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学—评”一体化模式的挑战与应对
2023-08-15胡琳
胡 琳
在“双减”背景下,如何应对“教—学—评”一体化模式对教学的影响已经成为初中历史教学的一大挑战。“教—学—评”一体化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但这对历史教学来说并不容易。因为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它更加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而这与一些综合素质评价的要求不完全一致。因此,教师需要找到合适的方法应对这一挑战。
一、“双减”政策对初中历史教学的影响
(一)减轻负担:新课改和课程标准的调整
1.新课程改革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历史课程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文化素养。新课程强调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注重启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能力。通过问题定位和解决的方式,使学生对历史问题有深入的理解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2.课程标准的调整
对课程标准的调整也是减轻学生负担的重要举措之一。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强调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分析和应用能力,并将这些能力融入教学过程中。课程标准的调整使教师可以更灵活地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方法和资源,有利于减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压力。
(二)减少考试:改革考试评价制度
“双减”政策还推动了初中历史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减少了笔试和统一考试的频次,提倡综合评价和多元评价的方式。
1.减少笔试频次
新课程规定学校每学期只进行一次或两次笔试,减少了学生的考试压力,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时间和空间。
2.综合评价的推行
教育部鼓励学校采用综合评价方式,将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社团活动等进行综合考虑,对学生进行评价。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减少了对学生单一能力的评价,鼓励学生展现多方面的能力。
(三)“教—学—评”一体化模式的引入
为了更好地达到“双减”政策的目标,“教—学—评”一体化模式被引入到初中历史教学中。
1.教学与评价的整合
“教—学—评”一体化模式将教学和评价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就已经开始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观察、记录和反思,及时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2.教学效果的评估
“教—学—评”一体化模式注重对教学效果的评估,通过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教师也需要根据评估结果对自身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改进。
3.师生互动的重要性
“教—学—评”一体化模式强调师生间的互动和合作。教师需要与学生建立紧密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及时进行个性化指导。学生也需要根据教师的指导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积极参与教学评价的过程。
二、“双减”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学—评”一体化模式面临的挑战
(一)方法层面:教学评价和教学活动的整合
在“双减”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中面临“教—学—评”一体化模式的挑战。具体如下:
首先,教学评价和教学活动的整合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教—学—评”一体化要求将评价融入教学活动之中,使评价成为教学过程的一部分。然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被评价任务所束缚,导致教学活动的自由度受限,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需要将评价融入教学设计中,确保评价与教学活动的无缝衔接,让评价成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单独的任务。
其次,评价标准也是一个挑战。对教学效果的评估需要明确的评价标准。然而,在历史教学中,学科性质复杂,很难通过简单的评价标准来衡量学生对历史知识、思维方法和历史意识的掌握程度。因此,制定科学有效的评价标准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教师需要深入研究历史学科的特点和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出合理的评价标准,既能够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最后,教师角色的转变也是一个挑战。教师在“教—学—评”一体化模式下扮演着引导和促进学生学习的角色。然而,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往往是知识的传授者和权威人物,与学生之间存在较大的距离。因此,教师需要转变角色,与学生建立起平等、互动的关系,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探究,以促进他们对历史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运用。
(二)评价标准:对教学效果的评估
在“教—学—评”一体化模式下,评价教学效果是一个重要的任务。然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评价标准面临以下挑战。
1.综合性评价
综合性评价是指通过多种评价方式和评估指标,全面考查学生在知识、技能、思维以及情感等方面的能力。在历史学科中,仅通过传统的考试分数难以准确评估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因此,学科团队可以采用项目展示、讨论表达、实践操作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的历史背景中进行实践和表达,以考查他们的综合能力。比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历史研究项目,要求他们选择、整理并展示相关历史资料,从中进行观点表达和证据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研究能力。通过综合性评价,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在历史学科中的学习成果,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主观性评价
历史教学对事件和人物的解读和理解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因此评价过程容易受到教师主观认知的影响。为了避免主观性评价,学科团队需要明确客观的评价标准和量化指标。可以制定明确的评价标准和指标,基于这些指标进行评价,避免个别教师的主观评判对学生评价的影响。同时,学科团队还可以组织评审团队对学生的评价进行交叉验证和相互论证,以增强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在评价过程中,可以引入客观测评工具和方法,如观察、问卷调查等,以获得更多的客观数据,减小主观因素的影响。通过强化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可以提高评价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3.个性化评价
在历史学科教学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特点和能力。因此,个性化评价对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至关重要。学科团队可以通过细致观察和多样化评估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风格、学习进度等。基于这些了解,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学科团队可以借助课堂观察、学习记录、作业评估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可以注重发现学生的潜力和特长,并根据学生的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培养计划。通过个性化评价,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三)教师角色的转变:师生互动的重要性
在“教—学—评”一体化模式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更加注重师生互动。然而,这种转变面临以下挑战。
1.教学观念的转变
在“教—学—评”一体化模式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教师是主导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然而,在“教—学—评”一体化模式下,教师需要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和合作伙伴,这意味着教师需要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积极探索和应用具有互动性和启发性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采用更加开放和灵活的教学方式,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来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等,来增强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学生参与度的提高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学生往往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然而,在“教—学—评”一体化模式下,学生的参与度很重要。因此,教师需要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鼓励他们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教师可以采用各种启发式教学方法,如问题解决、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课堂活动,如角色扮演、实地考察等,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和社交媒体等工具,与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从而更好地引导他们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3.引导和支持能力的提升
在“教—学—评”一体化模式下,学生的个别差异和需求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因此,教师需要提升自己的引导和支持能力,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情感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困难,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分享学习心得,并提供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
此外,教师还可以设置学习小组,让学生互相合作、互相支持,在学习过程中互帮互助。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并提供必要的辅导和指导。
三、“双减”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学—评”一体化模式的应对策略
(一)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教学评价和教学设计能力
在“双减”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评价和教学设计能力,以适应“教—学—评”一体化模式的要求。
1.提高评价能力
在“双减”政策实施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师需要提高自己的评价能力,以适应“教—学—评”一体化模式的要求。教师可以通过参加专业培训,学习相关教材和文献,提升自己的评价能力。教师还需要掌握多种评价方法和工具,如学业水平考试、任务型评价、项目评价等,以便更好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全面的评价,教师能够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问题,从而针对性地提供教学指导和支持。此外,教师还应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2.设计多样化教学活动
在“教—学—评”一体化模式下,教师需要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教师还可以组织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入探究性学习,让学生通过实践和实践体验,深入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同时,教师还应结合教学评价的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时间,确保学生能够完成评价的要求。因此,教师需要提前做好活动设计和时间安排,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学科教材的优化:结合“教—学—评”一体化要求进行调整
在“双减”政策下,学科教材需要进行相应调整,以使其更好地适应“教—学—评”一体化模式的要求。
1.精减教材内容
在当前教育环境下,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因此教师需要合理精减教材内容。教师需要根据学科的核心概念和价值观,选择有代表性的内容进行教学,这样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认同,提供更多的能提升学生参与性和互动性的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增强学习的乐趣和动力。
2.引入开放性问题
为了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教师可以引入一些开放性问题。开放性问题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还能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历史内容相关的问题,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让学生互相启发和学习。通过开放性问题的引导,学生能够主动思考,提高独立思考和评价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教学评价的目标,设置对开放性问题的评价标准,促进学生的深层及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三)学科团队合作:协同教研,共同提升教学质量
在“教—学—评”一体化模式下,学科团队的合作变得更为重要。学科团队可以通过协同教研,共同提升初中历史教学的质量。
1.教师协同研究
学科团队可以组织教师进行协同研究,以探讨教学评价、教学设计和评估方法等问题。教师可以分享彼此的教学经验和心得,共同研究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通过不同教师的多视角讨论和交流,可以拓宽教师的思路和视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效。在协同研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互相借鉴和启发,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教学策略。此外,学科团队还可以组织教师参加研讨会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2.数据分享和分析
学科团队可以共同分享学生的评价数据和学习表现,并进行系统化的数据分析。通过数据分析,学科团队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差异和问题,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困难。基于分析结果,学科团队可以针对性地提供教学支持和辅导,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同时,数据分析也可以帮助教师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数据的共享、分析以及对学生的针对性教学,学科团队可以提高整体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教学资源共享
学科团队可以组织教师之间的教学资源共享,通过共享教学资源和教案,提供相互之间的教学支持。教师可以分享自己整理的教学资源和教案,供其他教师参考和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成果,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共享教学资源也可以帮助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节省时间和精力,提高备课质量。此外,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反馈也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能力的提升。
四、结论
总之,在“双减”政策实施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面临新的挑战。为了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教—学—评”一体化模式被引入历史教学中。然而,这种模式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文章提出了相应的策略。旨在通过深入研究和思考,更好地理解如何有效地应对这些挑战,促进学生的历史学习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