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色词“ 黑 ”在网络与现实中的语义对比
2023-08-19陈嘉怡
【摘要】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其中顏色词是词汇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近年来,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对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颜色词在现实与网络中的语义相互影响,相辅相成。本文梳理了颜色词“黑”在网络飞速发展前后的语义及其在现实与网络中的使用现状,运用对比分析法,探究其中的区别与联系,发现颜色词在现实中的语义往往与其颜色义相关联,而在互联网上的语义往往与其非颜色义相关联。
【关键词】黑;现实语义;网络语义;对比研究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29-0131-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29.040
基金项目:江苏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网络语言对汉语词义的影响——以颜色词黑、白、绿为例”(项目编号:2022XKT1243)。
颜色词是人们日常交际中经常使用的一类词,早在1969年Berlin和Kay就较为系统地研究了世界上98种语言的颜色词,他们发现颜色词支持原型范畴理论,并归纳出了11个语言中普遍存在的基本颜色词。他们研究发现“黑色”和“白色”是所有语言里都有的颜色词,因此“黑”在语言符号系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现代汉语中“黑”是一个有着众多语义的颜色词,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黑”的语义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一、“黑”在现实中的语义
现代汉语中,基本颜色词往往包含着众多语义,既有颜色义也有非颜色义。并且颜色词与人们的认知紧密相连,颜色义是人们通过视觉感知而来的,非颜色义是人们基于颜色义与对该颜色的感知发展而来的,因此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非颜色义会有较大的差异。
(一)互联网飞速发展之前“黑”的语义
“黑”作为现代汉语常用字,在商朝就已经出现了,最早见于甲骨文,是会意字。早在《诗经》中就已经有对颜色词“黑”地使用了。
(1)莫赤匪狐,莫黑匪乌。(《诗·邶风·北风》)
(2)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老子想尔注》)
(3)故君虽尊,以白为黑,臣不能听;父虽亲,以黑为白,子不能从。(《吕氏春秋》)
例(1)讲的是没有狐狸不是红色的,没有乌鸦不是黑色的,这句话表达的意思就是“天下乌鸦一般黑”此时“黑”就慢慢衍生出了“恶、坏”的意思。例(2)意思是明明知道什么是光明,却依然处在黑暗处,这就是天下的样子。这里的“黑”和“白”不只是单纯的形容颜色了,而是代表“光明”与“黑暗”了。例(3)来自春秋战国时期的《吕氏春秋》,这句话的意思是:国君虽然尊贵,如果他把白作为黑,臣子就不能听从;父亲虽然亲近,如果他把黑作为白,儿子就不能顺从。这里的“黑”“白”已经是“是非对错”的意思了。
《说文解字》中对“黑”的解释为:“火所熏之色也。从炎,上出囦。囦,古窻字。凡黑之属皆从黑。呼北切”这里对“黑”的定义是火熏之后形成的颜色,也就是黑的颜色义。《康熙字典》中对“黑”的解释主要有:①火所熏之色也。②晦也,如晦冥时色也。③水名。④地名。⑤国名。⑥黑色的黍米。⑦黑色的牲口。《现代汉语词典》(1985年版)中,对“黑”的语义解释为:①像煤或墨的颜色,是物体完全吸收日光或与日光相似的光线时所呈现的颜色。②黑暗。③秘密;不公开(多指违法的)④坏;狠毒。⑤象征反动。
通过对比上述辞书对“黑”的语义解释可以发现,“黑”的语义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其中有的语义会随着社会的而发展而消失,但同时也会有新的语义产生。例如在《康熙字典》中的“黑色的黍米”“黑色的牲口”“水名”“国名”四个释义,到了《现代汉语词典》(1985年版)里就消失了,但随之“秘密,不公开”“坏,狠毒”“反动”等语义出现了。这个现象与社会政治的发展,制度的变化,科技的进步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黑白片”指没有彩色的影片“黑户”指没有户口的住户,也指没有营业执照的商号,“扫黑”指扫除黑恶势力。其中户口,影片,黑恶势力都与政策,科技息息相关。
(二)互联网飞速发展之后“黑”的语义
网络技术的发展对词义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在《现代汉语词典》(2019年第七版)中,对“黑”的语义主要有以下几点阐释:①作形容词,指像煤或墨的颜色。②作形容词,形容黑暗。③指夜晚;黑夜。④作形容词,形容坏;狠毒。⑤作动词,指暗中坑害、欺骗或攻击。⑥指隐秘的;非法的。⑦作动词,通过互联网非法侵入他人的计算机系统查看、更改、窃取保密数据或干扰计算机程序。因此人们看到“黑”的时候,脑海中总会联想到黑暗、深沉、未知、神秘等词语。
(4)教室里又黑又安静。
(5)他平时总是穿着黑色的衣服。
(6)他真是个黑心肠的人。
(7)我被骗子黑了两万块钱。
(8)我们公司的网站被人黑了。
例(4)中的“黑”是颜色义,指黑暗的环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黑”作形容词表示黑暗这个语义,常常用来形容天色和处所的环境。例(5)中的“黑”也是颜色义,形容衣服的颜色是像煤或墨的颜色。例(6)中的“黑”是非颜色义,形容这个人坏或狠毒。例(7)中的“黑”是非颜色义,作动词,指暗中坑害、欺骗或攻击。例(8)中的“黑”是非颜色义,作动词,指非法侵入他人的计算机系统。
通过对比1969年与2019年两版《现代汉语词典》可以发现“黑”的语义新增了一条“作动词,通过互联网非法侵入他人的计算机系统查看、更改、窃取保密数据或干扰计算机程序。”1985年的时候,网络技术还没有在我国普及,所以“黑”的语义解释中基本是从“黑”的颜色义延伸发展而来的。到了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网络技术慢慢地进入了人们的生活之中,一系列与计算机网络有关的词语便随之诞生,例如病毒、网址、黑客等。其中“黑客”是从现代英语中的“hacker”音译而来的外来词,指精通计算机技术,善于从互联网中发现漏洞并提出改进措施的人或是通过互联网非法侵入他人的计算机系统查看、更改、窃取保密数据或干扰计算机程序的人。“黑客”中的“黑”最初虽然是为了音译而寻找地替字,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黑客”的词义与“黑”传统语义中的“欺骗,坑害”有相似之处,因而“黑”作动词,通过互联网非法侵入他人的计算机系统查看、更改、窃取保密数据或干扰计算机程序的语义便被人们所接纳,并且归纳到了字典之中。
虽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黑”被赋予了一些新的意义,但是在日常交际过程中,人们主要运用的还是“黑”的颜色义,因为“黑”的颜色义是其最本质最简单的义项。有学者以国家语委现代汉语语料库为基础做过统计,发现与“黑”有关的1374条有效语料中,“有1222条语料表示颜色义,与此同时有152条语料表示非颜色义,占百分之十一。”[3]原型范畴理论认为“范畴连贯性是通过家族相似性建立起来的,家族相似性可将范畴中所有成员联系起来。”[5]而“黑”的若干语义就构成了“黑的语义家族”这个“家族”中有的成员会离开但同时也会有新的成员加入,颜色义是这个“家族”的中心成员,非颜色义则是这个“家族”的边缘成员。因而,人们在日常交际过程中,还是习惯于运用它的颜色义。
二、“黑”的网络语义
(一)原有词汇上增添新义
词义可以通过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三个途径进行演变,网络中出现的与“黑”有关的流行语的语义往往是在原有词汇上增添的新义,对原有词义进行了扩大。
(9)我把他拉进黑名单了。
(10)他已经在征信黑名单上了。
例(9)中的“黑名单”指的是在网络通信软件上人们用来屏蔽好友打扰的一个名单。又因为交际活动中的基本原则之一是经济原则——“用最少的语言材料,费最少的力气,来达到最大的交际效果。”[4]所以在日常交际过程中,人们就将“拉进黑名单”简称为“拉黑”了。例(10)中的“黑名单”也就是“老赖名单”指的是记录社会上借了银行的钱却拖欠不还的人的名单。“黑名单”最初来源于牛津、剑桥等大学。在中世纪的时候,这些学校将行为不端的学生姓名记录在黑皮书上,一旦被记录了之后,这个学生就会臭名昭著。到了中国近现代,“黑名单”指反动统治者或反革命集团等为进行政治迫害而开列的革命者和进步人士的名单。现如今,由于国家的进步与发展,反动统治者与反革命集团已经不复存在了,并且随着社会与科技的发展“黑名单”增添了新义——指有关部门开列的不合格产品或违反规约的企业、个人等的名单,通过一定渠道向社会公布,此时的“黑”已经从颜色义转变为了非颜色义“不好的,坏的”。
(11)拔完智齿后,牙龈上会有个黑洞。
(12)1965年纽曼找到了最复杂的黑洞。
(13)你可真是个游戏黑洞。
例(11)中的“黑洞”指的是黑色的窟窿,其中“黑”是颜色义表示黑暗。例(12)中的“黑洞”是科学中的一个概念。《现代汉语词典》(1985年版)中对“黑洞”的解释为演变到最后阶段的恒星。由中子星进一步收缩而成,有巨大的引力场,使得它所发射的任何电磁波都无法向外传播,变成看不见的孤立天体,人们只能通过引力作用来确定它的存在。《现代汉语词典》(2019年第七版)中对其的解释是科学上预言的一种天体。它只允许外部物质和辐射进入,而不允许其中的物质和辐射脱离其边界。因此,人们只能通过引力作用来确定它的存在。对比这两个版本的解释,可以发现其中语义变化展示出了人们对“黑洞”的研究更加深入和全面。例(13)中的“游戏黑洞”是网络流行语指玩游戏玩得不好、玩游戏老是输的人。这里的“黑洞”就是做不好,不擅长的意思,因此还有舞蹈黑洞、算术黑洞等。
(14)听说你学黑头学得不错,来两口叫咱们听听。
(15)这种鼻贴能有效清洁鼻子上的黑头。
例(14)中“黑头”是非颜色义,指戏曲中花脸的一种,因勾黑脸谱而得名,起初专指扮演包公的角色,后来指偏重唱功的花脸。例(15)中的“黑头”也是非颜色义,指皮肤中的黑色粉刺。由于现在大众对传统戏曲文化的知识匮乏,以及人们对容貌的追求,导致了当人们在网络中提到“黑头”首先理解的是皮肤中的黑色粉刺,而不会想到是戏曲里的花脸。
(二)根据原有詞义创造新词
“黑”在网络上的用法除了在原有词汇上增添新义,还会根据原有语义创造新词。在人类的认知中,对“黑”最早的认识是在自然界中夜晚的颜色,通过昼夜的对比,从而演变出了对白和黑的认识。在白天的时候,人类可以进行耕种、捕鱼、打猎等活动,是对人类生活有积极意义的,而夜晚的时候,四处都是看不见的,对人类来说充满了未知和恐惧,因而对人类生活或多或少带来了消极影响,所以引申出来的新词义也是贬义的。
(16)小明总是黑张艺谋。
(17)这个人总是喜欢自黑。
以上三个例子中的“黑”都是非颜色义诽谤,诬陷,说坏话的意思。“黑”的这个用法是人们从“抹黑”简化而来的,“抹黑”在生活中常比喻丑化,又因为人们在交际过程中追求经济原则,所以“抹”这个动词就慢慢被省略了,取而代之的是“黑”直接作动词表示诽谤,诬陷。例(16)中“黑”人者与被“黑”人是两个人,例(17)中“黑”人者与被“黑”人则是同一个人,因此就产生了网络流行语“自黑”来形容自己抹黑自己的行为。
(18)这个网红有很多黑粉。
(19)他是个黑子。
上例中的与“黑”相关的词汇,都是“黑+×”的格式,都是在原有的词义上添加了消极意义。例(18)中“黑粉”的意思是抹黑某个偶像的人群,其中的“粉”是“粉丝”的简写,为了经济原则将“丝”省略了。“粉丝”是崇拜某个偶像的人群,而与“黑”组合之后,原本词义中“崇拜”的意思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抹黑”的意思,并且使整体词义都变成贬义的了。例(19)中“黑子”是对现实或虚拟的人物、作品进行贬低、侮辱的一群人。这里的“黑子”是指专门进行贬低、嘲讽的一群人,而“黑粉”是非专业的,观众或是看客从主观上讨厌某个人或者某个作品,因此对其进行嘲讽。“黑+×”结构的词有很多,例如:黑水、黑手、黑脸等,其所表达的词义均是贬义的,“黑”在其中表示不正当的、不好的等语义。
(20)甄嬛在第30集黑化了。
(21)这个小说的男主非常腹黑。
以上两个例子中“黑”的语义都是非颜色义坏,狠毒的意思。例(17)中“黑化”指人物接近崩溃然后变坏,也就是从善良到恶毒,从单纯到深沉的转变叫做“黑化”,现在常指影视剧或小说中人物变坏的过程。例(18)中的“腹黑”指的是表面和善温良,内心却黑暗邪恶的人。这两个词都来源于日本ACGN界,用来形容动漫或游戏中人物的属性。由于次元文化一直饱受青年人的欢迎,而互联网用户的主体也正是青年人,所以这其中的词汇很多都成了网络流行语,例如声优、手办、COSPLAY等,所以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一种文化潮流对词汇系统的影响不可小觑。
通过以上列举的例子可以发现,由“黑”组成的网络流行语中,“黑”的语义主要是其非颜色义。并且相较于其他网络流行语,由颜色词组成的网络流行语较为稳定,不会在短时间内消失,比如皮皮虾、蓝瘦、香菇等网络流行语,风靡一时后就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了。
三、结语
“我国互联网和其他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汉语在虚拟空间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1]又因为“颜色词作为一种专属词汇是现代汉语词汇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2]所以探究网络的发展对颜色词语义的影响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首先梳理了互联网快速发展前“黑”的语义,发现随着社会的发展,其中有些语义会消失但同时也会有新的语义产生。然后梳理了互联网快速发展之后“黑”的语义,发现网络的发展和普及赋予了“黑”一些新的语义,并且出现了许多由“黑”组成了网络流行语。其中一部分流行语是在原有词汇上增添的新义,另一部分是根据原有的语义创造的新词。接着运用对比分析法,对比了“黑”在现实中常用的语义与在网络中常用的语义,发现颜色词在现实中的用法往往与其颜色义相关联,而在互联网上的用法往往与其非颜色义相关联。分析发现“黑”的网络流行語中的语义来自现实语义,但又在现实语义上有所延伸,延伸后的语义又会运用到现实中去(例如黑客、黑名单等),“黑”的网络语义与现实语义互相影响,相辅相成。
参考文献:
[1]林纲.网络语言学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1.
[2]刘雨薇.汉语“黑”“白”“灰”三种颜色词的语义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7.
[3]祁欢欢.颜色词“黑”“白”“红”的组配特征及其信息处理对策[D].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
[4]王希杰.修辞学通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6:18.
[5]王寅.什么是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34.
作者简介:
陈嘉怡,女,江苏南京人,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语法与修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