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展自我认知教育的意义和途径

2023-08-16张云佳金新胜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素养职业能力

张云佳 金新胜

在高中阶段開展自我认知教育,既能帮助学生认知自我、认识社会,也能促进学生挖掘自身潜力,提升综合素养,从而对自己的未来发展做出更加合理的规划。

一、开展自我认知教育的意义

1.有利于学生激发学习动力,挖掘自身潜力,提升综合素养

自我认知教育,首要是“认知”,重点是“育”,目的是引导学生更全面、更客观地认知自我,明确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知识素养、学科能力、独特潜力,也包括缺点、不足,从而根据自身特点来制订发展计划,有的放矢地完善自我知识架构,培养健全的人格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创新能力。因此,自我认知教育是对学生内在动力的激发、内心需求的满足、内在潜力的挖掘,促使学生“从内向外”地迸发能量,激发求知欲和内驱力。这是生涯规划发展指导教育的重点,是育人方式变革的需要,也是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对教育本质的回归。

2.有利于学生正确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明确人生轨迹,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理性规划未来发展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正确认知自我,正确发展自我是生涯规划指导的起点和基础,对高中生的成长至关重要。高中生的身体、心理和理性认知都还处于未成熟阶段,人生阅历较浅,生活视野较窄,认知和判断能力还未健全。这些都会导致他们对自我认知不够客观、全面,对自己目前的状态认知不清,对未来的发展需求不够积极,对自我的生涯规划缺乏明确性和主动性,也就难以进一步发展自我和提升自我。

高中阶段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开始,学生通过三年学习后要选择合适的大学和专业,而对专业的选择可能就意味着终生职业生涯的确定,那么能否选择适合自我未来发展的专业,能否实现“干一行爱一行”的职业契合度,取决于学生有没有正确的自我认知和明确的生涯规划。进行自我认知教育有利于学生明确自己的人生状态,清楚自己的人生轨迹:自己当前在“哪里”,未来想到达“哪里”,如何到达;自己的优势是什么,有哪些不足需要弥补,有哪些能力需要培养。

对自我发展历程的梳理有利于学生把不可捉摸的未来,变得较为清晰;也有利于学生针对自己当前的状况进行改变和提升,增强自我管理能力,从而理性规划未来发展,选择最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道路。学生只有更好地了解自己,明确自己有意向的专业需求,有效地扬长避短,提升自我认知能力和判断力,增强决策力,制定与个人能力相契合的未来发展目标,才能对未来的生活、职场、人际交往等信心满满,对自己选择的道路坚定不移,为实现目标全力以赴,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的价值。

二、如何有效开展自我认知教育

1.认识到自我认知教育的重要性,并持续进行相关研究

当前,在普通高中教育阶段,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学生家长以及学生本人,对自我认知教育的重要性认知还远远不够。各方教育主体缺乏对学生未来发展的思考,容易将目光聚焦于考试分数,教育目的较为短视和功利化。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提升核心素养,也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更不利于教育改革顺利推进。

目前国内一些学校和教师已经认识到对学生进行自我认知教育的重要性,进行了相关研究,并开始尝试开设相关的校本课程。如北京石景山区王曦老师主持的北京市重点课题“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研究”,已经通过系列课程的方式进入高中课堂;上海部分高中也开设了相关课程。但与国外相比,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有较大差距。其中根据高中生这一群体的特点,依托研究性学习的课程,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探索的自我认知教育的相关研究尤其缺乏;相关的课程开设没有独立成体系,更多是心理课程和德育课程的附属品。

因此,要对学生有效进行自我认知教育,各方教育主体必须真正重视起来,学校和教师要调整教育理念,并引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关注学生人生价值的实现。而且,教师要进行行之有效的实践,探索和开设自我认知教育的相关课程,有计划、有步骤、系统地引导学生认知自我,发现自我。

2.自我认知教育要内容充实、切合实际,有理论指导

自我认知教育内容应包括自我认知、性格与兴趣探索、心理因素、能力与素养、提升方向、职业契合等多种内容。

自我认知教育离不开正确的哲学理论指导。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三个哲学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我能做什么)?”通过这三个问题,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中的优缺点都一一列出来。这是对自己能力与潜力的分析总结,对自己提升方向的发现,也是对自己职业发展的一个心理趋向的调查,清晰个人与职业的契合度,从而进行职业抉择。通过对这三个问题的思考,学生能够进行相对准确的自我定位和自我认知,从而对未来发展做出明确规划。

3.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

进行正确的认知教育要因材施教,从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同时拥有相对独立的八种智能,这些智能可以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进行组合,使得每个孩子的兴趣、性格、智商与情商等各具特点,独特而真实。作为家长或者教师,要通过孩子的成绩单、实习实践报告、心理测试、技能测试以及观察等正确地了解孩子的兴趣、性格、能力、情商与智商等,从而更好地推动学生个性化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好正确引导作用,提供各种舞台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发挥好学生的生涯规划实施主体作用,实时跟踪学生的生涯规划发展情况,了解学生生涯决策后的行动效果,及时纠正错误方向,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发掘自身潜能,提升自身能力,增强自信,进一步提高对自我的深刻认知。

总之,教师作为引领学生人生方向的导航人、进行教育教学方式变革的重要实践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担当者,理应开展好对学生的自我认知教育,引导学生更客观、准确、深入、全面地了解自我,帮助学生合理思考和规划个人职业生涯,促进其全面发展,最终实现自我价值。

(本文系2021河南省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研究课题“普通高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ZYR2021001)

猜你喜欢

素养职业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职业写作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