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脉“三不为”
2023-08-20王雪
王雪
最近记者了解到一件颇具戏剧性的事:同一个单位,同一个项目,起初因党员干部当“急先锋”抓项目落地有功被授予“骏马奖”,后来却因部分党员干部“拖后腿”导致项目建设进度滞后领回“蜗牛奖”。该单位负责人说,相比“骏马奖”带来的荣誉感,“蜗牛奖”更让他们羞愧。
现实中,像“骏马”这样的奋斗者比比皆是。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各地党员干部开足马力,敢闯敢干、唯实争先,促使市场需求逐步恢复,生产供给持续增加,就业物价总体稳定,居民收入平稳增长,经济运行呈现恢复向好态势。但像“蜗牛”这样的懈怠者也不鲜见:有的党员干部安于现状、不思进取,遇事怕担责、争功诿过,不敢担当甚至“躺平”;有的庸懒散拖、效率低下,回避矛盾、困难和问题;有的不爱学习、手中无策,工作推不动、无起色、无建树……一言以蔽之,部分党员干部存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
部分党员干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造成的危害不可小觑。一方面,不论是党员干部不作为还是慢作为又或是乱作为,都会严重影响工作,给经济社会发展造成损失;另一方面,它还会像“瘟疫”一样不断滋生蔓延,在一定程度上挫伤其他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污染一个单位甚至一个地方的政治生态,败坏党风政风,严重损害干群关系。当前,各地正针对部分党员干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十分及时,很有必要。
“善治病者,必医其受病之处”。细究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我们不难发现,其“病根”就是不愿为、不能为、不敢为——“三不为”。“不愿为”主要是态度问题。有的党员干部缺乏干事创业的激情,精神萎靡不愿为,或者因个人愿望没有实现于是“愤”而不愿为。“不能为”主要是能力问题。有的党员干部习惯凭经验办事,面对新形势“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存在本领恐慌,“笨”而不能为。“不敢为”主要是胆识问题。有的党员干部面对艰巨任务,面对时刻高悬的问责利剑,怕闯红线、怕挨批评、怕丢官帽、怕得罪人,干脆“躺平”,“怕”而不敢为。
习近平同志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时曾写过一篇文章《要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强调“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而不能捂着‘乌纱帽为己做‘官”。这句话如今品来,仍振聋发聩。干部干部,不干事当什么干部?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从政之要。党员干部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党分忧、为民造福,决不能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
在强国建設、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要以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必须坚决整治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现象,切实解决不愿为、不能为、不敢为问题。要剜除“不愿为”的“思想病”,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认识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增强“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觉悟;要消除“不能为”的“虚弱病”,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不断解决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问题,努力成为行家里手、业内高手;要破除“不敢为”的“胆小病”,铭记“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坚决摒弃“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干得越多错得越多”等怕吃亏、怕担责思想,深知躲事躲不出业绩、“躺平”躺不出太平,敢想敢干、敢闯敢试、敢抓敢管才能有所作为。
整治不作为、 慢作为、乱作为,对症下药祛“三不为”,也要重视营造愿为、能为、敢为的环境和氛围。要建立健全完整系统的考核评价机制,把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党员干部用起来,让不愿为、不能为、不敢为的“太平官”急起来、动起来、忙起来,否则该丢“帽子”的丢、该挪“位子”的挪。对于敢闯敢拼的敢为者,既需要成功时的鲜花和掌声,更需要失败时的宽容和支持。要通过完善容错纠错机制,允许试错、宽容失败,旗帜鲜明地保护敢为者,为其撑腰壮胆。要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既保护褒奖担当干事者,又鞭挞整治躲事误事者;既监督加压,用严管形成外在压力,又激励加力,用厚爱激发内在动力。
为官一场当造福一方,为官不为平生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