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产企业内部控制的优化建议

2023-08-17王晓亚

管理学家 2023年15期
关键词:生产企业内部控制优化

王晓亚

[摘 要]市场经济的改革与发展引发了生产企业对不断完善管理体系的深度思考。多数生产企业规模较大、业务环节多,存在重生产、轻管理的问题。这就凸显出内部控制对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作用。生产企业实施内部控制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各部门之间的协作与沟通,还可以保障企业资产、产品的安全,能基于全面了解市场诉求导向开展产品生产、销售、运营等活动,既可加强生产运营各环节的有效管理,又可全面分析风险,有效抵御风险,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促进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目标。文章主要阐释内部控制概念,论述生产企业内部控制的价值,并结合目前生产企业中存在的内部控制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优化对策,希望能给企业管理者带来一些启发。

[关键词]生产企业;内部控制;优化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2(2023)15-0034-03

一、内部控制概述

内部控制是市场经济对企业现代化管理的要求,是企业经营管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重要方式。它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风险防范和有效监管为目标,建立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组织结构关系,全方位开展关键点的过程控制,使企业的管理活动规范化、标准化和完善化,促进企业在内部控制体系下全面防范内外部风险,全方位加强内部监管,提高生产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实现最大化效益,实现可持续战略发展目标[1]。

内部控制包含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及内部监督五要素,既可保障企业经营合规合法,保障财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又可实现企业的既定战略目标,提升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有效规范工作行为,提升内部控制约束力,使得企业形成战略明晰、决策民主和流程可控的管理格局,促使企业获得更大的效益。

二、生产企业内部控制的价值

生产企业内部控制的价值在于防范经营风险。在经济形势严峻与市场竞争激烈的态势下,企业只有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和内部控制工作质量,才能凸显市场竞争优势。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财务管理的完善、科学与高质是企业稳健、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尺,优化内部控制是企业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基点,也是促进企业经济发展、满足经营需求的重要保障。内部控制不仅有助于企业及时发现风险、有效抵御风险、合理防范风险,还可推动财务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内部控制可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使风险得到及时识别、合理衡量、科学分析及有效抵御,提高企业效益价值,使员工树立良好的风险意识,帮助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占据有利地位。

内部控制是生产企业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企业的长足发展离不开对内部信息与事项的科学、有效管理。内部控制可以优化企业的管理结构,各部门可围绕内部控制目标开展紧密协作与有效沟通,进一步规范工作行为,提高信息质量与工作效率,梳理经营活动流程,减少违法违规行为和会计信息失实问题,实现长足、健康发展。企业构建内部控制体系还可以加强内外部监督,通过市场资产评价督促内部控制工作,及时发现生产环节存在的经营问题,确保内部控制目标与战略发展目标的高度一致,不断调整内部控制工作导向,加强内部控制薄弱点把控,使得内部控制在内外部环境中不断得到更新与完善,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加快企业的战略目标进程。

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有助于企业控制经营成本,可为企业提供精准的财务信息与管理依据。企业的经营发展离不开成本的有效管控,这也是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提高内部控制实施成效可使财务预算、经营支出得到全面监管。经营成本可通过会计核算加以控制,而内部控制会制约会计预算、干预经济支出,避免企业出现不必要的资本浪费及资产投入,并帮助企业挖掘成本潜力,有效把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经营与财务风险,满足企业实现最大化效益的需求,为其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2]。

三、生产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分析

(一)内部机构设计不合理

内部机构的合理性关系到内部控制实施的有效性。机构设置应当充分考虑各部门的经营活动,应将排列、集散、相互关系加以协调及控制,打造科学、完善的机构框架实现专业化分工,提高生产效率,推动内部控制高效实施。这就要求企业一方面需要完善组织结构,加大规划、执行、监督、控制等活动的力度;另一方面要构建权责明晰的体系,避免一家独大、权力重叠或权责不明问题,使企业经营业务实现规范运作。经营活动离不开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与制约,管理水平与权责体系有关,内部控制的实施与优化离不开部门之间的配合与努力。

但实际上,一家独大现象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不利于提高企业的治理水平,也影响到内部控制在企业内部的真正贯彻与實施。且由于人员不足或缺乏专业人才,多数企业存在一才多用现象,会计、出纳岗位由一人担任,审批兼任采购职位等情况较为常见,导致岗位之间存在无法牵制、监督无效等问题,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

(二)管理者的职业素质低

管理者的职业素质低、对内部控制认知不到位是常见问题之一。多数企业认为内部控制就是记账,不了解内部控制的概念;个别管理者甚至认为内部控制与经济效益是相对立的,加上企业利润多来自经营活动,管理者也会存在重视业务而轻视内部控制的偏颇思想;也有管理者认为内部控制就是整合规章制度,对于内部控制效果不会给予关注。这也导致高层不重视、基层欠缺参与度的局面,使得内部控制的实施流于形式。

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缺乏全面管控思想会间接导致风险管理不到位;如果风险没有被及时发现、有效识别及科学防范,就会导致风险问题在事前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事后不能得到及时补救,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危害。

(三)内外部之间欠缺沟通

企业的发展建立在良好信息沟通的前提下,如果企业内部欠缺有效的沟通交流,会导致各部门独立活动的局面。管理者与基层员工存在信息差、徇私舞弊问题难以遏制、企业欠缺与外部客户及供应商的顺畅沟通等问题会影响到企业形象,导致企业运营困难。内外部之间欠缺有效沟通必然导致外部无法约束、内部无法均衡、企业管理混乱的局态,阻碍企业的长久健康发展[3]。

四、生产企业内部控制的优化对策

(一)设置内部控制机构

企业的稳定经营决定着管理需要朝着精细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因此治理结构也应当转变过往的单一机制,向多元化发展。一方面要强化董事长的决策定位,决策制定要基于对经营状况的全面了解,避免因个人偏见而存在决策偏颇或失误等问题。另一方面要强化管理人员及部门高管的职责意识,引导高层以战略性、前瞻性眼光看待决策事项和问题。日常事项均由相关部门负责,适当分散部门职权,细化部门职责,可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完善的组织结构还可以明晰权责关系,可层层授权、划分责任,推动组织角色之间形成良好的制衡关系,推动内部控制机制的有序運作。

生产企业应明晰关键岗位的分离原则,避免出现财务舞弊问题。优化分离岗位职责,是提高内部控制实施成效的基础。在人力资源不足的情况下,需要一人处理多个环节的事项,故而需要注意判定职责分离问题,减少风险隐患,比如会计与出纳岗位不可由同一人担任、审批与采购不可交由同一人负责。只有合理划分岗位的内部控制责任,才能使员工做好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从而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避免内部控制机制流于形式。

同时,企业应加大关键岗位人才聘用及选拔力度,拓宽招聘渠道,挖掘高素质人才,确保人才与岗位高度匹配。企业可定期开展内部控制主题培训,结合胜任力理论考核人才岗位诉求、职业规划、素质技能等方面的知识,从中挖掘高匹配度的人才并安排到适合的岗位,同时采用多元薪酬机制、科学绩效考核机制提高人才对企业的忠诚度与归属感,确保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4]。

(二)提升管理者的素质

管理者决策关系到企业的发展方向。如果管理者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对企业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必然会影响到决策的精准制定。内部控制是契合企业战略发展的长期性、系统性过程,它可与财务管理实现有效衔接,能使管理者站在长远性、前瞻性的角度看待发展问题,使企业风险得到及时发现、有效识别和科学管控,将风险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构建事前控制、事中管理及事后反馈的体系,可促进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增强综合经济实力,使得企业满足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需求。

管理者要以身作则,发挥模范与榜样作用,从小事做起,以探索创新管理理念之路、寻求与时俱进的管理模式、独辟蹊径创新管理方法,推进内部控制在企业内部的有效贯彻与落实,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的经济实力。管理者在实施内部控制前,应明晰实施内部控制的目的、关键点及控制薄弱点,并运用科学的管理办法。

管理者一方面要加强对内部控制概念及体系的深刻认知,加强对成功实施内部控制体系的企业的经验与案例的探讨,另一方面要结合运营实情及发展需求,开展有效的内部控制工作。以内部控制为财务管理依据,加大对风险预测、采购管理、生产环节等活动的控制力度,及时发现生产经营的风险隐患及管理效益问题,并采取有效的优化策略。

(三)强化企业内外部的沟通

应完善上下反馈机制。生产企业决策的制定离不开基层工作数据,企业应重视信息反馈沟通的成效,管理者为全面了解企业的发展实情,也需要及时听取基层员工的意见与想法。完善上下反馈机制可协调上下级的纵向信息沟通,一方面可加强文化建设,加大内部控制理念思想宣扬力度,加强员工对内部控制概念的理解,使其明晰岗位在内部控制体系的角色作用,进而明晰内部控制对企业的发展意义,认可管理者决策,遵循内部控制机制行事;另一方面可定期组织培训活动或员工大会拓展日常正式信息沟通与反馈的渠道,拉近管理者与基层员工的距离,加强信息传递与沟通的及时性、精准性。可适当组织团建及设立申诉热线,加强非正式信息沟通与反馈,营造和谐、协作的团体环境氛围,提高信息双向沟通、互动的成效。

应搭建信息共享平台。新时期,生产企业面对海量的信息和数据,可运用信息技术搭建信息共享平台。一方面,利用信息系统可加强对供应商与客户的科学管理,提升企业的信用等级与形象;另一方面,可利用信息系统做好市场调研与数据反馈工作,促使采购部门全面了解市场需求,制订科学、合理的采购计划。信息系统还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市场诉求,做好产品售后服务,提高企业的产品品质,增强企业的市场适应力。

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可加强同级部门之间的紧密协作与沟通。信息系统可囊括运营各环节,实现信息精准传递、及时下达、精准上报、合理分析及有效共享,使各部门围绕信息共享平台各司其职,提高工作流程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打破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避免人为错报、误报、懈怠等问题的发生[5]。

五、结语

生产企业内部控制的价值在于防范经营风险、提高管理水平、控制经营成本。面对现阶段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生产企业应通过设置内部控制机构、提升管理者的职业素质、强化企业内外部的沟通等手段解决。此外,生产企业还应加强文化建设、定期组织活动,协调上下级纵向信息沟通,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加强同级部门之间的紧密协作与沟通,以促进企业的健康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何玉屏.生产型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的优化策略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2(07):31-33.

[2]李宝玲.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2(07):45-47.

[3]唐代平.新常态下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及财务风险防范思考[J].品牌研究,2022(11):197-199.

[4]晁庆阳.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策略研究[J].中国商论,2021(07):154-156.

[5]金兰英.论生产型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优化策略[J].营销界,2021(31):169-170.

猜你喜欢

生产企业内部控制优化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民用建筑防烟排烟设计优化探讨
关于优化消防安全告知承诺的一些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生产企业出口退税及税收筹划
浅议精细化工生产企业成本控制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