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面鱼皮胶原蛋白-壳聚糖微球保湿面膜的制备
2023-08-17杨承欣公维洁王新豪
杨承欣,公维洁,王新豪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海洋科学技术学院,海南 三亚 572022)
我国水产品种类丰富,是水产品生产、加工、消费大国。近年来,随着水产品生产能力的大幅提高,消费规模不断扩大,行业得到快速发展。数据显示,2015—2020 年我国水产品产量呈逐年增长势态,截至2020 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达到6 545 万t。水产品加工过程中,会产生40%~50%的下脚料,其中鱼皮约为10%,经核算,2020 年就产生了鱼皮近327.25 万t[1]。研究表明,鱼皮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若将其合理利用,可减少垃圾污染,亦能节约鱼类资源。水产胶原蛋白与人体皮肤胶原结构相似,具有高度的可溶性、亲水性和乳化性,常用作化妆品原料[2-3]。然而其机械性能不佳,在水中降解速度过快。壳聚糖是一种可降解的碱性多糖,具有良好的成膜性、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且机械强度高,因此在生物医学、食品和美容护肤等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但其亲水性较差、降解速率较慢,将壳聚糖与胶原蛋白共混[4-10],以实现性能互补,通过喷雾干燥法制备成微球,通过喷雾法制备马面鱼皮胶原蛋白-壳聚糖微球保湿面膜,对其相关性质进行研究。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剂
1.1.1 原料及试剂
马面鱼皮,市售;壳聚糖、乙酸、异丙醇,均为国药试剂;氯化钠为广试试剂。
1.1.2 仪器
SD-Basic 型喷雾干燥仪,嘉盛(香港) 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电热鼓风干燥箱,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产品;Neofuge 1600R 型高速冷冻离心机,上海立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产品;真空冷冻干燥机,北京博医康实验仪器有限公司产品;恒温恒湿箱,天津市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产品;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日本电子株式会社产品。
1.2 试验方法
1.2.1 鱼皮的预处理
将马面鱼鱼皮用自来水洗去表面附着的内脏等污物和黏膜,再用去离子水漂洗后自然晾干,剪成1 cm×1 cm 左右的小块,置于-20 ℃的冰箱中保存备用,使用时先放在4 ℃的冰箱中进行解冻。
1.2.2 鱼皮脱脂
称取适量解冻好的鱼皮,于4 ℃下用10%异丙醇浸泡20 h,料液比1∶15,使鱼皮充分脱脂。
1.2.3 鱼皮除杂蛋白
鱼皮脱脂后,再次用去离子水充分漂洗,洗去脱下的脂及部分颗粒杂质,将洗净的鱼皮于4 ℃用7.5%NaCl 溶液浸泡24 h,料液比1∶30,除去所含杂蛋白。
1.2.4 鱼皮胶原蛋白的提取、纯化
鱼皮除杂蛋白后,用去离子水漂洗干净,称取适量鱼皮,于浓度为0.38 mol/L 的乙酸溶液中浸泡33 h,温度4 ℃,料液比1∶30。
将提取后的鱼皮放入冷冻离心机离心,于4 ℃下以转速10 000 r/min 离心10 min,取上清液,经饱和NaCl 溶液盐析处理后,将析出物经0.5 mol/L乙酸溶液溶解,置入透析袋,于浓度为0.1 mol/L 的乙酸溶液透析24 h 后,用去离子水透析3 d,期间每隔3~4 h 更换透析外液,最后取少许透析内液,向透析内液中滴加少许质量分数为1.0%的AgNO3溶液,观察沉淀析出情况,进而判断透析内液是否透析完全。
将透析完全的透明内液进行冷冻干燥处理,即可获得雪白状鱼皮胶原蛋白固体样品。
1.3 样品的制备
1.3.1 马面鱼鱼皮胶原蛋白/壳聚糖微球制备
分别配置质量浓度为7.5 g/L 的鱼皮胶原蛋白溶液,质量浓度为7.5 g/L 的壳聚糖溶液(含1%冰醋酸溶液),将其按1∶3 混合,搅拌均匀呈透明状,将其放入喷雾干燥机干燥,所得粉状固体即为鱼皮胶原蛋白-壳聚糖微球。
1.3.2 面膜的制备
取干净的空白生物纤维面膜,裁剪成6.0 cm×4.0 cm,分别取4 mL 质量浓度为7.5 g/mL 的鱼皮胶原蛋白溶液、鱼皮胶原蛋白-壳聚糖溶液、鱼皮胶原蛋白-壳聚糖微球溶液,用喷枪均匀喷洒在裁剪好的空白生物纤维面膜上,于60 ℃电热干燥箱中烘干,即得面膜样品1(空白)、鱼皮胶原蛋白面膜样品2、鱼皮胶原蛋白-壳聚糖溶液面膜样品3、鱼皮胶原蛋白-壳聚糖微球溶液面膜样品4。
1.3.3 面膜保湿性能测试
分别称量培养皿的质量,并将培养皿的质量记为C,将面膜样品1~4 分别放入培养皿中,并在面膜上分别滴加1.5 mL 去离子水,使其均匀覆盖在面膜上,将加完去离子水的面膜样品和培养皿一起称量,总质量记为B,再将面膜样品置恒温恒湿箱中37 ℃下放置30 min,取出称重,总质量记为A。保湿率的计算公式为:
1.3.4 面膜透湿性测试
参照GB/T 12704.1—2009。
向透湿杯中均匀放入35.0 g 干燥剂,使其平铺在透湿杯底部,高度为4.0 mm。将1~4 样品面膜裁成直径为70 mm 大小的圆片,分别放入透湿杯中,并将透湿杯边缘用乙烯胶带封好后称量(总质量记为m1),放入温度38 ℃,湿度90%的恒温恒湿箱中1 h 后称重(总质量记为m2)。2 次称量均精确至0.001 g。有效试验面积A:0.002 83 m2。相关透湿率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t——试验时间,h。
1.3.5 面膜及微球表面结构观察研究
将制备完成的面膜样品1~4 进行冷冻干燥,干燥完后剪成小碎块,分别粘在粘有黑色双面导电胶的SEM 载物台上,轻轻压平,用洗耳球吹去多余颗粒。将鱼皮胶原蛋白/壳聚糖微球粉末均匀撒在粘有黑色双面导电胶的SEM 载物台上,轻轻压平,用洗耳球轻轻吹去未粘好的小颗粒。制备完后将其分别置于离子溅射仪内对其进行真空喷镀金处理,时间140 s,溅射电流40 mA,处理完后用SEM 观察并拍照记录。
2 结果与分析
2.1 面膜表面分析
面膜干燥后表面图见图1。
图1 面膜干燥后表面图
由图1(a) 可知,面膜经干燥后表面平整光滑,无褶皱。由图1(b) 可知,面膜经干燥后表面有较多褶皱,说明胶原蛋白在面膜纤维间的作用力较强,不利于面膜的成型。由图1(c) 可知,面膜表面的褶皱明显减少,说明添加微球有利于面膜的成型。由图1(d) 可知,面膜表面较光滑,已无明显褶皱,经水浸湿后,相较于其他样品较顺滑、服帖,说明将胶原蛋白与壳聚糖结合成微球提高面膜的成膜性,有利于面膜的制备。
2.2 SEM 分析
鱼皮胶原蛋白/壳聚糖微球的SEM 扫描图见图2。
图2 鱼皮胶原蛋白/壳聚糖微球的SEM 扫描图
由图2 可知,球形完整,大小均匀饱满,球面光滑,无明显凹陷及凸起褶皱,粒径1~4 μm,说明鱼皮胶原蛋白与壳聚糖的结合情况良好,制备成功。
面膜样品1~4 的SEM 扫描照片见图3。
图3 面膜样品1~4 的SEM 扫描照片
由图3(a) 可知,面膜纤维呈细长丝条状,纤维光滑,纤维间空隙较大。由图3(b) 可知,鱼皮胶原蛋白液大部分附着在面膜纤维上,将面膜纤维包裹住,面膜纤维表面较粗糙。说明鱼皮胶原蛋白能够很好地附着在面膜纤维上,溶液的附着能力强,包裹性好。由图3(c) 可知,鱼皮胶原蛋白-壳聚糖溶液只有部分附着在面膜纤维上,说明鱼皮胶原蛋白溶液与壳聚糖溶液结合后,附着能力较鱼皮胶原蛋白溶液有所下降。由图3(d) 可知,鱼皮胶原蛋白-壳聚糖微球呈球形附着在面膜纤维上,说明微球与面膜相结合较好,但因所加微球数量较少及存放时的摩擦和抖动,导致其附着密度不够高。
2.3 面膜保湿性能分析
不同面膜的保湿性能见图4。
图4 不同面膜的保湿性能
由图4 可知,与空白面膜样品1 相比,样品2~4的保湿率均有提高,其中鱼皮胶原蛋白面膜保湿性为42.32%,鱼皮胶原蛋白-壳聚糖面膜的保湿性为41.95%,鱼皮胶原蛋白-壳聚糖微球面膜保湿性最高,达到了46.95%。
由样品的SEM 扫描图可见,鱼皮胶原蛋白面膜中鱼皮胶原蛋白均匀地包裹在面膜纤维上,水分被纤维吸收后不易流失,故保湿率有所上升。相比之下,鱼皮胶原蛋白-壳聚糖面膜附着能力较低,水分相对易流失。鱼皮胶原蛋白与壳聚糖制成微球,大大提高了面膜的保湿性,说明将鱼皮胶原蛋白与壳聚糖结合成微球具有一定的保湿作用。同时,将鱼皮胶原蛋白与壳聚糖制成微球,使溶液固体化,更便于后续生产、运输、贮存及应用。
2.4 面膜透湿性能分析
不同面膜的透湿性能见图5。
图5 不同面膜的透湿性能
由图5 可知,空白面膜透湿率为6 419.19 g/(m2·h),鱼皮胶原蛋白面膜透湿率最高,为6 550.47 g/(m2·h),鱼皮胶原蛋白-壳聚糖面膜透湿率为6 248.58 g/(m2·h),鱼皮胶原蛋白-壳聚糖微球面膜,即样品4 的透湿率为46 342.23 g/(m2·h)。面膜样品2 的透湿率最高,样品面膜3 和样品4 较面膜样品1 均有所下降,空白面膜的纤维结构间隙较大,使水分溶液透过,但鱼皮含胶原蛋白溶液的面膜将面膜纤维包裹,面膜干燥后包裹的溶液固化使其纤维有所收缩,造成了面膜纤维间隙增大,加速了水分的透过。而将鱼皮胶原蛋白与壳聚糖结合制备成微球,让微球附着在面膜纤维上,减小了纤维间隙,进而减缓水分透过,将水分牢牢锁住。但因微球附着密度不高,使其透湿率比含鱼皮胶原蛋白-壳聚糖溶液面膜高,表明将鱼皮胶原蛋白与壳聚糖结合能够很好地提高面膜的锁水效果。
3 结论
通过喷雾干燥法制得马面鱼鱼皮胶原蛋白-壳聚糖微球,并将其均匀喷洒于空白生物纤维制备一种新型保湿面膜,并对其性能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
(1) 马面鱼鱼皮胶原蛋白-壳聚糖微球的球形完整,大小均匀饱满,表面较光滑,无明显凹陷和凸起。
(2) 马面鱼鱼皮胶原蛋白-壳聚糖微球面膜的表面较光滑平整,无明显褶皱,经水浸湿后较顺滑服帖。
(3) 马面鱼鱼皮胶原蛋白-壳聚糖微球保湿面膜纤维呈长条丝状,微球呈球形均匀附着于面膜纤维上,面膜的保湿率为46.95%,透湿率为6 342.23 g/(m2·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