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观经济学视域下的供求关系

2023-08-18沈璐瑄

当代县域经济 2023年8期
关键词:供求关系微观经济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沈璐瑄

[摘要] 供给与需求间关系动态变化,是影响政策制定与实施的关键性因素,最终关乎资源配置效果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为促进市场经济稳健发展,要根据供求变动情况适时调整管理策略,做好供求统一与协调工作,妥善处理供给、需求、供给量、需求量四方关系,以深化供給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供求关系均衡发展。

[关键词] 微观经济学;资源配置;供求关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更好统筹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坚持以质取胜,以量变的积累实现质变。”市场经济体制下,供给与需求之间关系的动态变化,是影响政策制定与实施的关键性因素,最终关乎资源配置效果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因此,从微观经济学视角深入分析供求概念及关系,客观把握二者关系的动态变化,对于提高供求管理效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性意义。

供给和需求的理论概述及关系分析

供给是指供给量与价格的关系或价格与供给量的对应关系。生产方制定供给方案,围绕价格、供给量具体确定。而供给量是指某一既定时期内、某一价格水平上,生产者计划售出的某种商品的数量,其动态变化受价格因素影响。从供给与供给量的变动来看,供给变动受商品价格、技术水平等因素影响,而供给量变动的关键因素是商品价格。供给发生变化往往从曲线位置改变中体现,而供给量变化则主要是曲线点发生移动。

需求指的是消费者在特定时期、多样价格条件下,购买商品或劳务的愿望和能力。一般来说,商品需求发出后购买计划随之制定,它主要由价格、需求量组合而成。而需求量被称为有效需求,即一定时期和特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所购买商品数量。需求量在需求范围内,受价格因素影响最为明显。需求与需求量同样受人的主观性(情绪、愿望)影响。影响需求的因素包括商品价格、消费者收入等,影响需求量变动的因素主要是商品价格。

微观经济学从基本关系、动态关系、相似性三方面辨析供求关系,总结供求矛盾出现的原因,客观分析市场经济稳健发展策略。这既能完善微观经济学理论内容,又能为市场经济稳定运行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

供求间的基本关系。微观经济学围绕生产对象、生产方式、为谁生产三项内容对供求关系进行分析,动态描述供求关系。具体而言,生产对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当市场需求发生变化时则生产方向要随之调整,并合理制定生产计划,确保所供给的商品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在这一过程中,需求占据主导地位。因此,要根据市场需求,以合理的价格机制服务于资源配置,确保市场供求达到平衡状态。生产方式具体指技术手段、管理策略,资源合理化、科学化配置决定了供给管理活动在经济发展中起到关键性作用。为谁生产是生产成果持有者为实现供求统一,在分配环节进行薪资、利息、利润的比例配置,从而稳步拓展后续经济活动。

供求间的动态关系。从供给侧来看,当低效生产使供应速度慢于需求速度时,应在生产环节注入充足动力,从而扩大规模,实现产品持续供应,确保市场需求得到全面满足。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适当降低生产领域的进驻门槛,既为进驻者提供就业机会又能刺激消费,进而缓解供求矛盾,在供求关系互动中达到平衡点。

从需求侧来看,当高效生产使商品生产速度快于需求速度时,要适当提高需求的主导地位,尽可能增加消费需求,提高消费者的购买能力,从而缓解生产能力过剩问题,有效化解供求矛盾。

从供求统一性来看,要根据资源利用情况,适当调整供求状态,使供求统一效果达到预期。正常情况下,当资源利用率过低,要以需求侧为切入点,针对需求进行有效管理,从而刺激经济增长。当资源利用率提高时,在遵循供求统一性原则基础上,以供给侧为切入点,通过优化供给结构,推动经济稳定发展。

从供求概念表达方式来看,供给计划以生产者为中心,需求计划以消费者为中心。供求量在概念介绍中存在相似点,但不同点仍要从中心体来进行区分,供给量中心体是生产者,需求量中心体是消费者。供求变动的中心体作为区分供求变动的主要依据,供给变动表现为生产者供给计划的调整,需求变动表现为消费者购买计划的调整。供求量变动的相似之处在于定义介绍、变动因素、曲线变动,而不同之处仍为中心体,供给量变动中心体为生产者,变动表现是既定供给计划内组合的变动。而需求量变动中心体为消费者,变动表现是既定购买计划内购买组合的改变。

经济运行环节供求管理的有效路径

微观经济学视域下,基于供求概念的理论分析,在实际运行中务必加强供求管理,使供给与需求在动态平衡中发展,从而确保市场经济稳健运行,实现经济运行状态与预期效果相一致的目标。

视情况适时调整供求管理策略。由于市场经济动态变化,所以要根据经济运行的平稳度动态表现,在供求管理环节灵活调整管理方式,确保有计划、有目标地完成管理任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以及供求管理制度的动态化,使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并从整体上提高生产力水平,推动了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改革开放前期,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宽松的货币政策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实现了经济增长壮大的目标。但当需要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市场由需求侧向供给侧转移时,则要通过高效供给管理来提高资源利用率,推动经济集约式增长。当前,市场经济体系日趋完善,要根据市场总需求、总供给间关系的动态变化情况,围绕经济运行实际状态对管理政策作出相应调整,从整体上保持市场稳定并增强市场经济内生动力。总体来看,市场经济状态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要有针对性地采取供求管理策略,使市场供求关系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最佳效果。

做好供求统一、协调工作。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统一供求实践中务必确保双方总量的均衡度,这是商品利用率提高、经济价值显现的基本要求。当供求主体相同时,参与者既是生产主体也是消费主体,意味着主体间顺利对接,进而供给总量、需求总量呈扩展态势。为达到经济稳定增长、持续发展效果,除了要在总量上扩增,还要保证二者平衡。基于此,要遵循统一原则,在统一范围内妥善协调供求关系,确保在总量扩展和平衡发展之间良性循环。对于微观经济学者来说,应在供求概念辨析中树立统筹观念,避免分析环节顾此失彼,最终分析结果缺乏可靠性和参考价值。辨析过程中,要主动与供求管理主体沟通,动态掌握供求统一与协调进程,尽可能准确预测市场经济运行态势。

妥善处理四方关系。经济活动的构成要素包括生产、交换、消费、分配,这四方形成互动关系,能使供求状态保持平稳,真正为市场经济长效发展、稳定运行奠定基础,同时,为供求均衡管理做足充分准备。微观经济学视域下,要多角度、多层面处理四方关系,尽最大可能实现供求均衡、经济增长的双重目标。

从微观经济学角度来看,生产活动占据核心地位,是经济活动的基础,为经济效益增加起着支撑作用。同时,生产实践为生产力水平高低判断、商品供给速度快慢衡量提供依据。因此,要在生产实践活动中提高生产效能,确保商品持续、足量供应,从而保证物质需求与供给平衡。而交换活动是载体,即生产后的商品在交换操作下流向消费者手中。同时,交换环节也是商品变现的有效路径,通过交换缩短生产与消费间的距离,从而优化整体流程,实现顺利对接、有效对接目标。消费活动又被称为终极活动,基于消费形式实现需求配置,并为资源流动提供方向。从经济增长环节来看,消费活动起到助推作用,真正拉动经济增长。在供求管理环节,应高度重视消费在市场经济中的导向作用,实现经济稳健、持续增长。分配活动开展时,往往根据经济运行的态势进行再生产,这能为生产实践奠基,还能维持动态平衡,达到供求均衡、经济增长的理想状态。

综上所述,微观经济学理论体系日益完善,这为供求概念辨析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为市场经济宏观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为促进市场经济稳健发展,务必加大供求管理力度。

猜你喜欢

供求关系微观经济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电力市场营销的价格策略研究
基于供求关系视角浅析我国房产税改革的影响
学习习近平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 扎实推进淮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与现实依据
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十三五”规划
民办高校《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探讨
关于民办高校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供求关系视阈下对高校图书馆服务转型的思考
理解经济基本概念,上好高一政治课
微观经济学中的包络定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