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撰”“肚撰”与“臆撰”
2023-08-16崔山佳
崔山佳
(浙江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提 要 关于“没有根据地编造;虚构”义是用“杜撰”还是“肚撰”,学术界有不同说法,有的认为“杜撰”一词与姓“杜”的有关;也有人认为“杜”“土”同音,“杜”表“自己的;自家的”义。其实“肚撰”更有说服力,不仅出现时间早,理据性也更强,与其同义词“臆撰”一样,由“内心”义进而表示“主观地/的”义,再引申出“没有根据地编造;虚构”义很自然。汉语中“肚”“臆”“胸”“肠”“腹”都有“内心”义,它们及其构成的“肚X”“臆X”“胸X”“肠X”“腹X”等词,也都引申出了“主观地/的”之义,符合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理论。
1.关于“杜撰”
关于“杜撰”的来源有不少说法。
1.1 《辞源》的注释
有的认为是由宋人杜默作诗不合格而起(宋人王楙《野客丛书》);有的认为出自宋人盛度,本作度撰(宋僧文莹《湘山野录》);有的认为出自汉人田何,其治易田地号杜陵生,由“杜田”转为“杜撰”(宋人沈作喆《寓简》);有的认为出自南朝梁陶弘景弟子杜道士,因其不甚识字,作文往往贻误后人(清人洪亮吉《北江诗话》)。以上说法皆见于《辞源》“杜撰”条注释。《辞源》认为“皆不足信”。此外还有“杜牧说”(耿焱,2013:235)。我们以为,这几种说法的确属于牵强附会之说,语言学界很少有人会相信。
1.2 杨琳的说法
姚永铭(1996)较早提出“杜撰”的语源应该是“肚撰”。如:
(1)译经者于经卷末自音为颔剂,率尔肚撰造字,兼陈村叟之谈,未审㜝侪是何词句。(唐·慧琳《一切经音义》卷39)
杨琳(2000)认为此说难以成立。他指出,对“杜撰”理据的解释应该联系“杜田”“杜园”等词通盘考虑,不能光讲通一个“杜撰”了事,而“杜田”“杜园”等词中的“杜”是没法解释成“肚”的。
我们觉得很奇怪,为什么“杜撰”一词非要与“杜田”“杜园”等词一起通盘考虑?
杨琳(2000)又指出,“杜”还有“自己、自家”义,唐代已见使用,“杜酝”即“自酿的酒”。“土”有“自己、自家”之义,“土”“杜”古可通用,因此“自己”义之“土”遂亦作“杜”。后因语音演变,“土”“杜”读音有了区别,加之使用上也各自固定,两字之间的联系随之断裂。但“杜”从“土”承袭来的“自己”义仍活在方言土语中,由于人们不知道它们“五百年前是一家”的真相,便作出各种随意附会的解释。今正本清源,辨证如上,庶几息杜撰之说乎?
“杜”的“自己、自家”义在后世一些方言中仍在使用,这是事实,《明清吴语词典》收有不少“杜X”词条。如:
杜槽酿:家酿的酒。
杜煎胶:自己家里制作的药丸,药剂。
杜蛮主意:自作主张,强行做某事。
杜茅柴:农家以草药酿成的一种酒。
杜酿:家酿的酒。
杜园菜:指自己家里种的、不是市上买的蔬菜,瓜豆。
杜芸:家酿的(酒)。
杜造:同“杜做”。
杜做:指不在市场买,而在自己家里制作。有时指粗制滥造。常作定语。
杜做主张:自作主张。
杜作:见“杜做”。
以上词语中“杜”表“自己、自家”义,但与义为“没有根据地编造;虚构”的“杜撰”没有关系。在理据上无涉,只是后来才将错就错而已。杨琳的说法似乎太迂回、复杂了,这样的解释似乎不能“庶几息杜撰之说”。
1.3 徐时仪等的说法
徐时仪、潘牧天(2018:12)指出,“杜撰”一词中的“杜”有“凭空”“虚诞”义,考宋沈作喆《寓简》所说“今之俚谚谓白撰无所本者为杜田”中“白撰”的“白”也有“凭空”“虚诞”义,并论证了“白撰”义同“杜撰”,有“凭臆想编造;虚构”义,举例有:
(2)诸爻立象,圣人必有所据,非是白撰。(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75)
(3)怨家白撰于其外,狱吏文致于其中。(宋·陈亮《谢陈同知启》)
(4)假使悬空白撰得一人如此,则能撰之人亦自大有见识,非凡人矣。(《朱子语类》卷137)
(5)近日浙中一项议论,尽是白空撰出,觉全捉摸不着。(《朱子语类》卷122)
后两例中“悬空”与“白”“白空”义近。但“白撰”与本文后面要论及的“臆撰”在用例、理据上都远远不及。
此前,徐时仪(2009:603)指出,又据王楙《野客丛书》卷22 云:“杜默为诗,多不合律,故言事不合格者为杜撰。然观有杜田、杜园之说,杜之云者,犹言假耳。如言自酿薄酒则曰杜酒,此正与杜撰之说同。”可见,“杜撰”一词的词义与其时俗语“杜园”相似。
我们认为,王楙这段话本身就有问题,说“杜之云者,犹言假耳”,难道“自酿薄酒”一定是假的吗?如果粗制滥造,那不好。但农村招待客人常常用自酿的酒,这往往比买来的酒更安全。浙江奉化人常常喜欢吃本地的东西,所谓“土产货”“本地货”,那往往是“正宗”的意思。如蔬菜有本地的茄子、大头(一种菜名)、带豆(豇豆)、毛豆、冬笋等,一般不买外地的。现在的“土鸡”“土猪”有了新的涵义,其价格比养殖场的鸡、猪要贵得多,“土鸡蛋”更是如此。宁波人喜欢吃海鲜,东海渔场有四大鱼种,如黄鱼、带鱼、鲳鱼、墨鱼,东海休渔期结束后,是桌上常见的。宁波人多不喜欢吃其他地方海里捕捞的海鲜。尤其有一种马鲛鱼,生活在象山港中,清明前后最鲜美,价格也最贵,其他地方的不能与之相比,这也是“本地货”,与“假”完全不搭界。
2.关于“肚撰”
据目前的语料来看,“肚撰”在唐代已见,除前文例1 外,又如:
(6)弟子实愚痴,肚撰①段观宋(2010:47)指出,徐俊(2000:927)把“肚”校改为“杜”,非是。“肚”不误。胸臆传,理性无不识,经论不曾转。(《敦煌诗集残卷辑考》)
(7)近来丛林淡泊,各各肚皮里一肚肚撰见解,心识未能得净洁,眼睛未能得活脱,路头未得端正。(宋·无学祖元《佛光国师语录》卷4)
(8)张曰:“臣有一言就毕就死。陛下有旨,表文不许肚撰,务出经典。……”(明·元明善《古穰杂录摘抄》)
(9)许叔清也不再辞,把酒饮一口,想一想,连饮了三四杯,想了三四想,遂说道:“……只是杜撰②刘葳(1990:6)在“杜撰”后有校注:“原本作‘肚’。”,不堪听的,恐班门弄斧,益增惭愧耳。”(明·金木散人《鼓掌绝尘》第1 回)
(10)杜开先道:“已肚撰多时,只候老伯到来,还求笔削。”(同上书,第4 回)
(11)探春笑道:“只恐又是你的杜撰。”宝玉笑道:“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①邓遂夫(2005)在3 个“杜”字后都标有“原误肚”的话,由此看来,“甲戌本”3 个“杜撰”原来都写作“肚撰”。(清·曹雪芹、高鹗《红楼梦》第3 回)
当代的小说、网站、博客、学术论文、学术著作等语料中也有不少“肚撰”的用例,如:
(12)林梦暗笑起来,以前在电视剧里看过古代异相之人,以前总觉得是作者肚撰夸张,没有想到在寒行天的后宫真的见到了这种人。(雪竹梅《冷情王爷的刺字王后·刺杀》)
(13)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原则,把自己开学前肚撰的教案推翻,来个大手术。(豆丁网2015/2/25)
(14)近些年来有不少学者在研究时,硬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随便猜测和肚撰,发现一些对先生极为不利的言语。(乡下农夫的博客《鲁迅的红颜知己知多少》2009 / 5 / 25)
(15)我想写篇长篇小说,光凭“肚”撰“嘴”说,可“写”不出来。(齐援朝《文字的未来》,《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 年第4 期)
(16)未入学,做文章不用纸笔墨砚,轻轻松松,全凭肚撰口讲,而称上品。(石朝江、石莉《中国苗族哲学社会思想史》第2 章)
此外,天涯社区网站上有《肚撰集》调侃:“请君细嚼其肚撰,须知不值半文钱。”网络上还有网名为“肚撰天下”的博客,也有网名叫“肚撰”的,好像喜欢美食。
詹健(2014)也说到例11《红楼梦》中的“肚撰”:“肚”并不误。该处连续出现3 个“肚撰”,蒙府本同作“肚撰”。其实,雪芹惯于自铸伟辞,赋予新意,“令世人换新眼目”,不过这里的情况稍微复杂一点,“肚撰”一词也并非雪芹的“杜撰”,更不是“杜撰”的借音,因为它很早就在相关经籍中出现了。作者(2011)亦引本文例1、例6-7、例9-10,并稍作辨析,认为此处3 例“肚撰”非但不是错误,且是独异于其他各种抄本的优异文字。
也有学者认为《红楼梦》中“肚撰”有误,如陈年希(2012:98)、郝延霖(1986)等,尤其是欧阳健(1997;2015),前后3 次指出甲戌本《红楼梦》“杜撰”误作“肚撰”。另有侯忠义、安平秋、欧阳健(2005)持相同观点。
近年来,也有一些词典类著作收录了“肚撰”。
《近代汉语大词典》(许少峰编,2008)收“肚撰”:“打腹稿。”引例同例10。这个注释值得商榷。孤立地看,该例中“肚撰”可以解释为“打腹稿”,但同书中另一例“肚撰”(例9)却说不通,而用“没有根据地编造;虚构”来解释两例都可通。
《汉语大词典》未收“肚撰”,但《汉语大词典订补》收“肚撰”:“犹杜撰。没有根据地编造;虚构。”引例有三,同本文例1、例9-10。
《汉语理据词典》(王艾录,2014)收“杜撰”:“臆造,虚构。”又说:“又:本作‘肚撰’,古人以为‘肚(腹)’是思维器官,‘肚撰’意即主观臆造。后讹作‘杜撰’。”
尤其《近代汉语词典》(白维国主编,2015:408)把“肚撰”作为正条,“杜撰”作为副条,这是十分正确的做法,可以说是给“肚撰”正名了。
徐时仪等(2005)指出,古人以为心之官为思,故慧琳所说的“肚撰”即凭空臆想。肚,《广韵》属上声姥韵,定母,徒古切。“杜”与“肚”音同。慧琳《一切经音义》成书于元和三年以前,大致如实记载了唐时语言的使用状况,因而,可以据以断定“杜撰”一词早在唐代已出现,其最初的写法应为“肚撰”,后因“杜”“肚”音同而写作“杜撰”,“杜”于是有了“虚假”和“凭空”义。显然,《辞源》(修订版)和《汉语大词典》这两部大型汉语词典在“杜撰”一词的释义上皆可进一步穷本溯源,据慧琳《一切经音义》补收“肚撰”一词及用例,从而揭示其词义演变的内在脉络。
由上可见,“肚撰”已经得到语言学界不少人士的认可。
3.关于“肚X”
《汉语大词典》收有“肚X”的一些词条。
“肚子”:“②犹心中。”如:
(17)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做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刘、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红楼梦》第48 回)
(18)你们但知我形容改变,还不晓得我肚子里面,也明白了许多,竟不像以前鹘突了。(清·李渔《奈何天·形变》)
(19)我们还有许多事情要办,等我回来再商量吧,我倒有个统盘计划在我肚子里。(张天翼《谭九先生的工作》)
(20)他把鞭杆插在车帮上,任牲口自在地走着,他则是眯着眼,肚子里推开了磨。(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一)
“肚肠”:“②犹心肠、心计、心思。”如:
(21)你只管将我来棍棒临身,不住的拷打,难道你的肚肠能这般硬,再也没那半点儿慈悲的。(元·杨显之《潇湘雨》第3 折)
(22)小小年纪,有这等肚肠!不知如何设处,积下许多东西?(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
(23)他今年一十六岁,也不小了,早些寻一分人家,与他偕了伉俪,也放下一条的肚肠。(清·李渔《蜃中楼·训女》)
“肚里”:“心中;胸中。”如:
(24)今人学诗,将章句横在肚里,怎生得脱?(宋·谢良佐《上蔡语录》卷上)
(25)一点浮萍容不得,如何肚里好撑船。(明·王锜《寓圃杂记》卷下)
(26)说到这里,陶阿毛又不说下去了,显然他肚里有话,吞吞吐吐,想说又不说出来。(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肚皮里蛔虫”:“犹肚里蚘虫。”如:
(27)十个人十样性,你又不是老爷肚皮里蛔虫,就这等拿得稳!(清·张南庄《何典》第2 回)
“肚里蚘虫”:“蚘虫,蛔虫。因寄生于人肠胃中,故用以喻能猜到别人的心思。”如:
(28)不曾吃饭哩,你可不早说,谁是你肚里蚘虫。(元·秦简夫《扬州奴》第1 折)
“肚皮里点着灯笼”:“比喻心里亮堂,心中明白。”如:
(29)检验员一楞,他肚皮里点着灯笼,什么事都明白。(陆文夫《荣誉》)
“肚里生荆棘”:“犹言心怀不善。”如:
(30)面结口头交,肚里生荆棘。(唐·孟郊《择友》)
“肚里有偻㑩”:“犹言心怀不善。”如:
(31)阿术言:“文丞相不语,肚里有偻。”彼知吾心不服也。(宋·文天祥《渡瓜洲》诗序)
以上的“肚”都有“心中”“内心”等义。
《明清吴语词典》除收有“肚肠”“肚里”外,还收有“肚才”:“指内才。”如:
(32)幸亏肚才还好,提起笔来就写,登时写成功一封信。(清·李伯元《官场现形记》第23 回)
收有“肚肠角落(阁落)”:“肠子角落。常比喻思想的深处。”如:
(33)忽然肚肠角落里想起那同窗朋友形容鬼是个正经人,才具也有些,何不请他来做个帮手?(《何典》第5 回)
(34)只做自己的官,毫不管别人的苦,我不知他肚肠阁落里边,也思想积些阴德与儿孙么?(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收有“肚肠根”:“常用于表示某种心情达到很高的程度。”如:
(35)呸出来,自 家杀子人,倒还一嘴诈呆面孔,阿晓得我为子个件事务肚肠根才急断拉里哉?(清·沈起凤《文星榜》第18 出)
收有“肚肠硬”:“心肠硬。”如:
(36)格两日啥格能忙,倪格搭来才勿来,害别人家末望(读网)煞快,倷啥能格肚肠硬嗄?(清·梦花馆主《九尾狐》第32 回)
收有“肚肠子”:“肠子。比喻心肠。”如:
(37)勿是介说哉,我今竟坏了肚肠子。……我去叫两个差人来捉了去,又免了是非,又得五百两银子。(清·邱园《党人碑》第12 出)
收有“肚里存见”:“心里想。”如:
(38)我倒肚里存见,譬如割斋僧,弗做声弗做气罢了,你倒拔出卵袋便无情起来!(《何典》第4 回)
收有“肚皮”:“②心(里),思想(上)。”如:
(39)我肚皮里好笑:老爷不要钱,这些箱子是那里来的呢?(《官场现形记》第14 回)
收“肚帐”:“心中粗略的估算。”如:
(40)把衣服铜锡,值得钱数的东西,尽行搬出。也不打个肚帐,匆匆的叠做三担。(清·无名氏《生绡剪》第4 回)
也收“肚肠里蛔虫”:“喻指能知道别人心理的人。”类似表达如:
(41)小阿奴奴推窗只做看个天上星,阿娘就说道结私情。便是肚里个蛔虫无介得知得快,想阿娘也是过来人。(明·冯梦龙《山歌》卷1)
(42)你又不是人家肚子里头的蛔虫,怎么知道人家不愿意呢?(清·张春帆《九尾龟》第97 回)
(43)我到底勿是仙人,亦朆做倷肚皮里向格蛔虫,格落我说勒前头,只猜得六七分陶成。(《九尾狐》第44 回)
宁波方言还有“矮子多肚肠”,意思是身材矮小的人,心思(或“心计”)却很多。“肚肠”指“心思”“心计”“计策”等。
以上的“肚”都是“心中”“内心”义,即思维器官,是隐喻。这就是“肚撰”有“没有根据地编造;虚构”意义的基础,即这个义项是“思维器官”的自然引申。而“杜”(土)的“自己、自家”义却是要远得多了,或者其引申义的理据远远不如“肚”。
能够用“肚”的引申义解释得了的词语,为何非要“舍近求远”呢,岂非“多此一举”?
4.关于“臆撰”及其他
江蓝生(2010)指出,用演绎的方法,根据汉语构词和词义引申的上述规律考证词语的来源十分有效,具有普遍的适用性。比如关于“杜撰”一词的来源,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诚如《辞源》所云:“杜撰之源,说法不一……皆不足信。”十几年前曾根据“臆测”一词推测“杜撰”的原本词形应为“肚撰”,即“杜”的本字应为“肚”,盖“臆”者胸也,“胸、臆、肚、腹”属同一义域,常用来借指人的心智、思想、头脑,如“胸有成竹、心知肚明、腹有诗书”等。但当时仅停留于推测,未去搜寻文献例证。后来看到姚永铭(1999)、崔山佳(2005)文,其中引用了文献中写作“肚撰”的用例。读后一则以喜,一则以愧。另外,《汉语大词典》有“臆撰”一词,释作“犹杜撰”。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语颇近理,似非媪所能臆撰也。”“臆撰”一词的出现,也可证“杜撰”的本词形应为“肚撰”,“杜”是“肚”的同音借字。
我们赞同江蓝生的说法。除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有“臆撰”外,通过北京语言大学语料库(BCC)可以检索到古籍中还有不少“臆撰”的用例,如宋代有赵万年《襄阳守城录》、朱翌《猗觉寮杂记》、潜说友《咸淳临安志》,元代有于钦《齐乘》,明代有胡应麟《丹铅新录》、王锡阐《历说》《晓庵新法》,清代更多,有高宗弘历《御制诗集》、李光庭《乡言解颐》、《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永瑢等编,9 处)、章学诚《书坊刻诗话后》(2处)、阮葵生《茶余客话》、赵翼《陔余丛考》、毛奇龄《西河词话》、顾镇《虞东学诗》、陈启源《毛诗稽古编》、徐乾学《读礼通考》、沈自南《艺林汇考》、皮锡瑞《经学通论》(3处)、文庆等《钦定仪礼义疏》、朱彝尊《经义考》、廖平《古学考》(4 处)、崔述《考信录》、朱景英《海东札记》、罗国纲《罗氏会约医镜》、徐珂《清稗类钞》、《钦定国子监志》、《王右丞集笺注》、《印光法师文钞》、《徐氏家谱》、《清实录同治朝实录》、《清实录道光朝实录》、《来安县志》、《清代学人列传》等。
此外,还有“凭臆撰造”的说法,如:
(44)阎若璩云,邵子出而数明,上下千万载罔或抵牾,此阎氏过信宋学之故,不知皆凭臆撰造也。(清·皮锡瑞《经学通论》卷2)
(45)称妇者公自逆,而即在齐成婚也,是不据防书,不考史事,一如唐人作赋得题,但取题中字凭臆撰造。(清·毛奇龄《春秋毛氏传》卷18)
(46)何则以后写非所据也,错不曾写,书即写,亦安得称今文凭臆撰造,漫无义理,其陋已甚。(清·毛奇龄《古文尚书冤词》)
“凭臆撰造”简称就是“臆撰”。皮锡瑞《经学通论》另有“而臆造不经”的说法,“臆造”义同“臆撰”。
以上说明,既可以说“肚撰”,又可以说“臆撰”,两者是同义词。
除“臆撰”外,《汉语大词典》另收15 条“臆X”词语,“臆”都有“主观地(的)”之义:
臆中:犹言主观想象。
臆必:想当然,任意推断。
臆出:主观所出。
臆见:个人的私见。
臆决:①主观地决断。②主观的决断。
臆改:凭臆测改动文字。
臆定:主观地断定。
臆度:主观推测。
臆揣:犹推测。
臆测:①主观地推测。②主观的测度。
臆想:主观想象。
臆算:主观推算。
臆说:①只凭个人想象的说法。②主观地毫无根据地叙说。
臆辨:只凭推测不辨别。
臆断:①凭臆测而下的决断。②主观地判断。
《汉语大词典》“胸”:“②心中;胸怀。”也收有不少 “胸X”词条,如:
胸中:心中。多指人的思想境界或精神状态。
胸心:胸怀和气度。
胸次:胸间。亦指胸怀。
胸坎:犹心坎。
胸肝:犹肝胆。真诚的心。
胸抱:犹怀抱,心胸。
胸府:犹胸怀,心胸。
胸境:犹言思想境界。
胸膈:②犹胸怀、胸臆。
胸察:犹臆断。
胸臆:②内心;心中所藏。③胸襟和气度。④犹己断;亦指臆测。
胸襟:①犹胸境。指心情、志趣、抱负等。②犹胸怀,指心里头。③犹臆测。
胸怀:犹心中。
《汉语大词典》“肠”:“②内心;情怀。”又收有不少“肠X”词条,如:
肠子:②心地;心肠。
肠肚:犹心肠。指内心活动。
肠肾:犹心肠。
肠腹:②犹肺腑。谓人的内心。
肠绪:犹情绪。
肠断:形容极度悲痛。
《汉语大词典》“腹”:“②肚子。⑦比喻内心。”又收有不少“腹X”词条,如:
腹侮:内心的轻慢。
腹诅:心中咒骂。
腹测:犹臆测。
腹俭:胸中贫乏。比喻学问浅少。
腹诽:口里不言,心中讥笑。
腹臆:犹腹中,内心。
腹谤:犹腹诽。
腹议:犹腹诽。
方一新、王云路(2010)举有不少“肠”单用,特别是与“腹”连用、对举、异文等用例,他们认为,大量的例子证明,“肠”可代“腹”指称肚子、腹部的原因是,在古代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受科技、医学水平的限制,先民对人体各部位及相关脏器的认识往往是模糊不清的。因此,在古代作品中不难看到,“肠”和腹部的其他器官(如肝、胆)一样,被视为表达情感的重要器官,主宰人类的喜怒哀乐,如可用“肠”和“腹”比喻内心、情怀或性格等。该说法符合汉语事实。那么,上面的“肚X”“臆X”“肠X”“胸X”“腹X”等词语都有“心中”“内心”等义,在此基础上引申出“主观”义,这正是“没有根据地编造;虚构”的理据基础,它是自然、合理的。
同时,我们以为,“肚”“臆”“肠”“胸”“腹”的“心中”“内心”义均产生自隐喻,“肚X”“臆X”“肠X”“胸X”“腹X”等词语也可以用认知语言学的隐喻来说明。
综上所述,我们以为可作归纳如下图:
“杜撰”是“肚撰”“以讹传讹”的结果,是“鸩占鹊巢”。同时,一些有识之士仍在使用“肚撰”,但使用频率远远不如“杜撰”。又同时,一些有识之士另造“臆撰”一词,与“杜撰”相抗衡。“杜撰”“臆撰”均自宋代开始使用。
历史上也有人写作“白撰”,但使用时间不长,如沈作喆、陈亮、朱熹等,都是宋人,用例不多,不能与“肚撰”“臆撰”相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