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好成渝桥头堡 争当双圈先行区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荣昌
2023-08-18高洪波
高洪波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是重庆市委“一号工程”和重庆全市工作总抓手总牵引。渝西地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是市委着眼全国、全市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的战略抓手,是加快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战略空间,是助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战略举措。进入新时代新征程,千年荣昌恰逢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肩负千钧重担的神圣使命,书写千秋伟业的辉煌篇章。重庆市荣昌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市委部署要求,聚焦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始终在党中央部署和市委战略中找准定位、发挥优势、主动作为,始终把各项工作放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宏大场景中去考量,放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区域重大战略中去谋划,放在现代化新重庆建设大局中去推进,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和一体化发展理念,努力在渝西地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中打头阵、挑重担、做示范。
一、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先行区,打造川渝合作桥头堡
成渝中部地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的重要突破口,能够为两省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拓展新空间,意义重大。荣昌将抢抓渝西地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和成渝中部地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战略部署,在推动渝西地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中打头阵、当先锋,为成渝中部崛起作出荣昌贡献和力量。要推动合作平台建设。聚焦川南渝西融合试验区、内荣农高区两大平台建设,加快推动成渝高效特色农业带“双昌”合作园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双昌”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建设,推动行政区与经济区适度分离改革,探索创新跨行政区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促进产业、人口及各类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配置,做强成渝发展主轴节点城市。要加强产业合作。推动与宜宾、泸州、自贡等地电子信息产业园区相互协作配套,协同发展智能终端、大数据、云计算等产业。联合内江建设以陶瓷产业为重点的无机非金属新型材料基地,协同打造新材料产业集群。整合创新要素资源,提升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等服务区域创新能力,联合成渝双核探索“研发+转化”新模式,协同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要强化交流协作。打造川南渝西创业联盟,建好市级“巴蜀工匠”协同培养融合区。完善川南渝西(泸永江荣)教育共同体、川南渝西乡村教育联盟等协作机制,推动教育多地合作发展模式。持续做好与知名三甲医院、高等医学院校合作,深化市妇幼保健院、华西二院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实施“四院”同创三甲医院行动。提升跨界河流污染联防联治能力,强化区域性重污染天气预警会商和应急联动,联合开展大气污染防治交叉督导帮扶。
二、聚焦现代化城市群协同发展样板区,打造交通互联桥头堡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是城市发展的基础,抓交通就是惠民生。荣昌紧扣“交通强国”战略,坚持规划引领、坚持抢抓机遇,建设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腹地区域联结点城市。要构建“四横三纵”铁路网络。加快推进川南渝西城际铁路环线、渝荣自城际、南大泸铁路、铁路二环线以及渝永荣城轨快线项目规划建设,预留重庆经荣昌至泸州、内江的通道,规划实施成渝铁路提升改造工程和中心城区段外迁,向西衔接川藏铁路、向东连接沿江铁路、向北衔接兰渝铁路、向南延伸至毕节衔接隆百铁路,横贯东西南北的国家战略运输大通道。要建设“一环三横三纵”高速公路网。积极推进成渝高速扩能改造,推动建设以中心城区为核心的川渝协同融合发展的园区大道、产业大道、城市大道,新增安岳经荣昌至合江、永川经荣昌至自贡高速公路,与周边市区协同推进荣昌至重庆新机场、荣昌至朱沱港、双昌大道、荣泸大道等快速通道建设,实现区内所有镇街30分钟内上高速。要完善城乡综合交通系统。强化城区内部道路通达性,加密次支路网,提高路网密度,提升次干路集散和分流主干交通的能力。畅通城市各功能片区支路系统,提升城市通透性和微循环能力。提档升级乡村道路建设,加快建设以“四好农村路”为主的基础网,提升区域物流运行效率,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畅通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
三、聚焦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新增长极,打造产业集聚桥头堡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荣昌过去靠工业起家,现在和未来仍然要靠工业发家。我们将始终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工业兴区、工业立区、工业强区不动摇,加快推进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依托国家级高新区,用好6大市级特色产业园,着力构建“2335”先进制造业集群体系,努力成为“全市工业主战场、主阵地,工业强区、制造高地”。要大抓制造业,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及智能制造、食品及农产品加工2个500亿级主导产业,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及新能源3个100亿级支柱产业,陶瓷、服饰、兽药3个50亿级特色优势产业,生命科学、未来能源、智能家居、传感器及仪器仪表和功率半导体5个战略性“新星”产业。要大抓民营经济,实施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专项行动。开展市场主体培育行动和“育种”“扶苗”“强树”计划,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抓好“为民营企业解难题、办实事”专项行动,巩固“78899”民营经济格局,着力营造“123456”的营商环境,让民营经济成为荣昌最靓丽的名片、民营企业成为荣昌最大的优势、民营企业家成为荣昌最宝贵的资源。要大抓招商引资,实施招商引资突破专项行动。树牢“有舍才有得”理念,围绕产业链的瓶颈,瞄准主导产业集群集中发力,紧盯和招引世界500强、龙头、领军大企业,不断强化需求招商、服务招商、资金招商、智力招商,实现“引进一个大项目、形成一个大产业、打造一个新的高端产业集群”的目标。要大抓数字经济,实施數字经济培育行动。聚焦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专项行动,加快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建设,推动企业触网、上云、用数、赋智。规划建设农数谷·生猪大数据产业园、农数谷·数字贸易服务园、农数谷·数据标注基地、农数谷·数字文创产业园,打造成渝地区首个农牧特色数字产业集群。
四、聚焦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示范区,打造科技创新桥头堡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荣昌依托两省市农牧高新技术优势,把畜牧特色转化为发展优势,努力成为西部科学城重要一员,打造畜牧科技策源地和现代农业(畜牧)示范区。要推动重要科研平台建设。依托市畜科院“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科研强院建设和西南大学荣昌校区扩容提质发展,以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和大数据中心、农业数字经济产业园为支撑,引进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分支机构,鼓励建设产学研用一体化的研发机构,支持建设新型产业研究院,加快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企业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平台。建立专门的科技成果转化机构,整合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再到产业孵化和市场销售的全创新链、产业链和资金链,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要加快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大力发展荣昌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经济,推动以企业为主导、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深度融合,通过产业链招商、平台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引育一批“顶天立地”创新型领军企业和“铺天盖地”科技型中小企业,实现创新主体加速成长。推动创办联合研发中心、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和“火炬云创”“重牧硅谷”等孵化载体建设,形成一体化的创业综合体,着力打造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多领域互动、多要素联动的综合创新生态体系。要加快建设人才强区。注重产业引领,以产业集聚优秀人才,深入调查摸底,建立人才需求数据库,定期发布重点产业人才需求信息。实施“棠城英才”计划,围绕重点产业发展、企业需求和,靶向引进“高精尖缺特”领军人才,培养造就更多青年科技人才、高技能人才、产业技术工人。引进在前沿科技创新领域拥有原始创新技术,具有前瞻性、引领性和跨领域融合能力的创新团队、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等来荣发展,常态化开展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班,协同推进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共建人才实训基地。坚持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同频共振,形成以人才带项目,以项目引人才的互动机制。
五、聚焦西部陆海新通道综合枢纽,打造对外开放桥头堡
习近平总书记对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高度重视、寄予厚望,提出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西部陆海新通道既是交通要道,更是经济通道、发展通道、绿色通道,蕴藏着巨大商机与无限活力。荣昌将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把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放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宏大场景中来谋划推进,借道西部陆海新通道扩大“朋友圈”,形成“通道带物流,物流带贸易,贸易带产业”发展新格局,推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提升开放平台能级。依托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利用RCEP贸易协定,积极开拓东盟新兴市场。加快建设公用型保税仓、传化“公路港”等区域综合性物流项目,做实公共型保税仓,规划建设保税物流中心(B型)、出口加工区等开放载体,提升区域物流集散水平。营运好海关荣昌工作点,推进海关监管机构入驻。要注重打造开放产业。以数据开放、金融开放、运输开放、人才开放为重点,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加强外贸外资外经联动,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川南渝西数字电商产业高地,推动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壮大开放型产业集群,狠抓夏布、红茶、高锰酸钾化工、不锈钢制品等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培育一批产业链条完整、产品特色鲜明、竞争优势明显的出口产业示范集群,加快打造川渝柑橘出口经济带。要完善开放通道。全面建成以川南渝西综合物流园为核心的荣昌内陆无水港,加快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亚欧国际物流通道、沿江综合立体物流通道等国际物流大通道,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衔接更加顺畅。
荣昌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党中央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按照市第六次党代会、市委六届二次全会部署要求,聚焦“一号工程”抓发展,坚持“稳进增效、除险清患、改革求变、惠民有感”工作导向,突出制造业、科技创新、民营经济、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数字经济“六大抓手”,做好城乡融合、深化改革、文化建设、生态文明、民生事业、平安穩定“六个着力点”,构建“2335”先进制造业集群体系,勇当桥头堡排头兵,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实践荣昌篇章。
作者:中共重庆市荣昌区委书记
责任编辑:钟学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