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堂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

2023-08-20李嘉慧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材传统

李嘉慧

摘 要:传统文化是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同时它也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资源,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落实好传统文化的教学工作,可以切实推进高质量教学。为实现小学语文教学和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融合,本文将“两者融合的科学策略”作为出发点与落脚点展开系统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 渗透 传统文化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6.006

学好小学语文课程,不但可以进一步强化个人的交际能力,同时还可以更好地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众所周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语言类知识,同时,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一些观点对小学生“三观”的形成可以带来正向帮助,具体来说,在日常授课时,教师如果可以持续渗透传统文化,向学生分享一些我国传统的民族礼仪、风土人情与风俗习惯,往往可以让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一、现阶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情况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往往都是以“分享古文”的方式来渗透传统文化的,众所周知,小学生年纪普遍较小,他们的理解能力有限,甚至在过去还有很多小学生因为基础薄弱,所以无法深刻理解教师们所分享的古文内容,于是就很有可能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陷入断章取义的负面状态,实际上,这在过去属于常态。由此不难看出,在当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并没有通过渗透传统文化的各类举措手段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这是因为在渗透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许多一线小学语文教师所采用的方式十分死板,似乎他们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才在课堂现场渗透传统文化,长此以往,学生们不但无法科学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甚至还有可能会对传统文化产生厌倦的、消极的学习情绪,这极其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延续。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价值

1.有利于丰富小学语文课堂内容

在日常教学中,如果教师可以面面俱到地渗透各类传统文化,往往可以让语文课堂内容更丰富,避免学生产生“语文课堂枯燥、无味”的刻板印象,让语文课堂恢复激情与活力。调查结果显示,在早期的语文课堂上,教师往往高度重视知识的分享与讲解,严重轻视意境的构建,所以语文课堂最终就会呈现出单调且沉闷的状态,但如果可以在课堂中引入传统文化,教学的使命就会发生一定转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不会再陷入单纯讲解知识的错误模式中,相反,小学语文教师会开始注重对课文意境与内涵的深度挖掘。

2.有利于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值得认真学习的知识,其中有一部分文化对培养学生的良好礼仪、优良品德都是有正向帮助的。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如果可以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全方位渗透传统文化,就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帮助他们规范个人的日常行为。

3.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中国传统文化历经5000多年的沉淀,底蕴十分厚重,在小学语文日常教学中引入我国丰富的文化,可以帮助小学生进一步构建更完整的知识体系,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大家都知道,文学素养的培养无法一蹴而就,也非简单地学习好字、词、句就可以实现教学目标,需要靠日积月累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素质,而通过在课堂中融合、引入传统文化的方法,就可以让学生们得到熏陶,开拓更广阔的个人认知空间。

三、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1.充分利用课前时间,开展课前导入

由于小学生对不曾接触过的事物很好奇,所以为实现更好的教学,小学语文教师首先需要借助一定手段,让学生的注意力从原来关注的事物转移到课程本身上。比如说在课间,因为学生们的注意力和焦点都聚焦于其他话题上,所以哪怕上课铃声早已响起,可学生们的注意力还是游离于课堂之外。正因如此,所以在课堂开始之前,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先设定一些暖身的活动,以此展开语文课程教学的有效导入。经论证,借助课前几分钟的有效导入,往往可以以此吸引学生们的关注度,进一步释放他们对专业课程的学习激情,提升他们在课堂上的投入程度。

关于课前导入部分,其实可选择的内容是十分之多样的,不过在选择内容的时候,教师需要遵循一个基本的前提条件,就是需要保证所选择的内容是与语文学习相关的,简言之,只要导入内容与教材本身之间存在着联系,那就可以被纳入课堂导入的环节中。

比如,在对《传统节日》展开教学之前,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上一节课结束的时候,让学生们去了解一下现在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甚至直接从《传统节日》课堂开始,设定为期30天的“传统文化故事月”活动,在此期间,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课外收集与传统文化相关故事的方式,来了解与传统节日相关的各类故事,然后在每节语文课上课之前,按照学生的序号,先后邀请不同学生上来讲述一下自己通过调查所知道的各类故事。因为在课前,学生们已经听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所以就可以让他们的好奇心以及注意力都转向课堂本身,避免他们将所有的焦点都放在课后讨论的话题上,通过逐步推进这样的课堂导入方式,积少成多,往往就可以在持续推进的过程中,让学生积累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加深他们对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与认知程度,进一步帮助他们养成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意识,形成更好的行為习惯。

另外,在围绕着《三字经》展开教学之前,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先让家长在家中带领学生背诵《三字经》。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国学经典,《三字经》现在已经被收录到了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中,如果家长可以在课前引导学生提前背诵相关内容,然后在课堂上由教师展开系统分析,往往就可以实现更好的教学成效,避免因为学生不懂文言文而无法完成该课程深度学习的问题出现。

2.科学融入,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教材是由专业学者编写的,在教材中本身就融入了不少传统文化,简言之,就是在小学教材中有很多课文内容与传统文化紧密相连,特别是随着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被正式投入使用,各类传统文化元素在教材中的占比更是日趋增加。经调查,在12册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一共有124首优秀古诗词,占据所有选篇的30%,相对于此前版本教材而言,数量大幅增加,这也侧面体现了一个事实:我国教育部对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期待。正是因为在小学语文的教材中有很多传统文化素材,所以在课堂中展开教学的时候,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积极运用这一些素材,落实教学工作。具体来说,在展开课堂教学的时候,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带领着学生立足主教材所涉及的传统文化素材,做好课外延伸和扩展,让学生们深度了解与该传统文化相关的课外知识,确保学生们对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形成更深层次的理解。

比如《剪窗花》就是一篇可以传递中国传统文化的课文,在《剪窗花》一课中主要涉及的内容就是剪窗花,剪窗花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之一,在书本中提到了“喜上眉梢”以及“福娃抱鱼”这两副非常出门的剪窗花作品,不可否认,这两幅剪窗花作品的整体表现十分出色,不但色彩搭配艳丽,而且画面呈现还给人一种十分喜庆的感觉,在这两幅作品中蕴含了浓浓的中华民族特色,可以说,它们就是中国优秀剪窗花文化的代表作品,但是大家也需要深刻意识到,如果仅仅围绕这两幅作品展开教学,往往会让学生的学习受到一定的局限,不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正是因为如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立足该教材所涉及的这两幅剪窗花作品,先向学生分享剪窗花的定义与内涵,然后将从过去到现在为止,在市面上可以找得到的优秀的剪窗花作品图片收集起来并且制作成一个PPT,在课堂上向学生们逐一展示,然后再分享一下不同剪窗花作品背后所蕴含的故事,如此一来,往往就可以加深学生对剪窗花这一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更好地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另外,比如在围绕“神话故事”这一单元展开教学的过程中,因为该单元涉及的《盘古开天地》以及《女娲补天》等都是非常有名的神话故事,而这些故事本身就是传统文化的一种表达形式,所以在展开这一单元教学的时候,小学语文教师也需要立足主教材的课文内容,将传统文化的内容渗透其中,比如说教师除了可以带领着学生系统了解古代神话的写作方式、古代神话故事所具备的特色之外,还可以向学生们布置一定的课外任务,如可以跟学生说:“同学们,请你们回家之后,多与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沟通,认真了解一下我国的古代神话故事。”做好准备之后,在课堂上,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以自愿原则主动上台分享自己所了解到的神话故事。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往往可以达到四重积极效果,一是可以实现语文教学的课标,二是可以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三是可以通过同学间彼此的分享和碰撞,让学生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形成更深刻的理解,四是通过上台演讲,进一步锻炼学生们的胆量。

比如,《中国美食》是一篇可以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课文,在围绕该课文展开教学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挖掘教材中被提到的各专业性内容,然后再引导着学生将中国传统美食跟当下人们在平时十分常见的各类美食进行有效对比,让学生们了解一下在中国传统美食中有哪一些一直以来都很受欢迎的食物,在明确了这一事实之后,小学语文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去了解不同的美食为什么会被制作出来,围绕“这些美食的制作跟当时居民的生活环境是否有联系”这个问题展开探讨式学习,比如说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探究一下,为什么居住在海边的人会制作出腌鱼、红糟鱼这样的美味,是哪一些原因在促进这些美味的诞生,通过以上教学流程的执行与推进,往往就可以让学生立足教材课程内容,向外辐射,展开开拓性的学习,其最终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形成探索性的思维和想法,同时此举还可以助力学生更好地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

3.组织综合活动,引导学生系统学习文化

为更好地开阔学生的眼界,帮助学生积累更丰富的课外知识,培养他们诸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在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举办一些具备独立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并以此加深他们对某一主题语文知识的认知程度,比如为促进传统文化的全方位课堂渗透,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组织一个以传统文化作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具体来说,大多数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不足,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尝试着从身边的资源、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作为切入点,进一步展开传统文化的引导式教学,如此才可以让学生在感性思维的影响下,让他们化被动为主动,与身边相关的各类传统文化实现共情,最终更深入地展开学习,实现教学目标,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

比如,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组织低年段的小学生参与以“传统民俗知多少”为主题的活动,让学生在平时通过多与家长询问的方式,了解在自己所在城市又或者其他城市中,从古代一直传承下来的各类民俗活动,然后在“询问”结束之后,教师就可以推进活动的第二个环节——现场比一比,系统比較一下不同学生所了解的民俗,看看到底谁了解的比较多。对于中年级学生来说,因为他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文化素养,而且在过去的学习中还曾经接触到了大量的古诗词,这时候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外多收集一些有名的诗文,在课堂上展开朗诵比赛,从而进一步增加学生的传统文化底蕴。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而言,毕竟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培养,而且他们的自主探索能力较强,因此针对高年级的小学生,建议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加“记录我看到的传统文化”写作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们在父母的带领下,多去观察各种传统文化活动,切实感受传统文化的存在,用自己的语言、文字描述自己看到的各类传统文化,然后在语文课的综合活动上认真系统地分享一下个人的想法。通过以上分层次教学,积极采取“传统文化渗透小学语文课堂”的方式,往往可以让不同小学生都得到与他们当下水平、能力以及身心状态高度契合的教学模式,因为这样的方式是他们喜闻乐见的,所以,他们往往就会更投入于对课堂的学习中,最终不但可以将小学语文课文涉及的各类知识点加以掌握,而且还可以进一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良好的品德,其正向的意义巨大。本文结合着当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提出了从“课前导入、课堂环节以及举办语文综合活动”这三个方面展开融入工作的科学举措,如果在未来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积极按照以上所说的三方面践行,往往可以更好地实现传统文化的渗透工作,切实保证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让学生在课堂上收获更多知识。

参考文献:

[1] 王金花《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分析》,《参花》2020年第10期。

[2] 薛稳平《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良传统文化浅谈》,《课外语文》2020年第6期。

[3] 邹银燕《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人文之友》2020年第12期。

[4] 马轶男、罗璇、周莲斐《“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实践研究》,《课外语文》2020年第8期。

[5] 景洪春《以汉字文化课程为载体,实现古今生命对接——例谈部编小学语文教材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教学》,《小学语文教师》2022年第11期。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教材传统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