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期刊在科研诚信建设中的角色与作为

2023-08-17冯婷

传播与版权 2023年15期
关键词:学术不端角色治理

冯婷

[摘要]科技期刊作为传播学术成果、促进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应在科研诚信体系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文章从角色和作为两个角度出发,探讨科技期刊在科研诚信建设中的角色定位,即科研诚信的守门人、出版诚信制度的建立者和践行者、学术规范的推广者和教育引导者,并立足于这五个角色定位提出科技期刊推进科研诚信建设的举措:科技期刊应完善期刊的内控制度建设,从制度层面为科技期刊出版诚信提供保障;科技期刊编辑要加强学习并提升专业技能,以提高应对学术不端的能力和水平;科技期刊要加强对学术规范的宣传教育,勇担教育引导之责,充分发挥在学术出版中的监督、预警和纠错作用;科技期刊要与其他学术共同体进行交流协作,实现资源与信息的共建共享,进而推动学术不端的协同治理。

[关键词]科研诚信;科技期刊;角色;作为;学术不端;治理

科研诚信是科技创新的基石,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基础。学术期刊是开展学术研究交流的重要平台,是传播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是促进理论创新和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1],在科研诚信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连续发生多起我国学者在国际性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被集中撤稿的事件,不仅对我国科技界和出版界的国际声誉造成了一定影响[2],而且破坏了学术生态,不利于我国科技创新的可持续发展。为加强科研诚信建设,国家相关部门发布多项指导性文件,对推进科研诚信在工作机制、规范制度、教育引导、监督惩戒方面的建设做出部署,同时国家也愈加关注学术期刊发展,陆续出台一系列有关学术期刊发展的配套政策及法律法规,并在这些文件中明确了学术期刊在科研诚信建设中的责任,强调学术期刊要积极投入科研诚信建设[3]。例如:2018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学术期刊应充分发挥在科研诚信建设中的作用,切实提高审稿质量,加强对学术论文的审核把关”[4];2021年,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提出“加强学术期刊作风学风建设,弘扬科学家精神,有效发挥学术期刊在学术质量、学术规范、学术伦理和科研诚信建设方面的引导把关作用”[1]。近年来,大量被媒体曝光的学术不端事件引发出版界的反思,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如何防治学术不端行为[5-6],探索期刊的出版伦理以及出版诚信建设[7-12]。作为科研诚信体系建设的重要参与者,科技期刊明确在科研诚信建设中的角色定位,探索如何在科研诚信建设中积极作为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因此,文章从角色和作为两个角度出发,探讨科技期刊在科研诚信建设中的角色定位,提出科技期刊推进科研诚信建设的举措。

一、科技期刊在科研诚信建设中的角色定位

(一)科研诚信的守门人

科技期刊作为原创性科研成果的重要刊载阵地,在引领学术发展、促进学术交流与创新方面具有积极作用。论文是学术成果的重要展现形式,作者在论文撰写及发表过程中坚守科研诚信是保障研究结果真实可靠的基础,是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的前提。如果论文发表过程中存在数据造假、篡改等学术不端行为,不仅使研究结果失去真实性和可靠性,而且有可能对其他研究者造成误导,不利于良好学术环境的构建。

学术成果借助学术期刊及其创建的媒体账号向同行分享并向公众广泛传播[13]。虽然科技期刊未被认定為科研诚信建设的责任主体[3],但是作为学术成果广泛传播之前的最后一道防线,科技期刊有责任在编辑出版的全流程中严防学术不端行为,把住学术不端论文的发布关口,做好科研诚信的守门人。首先,科技期刊通过采取“三审三校”制度能够从不同角度对学术论文进行全面审查,从而及时发现和纠正学术不端行为,有效避免学术不端论文的发表。其次,科技期刊编辑部依托专业的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对论文的科研诚信问题进行初步检测。最后,科技期刊拥有高水平的编委和审稿专家,他们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储备,能够通过同行评审的方式对伪造的论文材料以及思想观点剽窃、“洗稿式”抄袭、数据造假等学术不端行为进行审核把关,进而维护科研诚信。由此可见,科技期刊能够通过多种途径对学术不端行为进行审核把关,守护学术伦理,在科研诚信的协同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扮演科研诚信守门人的角色。

(二)出版诚信制度的建立者和践行者

预防和治理学术不端行为是一项难以在短期内产生效果的系统工程,科技期刊需要完善制度设计,通过有力的制度执行实现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有效治理[8]。科研诚信制度建设是推动科研诚信建设的重要手段,科技期刊只有建立健全科研诚信制度,才能有效预防和惩治学术不端行为,促进学术界的健康发展。科技期刊在学术不端行为审核、学术质量把关、学术成果传播等多个环节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科研诚信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科技期刊要重视出版诚信制度建设和学术失信惩戒制度建设,以完善的制度作为保障,构建良好的学术环境。近年来,出版界不断加强科研诚信制度建设:2019年5月29日,国家新闻出版署正式发布我国首个针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行业标准—《学术出版规范 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界定(CY/T 174—2019)》,旨在规范期刊学术出版行为,界定和判断期刊学术不端行为,促进科研诚信建设;2019年9月25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组织编写的《科技期刊出版伦理规范》正式发布,旨在通过完善科学研究自律规范助力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2022年12月29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与约翰威立国际出版集团合著的《负责任署名—学术期刊论文作者署名指引》(蓝皮书)中英文版同时发布,旨在为作者、编辑、出版机构、学术管理机构等相关主体提供详尽、规范的署名指导;2022年12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术论文编写规则GB/T 7713.2—2022》发布,该标准提出撰写和编排学术论文的基本要求和格式规范,以促进学术成果的交流和使用。另外,诸多科技期刊也制订了出版诚信方面的规范制度,如制订作者贡献与署名规则,医学期刊制订伦理审查指南、临床试验批准声明、知情同意规定等[9],通过制度建设强化期刊对作者、编辑、审稿专家等期刊出版参与者的行为约束。

出版诚信制度作为科研诚信制度的一部分,只有得到有效落实,才能发挥其规范科研行为、防范学术不端行为、保障学术成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的作用。科技期刊是出版诚信制度的实施主体,应严格执行出版行为的各项标准和要求,遵守出版诚信制度,依据制度规范出版活动的各个环节,以切断问题稿件的传播路径,防范学术不端行为。一方面,科技期刊要在论文的审查中严格按照规范制度执行,如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制度,依据办刊宗旨和收稿标准严格审查论文,对学术不端行为进行检测,对出现的学术不端问题及时处理等;另一方面,科技期刊编辑要严格自律,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和出版伦理规范,杜绝编辑的学术不端行为。

由此可见,科技期刊不仅是出版诚信制度的建立者,也是出版诚信制度的践行者。

(三)学术规范的推广者和教育引导者

科技期刊不仅是学术研究的重要载体,也是学术规范重要的推广者和教育引导者。其一,科技期刊以学术规范为指导,在稿件审理编校中要求作者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如不抄袭、不造假、不篡改数据等,同时也要求作者遵守出版规范,如遵守引用规范、版权规定等,引导作者规范学术行为,确保发表的论文符合学术规范和出版规范。其二,科技期刊依托自身采编系统、官网、新媒体等平台对科研诚信相关规范制度进行宣传,通过召开学术会议、组织培训和讲座等方式开展科研诚信教育,普及学术规范常识,通过作者贡献声明、签署作者诚信承诺书、规范标引基金、提示合理引用等手段督促作者规范学术行为。同时,科技期刊还可以通过开展学术诚信研究、组织学术规范培训等方式,进行学术诚信教育,促进学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学术研究人员的学术规范意识和学术诚信水平,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

二、科技期刊在科研诚信建设中的作为

科技期刊作为科研诚信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在守卫科研诚信和学术伦理的生命线方面大有可为[14],其应为我国的科研诚信体系建设、学术生态净化做出应有的贡献。文章将从完善期刊内控制度建设、提升编辑专业技能、加强宣传教育、协同治理学术不端四个方面阐述科技期刊在科研诚信建设中的作为。

(一)完善期刊内控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是科技期刊出版诚信的基本保障,只有具有完备的制度,科技期刊在具体的实践中才能有章可循、依规执行,指导相关实践工作的开展[9]。科技期刊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加强对稿件质量的控制和管理,确保稿件符合规范,不仅是科研诚信建设的重要举措,而且能够提高期刊的学术水平和影響力。科技期刊应从事前预防和事后处理两个角度出发完善期刊内控制度建设。第一,完善内部编审制度。科技期刊应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制度,建立完善的内部审稿制度、同行评议制度,明确审稿流程和标准,从多个审稿环节加强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审查,并对编辑和审稿人提出要求,科学评估论文的学术水平和创新性,确保审稿客观公正。第二,建立岗位责任制度。科技期刊的责任岗位有主编、副主编、责任编辑、编务等,其应通过建立相关制度明确不同岗位的工作任务、工作流程、质量要求和职责,确保编辑出版工作高效、规范。第三,建立稿件规范性审查制度。首先,科技期刊应依据办刊宗旨和期刊定位明确稿件遴选标准。其次,科技期刊应明确提出稿件在语言、格式、图表等方面的要求,确保稿件符合规范。最后,科技期刊应在诚信声明、作者署名、利益冲突、作者信息变更、资助信息、版权转让、保密审查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加强对稿件学术规范性的审查。第四,建立学术不端行为查处制度。科技期刊应制订学术不端行为认定标准,使编辑依规对稿件进行严格的审核,同时,科技期刊应规范学术不端行为调查及处理流程,确保调查处理规范、公开、透明,并建立相应的惩罚机制,对违反学术诚信规范的行为进行惩罚,从而维护学术生态。第五,建立问题稿件的纠错及撤稿机制。纠错及撤稿机制是学术期刊自我净化和自我纠错的有效途径,表明了对学术不端行为零容忍的态度[7]。对论文中未造成重大影响和严重后果的小错误,科技期刊应在纸刊及网络出版平台刊登勘误说明,及时纠正差错,避免错误信息传播,保障学术研究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对主动发现和举报后经查实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的论文,科技期刊要及时撤稿,最大限度地将学术不端行为的不良影响降至最低,一方面在纸刊刊登撤稿声明,另一方面及时与论文收录数据库联系,依规将学术不端论文下架。值得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科技期刊不宜将学术不端论文直接删除,而是应通过标注“已撤稿” “已删除”等标识在网络传播平台留痕,并通过撤稿声明公开撤稿原因,增强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公开性和透明性,同时将撤稿声明与原文链接,增加学术不端行为的犯错成本,进而维护学术生态。

(二)加强学习,提升专业技能

“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提高应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能力和水平,科技期刊需要先提升编辑的素养,加强其学术诚信和出版伦理意识。编辑作为科技期刊的守门人,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而且需要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和热情,例如: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培训以及业内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关注国际国内的科研诚信发展动态、政策导向、变化趋势,学习国内外最新的科研诚信标准和规范,提升辨别问题稿件的洞察力;积极加入出版伦理协会等科研诚信管理组织,学习国际出版伦理组织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措施。

(三)加强宣传教育,勇担教育引导之责

加强科研诚信教育,提高学者的学术素养,增强学者的自律意识是预防学术不端行为的有效途径,科技期刊所具备的资源及软件、硬件条件为科研诚信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撑[7]。科技期刊不仅拥有网站、微信、微博等宣传平台,还拥有审稿专家交流群、编委交流群等学术社群以及特定的读者群体和作者群体,具有天然的宣传教育优势。一方面,科技期刊可以通过投稿指南等引导作者遵守学术规范,通过学术诚信承诺书、作者贡献声明、伦理审批证明、基金证明材料等提示作者注意相关方面可能存在的学术不端行为,遏制一稿多投、重复发表、不当署名等行为;在稿件审理过程中与作者保持及时有效的沟通,对发现的学术不端行为及时纠正。另一方面,科技期刊可以通过自身采编系统、官网、新媒体等平台以及学术社群对科研诚信相关规范制度进行广泛的宣传,向作者和读者普及科研诚信知识和学术规范常识,还可以对违反科研诚信的典型案例进行通报和分析,对本刊发现的科研诚信问题公开通报,从而起到警示作用,加强作者的自我反思和道德约束,增强和提高作者和读者的科研诚信意识和水平。

(四)多方联合,协同治理学术不端

防范学术不端行为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和多个机构,且学术不端行为的表现形式复杂多样,由单一机构进行治理往往具有局限性。因此,科技期刊有必要与其他学术共同体进行交流协作与信息共享,形成协同治理机制,进而实施有效的监管,增强治理效果。首先,科技期刊应加强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抵制和惩戒,主动对论文是否违背科研诚信进行调查,及时发现并严肃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其次,科技期刊作为举报科研失信行为的主体之一,有义务配合有关单位开展调查,为资助机构、作者单位的学术不端行为认定提供技术支持以及可靠的线索和依据。最后,科技期刊有必要同研究单位、资助机构及监管机构建立学术失信人员数据库,实现资源与信息共建共享,并促进各方的交流协作,加强监督管理,共同维护学术生态。

三、结语

科研诚信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科研工作者个人的研究活动以及外围的整个科研组织管理、出版、传播、教育、评价等,科研领域每个环节的学术共同体成员都有责任和义务推动科研诚信建设[13]。在这些学术共同体中,虽然科技期刊未被认定为科研诚信建设的责任主体,但是其在科研诚信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不应忽视,科技期刊作为科研诚信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应明确自身角色定位,担当好科研诚信守门人的使命,履行好出版诚信制度的建立者和践行者的职责,发挥好学术规范的推广者和教育引导者的作用,通过完善期刊内控制度建设、提升编辑专业技能、加强宣传教育、多方联合协同治理学术不端等措施在科研诚信建设中积极作为,为我国科研诚信体系建设、学术生态环境净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 科技部印发《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的通知[EB/OL].(2021-05-18)[2023-05-11]https://journals.xmu.edu.cn/download/xggf/guanyutuidongxueshuqikanfanrongfazhandeyijian.pdf.

[2]任胜利.“学术出版科研诚信及伦理规范”专题序[J].编辑出版,2021 (01):14.

[3]杨道涛.学术期刊在我国科研诚信建设中的责任与作为:基于政策法律法规文本的分析[J].中国编辑,2023(04):81-86.

[4]新华社.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EB/OL].(2018-05-30)[2023-05-11].http://www.gov.cn/zhengce/2018-05/30/content_5294886.htm.

[5]张俊彦,富群华.中文科技期刊应对学术不端来稿的案例分析及单刊实践初探[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2(02):159-166.

[6]胡金富.学术期刊防治学术不端行为的策略及启示:以《图书情报工作》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2(10):1371-1377.

[7]孙娟,何丽,宋勇刚,等.学术期刊在科研诚信建设中的作用与实施路径[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1(02):153-157.

[8]孫开庆.学术期刊的伦理道德风险及防控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2(20):31-36.

[9]肖玥,翁彦琴,王治.科技期刊出版诚信建设现状评估及发展建议[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2(06):795-805.

[10]肖玥,翁彦琴.我国科技期刊出版诚信评估体系初探[J].编辑学报,2022(03):254-261.

[11]侯兴宇.科技期刊在科研诚信协同治理中的作用[J].编辑学报,2021 (01):15-18.

[12]杜焱,邓履翔,张光,等.高校学术期刊编辑在高校科研诚信体系建设中的角色与功能[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1(08):975-982.

[13]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技期刊出版伦理规范[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

[14]朱邦芬.中国科技期刊要守卫科研诚信和学术伦理的生命线[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9(01):2-5.

猜你喜欢

学术不端角色治理
学术不端行为防范机制的构建
《冰雪奇缘》开启迪士尼剧本角色新模式
人力资源开发与智力资本提升的关系探析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教师的角色与使命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
高职教育类期刊学术不端问题的成因及对策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