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福建省福州市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比较优势和保障策略
2023-08-19杨明玉
杨明玉
(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 山东青岛 266100)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普及和实践,福建省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贯彻到综合协调发展的方方面面,乡村旅游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推动力和乡村振兴贯彻实施的重要环节,成为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路径。根据福建省乡村旅游发展取得的良好成绩,如何进一步推进乡村旅游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福建省面临的重要课题。
关于乡村旅游的研究,国内外取得了丰硕成果,对乡村旅游的概念实质、影响作用和政策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充分探讨,为后续研究提供了较为准确、客观、全面的理论参照。国内外学者从多角度研究了乡村旅游的问题,为开展关于乡村旅游的基础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支撑,但对于高质量发展这样的新型课题研究的相对较少,需要我们结合新时代新征程中国的基本国情来开展相应的研究,为结合乡村振兴的发展理念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客观、科学的理论基础。关于福州市乡村旅游研究,学者们以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互联网+”等不同视角对福州市乡村旅游开展研究,不仅拓宽了研究福州市乡村旅游发展问题的理论视野,也为推动福州市乡村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本文通过案例分析研究福州市乡村旅游问题,发现福州在发展乡村旅游上积累的经验和存在的不足,探索推动全域旅游背景下福州市乡村旅游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科学路径,以期供不同乡村参考借鉴,从而促进福州市乡村旅游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1 福州市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条件与成功实践
1.1 福州市乡村旅游资源丰富
目前,福州市已建成21个特色旅游村:永泰县月洲村、春光村、嵩口镇、大喜村、白杜村、丘演村、福建省清县后垅村、莲宅村、坪街村、晋安区九峰村、寿山村、连江县坂顶村、梅洋村、埕镇、天竹村、福清市牛宅村、一都村、长乐区猿屿乡、马尾区海屿村、闽侯县雪峰村和罗源县百丈村。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乡村旅游联动发展形成全域联动格局在推进农村发展的过程中成为大势所趋。
1.2 福州市政府加大旅游支持力度
乡村旅游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方兴未艾,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近年来,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坚持以全域生态旅游市建设为抓手,立足农村资源优势和特色,创新农村文旅融合新模式,福州乡村旅游进入发展“高速公路”。福州市文化旅游局将持续拓展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渠道,丰富农村文旅优质产品供应,完善乡村旅游服务设施,促进农文旅有机融合发展,使福州市乡村旅游成为全方位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超越的重要力量。
1.3 福州市政府加大旅游支持力度
随着乡村旅游示范点的开发与构建,福州市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加大力度,避免产品趋同、景观重叠、同质化现象等,着力构建合理、有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例如,福州市从2018年开始,依托农村不同特色举办各类活动,大力推广当地特色旅游资源和产品。在全域旅游环境下,福州再次深度整合资源推动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将以特色乡村等作为支撑,举办各种特色活动,努力提升福州市乡村旅游的人气。积极开发和构建乡村旅游精品路线,多维推进乡村旅游游乐项目、饮食文化项目、民宿项目的多元化发展,满足来自各地游客的游玩需求,不断提升乡村旅游发展的综合服务能力。
1.4 福州市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案例分析
本文运用案例研究法和访谈法,对福州市后垅村、首占村、南阳村、汶上村、梅新村、芭蕉村和嵩口镇7个自然村进行实地走访、调研,全面、客观地认识福州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优势及障碍,总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福州市7个自然村概况
2 福州市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制约因素
福州市乡村旅游高质量特色突出,凭借优质乡村资源整合乡村基础充分开展乡村旅游,各乡村联动发展已基本形成全域旅游发展态势。为推动福州乡村旅游进一步发展,本文以7个自然村的实地走访调研情况为基础,识别福州市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据此提出针对性策略。
2.1 政策上的问题点
经过走访调查,笔者发现福州市乡村已经充分认识到推进乡村旅游对自身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性,政府等组织高度重视推进乡村旅游实现高质量发展,但在政策支持上仍面临力度不足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土地政策定义模糊、政策连贯性不足和权责关系不明确三个方面。
首先,在土地政策方面,目前仍存在着内容不明确、诸多定义模糊的问题,特别是有关土地流转的政策制定仍然比较模糊。例如,福州市此前发布了《福州市美丽乡村建设推进指导意见》,有关农村土地的内容只有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农村环境治理建设和经济项目开发,在执行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
其次,由于农村是基层行政组织,大部分情况下,农村只是执行上级政府的政策,缺乏制定和决定政策的行政能力,严重制约了农村项目建设和持续推进。村干部换届等行政原因也会造成政策连贯性不足,对乡村旅游事业的继续推进产生负面影响。
最后,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是民生工程,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但在调研中发现,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各项项目和各项工作中仍然存在权责不明确的问题,出现了管理比较混乱、互相推卸责任、争责的问题,最终导致项目中止。
2.2 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历史文化挖掘不足。福州有很多蕴含丰富历史文化价值和人文观赏价值的村庄,风景秀丽,古韵犹存。但由于缺乏深入挖掘和包装这些村庄的文化价值,许多有价值的内容没有充分表现出来。
第二,改造程度不深。在当前农村改造建设过程中,改造工程未充分渗透的问题较多,村民实际居住环境简陋,室内生活设施陈旧,没有随着外观改造而受到深度修缮。
第三,村民利益难以调整,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围绕农村土地实际使用的利益权人和分配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部分村民参与农村建设的意愿。
第四,农村青壮年人口外流严重。以后垅村为例,据2014年统计,该村共有728户,2379人,但常住人口仅占全部人口的二分之一,几乎都是中老年人,农村青壮年人口外流严重。
第五,尚未进入大规模宣传阶段。目前,一些村庄宣传意识极为缺乏,没有进行有效宣传,大多仍停留在村里设置宣传栏、挂村建设宣传标语等村宣传方面,还没有进入“走出去”阶段,没有对外宣传本村的建设和发展情况。
3 福州市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策略与实施保障
3.1 福州市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对策
通过实地考察发现,福州市乡村旅游创新升级是基于“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的开展。它们在建设“美丽农村”的基础上寻找适合自己村庄情况的乡村旅游发展道路,为实现自己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在这一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这七个村庄得到了不同层次、不同侧面的基本经验。
3.1.1 重视计划引导
在实地走访乡村旅游相关管理部门的过程中,农业局、规划院等相关领导部门在各农村“美丽乡村”建设阶段,总体规划清晰,未来指向清晰,存在“顶层设计”的战略高度,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包括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扫垃圾阶段,包括垃圾分类、河流治理等相关内容。
第二阶段是“美丽乡村”阶段,包括整村容、处理脏乱盖等内容。
第三阶段是幸福家园阶段,包含着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在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各部门协同、共同布局、前瞻性规划,不仅关注民生,而且立足长远,为实现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提前制定相关规划。
3.1.2 重视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大
各农村为了吸引大型企业、大型国有企业、大型中央企业进入本村,会在政策方面尽量配合,如在征地审批、基础设施建设等各方面给予政策优惠。以后垅村为例,后垅村“美丽乡村”一期工程建设投入970多万元。
3.1.3 注重美丽农村建设模式创新
笔者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各地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建设模式。各农村高度重视创新,形成了各自的乡村特色,综合提升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例如,后垅村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吉溪发源地)和人文基础(著名肝胆专家吴孟超的家乡,古厝群分布密集),作为福银高速公路贯穿村域的便利交通条件和县城新城规划区的优势,以及闽清互通口和著名的“番茄”之乡开发和积累了众多特色旅游资源,为后垅村发展高质量乡村旅游奠定了坚实而有力的基础。
3.1.4 重视骨干产业建设,促进跨越式发展
在脱贫脱帽地区培育扩大特色优势产业,因地制宜地制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推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发挥产业对农村低收入群体就业增收的带动作用。通过调查发现,各农村都在寻求本村的骨干产业,推动本村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以后垅村为例,后垅村基于良好的农业生产基础,于2014年在中央企业中建设绿色产业园引入后垅工业区,先后建设了3600亩绿色产业园。
3.1.5 重视坚持生态友好型发展理念
“两山”理论作为新时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针,深刻阐明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辩证关系,同时强调长期利益优于短期利益的发展基调。调查研究表明,梅新村利用近海优越的地理条件,发展了本村独特的生态友好型经济发展模式。
3.1.6 重视文化基因传承,树立文化形象
厚植自身文化基因作为现存建设的基本环节,既是实现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科学途径,也是维护农村可持续发展命脉的关键。只有传承和弘扬农村特色文化,才能克服制约农村发展、限制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各种因素。调查研究表明,后垅村利用当地深厚的人文底蕴,建立了吴孟超精神博物馆,修缮了清代古居、宋代古桥等景观,丰富了后垅村的精神文化内涵,也为其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输入了动力。
3.1.7 重视工作方法创新,激发农民积极参与
要充分调动村民的参与意愿,鼓励村民主动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积极向规划院等专家咨询合作,力求根据民意打造独具风格的“美丽乡村”新名片。
调查研究表明,各农村基层干部在乡村旅游开发中坚持“群众路线”,注重通过创新工作方法激发广大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后垅村为例,后垅村创新了“加减乘除”四字作业法。按照“加法”,不进行大规模拆迁、大规模建设;按照“减法”,减少杂物乱放、垃圾乱丢的现象。梅新村也积极向规划院等专家咨询合作,力求根据民意打造独具风格的“美丽乡村”新名片。
3.2 福州市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实施保障
3.2.1 乡村旅游政策水平的改善
经过调研,福州市乡村旅游发展中面临的最大、最难解决的问题是土地问题。要深入开展土地的可行性政策研究,研究制定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借鉴不同区域的土地流转政策,制定适合当地的政策。
3.2.2 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方面
一是切实做好民生工程。在进行乡村旅游建设过程中,政府或投资建设部门要切实关注群众生活所需,细化和深化建设开发项目,切实为村民旧宅室内设计提供科学改造方案。
二是坚持新旧结合,开发保护要两手抓,双手都要硬。乡村旅游深度开发过程中,古建筑的保护可采用“先保护后开发”的长期战略,先保护景区再开发。
三是积极探索政企合作开发新模式,推进优势景区配套设施建设。优先开发集群状况好的旅游景区,先行构建优质乡村旅游典型景区,从而开发其他乡村旅游资源,为实现不同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示范和参照。
四是凸显农村自身在建设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发动村民进行自主设计、自主创新,建设符合他们审美需要、生活需要的农村。
五是做好农业二代回流工作。福州市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依赖于年轻劳动力特别是青壮年农二代,因此农二代回流已成为解决许多长期问题的必要途径。
六是凸显农村自身在建设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构建特色农村,使农村成为积极主动的能动主体。
4 结语
本研究基于乡村振兴背景,以“两山理论”、高质量发展等为理论依据,运用案例研究法、访谈法等多种方法,通过实地调研,对福州市下属乡村开展乡村旅游的现状进行了案例分析。科学评价了当前福州市乡村旅游发展的发挥优势,对其发展的政策不足和发展过程中显现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科学研判,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从而为福州市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具体的理论指导和现实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