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生活线索,让幼儿成为活动主体
2023-08-19文王烨
文 王 烨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是一部“活的教科书”。生活中“活的人、活的问题、活的文化、活的世界、活的宇宙、活的变化,都是活的知识之宝库”。生活中处处隐藏着教育契机,蕴涵着丰富的教育价值。我园地处惠山新城,“活”教育资源丰富。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指导下,我园以惠山新城人文、物境为主线,以“关心教育”为主题,以幼儿感兴趣的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物为内容,架构有效学习支架,开发园本特色课程,开展项目学习活动,最大限度地释放幼儿学习动力,让幼儿在亲身参与、多元感知、实际操作中获得成长经验。
一、挖掘幼儿兴趣,整合有效资源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大的动力,是最好的老师,它永远超过责任感。”兴趣是幼儿参与每一项活动的动力和源泉,没有兴趣的幼儿活动是被动的、苍白的。幼儿的学习强调生动性和主动性,只有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和兴趣所在去发现有效资源,让幼儿产生想要知道、想要解决的主观意识,才能真正投入地、专注地、积极主动地学习和理解事物及其关系。幼儿日常生活的世界里,有许多事物、自然现象都会引起关注,成为热议的话题。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捕捉有意义的议题,挖掘幼儿的兴趣和关注热点,整合有关资源,组织设计项目活动。
幼儿对自己居住的地方较关注,在许多场合都会提及此话题。例如,在户外活动时,辰逸说:“艺宸,我家住在奥林匹克花园,今天放学,你来我家玩吧。”艺宸说:“我家住在百大春城。”显允说:“我家也住在奥林匹克花园。”……幼儿对于“我的家在哪里”产生了浓浓的兴趣。于是,教师问道:“小朋友,你们知道你的家在哪里吗?”姝颖说:“我家在奥林匹克花园。”玥玥说:“我家在百大春城。”咲咲说:“我家在复地花园。”团子说:“我家在嘉州花园。”乐乐说:“我家也在奥林匹克花园。”
大部分幼儿只能说出无锡或者自己居住的小区名字,对于惠山新城既陌生又很想了解。为此,教师抓住教育契机,组织开展“惠山新城在哪里”的讨论活动。通过讨论、交流、分享,幼儿会发现不同的小区,激起了他们对于生活经验的回忆以及对于周边环境的观察兴趣,开始关心周围环境。对于幼儿来说,惠山新城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但这里是幼儿生活的地方。这一活动对于他们经验的拓展和社会性发展,有着特别的价值。为了让幼儿持久保持项目学习兴趣,教师带领幼儿“云”游惠山新城。幼儿通过地图、观看纪录片、讨论、图画表征等方式,交流自己对惠山新城的认识;充分发挥家长资源优势,鼓励家长利用周末时间,带领幼儿实地感受、认识惠山新城,并完成调查表《我们的惠山新城》。多元资源的整合应用,激发了幼儿对于惠山新城的兴趣。
共同的生活经验对于年龄较小的幼儿来说非常重要。当一群具有共同经验的幼儿参加一个项目活动时,相关的经验有助于他们提出问题,确定探索方向和内容。教师要充分利用实际生活中的教育机会,发现、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同时,跟随幼儿的脚步,抓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在幼儿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和发现。幼儿的学习是建立在直接感知、亲身经历基础上的。随着认知能力的提高,幼儿对于周围世界的关心逐步辐射到周边,开始关心身边的人、事、物。“生活即教育。”幼儿所生活的惠山新城,正是一个丰富的教育资源库。
二、支持幼儿需要,引发共生智慧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尊重幼儿兴趣,鼓励幼儿自主发展,是幼儿教育的基本要求。在班级项目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做一个观察者和支持者,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让幼儿在活动中自主探索,与教师、同伴共生智慧。
例如,在项目活动“惠山新城快乐游之西高山”中,请假的彤彤回到幼儿园后,想与大家分享“惠山新城有什么”调查活动情况。教师鼓励她大胆分享自己的发现。通过彤彤的分享,幼儿的兴趣点落在“吴文化公园”上。幼儿了解到,吴文化公园属于西高山风景区的一个景点。教师抓住幼儿对西高山的好奇与兴趣需求,组织幼儿游览西高山。
积极回应幼儿的学习需求,是一种有效的教育策略,更是一种教育智慧。幼儿的学习需求是生成项目活动最好的资源和条件。正因为有了彤彤的调查分享,才有了关于西高山的项目活动。小班幼儿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他们的经验相对零散。因此,图像和口语相结合的表达方式是一种比文字更简单、清晰的沟通工具。在活动中,教师鼓励幼儿通过绘画表征,记录活动行程,让他们尽情观察、探索、讨论。教师还提供实地观察、经验分享等策略,不断唤起幼儿自主学习的欲望,让幼儿全方位、多感官地投入活动中。
三、追随幼儿发现,丰富生活经验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生成的问题,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有针对性地给予幼儿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镜头一:我最喜欢的西高山
幼儿对于西高山积累了一定的认识。欣然说:“我最喜欢西高山上的犀牛台,犀牛台上有一个很大的犀牛。”咲咲说:“我喜欢西高山上的承露台。这里有两个高高的柱子。”甯甯说:“我喜欢西高山的小花小草,可美丽了。”倪好说:“上次,我还和犀牛台合影了,它比我的爸爸还要高。”……幼儿讨论和分享了喜欢的原因,并进行投票活动“我最喜欢的西高山”。大家排好队,把小红花送给自己最喜欢的地方,最后一起数一数小红花的数量。犀牛台因为得票数最多成为“冠军”。
镜头二:犀牛台的小秘密
一次区角游戏时,玥玥、咲咲、奥利奥在美工区画犀牛台。突然,奥利奥发现了犀牛台的小秘密:“美工区的犀牛台和主题墙上咲咲拍的犀牛台,怎么不一样呢?”咲咲仔细看了看,又走到自己的照片前面进行比较。大家纷纷走过来,观察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原来,以前的犀牛台上没有栏杆,而现在的犀牛台设置了栏杆。为什么要设置栏杆?栏杆的用途是什么?为此,幼儿开始了探索之旅。通过采访、查阅资料等方式,幼儿得知设置栏杆的原因是为了保护犀牛台。
在活动中,教师关注幼儿的情感体验和发展,鼓励幼儿交往。在与同伴、家长共同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幼儿对于西高山的情感体验更加具体而丰富。对于“犀牛台为什么要用栏杆围起来”的发现,教师做好引导者和支持者,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让幼儿自主探究,获得经验。
“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幼儿是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发展的。在宽松、真实的生活环境中,幼儿收获了关于生活、自然、语言、交往、调查等各方面的经验。生活给予的教育资源是无穷无尽的,教育本身不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吗?“惠山新城在哪里”是在观察和了解幼儿基础上的活动,是进程共商、经验共享、心灵共润的过程。活动还未结束,我们将不断思考,不断前行,真正让幼儿成为项目活动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