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聚焦核心素养彰显数学魅力

2023-08-20李肖

关键词:数学知识素养传统

李肖

摘 要:在小学阶段的数学中加入传统文化元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小学数学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对数学知识的总结能力以及数学创新能力,同时能够通过传统文化提升品德素养。数学核心素养是通过数学学习逐步形成与发展的正确价值观、思维品质与关键能力。它反映了数学学科的基本特征及其独特的育人价值,是现代社会公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是课程改革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在自己的课堂中有效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关键。通过实践发现,把握课程内容、关注核心素养、设计学习活动、开发作业任务等,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 教学策略 传统文化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6.026

新时期教育改革的推行,使核心素养占据重要位置。当前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中的渗透,丰富了教学资源与教学方式,为数学教学奠定了基础。将数学文化融入课堂教学是新时代的教学方向,与当前新课改的素质教育要求具有一致性,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是数学教育研究的热点。因此,教师要注重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找到融入数学文化的切入点,将其艺术性地融入数学课堂,促进学生学会学习方法,感受数学魅力,为新时代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数学这门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为人的生活、生产提供思维的工具,为学生未来升入初、高中,学习数学、物理、化学和其他相关学科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许多小学生在进入学校学习数学后,往往兴趣不高,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难以与教师合作完成任务,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表现不佳。

把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数学的日常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满足学生数学能力发展需求。另外,在多元文化交流碰撞的时代,怎样保持教育的民族性、本土化特色,是教育所面临的课题之一。数学学科同样蕴含着历史和文化,因此,如何挖掘数学学科的内涵,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是数学教师所必 须探讨和回答的问题。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数学教学中,可以充实数学学科内容,实现学科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二、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就目前的中国小学数学教学状况来说,小学数学教育还没有和我国的传统文化教育有机结合到一起,究其原因主要是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其一,把小学数学教育和我国的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要求教师们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革新传统教学方式,挖掘数字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之间的联系,然后再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讲授,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备课时间,给教师们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其二,尽管新课程改革进行了一段时间,素质教育思想已经越来越深入人心,也正在积极引导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过,由于在小数学考试中所包含的数学文化知识较少,从学生到教师的重视度并不高。

第三,学生的年纪比较小,认知水平和阅读能力受限,对于数学知识和中国文化结合的方法不能充分掌握,这也是小学数学和我国传统文化结合的一个障碍。

三、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对于数学,人们总是有一种刻板印象,很多人认为数学就是算数,数学学习的就是计算。确实,在传统教学模式之下,教师在数学活动中确实主要是教学生怎么去计算,怎么去解决数学问题,在考试中也多是计算,所以人们对于数学这门学科有着非常刻板的印象,很多人都忽视了它背后非常丰富的文化知识。为了改变这一刻板的印象,为了改变当前数学学习内容抽象和枯燥的问题,我们必须重视数学文化的运用,特别是随着学生学习的深入,数学知识的难度不断上升,更需要“数学文化”的调节,通过设置多样化的数学文化趣味活动,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数学潜力

在生活中,会经常听到有些家长在发牢骚说,我家孩子太笨了,数学知识理解不了。其实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观点。没有人是笨的,只是因为学生没有用心去学,没有看到自己的潜力。当通过数学文化的熏陶激发了自己的学习兴趣,自己的数学潜力也就得到挖掘,对数学学习的热情会大大提升,数学成绩也会得到显著提升,这些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的潜力是巨大的,成绩不理想只是暂时的,真正的解决方法是学生是否融入数学文化氛围当中。

四、融入数学文化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策略

1.融入数学历史,构建活力课堂

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意识到数学的历史意义,清楚了解数学为社会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为学生讲解相关的数学历史文化,带领学生了解数学文化对国家发展的促进作用,从而激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兴致。总体来说,在教授数学内容时,教师可依据课本知识点来为学生讲述有关的名人故事等,从而构建有活力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在了解历史故事的同时,还能感悟到数学历史文化的重要性。

例如,在教授《圆周率》一课时,为丰富学生的认知,教师可在讲解前应用微课为学生播放有关祖冲之的故事短片和“化圆为方”的剖析过程,从而使学生了解我国在很久之前就进行了多次数学探索,并运用割圆法得到了关键的数据,取得了较高的成就。通过数学文化微视频的导入,学生不但了解了数学的历史文化,還对学习本课知识产生了极高的兴趣,形成了良好的学习心态,同时感悟到古人认真探索的精神,树立了正确的学习价值观。

2.培养数学美感,感悟美的魅力

小学数学教材涉及多种美育文化元素,所以数学教师要有效地将其渗透到数学教学中来,从而体现出数学的美育价值,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考虑到小学数学课本中涉及不少几何知识,学生会学习到各种图形的特点与关系。对此,数学教师可借助几何图形的美学元素,引领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积极观察,从而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图形的美,以此深入挖掘数学知识,提高小学生的学科素养。

例如,在学习《对称、平移与旋转》这些知识点时,教师可用课件和微课为学生展示具有对称美的房屋建筑,引领学生观察图形之间的叠加转换,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建筑构造的美感。教师还可让学生讨论生活中对称的小动物,借助具体事物来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3.品味数学意蕴,拓宽认知视域

数学所对应的数字、符号虽然抽象,但其中的数学文化,则更为直观具体,且可以为看似乏味的数学注入无限活力与生机。因此,教师可通过对诸多数学知识所对应的文化背景的充分利用,让学生在生活现象与数学文化的引领下,站在不同视觉来品味数学之色,数学之韵,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此外,还可通过讲述数学故事,开展数学实验,推导数学定律等方式,将数学文化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使数学学科的文化价值得到充分利用。而面对各类文化元素的洗礼,学生的思想认识必然更加深刻,其认知视域自会得到无限拓展。

例如,在开展《圆》的教学中,可首先用多媒体来呈现天空的月亮、公园的摩天轮、餐厅的圆桌、奥运会五环标志、圆形的花朵、古老的圆形马车车轮等,组织学生在感知与体验中,引入有关祖冲之发现“圆周率”的史实,全方位激活学生的认知潜能,实现对其认识视域的无限拓展。

4.聚焦数学价值,在生活中加以应用

数学文化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数学生活和数学价值。众所周知,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所以教师要意识到数学生活文化的重要性,有效地将其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来,从而达到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另外,小学生受年龄因素的影响,思维尚待发展,对于课本中的抽象知识理解起来稍有难度,教师如若只用板书进行讲解,学生的认知也不会全面,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将生活资源融入教学内容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例如,在学习《年、月、日》一课时,数学教师可先安排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自己的生日,从而引出本课的学习重點——年、月、日。待教师为学生讲解了闰年和平年的概念之后,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日来探究当年是不是闰年,出生月份是几月,有多少天,从而使学生感知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产生对数学的亲密感,加深学生对本课知识的理解。

五、核心素养下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1.创新数学教学理念,加强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际作用

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文化水平,小学校园不仅需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知识的传播,而且还需要确保教师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根据传统文化的实际作用,改变教师以往的教学理念,优化数学教学模式,加强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际作用,将传统文化和数学理论知识相结合,给学生展示不同的数学文化内容。在小学教育体系中,数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必须重视数学的高质量教学。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工作,将小学数学教学与传统文化教学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深入地了解数学的发展历史,以此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数学知识。

例如,在学习《生活中的推理》时,教师可以在课前下载与生活中数学现象有关的视频,在课堂上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给学生,让学生提出问题,并且通过自己的推理判断来解决问题,掌握相关的知识,以此提高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判断能力。

2.注重延伸数学文化知识,编写相关的数学题目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教师还需要构建相应的文化情境,借助文化情境来引出文化内容,引导学生高质量地学习文化知识。对小学生来说,他们本身具有极强的好奇心,教师借助文化情境,引出与文化相关的数学知识、话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主动探索中会逐步加深对文化内容的理解,这对于学生良好发展十分有利。

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指引学生更好地感悟数学知识中的文化素材。在课堂上,小学数学教师需要通过情境消除学生对数学学科的恐惧心理,让学生能参与数学教学。

例如,教学“田忌赛马”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讲解相关故事,并通过多媒体视频让学生感受其中的内容,在此过程中教师指引学生对田忌与齐威王对马进行分类的方式进行探索,学习其中的数学问题,找出解决策略。

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利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以此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比如,在学习《二十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甲印刷厂一天可以印刷6吨纸,乙厂一天比甲厂多印刷4吨纸,请问乙厂一天可以印刷多少吨纸?在这个的题目中涉及了我国的印刷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我国印刷术的发展史和造纸术的发展史,研究纸张的制作过程,以此了解我国传统的印刷文化,提升学生的文化内涵。

3.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

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依照学生学习的需要,创设具体的文化情境,不仅能向学生展示传统文化和数学学科之间的联系,还能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受到教育,实现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数学学习体验,切实调动学生继续学习和探究数学中所蕴含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动力。

鉴于此,在整个数学教学期间,教师需要充分关注和重视对数学文化情境的创设。举例来说,在《多边形的面积》一课的教学中,一方面,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魏晋时期著名数学家刘徽是如何解决多边形面积计算问题的,从而让学生了解我国从古到今对多边形面积进行的研究。

4.开展多样化的课后数学活动,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

在开展课外活动时,教师可以将传统文化渗透进数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后时间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以此宣传我国的传统文化魅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例如,教师可以充分借助我国的传统节假日开展主题活动,在中秋节前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结合中秋节主题进行小品表演,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起源,设计相关的数字顺口溜表演环节,以此提高学生的文化内涵。比如在重阳节前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以重阳节为主题的故事比赛,让学生准备关于自己家乡的重阳节的风俗,在其中穿插与数学文化相关的知识,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传统文化知识,这既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能提升学生的文化内涵。

总之,将数学文化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是数学学科的现实需求,有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增强学生对数学的感知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作为教师,要深挖数学文化内涵,及时融入创新教学理念,科学整合教学资源,为学生打造多彩的教学课堂,从而真正意义上提高小学生的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 陈幼玲《强化整体认知提升思维水平——“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1年第11期。

[2] 张侨平、邢佳立、金轩竹《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推理的理论和实践》,《数学教育学报》2021年第5期。

[3] 邝孔秀、刘芳、劳金晶《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的现状与改进策略》,《课程·教材·教法》2020年第10期。

[4] 田静《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途径分析》,《文渊(小学版)》2020年第6期。

[5] 张碧霞《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思考》,《求知导刊》2021年第22期。

[6] 潘龙容《浸润数学文化,提升核心素养——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2年第13期。

[7] 丁奕然、吕立杰《中小学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态度的现状、模型建构与对策建议》,《中国电化教育》2021年第6期。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素养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老传统当传承
振荡电路中周期计算需要的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