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音乐美育中家校社协作的思考

2023-08-16王广平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美育家庭社区

王广平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要把美育融入各级各类学校,渗透到教育的各个阶段,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随着教育质量和发展要求的不断提高,美育也被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作为实现审美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种方式,音乐教育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取代的作用。在这场教育改革中,需要家庭、学校、社区之间进行协作,实现协同育人。

一、家庭层面:树立美育导向

1.普及家庭音乐美育的意识

对于学生来说,家庭教育是第一教育,也是对学校教育的延伸。要使孩子在接受音乐教育的过程中,既能学习到技术,也能学习到审美,以丰富自身的艺术素质,家长就要有正确的音乐美育意识。社会主流媒体也应该多宣传音乐美育理念,多播放一些具有正能量的歌曲,让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听到具有内涵素养的歌曲,潜移默化地启迪智慧、塑造个性。

2.创设家庭音乐美育的情境

家庭是能够让孩子产生安全感和找到内心平静的地方。家长要利用好家庭氛围,多给予孩子陪伴,为孩子创设音乐教育情境,以此建立孩子的审美意识,激发孩子的想象力。

在聆听音乐中想象美。晚饭过后,家长可以陪孩子一起听一首经典的音乐作品,然后跟着音乐作品传达出来的情感,与孩子进行沟通,谈论歌曲讲述的故事,或描述的风景和人物,然后展开具体的想象。

在聆听音乐中认同美。家长可以和孩子互相分享听完音乐的感受,家长要尊重孩子对于歌曲的观点,学会从孩子的角度分析,与孩子产生情感共鸣。这样既能够使家庭关系和谐,又能够培养孩子崇尚美好的心灵,让孩子养成积极乐观的性格。

在聆听音乐中创作美。当孩子已经能够听懂音乐背后的情感,了解音乐的文化,家长就可以鼓励孩子把所听所感,通过发挥想象力简单改编曲调,或者是根据原有的曲调进行歌词创作,增强孩子创作的信心,使他们有浓厚的探索兴趣。

二、学校层面:拓展美育途径

1.唱游学习中感受美,以美塑形

课程标准中关于音乐教育提出了唱游的教学目标。在过去的音乐教学中,课堂的演唱是主要内容,而新课标则在此内容之上,添加了唱游的内容。

“唱”,就是进行歌唱教学,让学生学到歌曲和曲谱知识,能够对歌曲进行正确的演唱,表达出歌曲所具有的情感,这一过程是表达美和欣赏美。要使学生的演唱达到优秀的水平,老师在教的时候就必须唱得准确,并且要做好标准的示范,将歌曲的美进行传递。而“游”,就是在音乐教学中进行游戏,根据每节课学习的不同内容,运用不同的音乐游戏,提升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这是表达美和创作美。如在学习《火车开了》这一歌曲时,在朗诵歌词部分,可以采用以節拍接龙的方式唱出歌词,并按照音乐的形式设计机车与列车的节拍动作,最终将列车的鸣笛声与列车之旅相结合,形成一种完整的歌唱体验。在这一过程中,要注重曲调,以及如何运用肢体语言来表现列车的节奏,培养协作意识。

2.音乐活动中体验美,以美润心

在进行音乐教学时,教师始终要以体验美为核心设计教学。学生得到情感的体验,才能进而激发灵感。教师可以开展一些韵律活动,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发现音乐的美。音律活动包括音乐的旋律、情绪、节奏、速度,学生跟着音乐的旋律做出相应的动作,以此来体会音乐的美。如在学习《螃蟹歌》时,教师可以在课前让学生去观察螃蟹的动作,然后在上课时根据歌曲的节奏,随着音乐模仿螃蟹的动作,充分沉浸于歌曲的节奏之中。学习《在葡萄架下》的歌曲时,教师可以带学生学习简单的新疆舞动作,让学生配着音乐动起来,尝试一下踏点步、进退步等,体会新疆舞蹈的美,让学习体验更丰富。

3.音乐实践中表现美,向美而行

多种形式的音乐实践活动,能够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音乐和生命之间的联系,从而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人生观念。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练习的机会。如小学音乐课可以从最基础的节奏入手,并利用身体的韵律来加强学生的听觉练习。简单而有规律的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注意力等,使能力与音乐的情感同步发展。如在学习《玩具兵进行曲》时,教师可以带学生走队列,体验进行曲中昂首阔步的感觉,从而把握音乐的旋律和节拍。此外,还可以进行游戏式的音乐实践,把音乐节奏和生活场景结合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

三、社区:营造美育氛围

在音乐教育逐渐被重视的情况下,人们已初步显现从功利学习向审美能力培养转化的趋势,渐渐意识到了音乐美育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学习内容,由此则需要更加多元的社会音乐活动来满足大众的音乐美育需求。社区可以和家庭、学校一起举办多种音乐公益性活动,为学生音乐美育搭建学习平台。如当地非遗音乐讲习、音乐文化学习沙龙、小型音乐会演等。学生在这些活动中能够学、研、唱。社区还可以邀请专业教师加入,一起制作出具有民族文化,并且适合小学生演唱的作品。经过排练,社区可以组织文艺会演,请居民一起感受音乐的艺术魅力,形成浓郁的美育氛围。

总而言之,家庭、学校、社区在开展小学音乐美育过程中,各自有着不同的分工和作用。学校的音乐美育占据主体,家庭和社区的音乐美育是拓展和延伸,使学生在学校所学到的音乐知识得到巩固和实践。因此,要使家庭、学校、社区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融合,共同为小学音乐美育出力,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强化美育效果。

猜你喜欢

美育家庭社区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家庭“煮”夫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恋练有词
美育教师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