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IASR阅读理念的整本书阅读作业设计
2023-08-18王晶晶
王晶晶
摘 要:EIASR阅读理念包含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四个层级,为整本书阅读提供了目标导向。基于EIASR阅读理念设计英语整本书阅读作业,有助于学生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地阅读整本书,掌握阅读方法,积累阅读经验。具体来说,基础阅读阶段要让学生认识生词,扫清疑难;检视阅读阶段注重梳理语篇结构,分析核心人物;分析阅读阶段可利用问题链促进思考探究,利用分类摘录促进精读积累;主题阅读阶段可利用逆向问题促进批判性思考,利用分层拓展促进迁移创新。
关键词:高中英语;整本书阅读;作业设计;EIASR阅读理念
EIASR阅读理念由莫提默·J.艾德勒提出。该阅读理念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为“基础阅读”,即掌握基础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技巧,发展词汇以及自主阅读能力,能够根据上下文提供的线索,猜测不熟悉的字词。第二层为“检视阅读”,做到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以合适的速度阅读,了解文章的架构。第三层为“分析阅读”,就是分析文本的内在结构和外在形式,是对文本的高质量、全方位阅读,做到掌握文本结构大纲,诠释作者意图。第四层为“主题阅读”,指能够针对研究的主题,阅读许多相近主题的书籍,列举相关之处,总结提及的共同议题,进行讨论、延伸和拓展。[1]这一阅读理念为整本书阅读提供了目标导向。
整本书阅读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真实的阅读体验,将整本书阅读纳入英语教学体系,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提升综合素养。为了提高整本书阅读效果,教师需要设计恰当的作业来推动阅读。基于EIASR阅读理念的四个层级,设计英语整本书阅读作业,有助于学生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地阅读整本书,掌握阅读方法,积累阅读经验。下文以Mamas Bank Account(《妈妈的银行账户》)整本书阅读的作业设计为例来说明。
一、 基础阅读——认识生词,扫清疑难
“基础阅读”阶段主要是为真正的阅读打好词汇积累的基础。相比于教材中的短文,整本书阅读的第一个难点便是文章长度骤升。学生以不到3000词的单词量基础,很难做到通读全书并熟知每个单词的含义。因此,认识部分疑难生词便尤为重要。教师首先要布置生词查阅作业,让学生认识生词,扫清阅读障碍。布置查生词作业,并不意味着要让学生查阅每一个不认识的单词,而是要锻炼学生结合上下文“猜词”的功力,在语境中培养学生的词块意识。
Mamas Bank Account一书讲述了20世纪初作者一家作为挪威移民来到美国旧金山的生活故事。作者以自己儿时的成长经历为背景,用真诚、生动的笔触写下了17个独立的小故事,每个故事都以孩子的视角,展现了或有趣、或紧张、或感人的画面。
本次整本书阅读的对象是高二年级学生,他们高一时在必修一第二单元Extended Reading板块学习过Mama and Her Bank Account这篇改编后的短篇故事,书中剩余16则故事则并未阅读过。因此,学生对本书的语境已有初步了解。教师要求:对于超出理解能力的单词,可以稍加查阅;对阅读理解影响不大的单词,可以先猜测意思,做好标记,等读完一个故事或整本书,再统一查阅,并验证猜测的准确程度。通过连续阅读,学生进一步扩充单词量,提高理解词汇确切表达意义的能力。
二、 检视阅读——梳理结构,分析人物
“检视阅读”阶段要求学生首先明确文本的种类与主题,进行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了解全书框架与具体内容;能做到理清情节架构和主要人物,用关键词概括情节。整本书情节多、篇幅长,学生容易“顾尾不顾头”,即读完后面的章节便忘记前文内容。因此,教师可侧重设计两方面的作业:一方面,侧重梳理语篇结构,让学生边读边梳理全书结构、情节,理解全书大意并加深记忆;另一方面,侧重人物分析,引导学生总结人物特点、性格,对整本书的核心人物有重点认知。
(一) 利用“情节山”梳理语篇结构
在语篇结构梳理层面,我们可以设计绘制“情节山”的作业。情节山,顾名思义,就是在用短句概括情节内容的基础上,将与情节变化有关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以形象的山势起伏具体地表现出来。
本书的情节可按照17个故事划分,让学生每读完一个故事就绘制情节山,直观地展现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从而梳理故事结构,理解文章内容。作业设计如下:
整体感知每个小故事的大意,依照大意绘制情节山,梳理情节内容,在情节山中概述故事情节。
学生绘制的情节山如图1所示。
(二) 利用思维导图分析核心人物
在人物分析层面,我们可以设计绘制思维导图的作业。让学生用思维導图的形式为人物“画像”,根据人物的身份、性格、外貌等特征,分类总结人物特点,并用关键词概括。
教师让学生在通读全书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讨,共同回顾小说情节,从语言、动作、观点三个角度分析妈妈的形象,并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出来。一方面引导学生有策略地读懂人物形象,另一方面把握小说核心
角色,全方位认识一个立体的母亲,为下一步挖掘小说主旨做铺垫。作业设计如下:
独立阅读整本小说后,回顾核心人物妈妈的形象和性格,小组合作探讨,并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出来。
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如图2所示。
三、 分析阅读——思考探究,精读积累
“分析阅读”阶段要求读者理清作品的主旨和作者的论述架构,深入作品内部,理解作品的主题、语言特点、文体特征、写作手法、观点态度、人称作用等,旨在培养学生成为有方法、有深度的读者。据此,教师可侧重设计两方面的作业:一方面,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在问题中思考探究,深度分析;另一方面,让学生精读文段,积累语言表达方法,品析作品细节。
(一) 利用问题链促进思考探究
为了督促学生进行深度阅读与分析,教师可以设计和阅读主题情境相关的问题链,方便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在阅读的同时,给他们思考的抓手。设置问题链时,需注意提出的问题的系统性、层次性,并与阅读内容紧密结合,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本书的问题链设计针对前三章。在学生初入文本时使其“遭遇问题”,有助于其积极思考、探究,在问题的帮助下更好地理解文本,并带着这些阅读经验继续阅读后文。作业设计如下:
阅读小说的1—3章,回答下列问题:
(1) The Strike is mentioned in Chapter one. Wha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Strike?
(2) What challenges the immigrants may encounter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3) What was mamas pet phrase? What can be learned from mamas pet phrase?
(4) What are the difficulties faced by mama and what are her solutions?
(5) Find out mamas actions when she disguised herself to be a cleaner. What personalities of mama is reflected in her actions?
(二) 利用分类摘录促进精读积累
为促进学生精读,教师可以设计分类摘录作业,让学生摘录和整理小说中描写核心人物的语句,在摘录的同时根据不同标准分类。通过分类梳理同类型的语句,学生能够吸收书中优秀的语言表达,达成语言积累。
本书的分类摘录作业,针对核心人物妈妈的语言、行动、情感所设。作业设计如下:
阅读整本小说,将小说中表现妈妈不同情感的行为语句摘录下来。请根据妈妈的不同情感,分类摘录,可用表格形式呈现。
学生的摘录与笔记如下页表1所示。表1中,学生摘录了表现妈妈担忧的行为语句。其中加粗部分和画线部分均为学生用不同颜色的笔作出的标记。
四、 主题阅读——批判创新,拓展延伸
“主题阅读”阶段要求阅读者能够确定一个研究主题,划定研究范围,并针对该主题自主开列书目,进行与主题相关的阅读;阅读后,比较、评判各类阅读材料,并对研究主题进行讨论、延伸和拓展。这样的要求,对于高中生的英语整本书阅读来说,较难实现。但是,我们可以取其主旨,侧重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迁移能力。据此,教师可侧重设计两方面的作业:一方面,侧重让学生逆向思考,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另一方面,侧重阅读经验的拓展和迁移。
(一) 利用逆向问题促进批判性思考
学生读完整本书,采集并梳理文本信息后,教师可以设计逆向问题作业,即换一种视角设问,帮助其审视书中的观点,用批判性的眼光看待文本。
针对本书,教师设计了如下作业:
阅读整本小说,小说作者所倡导的行为,你是否有不认同的地方?如果有,请概括主要情节,并给出你不认同的理由。
(二) 利用分层拓展促进迁移创新
整本书阅读完毕后,并不意味着阅读任务的完成。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師还可以引导其阅读相同主题的其他书籍,剖析语篇结构,比较主要观点。对难以拓展阅读的学生,则可设计写读后感、写主题作文或制作英语海报等综合类实践作业。如此,也实现作业的分层设计。
本书阅读的最后一项作业,分三个层次,学生可任选一项完成。具体如下:
(1) 制作与母爱相关的手抄报、海报、思维导图等,要求布局合理,绘制精美;(2) 写一篇和妈妈相关的小故事;(3) 阅读描述家庭、母爱等同类小说,分析作者情感异同。(以上三项,任选一项完成)
整本书阅读是课内文本阅读的延伸,是阅读的进阶过程,也是提升学生阅读素养的重要手段,恰当的作业则是推动和检验学生整本书阅读效果的手段。基于EIASR阅读理念设计英语整本书阅读作业,还有许多可开拓之处等待探索。
参考文献:
[1] 莫提默·J.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如何阅读一本书[M].郝明义,朱衣,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