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困境和对策
2023-08-20张争顾坚程成
张争?顾坚?程成
摘 要: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加速了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思维方式发生了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媒介技术的深度融合,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为此,高校应当把立德树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通过提升媒介素养、推动载体创新、强化内容创新、优化工作机制等策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全媒体 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发展
当前,全媒体的触角已经遍布我们学习和工作的每个角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1]全程媒体,是指在现在信息技术的捕捉、记录和储存下,让受众能够知晓事物运动的整个过程;全息媒体,是指在物联网、人工智能、云技术等高新技术的支持下,能够让用户体验更加丰富,感知的形态更加立体,不断激发人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全员媒体,是指在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下,个人、机器和机构都可以成为网络信息发布的主体,大大提高了公众对社会事务的参与度;全效媒体,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媒体功能的全面化,打破单一的信息传播,全方位提升传播效能、效率和效果。
在全媒体时代的影响下,广大学生拥有了更丰富的信息获取和发布渠道,同时全媒体自身的多元性、大众性、虚拟性、互动性以及融合性等,给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带来了更多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对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发展,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2]。
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利用全媒体积极应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工作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从而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内容、载体、工作机制等方面的创新以及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全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面临的困境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媒介素养不足
全媒体时代,海量信息的传播速度之快和覆盖范围之广给高校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一方面,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作为教育主体缺乏创新意识,不能将传统教育模式与先进教育模式相融合,存在对媒介的理论知识掌控不到位的情况。随着智能终端的普及,大学生能轻而易舉地获得自己想要的资源信息,在信息检索方面的能力甚至远远超过教育主体。同时,教育资源获取的便捷化也弱化了学生对于教师授课的重视程度,学生可以自行利用媒体中的视频回放、在线学习和直播互动等方式进行查漏补缺,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育主体的影响力和控制力。
另一方面,大学生作为教育客体,身心发展还不够成熟,缺乏媒介素养与信息辨别能力,容易受到不良价值观念的侵蚀,当面对新闻报道、舆论风向、评论语言等内容时,缺少质疑精神,轻易选择全盘接受。其中,一些低俗的、错误的消极负面信息会使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崩塌,以致出现心理扭曲等问题。加之,西方对娱乐至上、历史虚无主义等思想的刻意宣扬,极容易使分辨能力较弱的大学生迷失自我,偏信盲从。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式方法过时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教学内容,在保障学生全面发展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和义务,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目前,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思政教师更多的是采用灌输、说教、示范等方式对大学生进行指导和教育,学生被动地接受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基本理论和知识。这种为了教学而教学的传统模式,缺乏创新,内容陈旧、枯燥乏味,难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打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所具有的信息优势地位,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严峻挑战。不同于只能通过授课、讲座获取知识的教育模式,学生可以利用媒介技术便捷即时地获取所需要的资料,可以借助全媒体平台获得更自由的选择权限,与教师进行交流互动,逐渐增强自身的主体性意识。
一些高校虽然已将教师教学与全媒体媒介技术进行耦合,但是存在“去中心化”、虚拟性、超现实等问题。一方面,很多思政教师不具备批量处理从全媒体获得海量信息的能力,进而也无法对思想政治教育方向进行较好的把握和理解。另一方面,部分思政教师运用简单的媒介手段来授课,全媒体授课能力较差。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内容相对滞后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党的基本理论、法律常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知识,旨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全面发展的素质。[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教学内容是否能够做到吸引学生、感染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如何起着决定性作用。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优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上有着较大的缺口。高校思想政治课程以传播理论性知识为主,晦涩难懂,比较枯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也滞后于时代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平台没有充分利用全媒体资源与技术,未能及时更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学习资源,严重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时效性。毫无疑问,在全媒体时代的背景下,这样的教学内容不仅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而且容易让网络中的劣质低俗的信息占据主导地位。由于教育载体与全媒体的融合性不强,高校本身的“两微一端”的建设存在不精、滞后等问题。部分高校仅在平台上发布一些思想政治教育文章和规章制度,一味追求转发量和点击量,缺少新意和亮点,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传播创新乏力。而热门社交媒体平台利用算法推荐过滤学生不感兴趣的内容,却对质量不做筛选,良莠不齐的信息充斥在浩瀚的网络世界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准则和道德水平,降低了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学习兴趣。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机制有待完善
高校在全媒体时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面临多种体系不健全的风险。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体系缺乏针对性和协调性,未能在明确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情况下合理制定学生发展的方向,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降低。在与其他全媒体的融合中,缺乏顶层设计,没有形成相互支撑的有机体系,教育资源共享目标未能很好地实现,忽略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局性发展。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体系建设不足,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招聘、选拔、配备、使用缺乏创新的管理办法。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培训仅停留在理论素养方面,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
再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未充分发挥全媒体技术的优势,未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动态监管与评价。[4]媒介传播渠道具有多元化和虚拟化的特点,难以及时查询学生的真实情况。由于媒介技术增强了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对学生的监管和评价只能依赖学生成绩和教师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无法准确客观地反映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最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缺乏家校的合力联动。虽然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丰富了家校合作的形式,但是目前的合作方面有限,更多的只是一些生活问题、学业导向上的合作,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家校联动重视程度不够。
二、全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对策
(一)提升教育主客体的媒介素养
全媒体时代已经介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师生媒介素养的高低事关思想政治教育的成败,所以高校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媒介素养重要性的认识,促使教育主体积极主动地掌握和学习媒介知识、媒介理论,把媒介素养的提升化为自己的内在需求,逐渐实现媒介技术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发展。
高校可以成立相应的媒体媒介中心,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行培训、进修,做到能够熟练地应用媒介工具和技术,通过竞赛的方式引导教师取长补短、相互学习。教师需要增强与时俱进的创造能力。教师必须知晓信息的传播途径和生产过程,具备甄别和筛选能力,使自身成为信息传播的媒介。
对于加强学生媒体素养的培育,高校要定期开展网络媒体学习活动,邀请媒介学者走进课堂交流心得体会,在耳濡目染中培养学生的媒介意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多媒体,从而不断提高媒介素养能力。社会团体举办丰富多彩的媒介素养实践活动,以游戏、竞技、趣味的方式来帮助学生适应全媒体环境,辨别真假网络信息。除此之外,网络媒体平台积极宣扬优秀师生的事迹,突出榜样力量,运用全媒体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推动媒介教育取得实效。
(二)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
高校思想政治的教育模式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度和力度。全媒体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结合时代发展需求,创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打造思想政治教育舆论宣传新阵地。
首先,由高校宣传部门牵头,其他各部门配合,加大设施投入,运用先进的媒介技术,开发出贴近学生实际的网络思想政治课平台。网络平台播放编辑好的文本、音频、图像及视频等吸引学生兴趣的内容,使学生真正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内化于心。从学生使用频率较高的微信、抖音、微博等平台入手,打造多元立体的全媒体传播矩阵。建立院校官方账号,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发布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发挥媒体平台的宣传作用。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主动介入网络平台,了解學生的基本需求、思想动态,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并进行正确的引导,将网络平台作为思想政治育人的重要载体,借助全媒体平台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课堂。[5]高校应利用全媒体技术进行资源的有效整合,积极打造精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课程,通过网络平台实现优质课程资源的共享。教师需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针对不同阶段和不同时期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让学生都能够深度参与到思想政治的教学课堂当中,使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更加具有高效性。
最后,高校应以组织者的身份,利用全媒体平台开展一些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线上活动,如定期举办网络知识讲座、红色知识竞赛、职业生涯规划比赛等活动,并鼓励大学生们参与其中,从而达到全方位育人的目的。
(三)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应当充分利用先进媒介技术,或者结合“现实课堂”和“虚拟课堂”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让正向的舆论导向在全媒体中活跃起来,成为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精神食粮。
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高校要不断坚持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借助学校公众号平台,开展向祖国表白之类的活动,也可以通过短视频、摄影作品、文字等形式向牺牲的烈士致敬,使学生正确认识到自身所肩负的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将个人理想前途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自觉地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文化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一大特色,高校需要与时俱进,通过“短视频+直播”的方式来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帮助大学生牢固树立文化自信,利用虚拟现实等技术来提高优秀传统文化的呈现形式,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道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载体,高校应依托优秀传统文化丰富思想道德内容,加强网络道德规范,培育大学生的高尚情操,同时强化社会公德、家庭道德、个人品德的教育,使大学生真正将道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四)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创新
全媒体时代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进行优化升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必要条件。[6]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结合高校特色和学生实际,树立“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发挥全媒体大数据优势,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落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全部参与到“立德树人”过程中去,其他部门人员也要学习全媒体技术,与大学生进行沟通,加强配合、互帮互助,形成协同育人工作体系。同时高校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严格规范从招聘到录用的程序,经过层层选拔,组建出一支具有专业化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借助媒介的力量,完善网络监督与评价机制[7],通过信息技术对网络中的内容进行精准化定位、追踪、排查,净化网络环境,及时跟踪和反馈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做到以防为主、防控结合。高校可以使用媒介技术中的数据挖掘与搜集、大数据模型两种评价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展开过程性评价,实现动态化检测,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高校应运用全媒体技术,打造家校网络平台,建立学校和家庭的有效交流通道,定期举办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家长座谈会,向家长汇报学生的在校表现,向家长征求改进意见,增强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管理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论述摘编[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59.
[2]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78.
[3] 郭风英. 全媒体视域下研究生思政课程教学改革的创新路径研究[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6):639-646.
[4] 傅鸿洲. 基于短视频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索[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21(1):97-101.
[5] 蒋明敏,刘玥. 媒体融合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能提升路径[J]. 传媒,2020(20):94-96.
[6] 王灵.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创新探析[J].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21(2):1-7.
[7] 詹红燕. 全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究[J].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9(4):94-96.
基金项目:2023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研究课题“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2023SJSZ0686),常州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 2021—2023年度立项课题“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发展教育机制研究” (21DJSZ39),常州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2022—2024 年度立项课题“高校基层党组织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的路径研究” (22DJSZ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