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2023-08-20杜新生

关键词:古诗词内容传统

杜新生

摘 要: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应用到小学语文的教学当中,能够让学生们的精神世界受到传统优秀文化的浸润,进而指引学生们形成更加积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6.010

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不断发展和传承的优秀精神文化,也是我国各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有着极具特色的文化魅力。传统文化当中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层面也较为丰富,有着较多可供学习的知识和内涵。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选择和教学方法当中,合理渗透和引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更好地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发扬,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意义

(一)传统文化的融入对小学生的意义

1.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三观”

在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学习孔融让梨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将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当中。孔融让梨是我国的道德教育故事,孔融让梨的故事让人们学会尊老爱幼,互相忍让,不能自私,不可以依据自身的感受而去忽视他人的想法,将我国的优秀传统美德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能够更好地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教师作为课堂知识的传授者,也作为传统文化以及传统美德的接力人,只有通过课堂教学,积极向学生传递内容,积极传播传统文化,这种精神才能永不减弱。例如,在小学语文五年级《将相和》的内容中,学生可以通过对课文知识的学习感受到传统文化当中不断展现的优秀美德,小学语文教师在本课内容教学的过程当中,需要不断结合学生的要求和情况,积极选择学生更能接受和理解的方式去教学,让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学习和感受到知识的浸润,并且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和渗透,积极的培养学生明辨是非和诚实勇敢的能力,积极面对在未来生活当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2.深入贯彻小学德育

学校在教师教学的过程当中,也需要积极将传统优秀文化的内容融入多个学科领域当中,只有创设相应的氛围,通过积极的渗透和融合,才能更好地培养这些学生的人文素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积极融入传统文化也是与之相一致的。在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发展历程当中,有着许多的优秀知识,学生可以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获取正确的价值观,领悟到古人的品德和思想。举例来说,三字经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当中的璀璨明珠,承载了我国文化的精神内核和内容,也是小学生的必备读本。现如今许多小学都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笔者认为只有先育德,方能育才,这也就代表和说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渗透和融入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具有一定的意义和重要性,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持续推进传统文化和小学语文教学的结合和发展,能够不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持续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将优秀传统文化合理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也能够推动教师健全和建立道德人格,强化师德建设。

(二)传统文化的融入对小学教师的意义

1.完善师德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要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用自身的行为和文学素养持续为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榜样,积极发挥榜样的作用,持续引导学生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牢牢把握自己的人生定位和道德方向,通过教书育人和为人师表的方式来不断传承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师自身的知识专业水平对课堂教学的实际内容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专业水平高的教师能够不断优化课堂设计,呈现出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并且能够更好地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合理渗透和融入小学语文的教学当中。

2.提高专业水平

教师在實际教学的过程当中,需要不断推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积极融合和发展,不断优化教学方式和教学过程,积极探索新的教学内容,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和职业素养,教师在实际教学和融合的过程当中,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合理学习和掌握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进步,共同发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三)传统文化的融入对小学语文课堂的意义

1.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

小学语文是小学教学过程中的一门基础课程。许多学生在学习小学语文的过程当中,并不能理解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其中蕴含的真正意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合理融入小学语文的教学当中,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了解和把握优秀传统文化,不断认识到自己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不仅仅是学习语文知识,更是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不断提升学生的使命感和荣誉感。

2.扩充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

在语文课堂中积极渗透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使语文课堂的内容更加生动,能够更好地让学生在充满文化的氛围当中进行学习。学生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鼓舞之下,积极学习语文知识,并且能够更好地投入到小学语文学习当中,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发现自己的价值,帮助学生们将道德标准和民族精神进行内化,积极构建起正确的价值观。

二、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策略

(一)通过美育知识的融入,提升学生素质

如今的小学生正生活在一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独立意识很强,接受新事物的速度也很快。但是过快的接受也容易给学生带来一些新的问题。比如极其容易产生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以及过度消费的观念,尤其是现如今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对子女无条件宠爱和溺爱,因此,很多小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实际上会下降,这种状态会持续对他们的价值观和道德产生负面影响。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可以积极影响小学生的精神状态,不断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意识和爱国主义意识,让学生们可以在传统文化熏陶和学习的过程当中,不断学会珍爱生命、尊重他人、热爱祖国、尊敬师长等。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不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将相关知识渗透到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当中,并且可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不断提升实际的教育教学成果。首先,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树立相应的榜样,不断发挥榜样的作用。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榜样的力量是强大的,不断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发展和学习路径,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教学内容,不断感受到传统美德的真谛。第二,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传统文化形象或多媒体内容,将传统文化故事引入课堂。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营造情感环境,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产生情绪的共鸣。第三,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定期展开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让学生们可以产生较好的道德行为,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和互联网的方式,搜集和课文内容相关的典故和内容,在课堂上进行引用和教学,让中华传统文化不断丰富学生的精神内涵,积极培养学生的情感和道德。语文教师只有不断让中华传统文化根植于学生的心目当中,才可以积极培养学生的素养和审美能力,不断推动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的综合发展。

(二)借助传统文化,扩充书本知识

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中,教师可以依托小学语文教材,选择适合文本内容的传统文化进行补充教学,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与此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对于传统书本知识内容的理解,不断提升学生的优秀文化素养。举例来说,在学习草船借箭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选择将三国演义中这个章节的故事内容填充进去,对草船借箭的内容进行补充,引导学生们明白和了解草船借箭的创作背景和故事出现的场景,对《三国演义》产生初步了解。《三国演义》作为四大名著之一,学习和阅读《三国演义》能够不断提高学生对于名著知识的阅读兴趣,也为将中华传统文化积极渗透到小学生生活当中,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此过程中也可以合理应用古诗词,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

(三)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古诗词进行鉴赏

古诗词作为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让学生们在阅读的过程当中能够感受到更多的内容和意义。教师可以通过情景创设的方式,让学生对古诗词进行鉴赏和分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积极渗透,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和文化素养。举例来说,在学习《枫桥夜泊》的过程当中,对于这首诗的意境,小学生理解起来有些困难,想象力无法达到更高的水平。但是为了让语文教学变得更加容易,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积极创设相应的情景,将诗中所描绘的景物和场景,通过视频图片的方式给学生们展现出来,吸引学生感受这首古诗,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与此同时,依据视频和图片的不断转换,可以给学生们带来更为主观的影响和印象。在孤寂宁静的秋叶之下,伴随着乌鸦的啼叫和悠扬的钟声,诗人在这样的场景之中不断感受到寂寞孤独和哀愁。在这样的环境当中,学生可以对这首诗的内涵进行把握,并在后续背诵的过程当中感受古诗独特的创作和写作特点,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文化素养。

(四)引入书法练习,强化传统文化理解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当中,通过古诗词教学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将中华传统文化积极渗透和融合到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引导学生们积极感悟古人的所思和所想,这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但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除了经典的诗文歌赋之外,还有书画。在中国古代,书画家借鉴自己的性格和内容,创作出具有自己特色和风格的书画作品。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可以合理介绍小学语文教师的书画作品,在模仿他们优秀的书画作品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不断理解作品的本质和内容,对这些作品的情怀和内容产生更深的了解。小学语文教师也可以积极引导学生以古诗词为媒介进行预习,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技能,又可以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不断积累。让学生用毛笔等传统书写工具练习书法,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好的书法需要不断练习。小学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毛笔书写的过程中,能够将中国传统文化渗透和传播给学生。在书法学习和临摹课上,小学生也要认识到毛笔书法练习和欣赏的重要性。不仅要逐一练习笔画,更要在学习中不断理解笔画的文化内涵。教师要让学生在练习和学习书法的过程中,不断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五)丰富古诗词教学,优化传统文化渗入

诗、词、歌、赋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很多小学生在上学前就能背诵300首诗歌,教师也在不断引导学生背诵诗歌,并且推动着学生从感性的角度上不断进行理性记忆。通过诗词歌赋的音律之美和内容的和谐之美,不断体味和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而让学生们跨时空和作者产生情感和认知上的共鸣。一些经典的古诗词凝聚了中华五千年以来的精神和风格,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明珠。学习好这些内容,能够让学生们形成较好的人生态度和人生观。举例来说,在学习苏轼的《题西林壁》的过程中,通过耐人寻味的诗句和简单明了的语言,能够实现真正的融情于景。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只有不断了解中国民俗和传统节日的内容,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水平,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带来的精神理解和影响,才能不断促进他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六)与实践结合,增加传统文化影响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诗词朗诵大会、演讲比赛等项目,让学生们积极参与到古诗词的学习和展现当中。通过对于古诗词的鉴赏和品读,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吸收到传统文化的精神养分,以此来塑造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除此以外,这也是一种防止学生对传统文化缺少学习兴趣的方法,教师要组织他们定期去图书馆学习或阅读有关传统文化的书籍,如数百个姓氏和数千个字符。此外,语文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更深的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古人在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积累的精神财富,具有很强的教育价值。所有的内容都来自实际的生活总结和经验,能对后人的言行起到一定的规范和优化作用。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端午节、中秋节、清明节、元宵节等课外活动,让学生在节日气氛中体验独特的民族风俗,更好地学习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除了这些传统节日,教师还可以通过材料的整合,引导学生进行课外体验和实践,积极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学习。

总之,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将其和小学语文教学进行结合,能够更好地推动小学语文的发展,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建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且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形成和养成健全的人格,推动学生们不断实现语言和文字的知识积累,持续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当中也需要不断重视传统文化,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可以更好地养成集体主义意识,更好地形成道德规范。需要以小学语文的教材作为教学的依托,不断结合传统文化知识进行教学,让学生们对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产生更加深刻的了解。除此以外,还需要不断丰富和扩展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面,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 杨雯清《浅析核心素养下小學语文中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汉字文化》2022年第18期。

[2] 胡演梦、胡树海《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的实践探索》,《现代农村科技》2022年第9期。

[3] 潘昕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科教导刊》2022年第21期。

[4] 陶敬轩、俞爱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角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研究综述》,《现代教育科学》2022年第4期。

[5] 张莉《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与践行分析》,《品位·经典》2022年第13期。

猜你喜欢

古诗词内容传统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踏青古诗词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主要内容
古诗词中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