,而且对于体育这门课程也缺乏重视。在面对这样的一种教学现状时,体育教师必须要积极革新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还可以帮助并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体育精神和观念,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本文就初中体育教学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展开分析与探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体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弘扬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6.052

初中体育教学的主要教学目标就是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运动观念,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受应试教育思想影响,很多学校和教师对于体育这门课程并不是很重视,甚至还会侵占体育课。面对这种问题,需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多个方面入手对初中体育教学做出相应转变,将体育教学内容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到一起,为课堂教学增添更多的新鲜活力,激发出学生的运动兴趣。

一、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分析

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言,既可以说是体育教学内容的一个补充,同时也是学生树立良好运动精神以及民族自信心的一个重要教育载体。传统文化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渗透,不仅仅只是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树立起良好的文化意识和文化思想,能够正确认识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在素质教育这一背景下,民族优秀文化的弘扬逐渐被提起了重视,所以这就要求初中体育教师深入挖掘出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并在实际教学中积极推广传统文化,以此来帮助并引导学生树立起良好的民族文化自信心。就初中生来说,正处在精力旺盛的时期,比较喜爱运动,并有着较为活跃的学习思维,通过开展体育课程教学,可以使学生的天性得到释放,缓解学习压力。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教学当中,除了可以释放学生的运动天性和学习压力以外,对于学生文化素养和艺术价值的提升也有着重要意义。在运动过程中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能够将体育这门课程的教育价值最大限度发挥出来。民族传统文化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渗透,极大丰富了教学内容,并将正确的运动观念和民族精神渗透给学生,为振兴民族体育奠定了良好基础。除此之外,在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弘扬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的爱国之情。

二、初中体育教学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1.安全性原则

体育运动具有一定危险性,初中体育教学需要围绕着跑、跳、投、掷等动作开展,再加上初中学生比较活泼好动,自我保护意识比较薄弱,这样,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很容易发生危险。所以,这就要求初中体育教师在渗透民族传统文化的这一过程中,坚持以安全性为原则,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学习的同时,还需要不断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严格遵守规则开展体育运动,并有意识地规避各类危险动作,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避免意外伤害情况的发生。

2.创新性原则

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对教学内容做出相应创新,所以在进行传统文化渗透时,需要有效落实好创新性这一原则。为了能够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向学生进行示范和讲解。就初中学生而言,有着非常强的可塑性特点,将民族传统文化渗透到教学内容当中,在无形中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自身的学习观念,并加深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正确认识。

3.循序渐进原则

就初中学生来说,在学习能力和运动能力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有些运动项目对于学生的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有着较高要求,但是很多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很难达到预期的标准,这也为传统文化的弘扬带来了一定困难。特别是对于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很容易发生意外。初中体育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做好民族传统文化内容的渗透以外,还需要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坚持以循序渐进为教学原则,引导学生从简单到复杂学习体育项目,提高班级学生整体的运动能力和水平。将体育内容与民族传统文化结合到一起,引导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確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

4.寓教于乐原则

体育运动具有趣味性特点,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可以让自己的学习压力和负担得到释放,感受运动带来的快乐。所以,体育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还需要坚持以寓教于乐为原则,这一教学原则也是对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适当融入一些具有趣味性的民族传统文化,能够为学生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同时,引导学生弘扬民族文化。

三、当前我国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重群体、轻个体

有些体育项目离不开团队的合作配合。如:足球、排球和篮球等运动项目的开展都需要队员之间的协助配合。但有些体育项目个人就可以完成,如:羽毛球、游泳和乒乓球等。为此,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重视团体运动项目的教学,同时还需要做好对个体项目的训练。除此之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学生个人成长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包括心理素质问题、个体差异问题以及青春期问题等等,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同样不可忽略这些要求。

2.重指导、轻评价

每一个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能给学生提供认真负责的指导,细致地向学生讲解每一个动作要领和技巧,并为学生亲自示范,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也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熟练掌握相关技巧。但是从体能测试这一层面来看,教师做的还不够,体能测试环节内容设置过于单一,而且对于体能测试的评价也过于简单,只是评价学生的体能测试结果,忽视了对测试过程的考虑。

3.重训练、轻文化教育

站在我国体育教育事业这一角度来看,大部分运动员都是从小接受训练的,而且训练强度都比较大。在训练过程中可以看到,只重视训练,严重忽视了对学生的文化教育,在高强度训练下,虽然能够让学生获得优异的比赛成绩,但由于缺乏文化知识的学习,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学生身体得到了锻炼,但是在心理素质并没有得到发展。面对这种现状,作为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积极渗透传统文化,以实现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共同发展。

四、初中体育教学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

1.不断丰富体育运动形式,激发学生体育运动兴趣

众所周知,我国有着近五千年的发展历史,在发展过程中诞生了很多体育运动项目。这些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中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将学生从过去单调的体育运动中摆脱出来,调动起学生体育运动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

例如,教师可以选择“太极拳”这一传统体育运动开展教学。太极拳作为一种功夫,在很多小说中都有出现,初中学生对于太极拳并不陌生,所以自然而然地便会对太极拳这项体育运动项目产生兴趣。经科学实践证明,太极拳运动可以很好地保护学生的身体健康,非常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育。所以,将这项运动形式融入体育教学当中,可以获得双重效果,在激发起学生对体育运动兴趣的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先将“太极拳”的来历介绍给学生,并告诉学生太极拳这项运动中包含了很多哲学思想。通过对学生的介绍,让学生正确认识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使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得到强化。就太极拳而言,其与传统儒家礼仪有着极为密切关系,传统儒家礼仪在中国历史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体现在人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所以,在给学生教学太极拳时,体育教师需要将传统儒家礼仪渗透到其中,以礼开始,以礼结束,在友好的氛围中展开太极拳训练,这是太极拳体育运动的宗旨。在太极拳训练中向学生讲解儒家礼仪,可以引导学生形成尊师重道、懂礼仪规矩的良好风范。除此之外,太极拳与中医经络也有着密切关系。通过太极拳运动可以达到通经活络、疏通气血的效果,对于学生的身体健康非常有利。由此可见,要想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必须要结合传统体育运动项目。

2.重视文化教育,促进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

作为初中体育教师,在开展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时,还需要重视对学生的文化教育。简单来说就是将传统体育运动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讲给学生,使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所认识。传统文化在教育教学中的渗透,不仅仅只是改变了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同时还赋予了教师和学生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的责任。

以“太极拳”这项传统体育运动为例,如果只是采用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教学方式,学生很难领会一些动作的精髓所在,而且做起来也不标准。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教学之前,需要先向学生介绍每个动作所蕴含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相关动作。例如,在为学生教学太极拳起势这一动作时,教师先将动作要领讲解给学生,告诉学生头要直、身要直、两臂下落要与身体下蹲保持协调一致。同时,在做动作时要做到缓慢柔和、行云流水。再例如,在对学生教学白鹤亮翅这一节动作时,同样也必须要求学生做到姿势中正、速度均匀,这恰好符合儒家的中庸思想。在对学生教学其他动作时也是一样。教师要边向学生示范动作,边向学生讲述动作背后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这对于学生对太极拳的练习和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能够起到帮助作用。经过教师的讲解,再加上学生自身的理解,还可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为人处事态度,有利于学生思想方面的成长和发展。由此可见,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开展文化教育,除了可以规范学生的动作以外,还可以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3.注重与民族运动的相结合,有助于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要想使传统文化有一个更好的渗透和弘扬效果,作为体育教师还需要深入挖掘不同民族运动中所蕴含的体育精神,从而引导学生健康发展。培养体育精神,可以说是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一个主要教学目标之一。从广义这一角度来分析体育精神的概念,简单来说就是在体育运动中所表现出的坚持、积极和不屈不挠的精神理念。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注重与传统体育运动相结合以外,还需要通过不同运动形式来实现对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提升学生的个人精神理念。

例如,在组织学生开展“划龙舟”这项体育运动时,教师需要从奋勇争先和团队合作这两个方面入手来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划龙舟这项体育活动具有明显的群众性和竞技性特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先让学生找到各自位置,然后双手划桨,利用双脚和身体的力量让龙舟向前滑行,这非常考验学生身体的协调性。划龙舟这项体育活动需要由团队来完成,要求每一位学生的身体都要保持协调一致,这在无形中实现了对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具体操作是,在组织学生开展划龙舟训练时,为了让学生配合默契,教师可以采用喊口令这一方式,让学生分组比赛,龙舟最先滑到终点即为获胜。除此之外,划龙舟这项运动,对于学生奋勇争先精神的培养也有着积极促进作用。划龙舟需要小组共同完成,为了获得胜利,学生一定会使出最大力气,这培养了学生奋勇争先的精神。之后,学生会将这种奋勇争先精神和團队合作意识带入到日常学习和生活当中,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4.带入学生走进实际,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为了进一步提高民族传统文化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渗透和弘扬效果,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参与到社会中的一些实际传统体育文化运动当中。与课堂教学相比,这种实际参与能够将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渗透到学生的内心当中。

例如,在佳节到来之际,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街头上观看体育文化活动。以舞龙这项运动为例,在一些大型节日才可以看到,虽然时代不断进步和发展,但是舞龙这项运动仍然散发着独特魅力。舞龙的形式有很多种,都是用来庆祝丰收或祈求平安幸福的。通过实际观看舞龙,可以让学生对舞龙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之后,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舞龙,重点向学生讲解舞龙的技巧以及背后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在形式上可以简单一些,通过实际观看和实践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对民间传统民俗文化的认识,体会民俗文化所具有的独特魅力。由此可见,带领学生走进实际的传统体育文化运动当中,能够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活动产生更真实的感受,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

总之,一个民族的团结需要建立在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值得每一位教师思考。笔者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提出了几点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虽然不够全面,但希望对教师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李可文《初中体育教学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4期。

[2] 傅芳香、胡永红《共生理论视角下岭南优秀传统体育文化进校园路径研究》,《体育学刊》2021年第4期。

[3] 刘少华《新课改背景下对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思考》,《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11期。

[4] 周正贵、周小玲《基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价值的中华“射艺”课程构建研究——以上海市青浦区为例》,《当代体育科技》2021年第29期。

[5] 徐洋《小学体育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途径》,《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期。

[6] 刘博文《在体育教学中弘扬和落实中华体育精神》,《中国教育学刊》2021年第7期。

猜你喜欢

太极拳弘扬体育运动
弘扬爱国精神
弘扬爱国精神
太极拳:入静和放松的养生效果
太极拳的『绝世秘籍』
太极拳的“教”与“学”应“以点带面”
体育运动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呆呆和朵朵(13)
弘扬雷锋精神,既不左,也不右
42式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