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化环境下高职院校图书馆知识服务优化的路径探索

2023-08-17陈敏仪

传播与版权 2023年15期
关键词:知识服务智能化高职院校

陈敏仪

[摘要]文章以高职院校图书馆知识服务实际情况为依据,分析智能化环境下高职院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特征,梳理高职院校图书馆知识服务面临的问题,并就智能化环境下高职院校图书馆知识服务优化提出针对性的路径,为高职院校图书馆优化知识服务模式,促进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智能化;高职院校;图书馆;知识服务

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构建了多元交互、智慧互联的智能化环境。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图书馆相继从传统图书馆、数字图书馆步入智慧化、智能化图书馆时代。在智慧化、智能化技术的支持下,高职院校图书馆知识服务更具精准性、体验性、开放性、共享性、互动性,师生的知识服务需求和阅读习惯也由此发生新的变化。碎片化阅读、推送式阅读、个性化阅读、移动式阅读等成为师生青睐的知识服务新模式,代表师生知识获取的新动向,这对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知识服务提出了更多的挑战[1]。

在“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图书馆谋势而动、顺势而为,大力推进智慧化知识服务的进程,在服务功能定位、模式创新等方面深度探索,但仍存在知识服务滞后、脱节于用户实际需求,服务功能不完善,无法适应外界发展等问题。为了更好地适应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凸显服务育人的重要功能,彰显服务价值,高职院校图书馆需要深入探索智能化环境下知识服务优化的新路径,为职业教育的提质培优和增值赋能提供有力支持。

一、智能化环境下高职院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特征

(一)用户服务:以需求为基准

“用户至上”是高职院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价值旨归。在信息化程度相对较低的时代,用户对知识服务的需求相对单一,仅限于文献资源服务,服务体验较差,是一种被动的服务模式。进入智能化环境后,用户的阅读方式日益多样化,知识需求也日渐多元化,同时用户不再限于知识需求,而是知识创造和知识生产[2]。对此,高职院校图书馆要坚持需求导向,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围绕用户的需求理念、需求内容、需求方式等进行创新,如完善图书馆空间布局、创新图书馆服务模式、建设专业知识服务资源库、创建知识互动平台等,让用户悦享知识服务,为用户提供更有价值的知识服务,增强用户黏性。

(二)知识服务:以技术为中心

在智能化环境下,高职院校图书馆要聚焦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善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强化技术赋能服务,增强知识服务的文化黏性,为用户提供精准化、个性化服务[3]。对此,高职院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大数据、5G、AI等技术,主动挖掘用户在图书馆知识服务方面的需求,对用户知识服务需求进行“数据画像”,包括用户的知识结构、阅读偏好、兴趣爱好、研究领域等,积极与用户交流,以服务需求为导向为用户制订个性化的知识服务解决方案。同时,高职院校图书馆也要应用各种新技术,围绕高职院校专业群、产业群、课程开发的需求,整合各类资源,聚合各种平台,实现各类教育资源的跨界共建共享,为师生的专业发展和职业能力提高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三)合作服务:以共享为原则

开放、合作、共享是互联网的基本特征。在智能化环境下,高职院校图书馆知识服务必须突出合作服务思维,不能仅以自身独立服务的模式存在。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产学研深度融合等育人模式创新的条件下,高职院校图书馆知识服务必须突出合作、共建、共享的原则,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与政府、企业、行业、社会组织、其他图书馆等开展合作共享服务,突破传统图书馆的资源壁垒、区域壁垒和知识服务边界,高度整合行业的资源优势、政府的信息优势、企业的经济优势等,推动图书馆与外界的双向互动,这样既能避免图书馆资源重复建设,又能强化与社会各界的互动,让用户共享优质且便捷的服务,发挥智能化环境下图书馆知识服务的优势和效能[4]。

二、高职院校图书馆知识服务面临的问题

(一)用户需求分析有待深入

满足用户需求是高职院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根本方向。然而,高职院校图书馆知识服务仍存在被动性、模糊性的缺点,未能主动分析用户的知识服务需求、对用户知识服务存在模糊性偏向,导致对用户知识服务数据信息的分析处理能力不足,与智能化环境下知识服务的精准化、流程化、高效化、个性化不相匹配。在“互联网+”时代,用户在接受知识服务过程中会留下海量知识服务需求数据,这些数据具有开放性、动态性、多维度和碎片化的特点,高职院校图书馆需要挖掘和整合这些结构化、半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以研判用户需求,并基于此提供个性化的知识服务。然而,从高职院校图书馆现有情况来看,其由于自动化、集成化技术应用不足,对用户需求分析不够深入,从而影响了知识服务的质量。

(二)服务模式创新有待完善

知识服务以用户价值实现为前提,以满足用户需求为核心。从高职院校图书馆知识服务层面来看,就是要满足师生对知识服务的需求,促进师生专业能力、技术技能的发展。然而,从现有情况来看,部分高职院校图书馆知识服务形式较为单一,仍沿用向读者提供文献资源服务的较低层次服务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及时追踪用户知识服务的效果评价,尚未真正融入解决师生知识服务现实问题的过程。同时,部分高职院校图书馆知识服务存在被动性,基本处于“等用户上门”的服务状态,管理理念也相对固化,服务意识较为薄弱。另外,还有一些高职院校图书馆过分强调硬件建设,忽视图书馆的人文性、科技性等软件建设,导致服务供给与服务需求之间矛盾突出,与智能化環境下用户服务需求、服务内容、服务模式不相匹配。

(三)馆员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高职院校图书馆知识服务工作是一项较为专业的工作,需要馆员具备专业的知识、较高的涵养、过硬的能力。然而,从高职院校图书馆现有情况来看,其存在比较明显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馆员年龄结构不合理。一些高职院校图书馆馆员平均年龄偏大导致服务创新能力相对欠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知识服务质量。其次,具有图书馆专业工作能力的馆员过少。据统计,高职院校图书馆馆员硕士学历以上人员占比不到30%,具有图书馆专业背景的人员占比低于20%,这些问题影响了图书馆知识服务质量。最后,馆员计算机、网络技能水平较低。在“互联网+”背景下,馆员必须具备扎实的信息技术能力,以适应图书馆的信息化、智能化建设,但从现有情况来看,高职院校图书馆馆员信息技术能力相对偏低,难以适应智能化时代的发展要求。

三、智能化环境下高职院校图书馆知识服务优化的路径

(一)面向用户需求,明确知识服务定位

在智能化环境下,高职院校图书馆传统服务模式已无法满足用户的知识服务需求,高职院校图书馆必须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深度分析用户需求,划分用户类型,了解用户需求多元化、集成化、高质量化的特点,以实现对用户需求的精准定位,为开展高效率、个性化的知识服务夯实基础。但是,从现有情况来看,高职院校图书馆关于用户需求知识服务定位仍缺乏精准度,例如:缺乏对用户知识服务需求的关注;知识服务与育人工作脱节;馆员信息技术能力有待提升等,这些都导致图书馆知识服务功能和价值有所弱化。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高职院校图书馆必须面向用户需求来明确知识服务定位。首先,收集用户知识服务诉求。高职院校图书馆可通过留言板、图书馆App、微信群等渠道与用户交流,以收集用户关于知识服务的诉求,并对收集到的用户诉求进行数据分析、精准研判,基于此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其次,促进馆际合作。高职院校图书馆可通过校级交流、同行交流、馆际交流等方式,了解其他图书馆知识服务定位的做法,学习借鉴,取长补短,结合自身实际创新应用,并强化技术赋能,丰富和优化知识服务形式,推动知识服务走向智慧化、多元化,以滿足用户知识生产、文化创造、技能发展、学习交流等方面的需求[5]。最后,强化跨界、跨区域合作交流。高职院校图书馆可构建与政府、企业、行业、其他高职院校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强化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的联动,弥补自身在专业化、产业化育人资源方面的不足,为用户专业发展、技能增强提供优质资源,以及高质量的新型服务。

(二)强化技术赋能,创新知识服务模式

在智能化环境下,用户的知识服务需求朝个性化、碎片化方向发展。究其原因,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信息海量负载,用户必须善于在海量信息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资源,由此碎片化阅读、个性化学习应运而生。鉴于此,高职院校图书馆只有创新知识服务模式,对智能化环境下的知识服务进行深入分析,才能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知识服务体验。因此,高职院校图书馆可通过知识服务平台创新服务模式。譬如依托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建设新功能,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在微信公众号后台接口接入人工智能服务,实现人机对话、人机交流,为用户提供人工智能服务,并方便图书馆改善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6]。同时,高职院校图书馆要强化技术赋能,在微信公众号中开发各类新功能,如查询、借阅、预约、游戏娱乐、信息推送、文献资源、订阅推送、在线学习、互动交流等服务,让用户通过微信公众号便可尽享知识服务。为了满足用户的知识服务需求,高职院校图书馆在精准分析用户需求的基础上,也可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微信朋友圈等向用户精准推送优质内容,在整合推送内容时考虑用户的阅读偏好、手机流量情况等,不宜推送图片过大、视频过长的内容,避免用户因获取知识服务而产生流量费用。此外,高职院校图书馆还要注重馆内环境建设,在隔音、采光、通风等空间布局上营造人文氛围,利用机器人导航、AI翻译等为用户提供文化氛围浓厚的知识服务环境,彰显知识服务的人文性、科技性。

(三)善用多种措施,打造专业馆员队伍

智能化时代对高职院校图书馆馆员的素质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过硬的图书馆专业素质、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熟悉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如此,其才能适应智能化环境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发展的形势[7]。然而,从现有情况来看,一些高职院校图书馆馆员队伍存在年龄结构不合理、专业馆员偏少、信息技术能力较低、服务意识较薄弱等问题,馆员队伍建设极为迫切,而高职院校图书馆打造专业馆员队伍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优化馆员队伍结构。高职院校图书馆应结合高职院校“双高”建设,制订人才引进计划,引进高学历、高层次人才,不断充实图书馆的人才力量,并为人才发展提供优质环境,以留住人才,也可向学校提出申请,从其他学院、部门中调配年轻、专业的人员加入馆员队伍,实现馆员队伍优化配置。其次,提升馆员专业素质。高职院校图书馆要对新入职的馆员开展岗前培训,包括信息技术、图书分类、图书排架、读者服务等方面,让馆员快速适应服务角色,熟悉工作内容,并为馆员创造培训机会,如校级同行观摩学习、图书馆专业学术会议、专业培训、企业挂职锻炼等,让馆员紧跟时代步伐,更新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而提高知识服务质量。最后,转变馆员服务观念。高职院校图书馆要加强对馆员读者服务职业道德的培训,针对用户知识服务反馈的问题进行重点剖析,引导馆员将热情、周到、高效、负责作为行动指南,自觉为读者解难、解忧,提供优质知识服务。

[参考文献]

[1]孙洪斌.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创新的实践与思考:以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为例[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9(09):45-47.

[2]胡浪.“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功能与定位研究[J].情报探索,2023(05):113-119.

[3]濮静蓉,秦捷英.高职院校图书馆资源需求与使用的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以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为例[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01):53-60.

[4]汪蓄,高松.智能化环境下图书馆业务与服务创新发展:以天津海运职业学院图书馆为例[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22(12):111-117.

[5]汤丽媛,段洪俊.面向区域联盟的高职院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体系构建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图书情报导刊,2022(12):1-8.

[6]朱兼白,刘利芳,沈国强.“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发展模式的创新:以“童书馆”建设为例[J].办公室业务,2022(22):108-110.

[7]屈秀伟.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改革与创新探索[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2(07):70-72.

猜你喜欢

知识服务智能化高职院校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印刷智能化,下一站……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站所初探
构建图书馆知识服务理论体系的思考
嵌入心理契约的馆员知识服务能力建设研究
从西方国家保护消费者权益政策看用户信息消费的安全管理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