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X 证书制度下食品专业群平台课程“课证融通”建设探究

2023-08-17关秀杰蔡智军李文一

农产品加工 2023年13期
关键词:课证融通职业技能证书

高 涵,关秀杰,孙 佳,蔡智军,李文一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营口 115009)

0 引言

1+X 证书是“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简称。2019 年1 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3 月,《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强调要“加快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互通衔接”;4 月,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正式启动1+X 证书制度试点工作[1]。1+X证书制度的实施,可以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1 1+X 证书制度分析

1.1 1+X 证书制度的内涵

1+X 中“1”指的是学历证书,“X”指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指通过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获取某个职业的技能等级认可的证书[2]。分析1+X 证书制度要弄清其与双证书制度的区别。之前,高职院校的双证书制度是指学生毕业时需要同时获得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学历文凭是学历证书类型中的最高要求。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直接反映个人的职业综合能力和技能水平,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3 种类型[3],而职业资格证书则体现个人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分为准入类和水平评价类2 种类型。职业资格证书的管理权限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管理机制将开放和社会化。另外,还有证书量与范围的变化,职业资格证书对应一种职业,职业技能等级证书“X”是个变量,可以对应若干个职业,且包含着初级、中级和高级的等级变化,更增加了这一变量的不确定性。1+X 证书制度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核心,实时对接企业行业用人需求,突破以往人才培养与职业技能需求分离的重围,改革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全方位提升职业院校的教学质量,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深化产教融合。1+X 证书制度是学业管理制度的跨时代变革,通过变量“X”,实现学业证书制度的更多可能性。

1.2 1+X 证书制度实施要求

从涉及领域、教育形式、承办主体和能力要求4 个角度对1+X 证书制度进行分析,探究1+X 证书制度中的“1”和“X”分别指代什么。

1+X 证书制度剖析图见图1。

图1 1+X 证书制度剖析图

1+X 证书制度中“1”是指学历要求,“X”是指职业要求。1+X 证书制度的内在要求是如何打通学习领域与工作领域的沟通渠道,有效对接社会需求。1+X 证书制度以学生满足学历要求为基准,融入职业技能要求,及时更新企业新技术、行业新动态,强化职业对接,深化职业素养,革新教育模式,打破教育传统,突出职业工作方式和要求,推动人才培养对接社会需求。落实1+X 证书制度,就要打破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篱墙,通过“1”与“X”的融合,搭建职业教育的“交通网络”。将各种教育形式融汇贯通,依托学分银行制度,学生通过申请相应等级的“X”证书,可以免试相应课程内容。学生可在获得“X”证书后,进行学分兑换,获取相应课程内容的免修资格,在社会认可度上,让非学历教育成果与学历教育成果具备同等效用。落实1+X制度要求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共同参与其中,打破了校企合作的壁垒,深化产教融合,积极推进双方合作共赢。职业院校需通过“X”的融入,加大产教融合力度,最大化利用校企双方教育资源,通过两方共谋培养标准,共建专业课程,共筹实验实训基地,共培“双师”教育队伍和共商管理体制等,进一步解决校企双方供需不匹配、合作虚化的问题,建立校企合作平衡“生态圈”,引领校企合作发展方向。落实1+X 制度既要培养学习者的通用能力也要培养其专门能力。

1.3 高职阶段1+X 证书制度课程建设要求

1+X 制度下课程目标的制定要以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中具体任务为依据,兼顾考虑学生的现有能力来选择课程内容,采取任务式,情景式或模块化形式进行教学,“X”证书考核标准可以借助具体可操作的任务进行呈现。职业教育要实现学生能力本位,顺应天性因材施教,最大程度挖掘学生潜力,释放学生创新性,提高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性。将“X”证书标准融入课程建设,实现课程设置与行业企业岗位的对接,以具体任务的方式将抽象的理论与专业的技能紧密结合在一起,实现知识高校内化,职业技能形象化、真实化。课程内容的设置由浅入深递进式输出,以任务化、模块化形式体现,符合学生学习规律,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2019 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中10 次提到“产教融合”,并明确“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有效路径[4]。“X”证书对应职业岗位,重点考核学生对具体任务的完成度,依此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结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核标准设计课程的实验实训内容,创新教学模式,真实模拟行业企业岗位实况,全面贯彻“产教融合”。

2 1+X 证书制度下“课证融通”专业课程改革方向

专业课程改革需掌握1+X 证书制度的本质与要求,要精准把控专业课程改革的方式与方向。职业教育在1+X 证书制度下的课程改革涉及课程标准制定、教学资源与方法的创新和教师能力的培养等多方面的转变。

2.1 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1+X 证书制度下职业教育需将理论与技能等知识经验进行融合,需要对不同专业知识经验实行超越,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专业教师将迎接新的挑战。教师教学能力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具备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能力[1]。专业教师应该具备更新教学理念及教学研究能力、教学组织与监控能力、营造教学民主氛围、随机应变能力、与学生或其他教师交流合作的能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等[5]。专业教师的现有教学能力水平很难适应1+X证书制度下的教学改革,专业教师的专业能力、教学设计与组织管理能力,反思与创新能力,教育技术能力都需要进一步提高。对于专业教师来说有助于其更新知识结构,提升教学能力,高等职业院校需充分调动专业教师的积极性,变被动培训为主动提升,尽快适应制度改革需要,增强教师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2 制定契合制度的课程标准

1+X 证书制度的转变是职业教育基本制度的转型与升级,其势必推动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6]。1+X证书制度下制定适合课程改革的课程标准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专业群中各专业都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或专业核心课程称之为专业群平台课程。专业群平台课程具有技能性、差异性与共享性。不同专业学生面对的就业岗位有所不同,课程设计在教学重点与内容取舍、教材编写与选用、教学方法等方面需要各有侧重。专业平台课程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学习者的发展方向,制约着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方式。制定“1+X”证书制度下的课程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若干职业岗位需求的多元型的复合技能人才。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实现原有知识、能力的升级超越,具备解决新的技术、职业和岗位下疑难问题的新方法。改变原有单一性与知识性的课程目标,出发点依据学生学习特点和规律,设置相应的可操作性强的技术技能目标乃至综合能力目标等。

2.3 丰富特色课程资源

根据新时代下人才的全面发展需求,1+X 证书制度下职业教育课程建设需结合实际不断更新建设更为多元的课程资源,为不同学习者的成长成才提供更大的可能。教学资源建设内容的选取由传统的单一知识内容展现向多元能力培养输出的转变。资源内容不仅只是通过分解培养目标来选择与建设,更要融合知识经验进行整理,实现理论与技能和知识与实践的有机融合。教学方法要实现知识向度与其他向度的结合,结合实践经验以行动导向来实现学习者获得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更好地促进知识与经验的融合,教学方法的创新出发点是如何分解知识向度和综合向度,同时实现知识向度同其他向度的有机融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实现这一举措的有效途径,实现课程实施与企业和市场需求相对接,革新职业教育理念,建立具备专业特色、适合职业发展的职业教育模式,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提升学习者素质和竞争力,为学习者实现人生价值。

2.4 创新课程教学模式

课堂是1+X 证书制度改革的主战场,是培养学生能力素养的主要平台,通过组织传授好课堂教育,才能让学生实现知识的升华,技能的飞跃和素养的提升,最终实现高校育人的使命和高职教育的持续发展。在课程教学中,可通过完善文化素质与职业技能的体制,举办“行业大师进课堂”,“优秀毕业生经验谈”和“能工巧匠讲经验”等活动,为学生真实展现高水平和高素质人才的事迹和形象,用榜样的力量感动学生,充分树立学生职业理念,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高职院校必须以实训实践为主,实现“做中学”,以社会和企业的职业需求为导向,通过“产教融合”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变课堂为职场,拉近校园教育与就业的距离,实现学生毕业即就业。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标准融入课程教学,为学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打下坚实基础。对学生选课学习形式要进行革新,学生可以结合课程对不同职业资格证书实行分层教学。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对学生的学业成果实行“学分银行”管理,实现学历证书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成果之间的互认、互积和互换。

3 1+X 证书制度下食品类专业群平台课程“课证融通”建设策略

3.1 培养一流师资队伍

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如何提升教师职业能力与素养关系着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职教20 条”提出职业院校专业教师的从业要求[7],在人才选聘方面,着重从食品类企业聘请能工巧匠任专兼职专业课教师,也可聘请行业能手任食品类专业课程的实训教师。其次,可通过企业实践培养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并制定相关考核机制来提升在职教师的专业技能,培养一流的食品类专业师资队伍。高职院校可结合专业和学科的建设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制定未来阶段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提供更多的学习平台,拓宽培训的广度,加大培训的深度,通过制定相关奖励机制提高教师积极性与主动性,采取竞争机制,组织或鼓励教师参加各类相关职业技能比赛,鼓励教师企业锻炼,在课程改革和建设的过程中同步提升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建设高水平复合型专业教师队伍。在1+X 证书制度下通过积极申报试点学校高职院校可进一步提升食品类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持续组织专业教师参加食品类职业技能培训和提升专业教师道德育人能力的课程思政培训,使德才兼备的食品类专业教师培养出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

3.2 以提升学生职业技能与素养为抓手建设课程

专业群是指由若干个专业技术基础相同或紧密相关,表现为具有共同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求,对应于某一行业或服务领域的岗位群,由若干个专业组成的一个集群。专业群中服务于多个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或专业核心课程称之为专业群平台课程,其具有专业群共享性,同时侧重于培养实践技能,最易实现1+X 证书制度下的技能培养目标。平台课课程从属于同类相近专业,更适合进行“课证融通”建设。平台课程改革首先要确定课程目标,目标的确定要以专业群为基础,通过调研行业企业的需求标准和地方经济的特征,了解人才需求的岗位分布和发展趋势,确定相对应专业群通用的岗位、各专业主要的岗位和新兴复合交叉的职业岗位等。据此做好专业群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剖析食品类行业及企业典型工作任务,通过任务驱动来明确工作领域、任务以及职业能力等,进而制定出食品专业群平台课程的教学目标。参照职业岗位,依据人才培养目标,筛选“X”证书的种类与等级。例如,食品类专业群“基础化学”平台课程的总体教学目标为在产教融合下将“产、学、研、培、创、赛”6 个方面内容融入到课程内容中,将实践内容建立在食品加工、食品安全监管与检测岗位之上,将技能比赛规程、职业技能标准、创新创业大赛理念等融入课程体系。从融合“1”与“X”,以任务驱动整合课程知识点与获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需具备的知识与技能,采取融合、置换或互补等方式,通过工作过程导向使工作领域转向学习领域,实现课程内容双覆盖。课程评价标准需能够反映出对学生知识技能、职业素养、道德品质、创新性和社会能力的考核,具体的评价指标包括课上、课下与期末全过程。

3.3 以产教融合,立德树人为宗旨优化教学过程

1+X 证书制度下的平台课程需以职业岗位为抓手,以典型工作任务作为媒介,依托专业知识搭建真实的工作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实现动态化教学,不确定性和实践性教学[6]。课中教学与课后巩固,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也有助于将产教融合与三全育人需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1+X 证书制度背景下专业课程在实施当中需将学科知识向动态化工作知识技能进行转化,探究知识与能力的转化途径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与工作任务相关的知识是能形成职业能力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在课前将利于形成职业能力的知识挑选出来,形成问题引发学生课前阶段的思考,课中通过典型工作案例将知识与能力进行合理转化,课后针对转化过程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真正学以致用,解决了传统教学知识、能力两张皮,学习、工作两回事的问题。以岗位任务为驱动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更利于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更利于将行业要求和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实现产教融合与立德树人,不变1+X 证书制度改革初衷。在知识的提取上优选动态化的工作知识,就可邀请行业与企业参与其中,“做中学”实现学习领域与工作领域的高效衔接。课堂之外可组织学生积极申报与课程相关的职业能力竞赛,定期线上线下聘请食品行业企业专家开展与课程有关的知识讲座,在疫情管控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领学生走出去,参观食品企业并进行短期体验性实践,丰富学生的见识,使其明确就业方向[7]。1+X 证书制度下设计合理多元的学习评价标准势在必行,评价标准可由课前、课中、课后3 个部分构成,评价主体包括师生互评、生生互评、行企参评和平台评价,评价内容含有知识、能力、素养和道德多个方面,实现全方位、多角度评价学生学习效果,落实产教融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启1+X 证书制度改革新征程。

猜你喜欢

课证融通职业技能证书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收录证书
高校网络教学“课证融通”
基于课证融通的《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探讨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
高职旅游专业“工学结合,课证融通”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