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直链淀粉-茶多酚复合物的制备及表征
2023-08-17刘华玲
刘华玲
(1. 鹤壁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工程学院,河南 鹤壁 458000;2. 鹤壁市绿色食品精深加工重点实验室,河南 鹤壁 458000)
淀粉主要由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组成,植物种类不同,淀粉中直链和支链淀粉所占的比例不同[1-5]。一般情况下,天然淀粉中的直链淀粉处于无定型态,分散在颗粒结构中,而支链淀粉处于结晶态组成淀粉构架,支撑整个淀粉结构[6]。
茶多酚是一种生物活性物质[7]。茶多酚中的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 具有很多积极作用。如抗癌性,ECGC 可以通过调节多种信号转导途径诱导细胞凋亡并抑制癌细胞的增殖[8];抗糖尿病(尤其是2 型糖尿病),EGCG 改善了H4IIE 细胞中葡萄糖和脂质的代谢,增强了糖尿病啮齿目动物的葡萄糖耐量[9];抗氧化性,茶多酚能够改善餐后高血糖的氧化应激,同时影响α -淀粉酶及其他α -葡萄糖苷酶对淀粉和其他碳水化合物的消化[10];抗菌性,茶多酚对细菌孢子的发育和生长具有抑制作用,EGCG和EC 均能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的生长[11];抗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等[12]。茶多酚因具有多种健康益处,应用广泛。通过利用直链淀粉对茶多酚进行包埋,从而改变茶多酚对光、热、酸碱的敏感度,使茶多酚保持原有的化学特性和生物活性[13]。
以马铃薯原淀粉为原料,经过温和酸解、重结晶等步骤制备得到不同晶型结构的微晶淀粉:B 型和V 型微晶淀粉,通过3 种方法(冷凝回流法、控温搅拌法和高压蒸汽法) 将微晶淀粉与茶多酚进行复合制备得到直链淀粉-茶多酚复合物,对所得复合物的结构进行表观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与仪器
马铃薯淀粉,固原长城淀粉有限公司提供;茶多酚,上海源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无水乙醇、正辛醇、盐酸,均为分析纯化学试剂。
SHB-Ⅲ型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郑州长城科工贸有限公司产品;LG10-2.4A 型高速离心机,北京医用离心机厂产品;PhilipsXL-3 型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日本日立公司产品;BrukerTENSOR27 型红外光谱仪(FT-IR)、BrukerD8 型X- 射线衍射仪(XRD),德国布鲁克公司产品;Scientz-12N 型压盖型冷冻干燥机,宁波新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产品。
1.2 试验方法
1.2.1 B 型微晶淀粉的制备
按照参考文献[14]的方法制备得到。
1.2.2 V 型直链淀粉的制备
短直链淀粉-正辛醇复合物的制备参照参考文献[15]。使用无水乙醇以10∶1 的量对直链淀粉-正辛醇复合物进行洗涤,室温下以转速4 500 r/min 离心10 min,重复洗涤离心3 次后,除去部分正辛醇,然后冷冻干燥,即得V 型直链淀粉[16]。
1.2.3 冷凝回流法制备直链淀粉-茶多酚复合物
称取1.00 g B 型微晶淀粉与0.1 g 茶多酚于三口烧瓶中,加入20 mL 去离子水,上接冷凝回流管,加热煮沸至透明,继续加热,同时从侧口缓慢滴加一定量的无水乙醇,继续加热回流10 min,关闭热源。随后在60 ℃的恒温水浴锅中恒温1 h,关闭电源,缓慢冷却至室温,静置结晶完成后,室温下以转速4 500 r/min 离心10 min,所得沉淀真空冷冻干燥,即得直链淀粉-茶多酚复合物[17]。
1.2.4 控温搅拌法制备直链淀粉-茶多酚复合物
V 型微晶淀粉1.0 g 溶解于50 mL 去离子水中配成2%(W/V) 的淀粉悬浮液,在三口烧瓶中加入0.1 g茶多酚,混合均匀后置于恒温水浴锅中,于60 ℃恒温下电动搅拌2 h,室温下以转速4 500 r/min 离心10 min,所得沉淀真空冷冻干燥,制备得到直链淀粉-茶多酚复合物[18]。
1.2.5 高压蒸汽法制备直链淀粉-茶多酚复合物
称取10.00 g B 型微晶淀粉与0.3 g 茶多酚加入到100 mL 烧杯中,加入20 mL 去离子水后用保鲜膜封口,放入高压蒸汽灭菌锅中于120 ℃下反应40 min,关闭高压蒸汽灭菌锅电源。在高压蒸汽灭菌锅中静置24 h 后,取出样品于40 ℃烘箱中烘干,烘干后的样品用粉碎机粉碎后过100 目筛子,所得样品即为直链淀粉-茶多酚复合物[19]。
1.2.6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取适量的淀粉样品粘在导电胶带上,置于蒸金室对样品进行镀金处理,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样品进行微观形貌观察。
1.2.7 X-射线衍射(XRD)
取样品粉末置于长方形铝片的孔中,随后压紧,用BurkerD8 型X 射线衍射仪测定,波长为0.154 2 nm。测试条件为管压3 kV,管流20 mA,扫描速度4°/min,扫描区域5°~35°,采样步宽0.04°,扫描方式为连续。计算相对结晶度。
1.2.8 红外光谱(IR)
称取约2 mg 样品研细,加入150 mg 干燥kBr,混合均匀并研细、压片,压片厚约0.5 mm,随后将该薄片进行红外扫描。测试条件为扫描波数4 000~400 cm-1,分辨率4 cm-1。
1.3 数据处理方法
利用Origin 8.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扫描电镜分析(SEM)
电子扫描显微镜见图1。
图1 电子扫描显微镜
图1(a) 显示,马铃薯淀粉的呈椭球状和球状结构,似马铃薯外形,表面光滑,形状大小不一。图1(b) 显示,B 型微晶淀粉颗粒大小较为均匀,颗粒之间有轻微的黏连。与淀粉晶体在溶液中冻结结冰时颗粒之间互相挤压有一定的关系[3]。图1(c) 显示,直链淀粉-正辛醇复合物呈圆饼状,部分晶体中心部分有裂纹。与晶体表面淀粉链沉积,以及淀粉表面部分结晶不全有一定的关系[15]。图1(d) 显示,冷凝回流法制备的直链淀粉-茶多酚复合物呈现无规则颗粒状,微晶颗粒大小不一,部分晶体之间有一些的黏连,可能是在干燥过程中,由于淀粉链在晶体表面沉积及部分淀粉表面结晶不完整,从而发生形变。图1(e) 显示,搅拌法制备的直链淀粉-茶多酚复合物呈现无规则颗粒状,颗粒表面较为粗糙,晶体之间黏连较多,这是因为直链淀粉在水溶剂中的稳定性较差[20],搅拌使得淀粉破碎。图1(f) 显示,高压蒸汽法制备的直链淀粉-茶多酚复合物呈无规则颗粒状与片状结构,颗粒大小不一且颗粒之间黏连严重,可能是B 型微晶淀粉重结晶过程中,压力较大,复合物发生了形变。
2.2 射线衍射分析(XRD)
X -射线衍射图见图2。
图2 X -射线衍射图
由图2 可知,冷凝回流法制备直链淀粉-茶多酚复合物在15.30°,17.18°和23.11°左右出现了衍射峰,呈A 型结构,表明B 型微晶淀粉经过冷凝回流方式制备得到A 型结构复合物[21]。控温搅拌法制备直链淀粉- 茶多酚复合物在5.9°,17.16°,22.47°,24.03°处出现特征衍射峰,为B 型结构[22-23],高温蒸汽法制备直链淀粉-茶多酚复合物在5.56°,17.08°,22.43°,23.98°处出现特征衍射峰,也为B 型结构[22-23]。因此,X -射线衍射图谱表明,冷凝回流法使B 型微晶淀粉重结晶形成A 型结晶结构,控温搅拌法是使V 型微晶淀粉重结晶形成B 型微晶结构,而高温蒸汽法制备得到复合物的结晶结构与原材料B 型微晶淀粉的结晶结构一致,未改变其结晶结构。说明不同加工方式对所形成直链淀粉-茶多酚复合物的结晶结构影响较大。
2.3 红外光谱分析(FT-IR)
红外光谱图见图3。
图3 红外光谱图
图3分别是B 型微晶淀粉、直链淀粉-正辛醇复合物、冷凝回流法制备直链淀粉-茶多酚复合物、控温搅拌法制备直链淀粉-茶多酚复合物和高温蒸汽法制备直链淀粉-茶多酚复合物的红外吸收光谱图,主要是淀粉基团的红外特征吸收峰。3 380 cm-1附近出现的强而宽的吸收峰为淀粉中- OH 基团的伸缩振动吸收峰,2 928 cm-1附近出现了明显的-CH2-的伸缩振动吸收峰,1 640 cm-1的峰是淀粉的醛基振动峰,1 000~1 300 cm-1处的吸收峰为C-O-C 键的伸缩振动峰[24]。1000 cm-1以下是指纹区,不代表官能团。由图3 可知,B 型马铃薯淀粉在3 410 cm-1处出现一个宽而强的峰,也就是淀粉的- OH 基的振动吸收峰。直链淀粉- 正辛醇复合物在3 400 cm-1处出现吸收峰,相对于B 型微晶淀粉,此峰移动方向为低波数。淀粉的- OH 基和正辛醇中的- OH 基发生缔合、叠加造成的[25]。冷凝回流法制备的直链淀粉-茶多酚复合物和搅拌法制备的直链淀粉-茶多酚复合物在3 390 cm-1附近出现吸收峰,可能是由于淀粉中的- OH 基和茶多酚中的- OH 基发生缔合、叠加造成的。可能是复合物中不含正辛醇,从而不能对淀粉的- OH 产生影响。高压蒸汽法制备的直链淀粉- 茶多酚复合物在3 422 cm-1处出现吸收峰,与B 型微晶淀粉相比,此峰向高波数方向移动,可能原因是B 型微晶淀粉与茶多酚经过高温高压后,重结晶形成的直链淀粉-茶多酚复合物为淀粉与茶多酚的混合,并未发生键的叠加。
3 结论
分别用冷凝回流法、控温搅拌法和高压蒸汽法制备得到了直链淀粉-茶多酚复合物,并对复合物的表观及理化性质进行了分析。XRD 分析中冷凝回流法制备得到的复合物为A 型结晶结构,出现了A型结晶结构的特征衍射峰;控温搅拌法制备得到的复合物为B 型结构,出现了B 型结晶结构的特征衍射峰;高压蒸汽法制备得到的复合物为为B 型结构,出现了B 型结晶结构的特征衍射峰。说明在茶多酚加入后,冷凝回流法和控温搅拌法制备的复合物样品的结构发生了变化;SEM 观察到3 种复合物颗粒的大小和形状均有差异,说明不同方式得到的淀粉样品,颗粒形貌也不同。IR 分析中发现3 种复合物的图谱中,3 410 cm-1处出现一个宽而强的峰,复合物中若含有茶多酚,此峰位置会发生向低波数方向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