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有效融合路径研究
2023-08-17张英琦
张英琦
[摘要]红色文化具有革命历史意义,是一种文化资源和精神载体,代表先进的思想意识形态和育人价值理念。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有效融合,不仅有助于强化对大学生思想价值的引领,而且是传承与弘扬红色精神的重要途径。在全媒体时代,红色文化孕育新的精神内涵和多元的呈现形式,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全面的支持与保障。文章立足于全媒体时代,通过分析红色文化的教育价值和意蕴,阐述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有效融合的原则,提出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有效融合的路径。
[关键词]全媒体;高校;红色文化;思政教育;融合
大学生作為国家富强的建设者,是民族复兴的中坚力量。由于大学生正处于思想价值观成熟稳定的关键期,因此加强高校思政教育价值引导显得极其重要。在全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承担对大学生思想进行引导的艰巨使命和任务,而针对当代大学生个性化学习思维的特点,改变现有单一、滞后的高校思政教育模式迫在眉睫。红色文化是思政教育的重要抓手,也是创新思政教育育人模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载体。在全媒体时代,红色文化如何充分发挥核心育人优势,并灵活、高效融入思政教育工作体系,成为当前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工作的关键点[1]。
一、红色文化的教育价值和意蕴
(一)充分助力学生坚定理想信念
红色文化不仅是先进文化的典范,而且符合大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大学生通过深入学习红色文化,有助于坚定理想信念,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目标。一方面,红色文化蕴含丰富的教育资源,可激发学生不畏艰险、勇于奉献的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另一方面,红色文化蕴含丰富的思政教育案例,能够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夯实学生的知识储备,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
(二)全面培养学生价值信仰
红色文化基于与生俱来的文化先进性,可对学生价值信仰的培养起到科学引领的作用,有助于高校思政教育构建“大思政”格局。一方面,以新媒体为辅助载体,高校思政教育可将红色文化立体化、可视化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加深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或英雄事迹的理性认知,实现对学生价值信仰的塑造;另一方面,红色文化具有高度的辨识度,符合当代大学生追求先进思想理念的心理需求,既可以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引领效能,还可以实现育人效果的最大化[3]。
(三)深度强化学生文化认同和使命担当
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坚定文化自信是我国每一位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对大学生而言,他们需要强化对我国文化基因的认同,积极争做中国文化的践行者和传播者。一方面,大学生通过学习红色文化,能够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学会去伪存真地辨析多元文化,避免产生各种错误认知;另一方面,面对新媒体环境下各种思潮和言论的冲击,大学生通过学习红色文化,能够更加坚定对本土文化的认同,从而主动承担起新时代的红色使命,争做弘扬红色文化的传承人[4]。
二、全媒体时代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有效融合的原则
(一)理论与实践相协同
在全媒体时代,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应牢牢坚持理论与实践相协同的原则,确保二者高度统一,从而达到知行合一的育人效果。首先,高校思政教育应加强对红色文化的理论整理,采取多种途径完善理论内容,并在此基础上与时俱进地运用信息化媒介手段开展各种红色文化思政教育实践活动,既要做到理论指导实践,又要确保实践反哺理论,实现二者相辅相成的协同效能。其次,高校思政教育应充分提取红色文化中独具真理性的教育教学内容,加强对红色文化内涵的挖掘,并将其融入思政教育的全过程。最后,高校思政教育应注重对红色文化实践活动的设计、组织和管理,为学生提供体验红色文化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刻感悟红色文化所蕴含的宝贵思想[5]。
(二)主导与主体相平衡
在全媒体时代,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应遵循主导与主体相平衡的原则,既要发挥教师在育人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确保二者有机统一,并贯穿整个高校思政教育的全过程。一方面,教师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引领者和评价者,需要积极发挥个体的导向性价值,有效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教师加强对红色文化的深入挖掘,一来可帮助学生更加科学地解析红色文化的本质;二来能够提升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从而发挥育人作用。另一方面,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之一,要求教师始终做到准确把脉学情特征,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认知规律采取最为贴合的教育融合策略,最终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育人目标。
三、全媒体时代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有效融合的路径
全媒体时代发展对高校思政教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当前,高校思政教育要抓准时机,充分利用全媒体的优势,发挥全媒体高效、快捷、精准等特征,精准把控学生群体思想和心理动态,做到红色文化和高校思政教育充分、有效融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构建红色文化资源网络传播平台,提高思政育人价值
在全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应充分应用信息化技术,与时俱进地构建红色文化资源网络传播平台,凸显红色文化信息化传播的优势,实现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为学生提供生动、鲜活的红色文化资源,凸显育人的广泛性、时效性与便捷性,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阵地的作用。高校思政教育也应加快红色文化信息化步伐,引进专业的信息技术人才,针对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衔接点,打造功能完善的主题网站,单独设置红色文化教育板块,定时做好更新和维护,确保内容独具吸引力,并为学生营造红色文化网络舆论参与氛围,吸引更多的学生关注和浏览、分享,起到思想带动的作用。此外,高校思政教育对红色文化资源网络传播平台的设计还应力求丰富多彩、图文并茂,结合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需求规律,在红色文化主题教育的设计中可适当选择动漫、卡通、影视等人物形象,并搭配具有时代特征的红色音乐[6]。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大学生学习主动性,还可以让红色文化更加通俗易懂、深入人心。值得一提的是,高校思政教育应充分发挥“智慧校园”的核心优势,构建健全的信息综合管理体系,致力于红色文化元素与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优化对接,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资源共享的作用。
(二)整合红色文化资源,传承红色基因
在全媒体时代,信息化媒介资源丰富,一来为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融合带来前所未有的契机,二来极大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模式的多维创新,有助于提高高校思政教育质量。因此,高校思政教师应加强对信息技术手段的创新性应用,通过精心筛选、挖掘、整合红色文化资源,不断寻求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融合的最佳载体,从而实现红色基因的有效传承。一方面,高校思政教师应注重转化与学生的主客体关系,不断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在思政课堂的参与感和主动性。在实际工作中,高校思政教师应不断提升个人信息化素养,全面挖掘与红色文化内容要素相关的思政教育资源,有效开发与红色文化相关的思政课程内容,进一步健全红色文化思政教育体系,也应摸清学生的实际学情特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针对性拓展红色文化内容。另一方面,高校思政教师应以红色影视作品为抓手,采取微课等教学模式,播放红色文化的教学微视频,将具有红色文化底蕴的资源有机融入思政课程,强化学生对红色文化内涵的深度理解与认知,让学生在观看视频中直观地感受红色文化精神,对红色文化产生更高层次的理解[7]。
(三)开展多元实践活动,提升红色文化教育获得感
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社会实践活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价值,其既包括教学实践活动,也覆盖公益服务和暑期社会实践等。学生通过参与多元实践活动,一来能够有效提升个人的道德素养、思想品质,二来可以切实增强自身的综合素养。在全媒体时代,为了深度激发实践活动的教育效能,高校思政教育应在实践活动中有机融入红色文化,促进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提升思政实践教学效率和质量,有效发挥红色文化育人的价值优势。首先,高校思政教师可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AI、VR等技术,以新技术、新手段为抓手,借助教育基地数字展馆,组织大学生“云游”红色文化展馆,在云端感受红色文化、品读红色故事、打卡红色足迹。其次,高校应加强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多维合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体展馆与网络展馆开展的教育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增强对红色文化的感官认知和理性理解,提升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最后,数字化、智慧化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和各展馆可应用AI、VR等技术,为学生呈现“线上+线下”相协同的教育内容,在虚拟情境下“再现”红色经典,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深度感知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8]。
此外,高校思政教师还可以发挥翻转课堂的教育价值,鼓励学生借助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现场讲解、主题宣讲等活动,使学生成为红色文化的宣讲人,提高红色文化认同感。
(四)创新思政教育方式,发挥第二课堂育人效能
在全媒体时代,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除了需要发挥思政課堂和教育实践的功能,还需要进一步创新思政教育方式,具体包括采取第二课堂的教育形式,有效挖掘隐性教育资源。高校应积极组建红色文化学生社团,并在每学期组织不同的红色文化活动,助推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的对接融
合[9]。一方面,高校应全力打造信息网络共享平台,做好学情意见的征集和分析工作,掌握学生差异情况与个性特点,从而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红色文化学生社团,并利用微信、QQ、微博、抖音等媒体,做好红色文化宣传推广工作。另一方面,高校应加大对红色文化学生社团的支持力度,加强对社团活动的规范化管理,或定期开展比赛演出,或举办高校红色文化节,或进行校园红色网络作品评选等活动,充分发挥第二课堂潜移默化的育人效能。高校也应通过整合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打造学校自身的红色文化育人品牌,强化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扩大红色文化影响范围[10]。
总而言之,红色文化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缩,也是高校思政教育必不可少的教育资源和生动教材,对引领大学生全面健康成才、成长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全媒体时代赋予的新契机和新挑战,高校思政教育要做到趋利避害,多措并举地寻求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融合点,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从内容编辑层面、场景创设层面、策略设计层面入手,开辟全新的教育路径,强化价值引导,结合开展多样化实践教学活动,实现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准融合,增强思政教育针对性,发挥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
[参考文献]
[1]曹军.红色基因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3(10):136-137,140.
[2]官平.媒体视域下福建省高校应用短视频弘扬红色文化路径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3(04):17-20.
[3]孟家辉,贾维.新时代以红色文化为媒介助力高校思政教育探究[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02):89-92,112.
[4]唐湘珍.一体化视域下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的价值意蕴与路径选择:以甘肃红色文化为例[J].世纪桥,2023(04):57-59.
[5]张慧玲,史小苗.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程的实践探索:基于案例教学的思考[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02):105-108,122.
[6]金乐.构建基于“一体三足”的红色文化思政“金课”:以江苏红色文化为例[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03):38-41.
[7]罗碧纯.闽西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程路径探析:以龙岩开放大学为例[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01):107-110.
[8]宋利萍.地域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3(05):124-125,128.
[9]李微.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新闻传播教育的路径探索[J].传播与版权,2023(10):1-3.
[10]王志光.新媒体环境下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的作用与对策[J].传播与版权,2023(08):9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