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童谣,润童心
——本土文化视域下实施童谣活动浅析
2023-08-17叶琪
文/叶琪
童谣是幼儿文学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体裁之一,其语言简明易懂,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性,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渗透力,是一种富有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的表达方式,不仅成为中国传统教育特别是家庭教育、生活教育的重要教育形式之一,更是一种珍贵的教育资源,可以被挖掘、借鉴。《幼儿园教育纲要》指出,幼儿教育应当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深刻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我国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帮助幼儿更好感知多元化的人类文明。可见,童谣在幼儿园教学中具有独特教育价值。然而,童谣作为一种本土文化,其普及范围并不广泛,因此,在本土文化视域背景下,如何开发和建设童谣课程资源,并有效利用童谣进行启蒙教育,成为幼儿教师思考的问题。
幼儿园开展童谣教学的意义分析
有助于优秀地域文化的传承
童谣是在特定地域内形成和传承的语言载体,其以简单通俗的方式描述当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蕴含着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元素。因此,童谣的流传与当地社会发展变迁、语言文化和地域文化息息相关。童谣所蕴含的特色方言文化,不仅能展现地域文化中真实的生活状况和客观的文化习俗,同时也传承了其中的文化精髓。幼儿通过童谣教学,能更好感知当地民俗风情,对地域文化产生深刻理解,还能更加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底蕴,有助于优秀的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对实现地区文化的传承和延续具有重要意义。
有助于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童谣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其内容源自于广大民众的生活经验总结,童谣篇幅短小、句式简短,更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情况,符合幼儿语言发展的规律,更容易被幼儿所接受。因此,借助童谣教学活动,不仅能帮助幼儿效扩展词汇量,还能让其在活动中逐渐领悟语境内涵,掌握语法结构和运用,实现幼儿口语能力的提升。此外,童谣多以方言为媒介,童谣教学能提升幼儿对本土文化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为幼儿后续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
有助于幼儿认知能力的提升
童谣的内容通常描述一般生活情景、民俗节庆的祝贺,以及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天文气象等自然景观,还包括鱼虫鸟兽、花草树木、色彩数字等想象情节,这些内容生动有趣、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且童谣题材包罗万象,更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因此,童谣是一种极具价值的教育资源,通过童谣教学活动,不能够为幼儿提供有趣的学习体验,同时,童谣所蕴含的智慧和知识,能让幼儿获得有关自然现象的感性知识,并通过喜爱的传递方式了解许多历史人物和事件以及社会风俗文化,对幼儿认知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发展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土文化视域下,幼儿园开展童谣教学活动策略
合理挑选童谣内容,提升幼儿学习的兴趣
童谣具有较强趣味性和教育性,是一种深受孩子喜爱的艺术形式,也是幼儿最喜欢接受的一种语言材料,但是,童谣资源信息丰富,选择童谣教学内容时需要从幼儿的年龄、生活认知、学习悟性、兴趣取向等多方面因素,以便为幼儿提供更加科学的童谣素材,更好地满足幼儿的需求。
一般而言,在选取幼儿园童谣素材内容时,应以易于理解、富有趣味性为原则,同时,还应当注重从不同角度来进行选取和编排。从全面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承地域文化的角度来看,幼儿教师应当秉持“传承当地卓越文化”的原则,精选优秀民族文化作为童谣内容的选取方向,发挥童谣教学对幼儿情感态度培养的积极作用。首先,幼儿教师应当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有针对性地挑选那些蕴含着浓郁地域文化的童谣,或者注意选取那些能够反映出地区特点与民族特色的童谣,并将其巧妙地融入到幼儿园的童谣教学中,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以及情感认知能力提升。其次,幼儿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的发展水平,因此,在幼儿园童谣教学中,教师需了解每个年龄段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选择相应的童谣,采用分层教学法,提升童谣教学实效。最后,在挑选童谣素材时,注重挑选那些能够向幼儿传达当地生活习惯、基本生活常识以及风俗习惯的常识类童谣。通过选取具有地域代表性的童谣不仅为幼儿提供一个愉悦、轻松的环境,为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认知平台,使幼儿能够深入了解生活常识和民俗文化,丰富幼儿的知识积累,还能助幼儿教师更好地掌握儿童的心理特征,为其后续开展教学活动提供参考。
为提高童谣素材的有效性,教师还需要结合幼儿园课程特点和教学实际情况,合理开发并利用好童谣资源。首先,教师需对信息来源进行整合处理,巧妙地利用网络信息,并根据当地文化特征进行童谣素材采集,从而为幼儿创造一个优美的学习环境。如《晨间体操》、《衣物穿戴》、《地面打扫》等网上童谣都具有一定的教育性和艺术性,是幼儿园开展日常教学工作必不可少的教学资源。其次,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积累童谣素材,在筛选童谣素材时,教师可以从日常生活、游戏活动、学科学习、亲子互动等多个角度进行有机整合,以丰富多样的童谣资源为基础,进行分类设计,更好充分发挥童谣的教育作用。再次,可以利用《六一欢庆》、《螃蟹嬉戏》、《蜜蜂嬉戏》、《花朵美丽我不摘》等童谣中的故事或歌谣创设情境,策划并组织一系列朗读和展示活动,鼓励幼儿大胆地运用歌唱、舞蹈、戏剧表演等多种形式来表达内心的情感,使幼儿在游戏中得到更多的锻炼与成长。并通过游戏向幼儿传授童谣的内涵,并在适当的时候对幼儿进行思想教育,引导幼儿主动进行自我行为纠正,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优化童谣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提高童谣教学有效性
童谣是一种语言形式,其承载了大量地区特有的历史文化信息,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内涵,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为提高幼儿童谣活动的有效性,幼儿园教师需要运用自身智慧、多媒体技术等方式,将童谣融入到幼儿园日常活动中,同时结合游戏化学习模式,让幼儿与儿歌作者进行互动交流,通过注重儿歌朗读等活动,感悟童谣的意境,进一步理解童谣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运用多媒体技术,为童谣教学提供必要的辅助手段。在童谣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通过丰富多彩的图像和动画视频,向幼儿展示富含当地文化内涵的童谣故事,将这些故事融入到图文或小视频的素材中。家长要积极配合幼儿园做好亲子阅读工作,充分利用亲子共读的机会,让幼儿在温馨和谐的氛围里感受童谣带来的快乐,帮助幼儿提高语言能力、认知能力及想象力,从而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提升故事的趣味性,同时也能够加深幼儿对童谣内容的感性认知,使其在一幅幅形象又逼真的画面中更快速地了解童谣中的地域文化,从而激发幼儿求知的欲望,进一步加深幼儿对童谣内容的理解。
促进家校合作,共同推进童谣阅读事业。在幼儿成长和生活的过程中,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家庭环境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以家长为主导的家庭教育则为学校教育提供了有效的补充。一方面,幼儿教育工作者需要整合家庭资源,引导家长以家庭为单位,邀请家长与幼儿共同搜集、整理、展示童谣,共同吟唱童谣,或者策划并实施多样化的家长活动如 “童谣全家总动员”、“童谣征集”等亲子活动,不仅能促进幼儿对童谣的理解和表达,还能激发幼儿对童谣学习的热情。另一方面,家长过睡前故事或固定的活动方式,选择富含本地风俗习惯和方言俗语的童谣,与幼儿一起阅读童谣故事,让幼儿享受阅读的乐趣。
优化童谣阅读环境的构建,提升阅读体验。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创造和充分利用环境对于幼儿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幼儿教师应当善加利用环境,构建主题性活动,或者在每个学期的班级主题活动中,分期设置包含地域文化的童谣素材,以分类的方式指导幼儿和家长开展童谣故事的收集和讲述活动,营造童谣阅读的氛围,最终让幼儿在阅读中传承地域文化,实现环境育人目标。
鼓励幼儿开展童谣创作,提升幼儿的学习素养
童谣在民间广泛流传,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蕴含着经典性、文化性和传承性。但是,幼儿只有在参与童谣创作的过程时,才能深刻领悟童谣的存在和价值,更好地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应该充分挖掘童谣资源,为幼儿提供自我创作和自主发展的舞台。为此,教师可以在组织幼儿童谣活动时,让幼儿根据自己兴趣自主创作童谣材料,或鼓励幼儿共同创作新童谣,以此激发幼儿学习童谣的主动性。
第一、童谣作为典型的地方文化教育素材,与当地文化生活相互融合,然而,幼儿的认知学习存在一定的限制,因此,教师在童谣活动组织时,应注重挖掘与运用好童谣资源,精心设计生活对接的童谣活动,注重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幼儿自主探究,提升幼儿参与童谣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可以将童谣中常见的动物、人物等信息进行整合整理,设计问答形式的童谣,引导幼儿进行问题思考,帮助幼儿更好理解童谣。如开展《虫儿的歌》教学时,教师可先设计“认识昆虫”的互动活动,教师可将童谣设计成音乐歌曲:“什么虫儿嗡嗡嗡?什么虫儿提灯笼?什么虫儿爱跳舞?”这段儿歌是根据生活中常见的昆虫来创作的,语言本身具有音乐性,其跳跃、轻快的节奏很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幼儿便能自主参与到童谣教学活动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可引导幼儿在家长的支持下积极参与童谣素材的搜集活动,通过童谣素材收集和创作,使幼儿更好接受文化熏陶,获得更为深刻的理解。
第二、在童谣创作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幼儿的兴趣点与好奇心,引导幼儿自主探究,并通过游戏化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但是,幼儿年龄尚幼,幼儿在童谣创作中会面临不少困难,为了帮助幼儿克服这些困难,教师可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开展有针对性的游戏,帮助幼儿在自主探索中完成创意童谣的创造与表达,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规划方案,通过策划童谣演绎、童谣对话和童谣游戏等活动,让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下积极创编童谣,从而实现教育目标。例如,《春天多美好》童谣以“小燕子”机智灵动的形象,描绘了春天的美丽风光,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小燕子的形象深深地印在幼儿的脑海中,因此,首先,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创作童谣的任务:同学们,你们都对小燕子的外貌特点非常熟悉,如果你们能够熟练地阅读这首童谣,并从中成功地模仿、创造出一个句子呢。当幼儿得知需要模仿创作童谣时,幼儿会表现出高度的参与热情,纷纷展示自己的想法,如“小燕子,乖巧听话,尾巴优美地分开叉子,翱翔于天际、翱翔于地下......”如此,幼儿从填空开始,先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然后逐渐创作出一节、一段,最终完成整篇创作任务。然后,教师对幼儿的创作情况进行积极评价,肯定幼儿的创意思维,同时要注意引导幼儿感受儿歌中所描绘的情境,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幼儿对歌曲内容的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
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幼儿园更加注重童谣的教育价值,因此,如何有效挖掘童谣所蕴含的地方传统文化元素,开发童谣课程资源,更好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是幼儿园开展童谣教学的关键。一方面,童谣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域特征,另一方面,童谣内容丰富多样,形式灵活多变,因此,幼儿园开展童谣教学时,教师需有效挖掘童谣所蕴含的地方传统文化元素,并将符合幼儿发展需求的童谣内容引入到课程资源开发中,更好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从而促进优秀童谣作品的传承与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