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商并重:新时代乡村振兴的行动逻辑

2023-08-18戴子薇郭海龙

重庆行政 2023年4期
关键词:旅游农业文化

戴子薇 郭海龙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1]。这一重要论断表明,乡村振兴已经在战略层面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一步。近年来,关于乡村振兴的研究很多,但鲜有结合农村村户、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进行综合剖析的例子,且富有时代性的策略较少。

本文考虑到路边经济对产业融合发展可能具有的推动作用,创新性地选取古时茶马古道重要驿站之一,亦是如今的普洱茶核心原产地和集散中心——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县同心乡那柯里村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那柯里作为云南省宁洱县乡村振兴重点发展对象之一,结合普洱茶文化、茶马古道文化、马帮文化和当地特有的少数民族文化,持续推进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深受游客青睐,让古老的茶马驿站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本研究充分考虑到那柯里这个小村寨的农民角色定位以及农业转型的机遇,在研究中融入了地域特色、文化特色、产业特色,剖析了那柯里村落的兼营模式,为中国有着相似资源的村落厘清了可借鉴的新时代经验。

一、田野调查:那柯里农商并重的特色之路

为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落实,本调研团队于2023年4月底前往云南省宁洱县那柯里开展了田野调查。通过调研发现:那柯里在产业领域开辟出了一条“农商文旅结合”的特色之路,其依旧延续着中国传统社会乡村经济的底色,即兼营性,该特点为那柯里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在理论价值方面,此兼营模式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的经验证据和理论补充;在实际价值方面,对有着相似资源的农村产业融合、农商并重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等提供了可参考的实际案例。

作为路边村寨,那柯里自古便是商旅往来频繁之地。同时,由于自然禀赋的优势,那柯里也是茶叶的主产地。可以说,传统的茶叶贸易是那柯里发展的基础。在现代化的背景下,传统以茶为生的模式渐被弃离,转而走向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即完成由传统到现代的道路转型。值得注意的是,那柯里的“以茶为生”的模式转型,仅是在产业形式领域的变动,对于产业结构则是继续因循传统中国小农经济特点即兼营性。可以说,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我们不可能回避这一乡村经济的特点——农商并重。

据团队调研走访得知,发展旅游业,是那柯里经济的主要趋向。在村居访谈中,我们与那柯里村委会主任座谈,从交谈中不难发现,无论是从政府还是个人角度,依托旅游业增收都是未来值得努力的方向。那么是不是那柯里完全以旅游业为基础呢?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当地的经济模式仍是遵循着传统的兼营模式。从调查的十户村民来看,从事的职业各有不同,其中完全依靠旅游业的几乎没有,大多采取兼营模式。调研结果显示,那柯里村的居民的收入渠道在近几年有着明显拓宽,说明那柯里的经济发展改变只是在产业领域完成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但在结构上还是因循着传统的亦工亦商亦农的兼营模式。从这一点来说,那柯里实质上仍旧完全未能逃脱传统中国乡村社会的发展模式,只是在细节部分有所改变,却未触及根基。

对于那柯里来说,旅游业创收驱动力有限,因此采取兼营模式是一种明智之举。换言之,拓宽收入渠道,改善收入结构是乡村振兴应当注意的方向。对于乡村而言,其本质在于乡土性,土地始终是乡村经济的根本,如何有效利用土地是乡村振兴必答之问。很显然,在这一方面,那柯里村的经验无疑是继续因循传统中国小农经济特点,保持兼营模式的本质,在形式上与现代融合,从而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乡村振兴之路。

二、兼营模式:融合共进与接续传承

那柯里作为交通要道,是众多旅客歇脚之地,有着深厚历史底蕴,也有着旅游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同时,茶叶种植业给当地农户带来的效益远逊于旅游经济的收入,这或许是那柯里从传统产业走向兼营产业最为主要的动因。

(一)以“农业+文化+旅游”的模式促进乡村产业耦合

当地的旅游业没有被开发之前,那柯里的主要经济来源为传统的种植业。当地农作物以水稻、茶叶和玉米为主,兼有少量的食宿业、林业和畜牧业的发展。那柯里旅游产业的发展源于政府政策的大力扶持。2007年6月3日,宁洱县的一次强震冲击了那柯里原有的产业形式。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同志于2008年11月到那柯里视察,并把每年的11月18日定为那柯里乡村文化节,此举进一步推动了那柯里村旅游产业的发展。2019年,那柯里年接待旅游人数79.70万人,同比增长22.31%,旅游收入3.82亿元,2020年疫情过后小镇开放以来,吸引中外游客7.8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940万元。[2]十余年來,那柯里紧跟美丽乡村、乡村振兴等国家大政方针,同时也得益于云南省和普洱市各级政府的重视,当地旅游业得到快速发展,成为那柯里的支柱产业。

此外,那柯里注重旅游业与特色农业的融合。例如当地草莓采摘、葡萄生态采摘基地的建成,使得农产品也成为了一种特色旅游商品,促进了当地群众创业致富积极性的提高。不少那柯里村民主业为旅游服务,但同时也经营自家茶园、果园,既能自给自足,也融合为旅游业的一部分。外地开发商在政府的大力引导下,以茶马文化为主调,积极响应当地政府对旅游产业的扶持政策,于2019年陆续来到那柯里经商。当地最具特色的商户高老庄,将DIY产业与传统制茶技术结合,吸引大批游客前来,极大地拓宽了普洱茶的销售渠道,带动了茶叶种植业和旅游业的融合发展。2019年,那柯里被命名为“云南省特色小镇”之一;2022年,那柯里茶马驿站景区获批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那柯里村落的周边既有农田,也有果园和茶山,一并成为了那柯里的乡村景观中的一部分,作为自然资源的“生态茶园”和“生态果园”,与那柯里传统的农耕文化一同充实了那柯里的旅游品牌。

那柯里是古时运输的重要通道,是茶马古道的重要节点,与之兴起的马帮和茶叶一起成为其两大文化符号。在旅游开发中,当地长为4.377公里的茶马古道得到了修复,同时建成了陈列馆、支砌景观路、自然石挡墙,并且根据当地地理特征建造了河道景观、穿寨而过的茶马古道,以及“水车拉风箱”、洗马台、“古道流溪”等十余个景点,同时完善了旅游厕所、绿化等基础设施。[3]那柯里最大的旅游特色便是本身的真实感,是一种具有实在内核的村寨特点,自旅游开发以来,那柯里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据统计,那柯里的旅游年收入近年来均破亿元。以种植业为根,旅游业为辅,加之文化底蕴的熏陶,这种多产业融合的模式帮助那柯里的经济在短短几年间飞速发展,获得了“云南三十佳最具魅力村寨”“中国最美休闲村(历史古村)”“全国文明村”和“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等一系列称号。[4]

(二)以“道路要塞的优势”拓宽延伸乡村产业链

从那柯里村寨的发展历程来看,这是一个“因路而生、因路而变、因路而兴”的村寨。途经这里的公路有历史上的茶马古道、1953年开通的昆洛公路、1995年运行的磨思公路、2008年修建完成的昆曼国际高速公路。[5]道路联系起那柯里与外界的经济文化。作为茶马古道沿线上的重要节点,普洱茶产业依赖于那柯里茶马驿站而走向四面八方,南抵缅甸、老挝和越南等东南亚各国。2008年以来,经由昆曼国际高速公路的带动,那柯里旅游业得到发展的同时,也加强了那柯里与周边城市和乡村的联系,吸引许多中外游客驻足。

那柯里周边因为地理位置的相对特殊性,交通极其便利。宁洱县“一轴三环一廊一带”全域旅游目的地建设中的“一轴”就是那柯里,那柯里村寨距宁洱县城有20公里,离普洱市区仅有25公里,是游客来到茶马古道不可忽略的旅游站点。得益于优越的地理位置,那柯里串联起周边村寨的经济,投资环境较为优越,近些年来引来了许多省内外的创业者。由于那柯里位于同心乡,种植花卉100多亩,在春夏季,同心乡花卉种植基地亦游人爆满,周边的鲜切花种植项目作为发展特色农业的突破口,通过采摘游、鲜花售卖创收,不少村民通过花卉种植基地实现稳步就业。同心乡进一步扩大乡村旅游辐射区,还打造了周边村庄附属的生态葡萄产业园。花卉种植基地、葡萄园等,除了吸引外省游客,也充实了县区周边群众的日常休闲娱乐。除了采摘、认养等模式,生态葡萄园还计划转型做葡萄酒加工,打造葡萄酒品牌,该举措能够进一步延伸该地区的产业链,成为集农业和旅游业结合的现代化农业综合体。近来一项助推数字乡村战略、提升村寨智慧化程度的“那柯里——澜泥坝智慧景区”工程落地实施,促进了当地的商户积极上线“云品荟”平台,对特色商品进行宣传销售。总的来看,那柯里有序推动了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拓宽了产业链,促进了线上经济的发展,不断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

(三)以“建筑+饮食+歌谣+节日”为载体传承乡村文化

那柯里有哈尼、彝、傣等多个民族,其中茶马古道遗址、百年历史的“荣发马店”,以及全国性的绝版木刻“双创”实践基地,都是对民族茶文化、马帮文化以及多种民族风情的传承。那柯里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挖掘了茶马古道文化里涵盖的思想底蕴、道德规范和人文情怀,并且不断弘扬其团结诚信、不屈不挠的马帮精神,其乡村文化物质载体得到了修复和发展,村落风貌、古道、桥和马店等一批文化体验项目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恢复和保护。

那柯里的建筑多突出“茶叶”“马帮”的文化意象,如“高老庄”“风雨桥”及周边的“马掌铺”“马跳崖”等景点。“高老庄”是那柯里“崇德向善”的代表,目前“高老庄”传承普洱茶手工制作技艺,为游客传播普洱茶文化,成为当地富有特色的普洱茶文化体验中心。除了建筑,那柯里当地特色的饮食和歌谣也是文化载体之一,歌谣以《马帮情歌》和《赶马小情歌》为代表,《马帮情歌》还被称为“云南省第二首《小河淌水》”,凸显着马帮文化中“除苦得乐”的精髓。针对“文化”,美国人类学家克莱德·M·伍兹认为:无论是何种文化,其在历史、未來的发展之际,都是处于一种动态的、变迁的过程之中的。[6]在数字时代,数字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不断完善传统的乡村经济发展在经济、文化层面存在的不足,为那柯里茶文化、马帮文化的传播增添了智慧,同时也为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提供了持续的力量。

此外,那柯里的“茶马古道乡村文化旅游节”也是传承其文化的重要载体。旅游节上推出的茶马古道竞走活动、饮食上推出的传统马帮簸箕宴等,这些具有特色的文化形式让本地村民、外来游客都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氛围。村民对那柯里的历史文化的认同程度会影响村民对自身群体身份的定位,村民对“茶马文化继承人”的身份意识在文化重构中逐步树立。[7]特别是村里的年轻人,在这些现存的驿站文化、传统马帮文化、民族特色文化、普洱茶文化,以及茶马古道文化等文化仪式的熏陶中能进一步增强乡村文化传承的责任感和自信心。

三、新时代乡村振兴:意义重构与转型驱动

那柯里作为历史上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其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为推动乡村产业耦合、提高农民积极性带来了重要契机。正是凭借特色农业、旅游业和交通业的传承与融合,那柯里在“传统种植业”到“兼营产业”的转型中探索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生财之道”。这种基于内生优势而探索出的发展方式,就体现了“农商并重”的兼营模式对新时代乡村振兴意义重构的重要作用。

(一)重视农村经济: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催生发展活力

在调研期间,针对村落里不同的农户进行访谈我们发现,那柯里村作为传统的农耕社区,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此前它的经济支柱一直是种植业,并辅之以畜牧业和农业,可见在乡村振兴中不能忽视农村经济的顽强生命力。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指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锚定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目标,聚焦乡村振兴主题,注重长短结合,突出“短实新”特点,紧紧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守牢的底线。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诸多新形势。如何在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保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态势?如何实现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为“三农”工作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这对我国未来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提出了挑战。

农村经济的发展前景不仅取决于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更依赖于市场需求。因此,我们不能一味地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潜力。对此,党和政府提出要全面推进“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达到了这个要求,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对农业投入的优先顺序认识不清;对发展现代农业认识不够全面;对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重视不够等等。催生农村发展活力是第一要务,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这是在新时代赋予各级政府的职责和使命,也是对广大干部群众的殷切期望。

首先,要确保农业投入,这是稳定农业生产,促进农业发展的必要手段。把加快发展农村经济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积极探索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机制、新途径,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使农业不断强起来。其次,要为农村提供更多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特别是要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及农田基本建设方面的投入力度。再次,要坚持绿色环保理念,这既是现代农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期农业生产体系构建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坚持“两型”理念,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核心,以提高效益为中心,彻底摒弃过去那种过度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传统观念。最后,充分考虑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农业基础设施状况和生态环境等因素,在新时代农业生产发展过程中,坚持科技创新原则,加大农业科技的投入,不断创新农业生产技术和方法,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农业发展需要,以此增强广大农民对新农业经济模式的信心,从而激发农业经济的发展活力。

(二)坚持因地制宜:推进农商并重实现产业融合

那柯里村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特殊的产业发展条件,是令众多游客和研究人员心生向往的重要原因。前几次的调研中,我们都明显感觉到,那柯里发展模式已经由传统的种植业转为兼营性产业。换言之,旅游产业的经济收益已经成为本地农户收入的重要补充。从这个意义上看,因地制宜实现农商并重是这个小村寨不断繁荣发展的关键所在。那柯里自身鲜明的产业特色和文化底蕴,是乡村旅游发展和文化产业发展的灵魂,厘清其困境与不足之处,向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发挥出产业农业的融合潜力,正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关键一步。在产业发展上,那柯里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形成了以旅游观光、特色农业生产和传统民俗文化为主的经济模式。旅游观光主要是以特色农产品开发、农业观光采摘和特色民宿等为主要产业,体现出生态农业的绿色发展理念;而在传统民俗文化方面,那柯里利用其自身的文化优势,积极促进民俗文化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如那柯里乡俗博物馆是“那柯里古镇”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该博物馆以“挖掘和传承民族文化”为理念,通过对当地民风民俗的展示宣传,为游客更加深入地了解当地特色民俗文化和保护与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产业和农业相结合的前提是资源的高效利用,因地制宜引入当地丰富的资源,包括耕地、林地、荒地、滩涂等,因地制宜引入农业生产技术或者经营管理方式。同时,多产业耦合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把乡村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产业发展融合互动,引导城市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村流动。

我国针对“三农”问题提出的一个大的战略方向,也就是要因地制宜地以乡村振兴为抓手,从产业、生态、文化、治理、生活多个维度推进农业农村的现代化进程。[8]产业融合的本质是将产业间分工转变为产业内分工,从而助推经济增长。农村产业融合作为其中一个特例,则是将农业纳入整个社会分工合作中,分享全社会发展带来的红利,进而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9]面对新时代产业融合的挑战,农村人才队伍建设需要采取多项措施,因地制宜开发产业链,鼓励农业企业扩大经营范围、加大科技投入,同时创新政策组合,“因地、因主体、因人”制宜,分类施策,探索各类型产业耦合的有效路径,从而開辟农商文旅产业融合的新天地。

(三)提升农户认知:调动积极性增强乡村振兴驱动力

农户是农村社会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是乡村振兴战略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主体。新时代乡村振兴需要依靠农户的积极性,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团队基于实地调研探究了那柯里农户对于产业发展的支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那柯里社区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支持意愿较为复杂,农户期望旅游公司开发能够带来增收,但旅游公司又囿于种种因素难以持续投资,有的只是为了获取土地使用权,并未给当地带来实际效益。在历经数次开发之后,当地对于外来公司进驻采取一种谨慎态度,这或许能解释那柯里对于外部资源的矛盾态度。

我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大国,在乡村人才振兴等重大政策支持下,培育和吸引更多人力资源投身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现实及长远意义。[10]但中国人口众多、分布广泛、城乡发展不平衡、地区差异大,客观上决定了乡村振兴需要调动农户的积极性。乡村振兴需要农民,但乡村振兴不能仅靠农民和农业。根据国家统计局《201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2019年我国农民工总量为29077万人,其中在城镇就业、常住的进城农民工达13500万;我国22709万城镇流动人口中,绝大多数是在城市常住的农业转移人口。有些农民工一年回家一两次,每年在农村居住的时间不超过半个月。[11]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失,极大地影响了乡村振兴的进程。为此,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强化乡土人才培育”等举措以吸引各类人才回乡发展。[12]对于广大农民来说,他们想要成为现代农业能手和新型职业农民,就需要他们培养成为懂农业爱农村的新型职业农民,这是乡村振兴、解决三农问题最关键的环节。集中农民,统一经营,这也是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措施和有效途径,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农民利益的根本之策。

为此,要抓住以下几个关键环节:一是要坚持政府主导,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减少矛盾和摩擦,通过村庄规划、乡规民约等引导全体村民共同参与到乡村建设中来,实现对村庄环境的综合治理,提升村民对发展乡村振兴的支持意愿,引导乡村振兴的健康发展,从而调动村民们的积极性。二是要完善周边的基础配套设施,推进乡村创新创业,鼓励和引导青年群体返乡创业,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优秀农民工等下乡创业,培养高素质农民和新型职业农民,推动人才资源、科技要素向乡村流动。三是要加大解决民生问题的力度,扎实开展干部大走访活动、深入推进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机制等活动。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切实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度和满意度。总之,高效有序多元的乡村治理体系需要调动政府、村民、企业与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协同参与乡村治理,推动乡村治理主体结构得以优化[13],催生乡村振兴驱动力的凝结。

总体而言,中国传统乡村的兼营性,是一以贯之的历史惯性,这与我国小农经济结构特点和新时代外部经济环境密切相关。本次调研深入基层实地考察,了解路边村寨那柯里的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的联系,剖析那柯里村寨兼营的经济模式,探寻该模式的发展特点及优势,为中国民族文化村落、茶文化村落和古驿站文化村落等找到了乡村振兴和持续致富的关键点。

那柯里经济模式具有典型的路边经济特征,在现代化经济的影响下,当地特色旅游业开始发展。同时,乡村经济的兼营特征在延伸产业链、夯实文化传播载体等方面有着积极作用。在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方面,兼营模式使得农业与旅游业的产业基础更为坚实;在延伸产业链方面,兼营模式增强了各产业之间的紧密程度;在夯实文化传播载体方面,兼营模式推动那柯里成为重要的乡村文化载体,进一步促进了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那柯里兼营模式能够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提供重要的经验,能够为有着相似资源的农村因地制宜、农商并重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提供可参考的实际案例,为重新找回乡土经济活力,增强乡村振兴驱动力贡献一份实效性力量。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新时代农村党组织创新发展经济造福农民的经验研究”(项目编号:22BDJ109)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1).

[2]和晓蓉,秦莹,董海珍.地震灾区那柯里2008年以来乡村振兴经验研究[J].普洱学院学报,2021,37(05):25-28.

[3]齐康.云南省那柯里村保护发展规划[J].建筑与文化,2020(6):22-27.

[4]杜国川,杨雅楠.现代乡村旅游下的历史文化重构与旅游体验——以云南省宁洱县那柯里村为个案[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8,37(01):88-92.

[5]胡晗.农民对农村土地政策的认知及提升路径——以那柯里村为例[J].创造,2020(02):36-41.

[6][美]克莱德·M·伍兹.文化变迁[M].施惟达,胡华生,译.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89:1.

[7]李怡昕,杨莹.道路变迁对民族村寨旅游发展及文化认同的影响——以云南那柯里村为例[J].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21(02):48-52.

[8]周林洁,傅帅雄.乡村振兴战略下解决“三农”问题的逻辑、关键与路径[J].农业经济,2023(03):38-40.

[9]苏毅清,游玉婷,王志刚.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理论探讨、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J].中国软科学2016(8):17-28.

[10]刘晓红.乡村振兴视角下乡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44(04):216-224.

[11]宋伟.基于空间与时间维度的农村生活方式现代化路径研究[J].贵州省党校学报,2021(01):92-98.

[12]中央一号文件: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J].中国人才,2023(03):7.

[13]周加來.推动多元主体协同治理 助力乡村振兴再上台阶——《乡村振兴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效应研究》书评[J].财贸研究,2023,34(03):110.

作 者:戴子薇,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郭海龙,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央编译局)副研究员、北京大学博士

责任编辑:胡 越

猜你喜欢

旅游农业文化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年味里的“虎文化”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