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着力培养“五类人才”赋能乡村振兴

2023-08-18吴佳彦

重庆行政 2023年4期
关键词:人才农村

吴佳彦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2022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也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人力投入、物力配置、财力保障都要转移到乡村振兴上来。”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当前,乡村优质人才持续流失、外引人才困难,人才总量不足、质量偏低,乡村人才总体发展水平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要求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乡村人才供求矛盾日益凸顯,始终是制约乡村振兴的瓶颈。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必须强化人才支撑,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1]

一、着力培养农业生产经营人才

农村高素质农业生产经营人才拥有技术性知识、生产经营理念,通过发挥才干,不断为乡村提供技术指导服务及经营管理服务。这类人才在农村发展中起着带头作用,能够有效调动农村可使用资源,推动经济发展。当前,我国农村享受教育培训、公共服务等方面的福利较少,没有健全的体制,没有充分考虑农村各产业及农民个体及家庭的需要[2。基础教育设施建设不足、教育举措推广不到位,使得农民难以学到专项技能,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培育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丰富教育资源,搭建培养平台。硬件方面,完善线上线下培训基础设施,让农民有平台可培训;软件方面,充分调动各级高校、党校专业师资,社会中生产经营能人,重点面向从事适度规模经营的农民,因地制宜分层分类开展全产业链培训,加强训后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提升培训效能。二是抓住关键少数,发挥引领作用。突出抓好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培育,鼓励其参加职业技能认定,培养造就一批能够引领一方、带动一片的农村实用人才,发扬“师带徒”的传统精神,培养出更多能人巧匠。例如重庆市开州区出台《高素质农民(致富带头人)培育工作实施方案》,通过加大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乡村振兴巾帼行动等,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三是完善培育机制,适应市场需求。完善以普及教育为主、专业培训为辅的新农村培训机制,根据市场经济需求,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机制,让更多乡村百姓学有所长、学以致用;完善项目支持、生产指导、质量管理、对接市场等机制,增强农村生产经营效能。

二、着力培养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人才

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人才,主要包括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乡村手工业者、传统艺人等乡村工匠,农村电商人才等。创业创新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动能,人才是创业创新的核心要素。当前,“农创客”创业基础薄弱,创业能力经验不足,面临雇工难、用地难、融资难等挑战,乡村工匠技艺难以传承,疫情之后电商经营信心不足,人才短缺,培养体系不健全,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人才培育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壮大“农创客”队伍。吸引一批“内生型”人才和“引入型”人才。例如,通过针对性涉农培训,强化创业能力,调动本土青年就业积极性,打造一支根植性强的“农创客”队伍,鼓励院校开发涉农创业创新课程,强化典型案例宣传,引导和支持大学生回乡就业创业,缓解雇工难问题。提供系列政策和金融支持,如鼓励农村常规金融机构充分发挥信贷主体作用,组建金融咨询机构为“农创客”生产经营提供资金帮助。强化“农创客”金融意识,缓解融资难问题,设计培养计划,如重庆出台了《农村致富带头人培养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即以高素质农民队伍为“人才库”,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孵化器”,着力打造一支创业能力强、经营水平高、带动作用大的农村致富带头人队伍,让愿意上山下乡的人大展才华。搭建一批涉农创业创新平台,建设农村创业创新孵化实训基地,配套建设“共享式”办公场所和“公寓式”居住条件,打造交流氛围浓厚的创客空间,为农创客提供“拎包入住”的创业创新条件,优化基础服务设施。二是培育乡村工匠。结合本地实际,挖掘具有传承基础、适应市场需求、具有发展前景的传统工艺,通过设立名师工作室、传统技艺工作站、创办特色企业等,培养技艺精湛、带动力强的乡村手工业者、传统艺人,带动发展乡村特色手工业。例如重庆市乡村振兴局、市教委、市经信委等八部门2023年联合开展巴渝乡村工匠创建培育活动,围绕特色餐饮、传统食品、刺绣印染、传统服饰等领域,创建培育1000名巴渝乡村工匠、100名巴渝乡村工匠名师、30名巴渝乡村工匠大师以及10个巴渝乡村工匠园区,以点带面,促进就业。三是培育农村电商人才。建立政府、学校、企业、农民四方联动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机制,政府提供各项资金,协调资源,企业积极参与,提供实训基地和实践方面的指导;学校负责培训课程开发、师资配备、教授课程,使农民愿意投入到农村电商的学习和实践中,通过实际的销售数据和经营收益吸引更多的农民参与电子商务活动[3]

三、着力培养乡村公共服务人才

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乡村的人才问题不仅是农业生产经营,二、三产业人才缺乏的问题,还包括乡村区域内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人才的缺乏、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需要通过政策支持吸引留住公共服务人才。

一是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强化顶层设计,增强乡村教师获得感。《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县级人民政府编制预算,除向农村地区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外,应当均衡安排义务教育经费”。政府应着力提高乡村教师福利待遇,提升乡村教师获得感;优化中层体系,增强乡村教师认同感;学校搭建教师成长平台,如城市教师一对一帮扶乡村教师,不断提升乡村教师教学科研水平,完善学校配套基础设施,保障乡村教师居住和教学环境,给予充分的人文关怀;深化主体思维,激发乡村教师内生力;教师主动参与教学科研培训,提升职业素养,同时,把乡土文明融入教学中,为乡村文化振兴尽力。二是加强乡村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形式多样引才,增扩乡村医疗人才队伍,通过“县聘乡用”“乡聘村用”等形式,用好用足医疗空余编制。例如,重庆彭水县一些偏远行政村由于条件艰苦、收入低,村医招人留人难,出现了村医服务空白村,按照“乡聘村用”原则,县里拿出乡镇卫生院事业单位正式编制招录村医,先后补齐了多个偏远行政村村医岗位空白。畅通渠道育才,如乡村医生申请职称评审时,采取单列评审,晋升高级职称岗位时不受单位岗位结构比例限制。“订单培养”用才,打破基层“限高令”,为乡村医生“量身定尺”,发挥上级医院帮扶带动作用,加大对乡村医生的培养,丰富临床经验,提升诊疗服务能力。三是加强乡村文化旅游体育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乡村文艺社团、创作团队、文化志愿者、非遗传承人和乡村旅游示范者,推动文化旅游体育人才下乡服务。充分利用高校、各级党校教师资源,组建“农文旅”领域专家团队开展对口帮扶,为农村地区“农文旅”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例如,重庆市人力社保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征集2023年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专家活动团活动帮扶专家工作,按基层需求征集各类专家,形成一支包含农文旅等各行业的专家队伍。

四、着力培养乡村治理人才

乡村治理人才既包括村“两委”班子、“三支一扶”人员等党政干部队伍,也包括农村社会工作人才、法律工作人才等基层一线力量。[4乡村治理人才是乡村长治久安的引领者。素质优良、作风过硬、能力突出的乡村治理人才是促进农村现代化建设、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层骨干力量,將为构建基层治理体系提供基础性组织资源。目前,由于大量青壮年离乡创业、向城市转移,村“两委”干部后备力量薄弱,乡村干部队伍整体年龄偏大、素质不高、文化层次偏低,在工作中缺乏创新意识、竞争意识、服务意识,影响乡村治理效能。

一是选优配强乡镇党政人才队伍。健全选拔机制,常态化开展从乡镇事业人员、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到村任职过的选调生、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落实津贴政策,按照乡镇工作补贴和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相关规定,确保乡镇机关工作人员收入高于县直机关同职级人员;提升政治素养,发挥好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教育培训主渠道、主阵地作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等模式,分类分级开展“三农”干部培训。以重庆市委党校为例,2023年以来开设三农工作主体班课程10余门,并依托红色资源,打造体验式教学课程,开设秀山农村电子商务实践教学基地、铜梁区产业融合助力乡村振兴实践教学基地等现场教学基地,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需求和给予的结合。二是优化提升村“两委”队伍。注重从本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中的党员里培养选拔思想政治素质好、道德品行好、协调能力强,公道正派、廉洁自律、热心为群众服务的党员担任村党组织书记。三是充实农村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加快推动乡镇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鼓励政府购买服务,吸引社会工作人才提供专业服务,培育社会工作服务类社会组织。例如重庆形成立体培养模式,扩充人才存量。支持在渝高校发展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形成大专、本科、硕士连贯完整的社会工作学科体系,为社会工作发展储备了必要人才。四是加强农村法律人才队伍建设。通过经济补贴、政策扶持等办法将城市逐渐饱和的法律人才吸引到农村中去,通过接地气的普法教育提升村民法治化治理的“主人翁意识”,通过开展法律培训提升化解乡村矛盾能力。

五、着力培养农业农村科技人才

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尤其在基础相对薄弱的农村地区,补齐农村发展短板必须以农村科技人才为支撑,发挥科级数乘效应,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目前,农业科技领军人才存在总量偏少、人才结构不合理、专业领域和空间区域分布不平衡及企业创新人才缺乏等问题,使得农业创新基础仍显薄弱。[5

一是政策扶持激发动力。政府要增加农业科研资金比重,利用市场机制鼓励多方参与,保证农村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有持续性资金保障,通过工作待遇扶持、工作表现激励、科研成果奖励等措施,充分调动农村科技人才工作积极性。比如,重庆市铜梁区兑现安家费补贴、生活补贴、五险一金等待遇,出台《龙乡人才政策十条》《农业科技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激励机制》等,引导各类人才深入乡村大展身手。同时,鼓励农村科技人才以资金或者技术方式,与当地农村产业大户、龙头企业进行合作,以科技赋能农村企业,激发企业生产经营动力。二是改善环境真心留才。政府要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农村地区教育、医疗服务水平,为人才发展营造宜居宜业的外部环境;常态化开展与农村科技人才之间的沟通反馈工作,多听取科技人才意见建议,实时了解农村科技人才的所思所想,实行人才动态培养,为人才发展提供强劲内生动力。三是强化机制合理调配。人力资源部门要科学制定农村科技人才供需规划,充分运用基层人员编制,吸引农业科技人才加入,形成年龄梯队、学科建设合理的农村科技人才储备体系。与院校合作定向培养农村科技型人才,为农业发展输入新鲜血液。同时,建立人才“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流动机制,用活用好人才资源。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论三农工作[M]. 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269.

[2]陈新忠,张亮.德国一流农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的经验与启示:以霍恩海姆大学有机农业和食品系统专业为例[J].高教探索,2018(6):74-80.

[3]陈小丽.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电商人才培养策略探究[J].人力资源开发,2023(1):69-71.

[4]陈丽君,傅衍. 打造乡村人才谱系赋能乡村振兴[J].中国人才,2023(4):21-23.

[5]刘瑞明,马晶,李厥桐,王宏伟.农业科技战略人才力量建设研究:内涵、需求与路径[J].中国人事科学,2022(12):28-35.

作者单位:中共重庆市委党校(重庆行政学院)

责任编辑:胡 越

猜你喜欢

人才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人才云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提高农村小学习作讲评的几点感悟
四好农村路关注每一个人的幸福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