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模式的构建

2023-08-20龚孝斐

高考·上 2023年6期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高中化学

龚孝斐

摘 要:文章以高中化学教学为例,研究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首先分析了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组织高中化学教学活动的重要意义,指出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学科核心素养既可以彰显化学课程的特点与价值,又能提升学生的化学水平与综合素质。其次,依据化学教学规律与学科核心素养内涵简要阐述教学模式的构建路径:一是科学树立教学目标,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二是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三是巧妙运用模型与动画模拟,降低学生学习难度;四是注重化学思维的引导,提升学生化学认知水平;五是加大化学实验教学力度,锻炼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高中;化学;教学模式

随着教育改革与发展,很多新型教育理念被提出,学科核心素养为其中之一,近些年在各学科的教学中相继落实,新一轮的课程标准也明确了其地位。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理念指导学生学习,是希望学生通过深入探究学习形成能够适应社会发展、推动自身学习与成长的利己利人能力。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也是如此,需要切实加强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彰显化学课程独特的育人价值,将学生塑造成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然而,目前高中化学课上教师采取的教学模式难以适应学生发展需求,也阻碍了学科核心素养理念的落实。故此,本文就如何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构建高中化学教学模式展开讨论。

一、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组织高中化学教学活动的重要意义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综合体现,是学生通过学习课程内容而逐渐形成的适应社会发展与个人终身发展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以及正确价值观等。在不同的学科中,核心素养的体现是不一样的。化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较强,而且包含了很多实验,与现实生活关联密切的学科,在这门学科中,核心素养的体现是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等。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若是围绕这些要素指导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可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化学教学实效性。究其根源,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组织教学活动,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能力,尊重学生的个性、主体性等。在传统化学教学中,很多教师唯分数论、唯成绩论,注重学生学习结果而忽视过程,甚至直接通过“灌输式”教学的方式给学生传授知识,而渗透学科核心素养则不一样,教师要注重学生探究精神的培养,不仅要求学生记住化学方程式、化学概念等知识,还要秉持“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的原则带领学生探究其背后的原理,如物质的性质与变化规律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在理解的基础上牢牢地记住化学知识,而且创新能力、探究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均得到提升。此外,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组织教学活动,教师需要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延伸,注重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结合。这样一来,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联系,这不仅可以消除学生对高中化学知识的畏惧、抵触心理,改变他们对化学这门学科枯燥、乏味的认知,还能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在无形中增强其社会责任感、担当意识,比如运用化学知识保护环境的态度与能力

等[1]。综上所述,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实施化学教学,不论是对课程教学还是对学生成长与发展均是有意义的,既可以彰显化学课程的特点与价值,又能提升学生的化学水平与综合素质。

二、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模式的构建路径

(一)科学树立教学目标,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是最终的归宿,也是出发点,具有调控和支配整堂化学课的作用。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但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是一个持续前进、不断发展的过程[2]。因此,教师要深入挖掘每个主题、模块、学段与课时目标的契合点,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整体设计与规划,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而设置科学的教学目标。以《硫及其化合物》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将教学目标设置为:1.使学生认识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了解物质类别、元素价态、原子结构等;2.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含硫物质及其相关化合物之間的转换关系,能够由物质性质联想到物质用途;3.引导学生探讨工业制取硫酸的环节,在这个基础上提出防治酸雨的具体措施,以此增强学生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与社会责任。再以《原电池》一课为例,这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也是重要的知识点,涉及能量转换的相关知识。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学习原电池理解并掌握电解池与金属的防护与腐蚀措施等。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展开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将教学目标设置为:1.引导学生通过火力发电能量转换过程清楚地认识到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守恒与能量变化等;2.带领学生研究伏打电池,了解铜锌原电池能量转化的本质,以此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方式;3.指导学生课后尝试运用本节课的知识自制电池,培养其实践能力、创新思维;4.使学生认识化学物质变化的过程以及在变化过程中化学物质所发挥的价值,以此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与社会责任。

(二)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化学与人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大到科技、建筑、运输、生产等,小到食物、衣服、药品、工具等。作为社会中的一员,我们与化学的距离很近,甚至每天都会接触到。然而,在传统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对于理论知识都是由教材上获得的,再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转移到自己的头脑中。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将生活与化学完全隔开,甚至认为“生活是生活,理论是理论”。这种缺乏情感体验、生活体验支撑的化学知识很难被学生理解,而且他们的掌握情况也会不理想,想以此为载体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思维逻辑更是天方夜谭[3]。因此,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理念组织化学教学活动,教师可以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围绕化学教学主题挖掘相关资源,在这个基础上合理创设与历史、科技、生活等有关的真实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学生才能充分感受到化学知识的意义,从而深层次地理解知识并建构自己的化学知识网络,形成良好的思维逻辑[4]。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醇的催化氧化生成醛”这个知识点前,可以结合“生活中经常看到交警查酒驾,交警是利用乙醇哪个性质或者说是什么化学原理去判断司机是否酒后驾驶呢?”或“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一些人喝完酒后脸上红彤彤的,这是什么原因呢?”这类生活实例创设问题情境。又如:在给学生讲解“酯化反应”知识之前,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例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我们有没有发现,当炒菜的时候同时放入料酒和醋,炒出来的菜会特别香,这是为什么呢?”这样的生活化问题情境贴合学生现实生活,既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又能消除学生对新知识的畏惧心理,使学生保持向上的学习动力。在这样的情境中去学习化学知识,学生获得的知识具有情感或生活体验,不仅记忆更加牢固,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能力。在现实生活中,学生能够有意识也有能力去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才是培育学生化学核心素养所追求的目标,也是彰显化学课程育人价值的重要体现。

(三)巧妙运用模型与动画模拟,降低学生学习难度

化学与其他学科有一个很大的不同点在于它研究微观层次的东西,如物质的结构、组成、性质及变化规律等。作为化学通用性语言,化学符号是联系微观、宏观的重要“桥梁”,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组织化学教学活动,教师既要引导学生学会从宏观层面描述物质的性质与状态,还要引导学生从微观层面解释物质的变化与组成[5]。化学课程标准中也强调了这一点,比如:对“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明确提出希望学生通过学习本主题知识了解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空间结构,能够描述分子结构特征,形成“性质反映结构”“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因此,教师要具备这方面的思想观念,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有意识地强化性质与结构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从宏微结合视角学习物质的能力。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并不容易,教师可以巧妙地运用模型与动画模拟的方式,以此降低学生理解难度,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例如,很多学生学习有机化合物时,不能有效理解碳原子的成键特点、物质的空间立体结构、同分异构现象以及发生反应的断键位置等。还有些学生缺乏良好的空间想象能力,在学习中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应对考试,但是对这些知识一知半解,导致越往后学习越吃力,因为涉及的反应机理越来越复杂,学生记忆起来也越来越痛苦。学科核心素养理念下,教师可以运用合适的模型引导学生理解物质空间立体结构,或者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直观情境,尤其在講解反应机理、反应断键位置等内容时,通过动画技术或模型进行360°展示,使抽象内容具象化,在发展学生抽象空间思维能力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质微观组成与结构。此外,有条件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自己动手搭建模型,使学生亲身体验,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促进其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的形成。

(四)注重化学思维的引导,提升学生化学认知水平

在化学学习中,思维能力扮演的角色十分重要,尤其指向学生化学核心素养培养,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更要注重化学思维的引导。而思维能力在不同学科中有不同的体现,即学生学习不同的学科需要的思维模式是不一样的。依据化学知识特征,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应突出课程特点,首先是引导学生学会宏微结合看待物质,其次是引导学生从微观、宏观、符合三者结合的视角去分析事物,再就到“归类”思维。比如:在给学生讲解某些化学反应的原理或者有关物质的性质时,可以引导学生从分类、结构、组成等方面去探索,使学生形成灵活的思维模式,掌握科学的学习化学的方法,打破学生以往的思考、学习模式等[6]。例如,甲醇、乙醇都是醇类物质,两者性质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是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抓住这一契机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培养其物质性质存在“类别相同但性质却不完全相同”“不同类别性质各不相同”的相关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建立这样的思维模型,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知识规律,做到规律化记忆,但学生的思维不会固化,反而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能够做到以不变应万变,这对提升学生学习能力、认知水平有重要意义。除此之外,学生在研究物质变化规律、性质以及组成时,涉及逻辑思维的推理,教师应引导学生针对问题提出假设,通过观察、实验以及收集资料的方式多渠道寻找证据,让学生经过合理的分析得到科学的结论,以此提升学生证据推理能力。

(五)加大化学实验教学力度,锻炼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占据很大的比重,从某种程度上说,化学中几乎所有的概念、公式等都建立在化学实验之上。同样,学生要想学好化学,需要从问题开始,并且以化学实验为基础。化学课程标准中强调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而化学核心素养也将“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作为一个要素单独列出来,从中可见化学实验的重要性。但是在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通常直接将现成的知识、科学的结论告诉学生,要求学生直接去背诵、记忆,忽视了学生的能动性、主体性。核心素养理念下,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体验,比如给学生演示实验,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组织学生分组实验,要让学生参与进来,让学生通过观察或者实际操作把握化学变化,尤其是学习化学物质组成、性质、结构等方面的知识。如:指导学生学习“乙醇”知识,教师先让学生回忆钠和水的反应,探究这个置换反应中断键的位置等,然后类比分析如何设置探究乙醇结构的化学实验。这样的实验探究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探究意识与积极思考能力,还在无形中帮助学生养成了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良好品质与科学态度。最后,学生根据化学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分析推理,这在无形中培养了其证据意识、科学逻辑思维等。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围绕化学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利用周末、节假日组织学生举办志愿者活动,运用化学知识实现垃圾资源化转变,达到循环利用垃圾的目的,在缓解资源压力的同时保护自然环境,并且在无形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以及时代新人的担当意识等。

结束语

学科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在教育领域中掀起新一轮改革的浪潮,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是值得教师深入思考的问题。这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师不能急于求成,首先要分析化学核心素养包括了哪些内容,再结合化学课程特点设计教学方案,从而达成学生个人素养培养、能力发展与知识建构的目标。教学结果表明,在化学课上聚焦学科核心素养设置课程教学目标,并巧妙地运用问题情境教学法、模型与动画模拟等直观教学法,组织学生开展化学实验以及实践活动,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化学认知水平、思维能力以及责任意识等。但这些体系尚未完全成熟,我们任重道远,在接下来的工作中需要不断实践、总结归纳,构建更加完善的化学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培硕.学科核心素养引领下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高考,2023(2):33-35.

[2]蔡佩清.高中化学教学中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方法与途径[J].青海教育,2022(12):48-49.

[3]罗志祥.基于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2(32):110-112.

[4]余晓明.基于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J].西部素质教育,2022,8(18):85-87.

[5]吴秀泉.基于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与思考[J].家长,2022(27):45-47.

[6]郭芳.试论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指导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J].科幻画报,2022(3):75-76.

猜你喜欢

学科核心素养高中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关于核心素养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与疑问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四个对话视角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奇妙的化学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