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老龄化的现实困境及解决对策

2023-08-19吕枳蒙杨红霞

商展经济 2023年15期
关键词:养老老年人医疗

吕枳蒙 杨红霞

(辽宁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辽宁大连 116029)

1 现状

1.1 人口老龄化概况

近年来,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成为国家和社会各界面临的重要问题。根据国家卫生委员会和全国老龄办发布的《2021老龄问题国家发展公报》,截至2021年底,我国60岁以上人口达2.6736亿人,占全国总人口数的18.9%;65岁及以上人口2056万人,占总人口的14.2%。按这一趋势,中国正面临即将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的局面。随着这种不可逆衰老的新模式,带来的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持续的、大规模的养老压力。在如今社会转型和以前生育政策的影响下,我国目前的人口结构呈现出“头重脚轻”的倒金字塔格局,上层附近的中年劳动力逐渐老化,家庭规模减小,老年人的养老负担越来越重。

1.2 农村养老现状

“农村养老”在中国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这并不意味着养老问题已经得到了很好的解决。相反,随着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和人口结构的老化,农村养老问题日益严峻。随着时间的流逝,老年人数量在全国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增加。到2030年,中国老年人口预计将达到2.87亿人,占总人口比重为17.9%。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老年人家庭赡养比从20世纪60年代的40%下降到目前的28%左右。在农村地区,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家庭规模和居住方式等因素影响,农村家庭养老面临更大的困难。尤其是对于一些空巢老人而言,他们所面临的困境更加明显:一方面是他们身体状况较差、需要照顾;另一方面是他们中大多数人没有经济收入、无人照顾。在当前社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外出打工赚钱养家糊口、孩子上学需要花费大量金钱和时间。在这种情况下,照顾老人就变成了一种责任和义务。同时,由于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严重、生活方式相对落后,很多农村老人很难得到专业养老服务的帮助和支持。

1.3 研究现状

本文利用知网文献库与知识图谱分析软件 VOSviewer对“农村养老”领域的研究文献进行了可视化分析,得到了以下结果。

1.3.1 研究趋势

在中国知网学术期刊库中将检索语句设置为“主题=农村养老”后,得到主题为农村养老的期刊论文 18984 篇,对该主题下的论文进行可视化分析。在对文献记录进行排序统计后可知:自 2001 年以来,我国学界当下对“农村养老”的研究热度不断提高,而且一直居高不下(见图1)。由此可知,农村养老问题是当代养老问题中尤为重要的一个方面,而采用合理措施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更是人们颇为关注的问题。

图1 总体趋势分析

1.3.2 研究热点

通过选取被引量排行前 200 的论文研究数据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后可知,当下国内学界对“农村养老”的研究重点集中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养老保险、农村养老三个方面(见图2)。这说明当前学界重点对不同的乡村地区如何有效运用解决措施,使养老问题得以改善,如何合理解决养老问题减轻当前社会的养老压力这一态势值得深入探讨。

图2 关键词共现

2 现存问题

2.1 乡村地区存在人口“空心化”问题,老年人照顾问题亟待解决

农村人口“空心化”是指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入城市,导致农村人口下降和农村青壮年人口比例下降,农村剩下的人口大多数是老人、妇女和儿童。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农村地区的青壮年劳动力纷纷离开农村前往城市,留守老年人的养老问题逐渐被关注。根据《老龄社会研究报告(2019)》数据预测,到2030年,我国没有配偶的老龄人口将增加至1.05亿人,而且通过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可知,独居或空巢老人数量在老人中占比为13.3%,其中,农村占比显著高于城市。这意味着城乡差距不断增大,许多农村老年人不仅没有子女在身边照顾,甚至还需要下地干活或为子女照顾小孩,生产和生活的压力大幅增加。

此外,农村家庭规模缩小,家庭养老功能弱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便利化、通信设备的普及和教育程度的提高,农村地区的家庭规模逐渐缩小。大部分农民进城打工后都留在了城市,很少回到农村老家居住。此外,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农民选择外出打工赚取更多的金钱以满足生活需求;但由于农村老年人因安土重迁的传统影响和儿女在城市的打工收入很难支撑老年人来到城市一同居住和养老。这些情况使得老年人的人口流动率极低,造成居住在乡村的老年人很少且很难前往城市生活。因此,老年人仍居住在农村地区,面临无人照顾的情况。

2.2 农村老年人带病生活情况普遍、照顾成本高,缺乏医疗资源

2018年,在北京举行了中国健康城市建设高层论坛暨《中国健康城市建设研究报告(2018)》新闻发布会。根据该报告的分析,3/4的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患有疾病。由于农村地区地方财政能力有限、资金不足,医疗养老机构不健全,医疗水平较低。再加上近年来人工照护成本逐步提高,乡村老年人在身体不适的情况下并不会轻易就医,长期积累下来,农村老年人大多数都患有多种程度不等的慢性疾病,占比高达70%以上。

农村老年人患病率很高且农村地区的医疗资源有限。随着城市各大医院不断扩建,医疗资源分布越来越不均,差距逐步拉大。卫生技术人员的配置也存在显著差距,2016年,城市每万人中拥有注册护士比农村多34人。

在缺乏医疗资源的情况下,在农村地区形成了农民看病难、难看病、看不起病的问题,最基本的医疗需求难以得到保障。农村地区经济不发达,医疗资源欠缺,人口锐减导致村卫生所接连关闭,当地的村医为了谋求生计,只好从事别的工作。同时,由于医疗费用上涨,低收入群体看病难的现象凸显。农村老年人往往在农村生活一辈子,没有大量积蓄,生病时没钱支付高昂的医疗费用,致使病情加重,更加剧了养老压力。

2.3 高龄、失能老年人口养老问题突出,农村地区养老福利制度不健全

高龄老年人是指八十岁以上的老年人,他们因年龄增长形成的特征在老年群体中是显著的。通常情况下,这些高龄老年人缺乏生活能力甚至不能自理;他们体弱多病。甚至卧床不起、精神失常,还有很大比例是痴呆状态,这部分老年人很少能够继续为社会服务,他们需要家庭和社会为其提供经济援助、医疗服务和生活照顾。

丧失照顾自己能力的老人被称为“失能老人”。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约4063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8.3%。随着时间的推移,失能老人的数量将不断增加,而年轻子女外出打工情况也同步增多,导致许多高龄老人无人赡养或由基本健康的低龄老人照料高龄老人或失能老人,即“老老照料”变得越来越普遍。

高龄和失能老人的数量逐年增多,而农村地区又未形成健全的养老福利制度。农村地区经济落后,养老福利方面的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很小,农村老年人享受不到高质量的养老机构、社会群体帮助等养老服务;大量农村老年人得不到制度的保障且无法照顾自己的起居,长此循环,使得农村养老问题不断加重。

2.4 居家养老和个人自养老的养老方式为主,未能充分发挥互助养老的作用

目前,在我国农村地区,主要是以居家养老和个人自养的方式为主。居家养老是指老年人在家中居住,自行照顾自己的生活起居或与子女共同生活。从老人的实际需求和意愿而言,我国90%以上的老人仍倾向于居住在自己家里养老。个人自养是指老年人利用年轻时的储备资源,在年老时养活自己的一种养老方式,主要利用土地、存款等,通过自我劳动或自我资源获取生存资料来实现的。

随着人们对农村养老问题的日益重视,在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国家正规养老保障体系不完善的背景下,农民和农村从下到上进行了互助养老模式的实践探索。农村互助养老模式是以“守望互助”为理念的。在农村基层社区内,以“社区主办、互助服务、公众参与、政府支持”为主要运作模式,整合社区内外各种养老资源和设施。通过自助互助的方式,解决农村地区空巢老人所面临的养老问题,让老年人集体居住、集体生活在互助养老场所里。然而,在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未能充分开发互助养老新模式,使得老年人养老压力仍旧巨大。

3 对策

3.1 乡镇政府要挖掘本地特点,开辟新兴产业,吸引年轻子女返乡工作

2020年1月10日,中央财政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动返乡入乡创业工作的意见》,在全面脱贫和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各地区要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退役军人等人员返乡入乡创业,根据地方情况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并提出五大意见。作为乡镇政府要从当地特点出发,综合考虑当地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努力发展“一县一品一乡一业”创业、经营模式,培育“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实施“互联网+返乡入乡创业”项目,实施信息进村进户、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等项目。

同时,完善吸引人才和劳动力返回家乡,共同完成乡镇建设的政策制度,如加强人才支持、优化创业、务工服务等。例如,在浙江建德,依托自身独特资源和产业优势,精准招商,亲商重商,吸纳了全国各地许多有识之士纷纷前来投资创业、休闲养生。

此外,针对有劳动能力的低龄老年人养老问题,可通过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不断为老年人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进一步完善城乡统一的就业制度,让城乡居民有平等的就业机会。鼓励和支持农民外出务工经商,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加大对农村老龄人口的关怀和救助力度,切实解决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3.2 乡镇政府要致力于完善当地医疗设备,丰富医疗资源

浙江建德市之江村建立智慧化村卫生室,将智慧医疗合理有效便捷地运用起来,利用诊疗一体机、智能药柜等设备进行远程诊断,方便百姓就医,给百姓提供更先进的医疗资源和医疗服务。

以之江村的高质量医疗资源为学习目标,为给当地老年人提供一定的医疗资源,乡镇政府致力于完善当地医疗设备,丰富医疗资源:一是重视医疗资源的提升和医学人才的引进,与医疗机构协商合作,从当地情况出发,选择合适的医疗设备,方便居民看病,进而避免老年人带病生活和小病拖成大病的状况;二是继续加大对基本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领域的财政投入,拓宽融资渠道,引导全球社会力量合力参与设立医疗养老基金;三是建立本地外出人员联络机制,引进医学护理方面人才回乡工作,为返乡入乡引进人才及其家庭提供配套公共服务,提高农村医务人员薪资水平,推动“医养结合”进一步发展,在医疗领域为农村老年人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3.3 乡镇政府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完善农村老年人保障制度

加强对农村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的领导。政府应把解决好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继续贯彻落实好党和国家关于完善和实施农民权益保障工作的政策措施;同时,建立健全相应的法规和规章制度。要积极协调相关部门认真做好农民权益保障工作,不断推进相关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建设;此外,还要广泛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对政策法规和工作部署的知晓率。

2022年2月21日,中国政府网站发布《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的通知》提出,要构建坚实的养老服务网络。《规划》指出,乡镇政府要不断健全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一是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长期、稳定的护理保险制度,完善基层社会救助和福利制度;二是建立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和老年人分群服务能力综合评价体系;三是公共养老机构设立在满足特困意愿老年人集中扶持需求的前提下,重点为经济困难的空巢老人、留守老人、残疾老人、特殊计划生育家庭老人提供高质量服务,不断探索和解决无监护人老人在养老机构生活困难的问题。

当前,我国养老资源存在两极分化现象。只有少部分老年人能够去高端养老机构,这造成大量高端养老机构的资源闲置。同时,小型养老机构数量众多,但服务质量难以保证。在这种情况下,乡镇政府应引导国有企业进入养老行业,真正实现普惠、低成本养老需求。

3.4 企业应发挥责任担当,为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提出“新模式”

目前,农村养老主要依靠家庭和政府,但由于农村收入不高、老人生活习惯等因素,再加上养老机构少、养老费用高等原因,造成了农村养老难的问题。而作为农村企业应该肩负责任,为解决农村养老问题开辟出新方向。在一次会议上,企业创新中心执行主任刘光平提出了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新模式——“土地换养老”。即村民以土地入股的形式成立合作社,合作社与企业签订委托经营协议,由企业统一投资建设养老院,养老院由企业统一运营管理,农户每年可从合作社获得固定分红,政府向企业提供补贴或政策扶持。这种模式既能让老人有一个安度晚年的场所,也能让老人有一个稳定的收入来源,还能减轻政府负担。

例如,河南省淮滨县刘庄村在该村成立了一家种植合作社,该合作社通过土地入股方式获得了150亩土地用于建设养老院,并以此为基础成立了刘庄村乡村振兴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投资建设了一座大型养老院,刘庄村老人可以在养老院内生活、护理、娱乐等。

3.5 公益组织和志愿者要充分发挥作用,为农村老人进行信息登记和健康监测,发展农村互助养老

当前社会出现了一种新型养老模式,即农村互助养老,是对社区养老的补充和完善,它更加注重居民相互之间的帮助、慰问和照顾。例如,河北省肥乡县探索出“村级主办、互助服务、群众参与、政府支持”的农村社会互助养老新模式,在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和文化活动等方面都更好地满足了老年人的需求。它不仅反映了家庭赡养的传统习俗,而且促进了家庭和谐,该模式已在全省推广。虽然老年人群体在互助养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他们的体力有限、专业服务能力有所欠缺,而村两委、志愿服务队则可以为农村养老提供组织动员、活动开展等,为老年人带来多种形式的陪伴和心理慰藉。积极推进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乡一体化养老服务体系,同时还要不断扩大老年人社会福利范围和内容。

此外,还可以充分发挥第三部门的作用,发挥志愿服务团队的作用,例如南丁格尔养老照护志愿服务队以“养老照护一小步,健康中国一大步”为主题,招募80名志愿者,组建9支队伍,以江苏省为起点,向全国范围辐射。服务队跨越江苏、四川、贵州、青海、新疆等7个省、1个自治区,奔赴丰县、青海等24个城市、50余个社区。

猜你喜欢

养老老年人医疗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养生不是养老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养老之要在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