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提升学习内容留存率为目标的“食品营养学”教学改革

2023-08-18白晨崔明晓黄玥司晓晶崔琳琳唐立伟

食品工业 2023年8期
关键词:食品营养学章节案例

白晨,崔明晓,黄玥,司晓晶,崔琳琳,唐立伟

上海商学院食品系(上海 200235)

“食品营养学”是食品科学相关本科专业的必修课程,在我国食品科学人才培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要求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烹饪与营养教育等专业将其作为专业核心课程。

课程一般在本科三年级、第五或六学期开设,内容涉及营养与健康等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学生对于食品科学与人类健康相关理论及前沿研究具有较好的理解能力,对课程具有较高的学习热情。课程包含人体消化吸收、七大类40余种营养素的功能、各种食物的营养价值、不同人群营养及社区营养工作等多方面内容,适合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拓展课程学习的维度和深度[1-2]。

以上海商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食品营养学”课程为例,结合教师团队多年教学实践,将美国缅因州国家训练实验室的学习成效金字塔理论的核心指标——提高“学习内容留存率”作为教学改革的目标,与著名教育家费曼提出的费曼学习方法(Feynman Technique)[3-4]相结合,重点提高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学时比重。通过教学任务的设计,使教学由“听课”向自主学习、讨论、学科前沿探索、理论综合运用及知识传授等深层次、启发性学习活动延伸,将输入输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贯穿课程全过程。通过对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方法及成绩评价等方面的系统性改革,实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的融会贯通。学生牢固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具有知识应用的实践能力及对食品营养学前沿知识领域的探究与创新精神,达到课程知识内容服务学生生涯活动的目标。

1 教学理念的改革

1.1 将学生课前学习状态及个体差异作为教学细节设计的基础

“食品营养学”教学内容与“有机化学”“生物化学”“食品化学”等前期课程关系密切。课前分析学生在上述课程中的课堂表现、考评成绩,了解学生在学科基础知识能力、学习能动性及学习习惯上的差异,作为课程内容设计、课程活动合理化实施、课程考评分值比重设计的基础。抓住学生的共性与个体差异之间的平衡点,为每位学生提供适宜的学习机会。

1.2 细化课程知识点,将线下学时向学生输出型学习内容倾斜

对课程内容的重点、难点进行梳理,教师重点教授基础理论部分的难点、知识应用的方法及对相关案例进行分析。将重点知识点录制为课程微视频,供学生反复学习、理解和消化。设计学生全员参与的共性化“课程论文”教学项目,学生选择参与的个性化知识运用项目,如:知识运用“实践”“翻转课堂”“章节学习思维导航”等。项目包含小组完成及个人完成两种形式,内容涵盖文献调研、创新实践、学习引领及知识传授等形式。将教学学时向学生输出型学习内容倾斜。教师为每个项目建立细化考评标准。学生根据兴趣、能力差异选择项目及在小组中的工作担当。

1.3 重视过程考核,提高学生输出型学习的能动性

课程过程考核分值占比为50%,以输出式学习形式贯穿教学始终。在教学前3周,为使学生了解学科背景、提高学习兴趣,设计以文献调研、个体健康测试、案例分析为内容的“课程论文”撰写项目。在完成基础理论部分学习后,进入“实践”项目环节,主要引导学生通过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实现理论知识向应用能力跨越。在课程后期,引入“翻转课堂”,就具体人群的营养问题完成知识的输出。

此外,针对每个章节,线上教学平台设立客观及主观题目练习、前言学科知识延伸阅读与讨论环节,及时考核学生的学习成果。通过客观题目互评、热点问题讨论增加学生间的学习互动与知识输出。线下设立学习引航和回顾项目,通过教师的授课导图引领学生学习,通过学生的课程重点内容回顾导图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

在过程考核过程中,引入线上教学及平台数据分析系统。教师通过线上数据分析及线下学生知识输出项目表现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对教学进行及时修正,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与学生能力的获得。

2 教学内容的改革

2.1 明确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思政育人目标:了解我国居民的营养状况、党和政府为人民营养健康所制定的政策、开展的工作及相关成效及我国古代营养学经典理论等,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文化自信。了解食品营养学科学家的重要成就,科研成果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成功案例,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及专业自豪感。鼓励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将所学知识服务、应用于社会,通过为周边的朋友及学生讲授正确的营养健康知识、开展或参与社区营养知识普工作等,激发学生的奉献精神和创造活力。

2.2 以案例为载体引入课程思政,实现素质与能力教育的融合

建立课程思政、章节、及案例衔接表。以重要知识点的应用案例为载体,将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以课程思政为抓手,将专业自豪感、责任感与专业能力的培养融会贯通。

2.3 以提高学习内容留存率为目标设计输出学习内容

费曼学习法的精髓包含明确学习内容—教给别人—回顾评价—简化教授4个步骤。在课程中将该方法介绍给学生,并通过内容设计引导学生运用和掌握,期待其贯穿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涯。

2.3.1 课程论文的设计

课程第一节下达课程论文文献调研内容,包含精读及泛读2个部分,旨在引导学生结合课程绪论章节,明确学习内容和能力目标。课程论文正文包含我国居民健康状况、营养与健康指标及应用、个人健康情况检测、膳食摄入合理性分析、膳食方案设计及饮食习惯修正等内容,引导学生结合各章节知识点完成知识的凝练与回顾。

2.3.2 章节学习项目的设计

运用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平台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素材。为每个章节设立课前主观习题、前沿阅读,让学生了解该章节的学习目标、关键知识点及应用案例。章节课后习题以互评形式完成,加之讨论环节,实现学生之间的知识互教互学。要求学生完成章节重点内容的知识导图,促使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回顾,对学习成果进行自我评价。SPOC数据统计系统可以快速给出学生学习水平的分布情况,有效缓解过去单纯线下教学手段带来的教师作业批改量大,无法有效、实时评定学生个体学习状况的问题。

2.3.3 课程实践项目的设计

依据该专业培养目标,设计学生主动实施的教学项目,包含个体健康测试及分析、社区营养宣传、企业营养师助理、营养食品设计、疾病与营养干预翻转课堂等多种形式。支持学生根据能力及兴趣自主选择,实现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应用与简化教授。建立项目评分细则,结果纳入课程总评,保证学生对项目的参与度。

3 教学方法的改革

3.1 通过对课程内容的层次化区分,提高教师线下教学授课效率

根据课程的特点,将课程内容划分3个层次:基础概念、理论,应用性理论及方法,应用能力。依据不同层次的内容特点设计教学方法,线上线下合理匹配课程知识点,将教师线下教学时间更多投入知识难点讲解、案例分析及学生主导教学项目的引导及评价上。

基础概念、理论:学生通过线上完成课程预习、基本理论的学习,教师通过学生在课程SPOC网站上章节练习题目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基础概念、理论的理解程度,并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

应用性理论及方法:这部分教学难点较为集中,教师以案例为载体,完成内容的课堂讲解。以线上延伸阅读资源,支撑学生主动阅读、探究的学习,结合线上讨论项目、课程论文撰写,评价应用理论的学习成效。

应用能力:重视教学内容与学生能力的对应关系。设计主动学习的实践项目,如个体健康测试与评价、社区营养宣传实践、企业营养师助理等,通过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汇报及讨论,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2 建立“课程思政教学点—章节内容—案例载体”衔接方案

在国家颁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大背景下,营养与健康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将国家、政府对人民营养、健康开展的工作实绩如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5],政策法规如预包装食品通则[6],我国传统的营养学理论《素问》《饮膳正要》等案例作为课程思政教学的载体,建立“课程思政教学点—章节内容—案例载体”方案,将课程思政与章节内容自然、有机融合,达到素质与能力教育的自然融合,提升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实现专业知识传授与育人目标的统一(表1)。

表1 课程思政、章节教学要点及案例衔接表(部分样例)

3.3 以提高学生在课内及课后主动学习能动性为目标设计和建设课程网站

进一步丰富课程网站的案例,形成“经典-时事”相结合、专业能力与思政育人双融合的案例教学资源,使案例成为课程思政、课程难点、重点学习的重要载体;建立涵盖全部章节内容的学生自测客观题习题库资源,实现章章练,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录制课程重点、难点内容微课视频,便于学生重复学习;增加学科领域新进展的“延伸阅读文献库”及相关视频,实现课程前沿知识拓展,为学生翻转课堂、创新实践项目的实施奠定基础。

3.4 以输出型学习项目增加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学时占比

基础概念、理论等借助SPOC视频资源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将教师讲授、学生“听课”的被动学习集中在以案例为载体的知识难点课堂教学上,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效率。

设计贯穿课程关键知识点的“讨论”“实践”“翻转课堂”等主动学习项目,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将教学向学生主动学习内容倾斜。

制定“课程论文+个体健康测试与评价+疾病案例翻转课堂”联动方案。避免论文撰写中的内容重复,实现论文“一人一内容”、翻转课堂“一小组一命题”,充分反映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及运用能力。学生通过文献调研、方案设计、课堂汇报、提问、辩论等环节完成对所学知识拓展、运用、传授等主动学习过程。将教学由演示向讨论、实践、传授给他人深化,通过考评体系(表2)增加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动性,提高学生团队精神、沟通能力、交流技巧,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和专业自信。

表2 “实践项目”评价要点

设计创新实践项目:提高企业专家在课程建设中的作用,与企业合作,设计契合课程内容的创新实践项目。增加如线上营养师、营养宣讲、社区营养服务实践等创新实践项目,以工作实践成效评价学习成果。

4 课程成绩评价体系的构建

以“过程+结果”考核相结合,建立科学的成绩评价体系(表3),细化评价标准。通过问卷调研、学生成绩的分析、教学研讨等方法,将课程成绩评价内涵进一步细化。重点完善过程考核的评价标准。建立章章练抽查、线上讨论、阅读等主动学习情况评价,课程论文细化评分,线上学习进程测考试评分及创业实践评价等成绩评分标准,形成科学、规范,利于学生潜力发挥,体现学生专业能力获得水平的课程评价体系。通过习题库的扩容和建设,支撑学生学习效果的实时有效自我评价,线上测试学生“一人一卷”。通过项目设计、“课程论文+个体健康测试与评价+疾病案例翻转课堂”联动、实践项目工作实绩社会评价等方案,保证过程考核的客观性。

表3 成绩评定体系

5 结语

“食品营养学”是支撑上海商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食品新产品创意及工艺研发”“食品市场分析、销售推广”2个核心专业能力的培养的重要课程。在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的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学生知识的输出能力培养尤为重要,也是保证知识“留存率”重要手段。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学生总评成绩平均值显著提高。闭卷期末考试“优秀”成绩占比提升,“不及格”率下降显著。通过课程教学,课程教师指导学生参与多项市级创新创业项目,并在“互联网+”“挑战杯”等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市级以上奖项,教学改革工作在学生知识能力的掌握与运用两方面均获得良好反馈。

猜你喜欢

食品营养学章节案例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高中数学章节易错点提前干预的策略研究
素养之下,美在引言——《“推理与证明”章节引言》一节比赛课的实录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案例教学”在食品营养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高职院校“食品营养学”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探究
《食品营养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黄廖本《现代汉语》词汇章节中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