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感恩悖反现象的教学救赎
2023-08-22殷艳
文/殷艳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有着很多优良传统,中国的感恩文化更是源远流长。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和丰裕,我们发现少年儿童的感恩情感缺失,造成感恩悖反现象严重,加强感恩教育的教学救赎成为了迫在眉睫之事。本文从教育实践出发,根据低年级儿童的身心特点,阐述其感恩悖反现象的原因,感恩教育遵循的原则,并结合《道德与法治》课程浅析感恩教学的对策,帮助儿童形成正确的心理认知和行为习惯,让他们真正做到知恩于心,感恩于行。
感恩悖反现象的原因
家庭教育的失衡是儿童感恩缺失的主要原因。首先,很多家长为了孩子的将来,对孩子的学习看得过重,在成才价值取向的影响下,很多父母认为只要孩子读好书便“一好遮百丑”,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为孩子创造了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对孩子的各种要求全盘地予以满足,使孩子自然而然形成了一种“索取是理所当然”的观念。其次,家庭氛围的不和谐,家庭成员之间的紧张关系,家人的一些自私自利的行为,也阻碍了孩子感恩品质的形成,对孩子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造成了副作用。
长期以来,学校普遍重智育,轻德育,德育成了口头表达的形式,这加大了孩子们情感教育上的偏差。教材中涉及儿童感恩教育方面的内容比较缺乏,但人的成长不仅仅只是知识的获取,还应该学习怎样适应社会,学会感恩,回报他人。
学校感恩教育流于形式,往往把感恩教育片面地等同于感恩活动,母亲节进行诗歌创作活动,制作手抄报比赛,开展书画展示活动,向母亲献祝福语等等,把庆祝活动搞得轰轰烈烈以此来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之情,这样的感恩教育使原本想要深入人心的感恩之情又浮于表面,纯粹是为了感恩而感恩。
感恩教学救赎的原则
情感性原则
每个人都是有情感的,情感是人们对外界事物的一种特殊反应,当人们只有对事物产生认同的情感,才会萌发接近这一事物的想法。情感和人的认识有关,有了认识才会有所想法,有了想法才会有所行动。少年儿童的情感更纯粹天真。小学阶段是儿童思想逐渐成熟的阶段,是青少年“拔节孕穗期”的初期,良好的个性品质、行为习惯和情感输出正是在这一阶段逐渐养成。通过挖掘儿童的情感倾向,精心指导和培育他们,让真善美的种子在他们的心中生根、开花、结果,端正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以熏陶与净化他们的心灵世界,使他们心存善心、爱心和感恩之心,学会共处,学会感激,学会宽容。
知行合一的原则
知行合一是我国教育的光荣传统,以知促行,以行求知,全面提升学生的知行能力。感恩教育也必须要遵循这一原则。在感恩教育的过程中,从思想上对学生进行教育,让他们在思想上有感恩的意识,感恩父母的辛苦抚养;感恩老师的谆谆教诲;感恩同学的友情相助;感恩身边人的无私奉献……胸怀感恩之心,践行感恩之实。以此作为实践行动的导向,作为日常言行举止的正确导向。在引导学生在思想上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徳观的基础上,加强动机教育,加强实践教育。
多样化原则
感恩教育是育人、育心的过程,实施怎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引起共鸣,打动人的情感?可以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考虑单一的说教对他们来说效果不大,要重视师生的双边情感体验。积极为学生创设情景舞台,以活动为基础,开展适合学生成长需要的多种形式教育,引导他们通过体验、实践、展示、分享,将“感恩”内化于情、外化于行,促进感恩意识落地生根。如在课堂中进行角色扮演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构建受恩者与施恩者沟通的平台,感受彼此的心声,将单一的说教性感恩教育转为交流性、实践性、渗透性的感恩教育。通过角色代入,换位思考,让学生明白:感恩就在每个人的身边,每个人都是感恩的使者,领略感恩的魅力。
感恩教学救赎的策略
感恩是一种美好的道德情感,低年级儿童正处于道德素养形成的起始阶段,有着很大的可塑性。感恩意识并非与生俱来的,是需要环境的影响和教育的引导。作为《道德与法治》的教师,我们有一定的优势,我们可以结合教材,抓住课堂这一主阵地对低年级儿童进行感恩教学的救赎。
立足教材,感受感恩的温度
创设情境,激发意识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有很多课文都是培养学生感恩之心的重要资源。在教学中,运用好这些资源,经常创设一些感恩教育的情境,捕捉令人感动的瞬间,激发他们的感恩意识,呼唤学生心底沉睡的情感。
在教学《我们的校园》一课时,给学生创设了“我的午餐哪里来的”情境,让学生从午餐食物采摘、配送、挑拣、烧炒等一系列步骤中,体会工作人员的不易,体会别人对你的帮助和给予是一种恩惠。
精挑故事,触动心灵
纵观古今中外,一些名人、英雄等都具有感恩之心。根据教材选一些寓意深刻的寓言故事、童话故事、名人名言等,讲给学生听,再结合学生讨论,以触发他们的感恩之心。《吃饭有讲究》这一课,给孩子们讲了《子路借米》的感恩故事,孩子们被子路翻山越岭借米所感动。《健康过冬天》这一课,可以结合着图片给孩子们讲了山区孩子过冬,人们给山区孩子献爱心的故事。讲故事对于孩子来讲比较易于接受,生动有趣,吸引力很大,效果比较不错,结合听后的讨论交流,孩子的感受更加深刻。可以说每一个故事都是对孩子心灵的教育。
讨论交流,升华情感
我们的课堂主角永远是学生,让学生参与到课程学习中,要聆听他们的声音,多让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在不断地讨论交流中升华情感。在教学《家乡物产养育我》的最后一个环节,我通过语言的渲染:”同学们,今天我们不仅对家乡多了一份了解,而且又多了一份爱,增添了一份自豪。今天,我们为自己的家乡感到自豪;希望未来,家乡为你们的成长感到自豪。”然后让大家讨论交流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爱,这是对学生情感的一个升华,有同学给家乡送去了祝福,有同学想为家乡画一幅画,还有同学用《常熟好地方》这首歌直接抒发了对家乡的感恩之情,给整堂课做了一个完美的总结。
挖掘教材,领悟感恩的厚度
感恩父母之关爱
在感恩教育的范畴中,感恩家庭、感恩父母是感恩教育的基础。感恩父母,十月怀胎让我们有了生命;全情投入,使我们健康成长;谆谆教诲,教我们学会做人。我们在教学时可以通过对教材内容深度的挖掘,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养育的辛劳,学会关心身边的人。
在教学《家人的爱》这一课“肩头上的关爱”这一部分时,可以设计“我的书包谁来背”的活动从“背书包”这一具体行为入手,引导学生感念亲恩,将感恩教育落到了实处。首先出示一组家长为孩子背书包的照片,请学生们谈谈感受,激起学生们的内疚感。然后问:“哪些同学是自己背书包的?”现场采访并表扬那些自己背书包的同学,称赞他们是懂得体贴长辈的好孩子。交流自己成长过程中父母为自己付出的点点滴滴,聆听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再说说父母的时间都去哪儿了,说说自己准备怎么做。接着出示课文图片,追问:今天放学,你的书包谁来背?学生们在思辨中,感受到了长辈对自己的关爱,体会到了长辈工作、生活的不易,懂得了“自己的书包自己背”就是对长辈的孝顺和体贴,用行动表达感恩之情。
感恩同伴之友爱
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每一个孩子都是在老师和同学的陪伴下度过的。同学之间彼此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失意的时候有同伴耐心地开导,在困难的时候有同伴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在取得进步时和同伴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在平时,我们常会发现有些学生常常与同学发生矛盾,不能和谐相处,不能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我们在教学中,就需要教给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学会懂得感恩伙伴,欣赏同学,关心朋友。如教学《拉拉手交朋友》这一课,通过玩游戏,情境表演等形式使学生初步掌握交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校园生活中让学生感受到互相帮助的温情,并让学生来说说:考试时你的橡皮忘带了,在你非常着急的时候,你的同桌借给你一块橡皮,此时,你有什么感受?一年级的孩子都是比较善良的,他们天真稚嫩,只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定会激发孩子内心感恩的驱动力。
感恩社会之博爱
生活中除了要感恩父母与老师、感恩伙伴与朋友以外,值得感恩的人和事还有很多很多。允许学生走出家庭,踏出校园,学会对社会,对自然,对身边更多的事物表达感谢。在课堂上,我们可以采用种种学生乐于接受的活动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感悟,让学生在多彩的活动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认识储备、情感能力和实践经验,加深对社会的了解,懂得融入社会,感恩社会。
拓展教材,延伸感恩的长度
实践体验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利梭早在19世纪就提出“实践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的教育思想。要让学生学会感恩,一定要使孩子行动起来。对孩子来说,看到的记忆不深,听到的容易忘记,只有自己亲自实践与体验过才会印象深刻,牢牢记在内心深处。所以,在平时老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开展一些实践活动。
如:在《家乡物产养育我》这一课中,我在课堂上举行了了“家乡物产展销会”活动,让学生们当一回推销员。学生们走进商场,超市,工厂等进行深入搜集家乡物产的资料,进一步了解家乡物产的来历,特点,制作流程,用途等。展销会上设立了七个展位,每一小组为一个展位,小推销员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宣传家乡的物产。这种实践体验活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家乡的富饶和美丽,体会到家乡人的智慧和勤劳,自豪感油然而生的同时产生了热爱家乡,感恩家乡的情感。
活动延伸
感恩教育不仅仅局限于道德与法治的教材内容中,可以从课堂延伸到学生更广阔的生活领域,让学生走进社会,开展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研究性学习等有意义的活动,极大地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让他们受到很多感召和鼓舞,懂得感恩,树立信仰,立下志向。
多方融合,扩大感恩的维度
将感恩教育与其他课程有机融合,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努力深挖教育资源,结合其他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有机的进行整合,引导学儿童从知恩、报恩到施恩,实现对儿童感恩意识,综合素养、健全人格的培育。适宜感恩教育的课文,很多都是充满温情的,比较适合通过朗读激发内心情感,因此,老师要引导学生用感情朗读来带动感恩行动。
道德与法治课程简称“德法”课程,德育与道德与法治课程紧密相关,把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学校德育工作结合起来,整合班队课、德育活动、校外实践等资源,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实践指导,能很大程度地提高感恩教育的功能。
例如,《拉拉手,交朋友》这一课,是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介绍自己的好朋友。通过活动认识新朋友,学会介绍自己,掌握交往的技巧。通过同伴之间的交流、诵读小诗等活动获得愉快的交往体验。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会交友,上完课后,我开展了“如何交往”为主题的晨会,设计了“讲讲小故事”“夸夸好朋友”“说说心里话”“拉拉小小手”这四个环节,让学生感受到同学之间的真挚情谊,学会与人交往,不忘感恩。
对低年级儿童感恩悖反现象的教学救赎责任重大,任重道远,抓住《道德与法治》这一课堂阵地,努力营造感恩教育的良好氛围,提供感恩实践的活动平台,采取有效的感恩救赎策略,给低年级儿童以人的情感和生命脉动,让低年级儿童从小就树立感恩的意识,养成感恩的心态和习惯,成为具有感恩之心的新时代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