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课堂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2023-08-16王彤辉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热情乒乓球科学

王彤辉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凝练了四大核心素养: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作为核心素养之一的探究实践,是落实核心素养的基本途径和关键能力。笔者在此结合课堂教学来谈谈探究实践之策略。

一、优化导入,激发学生热情

多媒体导入。多媒体可以将抽象且深奥的知识以直观、生动的形式呈现,将其运用于教学中更能突出科学课程的学科特征,更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思维特点,也更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调动其参与科学探究的主动性与能动性。

实验导入。实验是科学课程的重要内容与学习方法,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如在学习《乒乓球复原了》时,教师先为学生做演示实验。准备好一个瘪了的乒乓球和一杯开水,先将瘪了的乒乓球放入开水中,片刻再把乒乓球取出来,学生发现乒乓球复原了。此时,学生会产生疑问:乒乓球为什么会复原呢?进而产生强烈的探究热情。

悬念导入。运用悬念可以引发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求知欲。在学习《发面的秘密》时,教师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发面做馒头的生活情境引入,为什么蒸出的馒头又松又软?掰开馒头后发现内部有许多小孔,这些小孔是如何形成的呢?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关注与思考,更利于学生探究活动的开展。

二、有效提问,诱发学生探究动机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学生探究的内在动力,是发现的基石、智慧的开端。教师要善于运用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主动进行探究以解疑释惑。

问题要具有探索性。学生的认知是经历从已知到最近发展区再到未知的循环过程,不断将未知转化为已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在已知与未知的联结处提问,这样才能基于学生基础,又具有一定深度,能够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将未知转化为已知。

问题要具有层次性。教师要尊重学生间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層次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富有个性化的发展,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探究。

问题要具有开放性。教师提出开放性问题,给予学生更大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将学习与运用结合起来,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创新,从而开展有效的科学探究活动。

三、质疑问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有效的科学探究不仅关注探究的结果,更关注探究的过程。如在学习《观察土壤》时,教师首先让学生课下采集土壤,课上引导学生思考:我们采集土壤是为了研究,那么我们要研究土壤的什么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展开认真而积极的思考,结合生活经验与所学知识提出要研究土壤的成分、是否含有水分等,以极大的热情投入探究实践。

总之,我们要注重科学课程的学科特征,为学生营造探究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动机,引导学生展开一系列主动而积极的探究,成为科学探究的主人,促进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全面提升。

猜你喜欢

热情乒乓球科学
乒乓球悬浮术
跳舞的乒乓球
热情的树
那一年的春风
乒乓球瘪了怎么办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靠拢的乒乓球
“热情”的沙漠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