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物理力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探讨

2023-08-20孙金红

关键词:物理学原理高中物理

孙金红

摘 要:本文以高中物理学力学教学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分析在该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其次从六大方面详细介绍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有关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高中物理 力学教学 传统文化 核心素养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6.039

传统文化对于我国来说是宝贵的财富。当前,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也在大力提倡通过弘扬传统文化,实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目标,将传统教学科目和传统文化等素质教育内容进行充分融合,进一步拓展教学内容。本文以高中物理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力学为例,就教学过程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展开具体的研究和探讨。

一、高中物理力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

1.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

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渗透部分传统文化教育,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拓展传统文化教学的渠道和方式。传统文化深刻反映了中华儿女的道德精髓和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也是当代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的重要彰显。当前,在教育过程中,相关部门和专家也在大力提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对于高中物理学科来说,相关部门在学科课程标准内,通过明文要求的方式,将物理教学内容和传统文化教育进行了有机融合,并就教学方式和内容进行了重点论述。这不仅是物理教学工作的一大创新,也是传统文化教学和引导工作中的重要创新和突破。传统文化教学工作更多是和语文、历史等文科类学科相结合,和物理学科相结合,是进一步将文化内涵与科学知识进行紧密联系,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教学工作,是为了进一步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实现传统文化教学的目标。

2.实现核心素养培育的目标

将高中物理教学和传统文化教学工作进行紧密结合,不仅是使物理学教学起到促进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作用,同样也能够借助传统文化教学进一步实现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目标。当前,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时代,教学已经摆脱了唯分数论的束缚,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发展能力,物理学科也不例外。不能够仅仅局限在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各类物理原理和公式,更应该帮助学生以物理学的眼光去发现科学真相,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起自己的逻辑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开展传统文化教学工作,便可以起到这样的作用。例如,可以对我国的四大发明进行重点讲解,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深刻认知四大发明所蕴含的物理学原理,并进一步启发他们,以此激励学生奋发图强,学习更为广泛的物理学知识,探究物理学真理,从而使传统文化教学工作能够实现对物理学教学的反向促进,达到物理学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目标。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除此之外,将两者进行有机融合,同时还是为了进一步挖掘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物理学与其他的学科不同,相对来说知识原理较为复杂,对于学生来说,理解难度也较大。物理学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能够从抽象逻辑中进行深刻领悟的学生,才能在学习物理学的过程中游刃有余。相反,那些感性思维较强、抽象思维较弱的学生,在物理学学习的过程中便会遇到极大的困难,即使付出相同的努力,所收获的结果也会大打折扣。但是在将传统文化教学工作融入物理学教学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了物理学教学的趣味性和综合性,不仅极大程度上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迎合了学生该年龄段追求趣味性知识的心理特点,同时还将各类逻辑思维能力极强的抽象知识具象化和感性化,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学生理解能力的提升也会带来更强的学习兴趣,从而起到正向循环的重要作用。因此,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高中物理教学尤其是力学过程中,还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促进学习和教学工作效率的提高。

二、高中物理力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措施

1.从历史故事迁移到物理知识

为了能够更好地将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渗透到高中物理力学教育过程中,可以借助历史故事这一重要的突破口展开,通过引入历史故事的方式,进一步讲解传统文化和物理学知识之间的重要联系。历史故事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经过历史的积淀所世代流传下来的名人故事、神话故事等,另一种是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各类神话故事和民间文化等,这些都算作历史故事的范畴,可以借助这些耳熟能详、广为人知的历史故事作为重要的课堂教学突破口,以点到面,从浅入深,将传统文化教学有效过渡到物理学重要原理的教学过程中去,这个过程不仅可以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重要作用,同时还可以进一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我国传统的民间文化中,流传着钻木取火这一传说,通过木头之间的摩擦便可以产生火源,这个过程中正是应用了物理学中摩擦力这一重要的知识点。而这一现象在各类小说、古装剧中广泛出现,教师以此为突破口,可以从钻木取火的故事直接过渡到摩擦力教学这一重要篇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深入讲解了摩擦为什么会产生火源的重要原理,同时也帮助学生深刻认识到了日常生活中摩擦力和其他重要作用力的关键作用,引导学生将物理学理论学习与日常生活实际相结合,有效利用各类物理学知识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实现物理学教学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培育的重要目标。

2.讲解历史发明的物理学原理

除此之外,还可以进一步讲解中国历史进程中的重大发明。通过对重大发明的物理学原理进行讲解的方式,從而引入相关的物理学原理知识将中国传统文化和物理学教学工作直接联系起来。在我国古代历史进程中,同样也出现过大量的物理学家,通过自身的创新精神和逻辑思维能力,创造出了重大的技术发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进一步促进了生产生活的变革,其中最为有名的是我国的四大发明。通过对四大发明的具体原理进行讲解,可以直接过渡到相关物理学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古人伟大的创新精神和探索精神。以地动仪这一重要发明为例,它应用了力学中惯性这一重要的知识点。其主要的原理是,在没有发生地震的时候的,地动仪会借助惯性进行正常运转,但如果突然发生地震等重大灾害,运转方式就会改变,地动仪内部的装置也会出现重要的改变,给人们传达出发生地震的信号。以此为突破口,教师可以对惯性这一知识进行重点讲解,引导学生更好地认识惯性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3.从古代诗词迁移到物理知识

教师可以借助中国的传统诗词作为重要的引入和突破口,从而将传统文化教育和物理学教学紧密结合。传统诗词是我国悠久历史中的宝贵文化财富,它不仅具有文学价值,同时还蕴含了大量的人生哲理和科学真理。通过对传统诗词进行讲解,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还可以使其了解部分科学真理。传统诗词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极大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以著名诗词“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这句诗为例,它主要讲的是在静止的过程中,同样也会觉得天上的云彩是静止的,而在运动的过程中发现云彩和人一样发生了移动,这恰恰印证了物理学中相对运动这一重要的知识点,通过对该句诗词的讲解,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刻体会古代自然环境中的美好意境,同时还可以此为契机向学生深刻分析相对运动的典型表现方式。以这句诗词为突破口,引入相对运动这一重要篇章,同样也可以起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对运动的重要作用。教师在开展相关方面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地做好课程研发工作,选择合适的诗句,做好情景导入。

4.传统文化思想和物理学思维进行结合

传统文化中一些涉及文学和民俗习惯相关的重要思想内容,实际上和物理学理论探究和创新活动过程中涉及的一些专业性思维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吻合。不仅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极大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变革,同时也在这个过程中向着更加和谐统一的方向进行融合性发展。教师为了能够更好地将物理学力学教学和传统文化教学进行有机融合,可以从两者的相同之处和联系之处入手,帮助学生认识到两者之间的必然联系,从而从内心深处感知到这一新兴教学内容和模式的重要作用与关键意义。例如,在许多的中国传统诗词中,都普遍使用了想象这一重要的修辞手法。想象并不是脱离实际去空想,更其更多的是建立在对景色和意境的描写之上,通过想象的方式进一步将景色进行刻画,创造出更好的意境。例如在“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一诗句中,便是运用了这一修辞方式。而如果利用物理学知识对这一诗句进行原理分析时,也可以应用视觉上的极限性来进行科学合理的解释,这一点,恰恰是两者在思维方式上的重要联系性和统一性。这一教学方式与以上三大类引入式的教学方式不同,它进一步深刻讲解了传统文化和物理学之间的重要联系。

5.完善物理传统文化教学评价环节

评价环节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发挥着关键性的指向作用。具体来说,它分为两大环节,第一环节是在教师课程研发的过程中,以反向推导的方式对教师的课程设计内容进行明确。另一方面是指在课程教学之后,以客户评价的方式对本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及时检测和回顾,从而达到弥补欠缺的重要作用。而在物理学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化教学同样也离不开教学评价这一重要环节,在教学评价环节中,也应该注意将传统文化教学进行针对性渗透。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故事和资源中与科学精神相关的重要人物,引导他们体会人物身上所具备的强烈创新精神和优秀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的中受到熏陶,以此来实现培养学生物理学综合素养的重要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的价值观和文化素养实现进一步的提高与发展。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课后作业布置和小组合作这一环节,更多地去布置与物理学真理相关的物理探索实验,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主动实现对自身创新思维的开发,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深刻了解到某一具体物理学原理的由来,从而实现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目标。

6.营造有关的传统文化教学氛围

在当前物理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是,对相关的物理学原理进行直接讲解,不仅整堂课缺乏文化色彩,同时也无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无法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文化共鸣。因此,要想将传统文化教学渗透到日常物理学教学工作过程中,首先要做的是营造出有关的教学氛围。教学氛围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开展实际教学工作的重要突破口,也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背景和情境。良好的教学氛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创建更和谐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这也是现代教学理论中广泛提倡的教学方式之一。具体来说,在开展传统文化教学渗透的过程中,可以借助有关的传统诗词或传统文化故事,串联起整堂课的教学内容。在讲解摩擦力这一重点篇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将与摩擦力相关的传统民俗习惯进行有效串联,从而串起整堂课的教学内容。这需要教师在前期备课的过程中,充分搜集相关的教学案例和材料,掌握更多的民俗或故事,从而将其有针对性地穿插到课堂的不同教学时段,在课堂中实现对传统文化的全方面渗透,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7.创新两者结合的教学方式

除了需要教学载体和教学情境的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教师还需要从教学方式上入手。当前的物理学教学方式已经沿用了多年,从创新性角度上来说,存在着极大的欠缺性。改革和創新教学方式,即使脱离开传统文化教学渗透工作来说,也是当务之急。在现代物理教学过程中,要打破传统物理教学中单一借助物理学实验和原理讲解的方式开展实际教学的模式,要更多地借助类比的方式,让各种抽象化的物理学原理变得具象化,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认知。类比的方式有很多种,不仅包括我们日常所使用的关系类比,除此之外,还包括各种模型类比和对称类比等方式。类比的对象可以紧密结合本次所重点论述的传统文化渗透这一课题,将物理学原理和传统文化相关的民俗习惯或历史典故进行类比。在实现对传统文化教学深度学习的过程中,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生动活泼,具有极强的教学意义与价值,能够实现对学生物理学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和综合核心学科素养培育双向共进的重要目标。在类比教学的基础之上,教师可以进一步借助归纳和推演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的物理学知识,以力学教学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力这一重点篇章为例,教师除了需要通过各类传统历史传统现象来类比相互作用力的典型表现形式与关键作用,还需要进一步将上述内容进行归纳,从而得出相互作用力的原理,并在此基础之上对相互作用力的实际运算和掌握进行推演,帮助学生熟练运用这一物理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的典型问题。

总之,对物理学教学工作来说,要打破单一的理性教学思维和方式,借助传统文化教学渗透工作这一重要契机,将文理科教学内容进行有效衔接,实现互相促进、互相补充的重要作用。对于物理学力学教学来说,它是最能够和日常生活紧密结合的重点教学篇章,要以该篇章为主要突破口,针对性地渗透传统文化教学工作,将此作为学科研究和创新的典型代表,为接下来的物理学教学改革工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寇虹《中国传统文化在高中物理教材中的融入研究》,西南大学2022年硕士论文。

[2] 陈静、张强《探讨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科幻画报》2021年第10期。

[3] 陈爽、张艳燕、张冬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物理教学的融合》,《试题与研究》2021年第26期。

猜你喜欢

物理学原理高中物理
了解咳嗽祛痰原理,有效维护健康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美食物理学
物理学中的“瞬时美”
物理学中的“瞬时美”
平均场正倒向随机控制系统的最大值原理
定积分在几何、物理学中的简单应用
高中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物理实验
化学反应原理全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