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解读的特殊性及教学分析
2023-08-15宋训堂郑彩红
宋训堂 郑彩红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寻找合适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文本解读的过程是引导学生了解文章中心思想以及行文风格的过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对文本的细节进行解析。由于学生的知识掌握不足,阅读技巧相对欠缺,在阅读文本时很难自主深层次感受文章的内涵。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深度探索,获得特殊的情感体验。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解读的特殊性
(一)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包含认字识字、词语积累、句子学习等,这些基础知识的教学占据着小学阶段语文学科教育的重要地位。文本解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文本解读,学生可以扩大词汇量,提高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学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文本解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观点和作者的情感,这是小学文本解读的独特之处。在文本解读中,学生能够真实地体验文章的情感,与作者建立起联系。同时,他们可以将学习到的生字生词转化为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并将文本内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了解语言使用的方法和规律,并且能够通过这个过程认识更多的汉字。文本解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和深入理解文章,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更好地掌握语言的应用方法,同时还能够加深学生对汉字的认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文本解读的角度出发,让学生谈谈与文章作者相似的经历。学生在口语表达的过程中能够结合文本的内容,提高对文本的理解度,同时进行语言的组织。这种阅读教学的形式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整体把握先于个人理解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对文本解读而言,需要教师去引导学生针对性地筛选文本中包含有价值的信息内容,以此来获知文章的中心思想、文章结构的布局方式。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待提高,如果独自阅读文本可能遇到许多问题,因而尤其需要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之下,逐步提高对文本的解读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先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整体性,然后再借助个性化解读的方式,使学生能够拥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同时学生也能够更具阅读兴趣。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遵循先整体把握,再个性化理解的教学原则,才能够使学生拥有科学的阅读技巧和行文思路,才能真正提高个人的综合学习水平。并且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够更具自主性,可以形成独特的阅读思维。在逐渐累积知识的前提之下,学生也能够提高个人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当前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解读的教学问题
(一)教学目标设定方面的问题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确实需要教师设定清晰的教学目标,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来指导学生理解知识、提升阅读技巧、培养逻辑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然而,实际操作中确实存在教师难以落实目标的情况。例如,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备默读能力,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能难以找到相关素材来教导学生达到该标准。教学目标不明确也导致教师在执行教学计划时存在许多问题,最终不得不转变教学目标来完成教育任务,这也体现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秩序过于混乱、作业布置不合理等诸多问题。所以想要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水平,还需在教学目标的设定方面多做考量。
(二)在阅读教学内容引导方面的问题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经常存在教学内容没有重点的情况。部分教师过于渴望转变教学环境和教学模式,一味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教育内容,却忽略了学生当前的学习基础和学习特征,因而体现出教学内容过于繁杂而无法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现象。某些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文本解读的过程中,还存在教学内容泛化和文本解读不深入的情况,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很难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且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经常忽视对学生语言方面的训练,语言本身就是实用性极强的学科,如果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只注重对文本中生字生词的教学,忽略了对学生文本感知能力、语言应用能力、情感共鸣等方面的培养,这样就会制约学生的发展,也不利于学生学习水平和阅读能力的提高。
(三)教学方法选择方面的问题
有些小学语文教师在传授知识时过于注重汉字、单词等的教学,而在阅读文本解析方面相对较浅。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教师常常忽视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未能研究学生的兴趣点,以激发他们对知识探索的积极性。基于此,教师可以考虑更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问题驱动学习、合作学习等,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文本分析和解读,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兴趣。通过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兴趣点,教师可以提供更积极、有趣的学习体验,提高他们的知识探究积极性和学习动力。某些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时,存在技能不娴熟、与语文学科文本融合度不足等问题,而信息技术手段的利用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界的重要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具应用不当也会制约学生的发展,会使学生在解析文本和进行阅读拓展的过程当中存在较大阻碍。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的过程当中,还应当关注学生的反馈。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解读的教学方法
(一)设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设定是进行阅读教学的前提,教师在帮助学生解读文本的过程中,要立足于提高学生阅读技巧,根据具体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教师应当遵循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根据学生的个人学习情况和需求设定教学目标,由此来进行后续的教学。比如,对一些基础相对弱的学生而言,只要让学生尽可能地熟悉生字生词,理解课本意思即可。而对学习水平相对较高的学生,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表达、习作创作,从而使学生能够成功进行知识拓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以人教版三年级《妈妈的账单》一文的教学为例,在文中,小男孩彼得和妈妈的账单是这篇文章的主线,整体表达的是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明确设置教学目标。对基础相对弱的学生,教师可让其将文章中的重点文字标注出来,通过整理,与同学分享。而对基础相对强、知识解读能力较高的学生而言,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段落当中分析语言表达的含义,使学生能够深层次地理解妈妈对彼得无私的关怀和付出,从而使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学生也能够由文章中的内容联系到实际生活,感受母爱的伟大。教师可以借助阅读教学环节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感恩之情。教师只有让学生在针对某一主题进行系统性的知识探究时,才可精读和细读文本内容,帮助学生逐渐积累词汇知识,解析文章的主旨思想,达到阅读学习的目的。小学生的阅读基础有待夯实,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个人能力设定教学目标和计划,切不可揠苗助长,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
(二)有效地确定和解读文本内容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素材内容时,需要根据教学目标,设定教学方案。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较多,包含文字、词句、修辞手法、文章语言表达技巧等,诸多教学内容的教学要求和特性存在一定的差异。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阅读文本的特点,尽可能地传输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学习更多的知识内容,要引导学生精读文本。比如在解析某一段描述性文字时,除了了解生字生词及其语言含义外,还要使学生可以深层次地理解整段信息,对中心思想进行思考,从而建立与作者的连接,能够透过语言文字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态度。教师要学会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和整合,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从而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阅读学习技巧。在之后的自主阅读过程中,学生才更能把握要点,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以人教版三年级《一面五星红旗》一文本的教学为例,该文讲述了一名中国留学生的故事。他在一次漂流活动当中发生了事故,在面对困境时,他拒绝了面包店老板用国旗换面包的要求。这种伟大的爱国情怀不仅维护了国旗的尊严与祖国的尊严,更彰显了其个人的美好精神品质和高尚人格。在该篇文章中,“爱国”是重要的情感要素。教师在引导学生解读文本时,要有效确定和详细分析文本内容,使学生可以透过语言文字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态度。想要提炼出“爱国”的情感要素,教师须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探索空间,让学生对每一个字、每一句话进行仔细阅读和甄别,有效调动个人的想象力,借助文章中关于语言、行为、心理的描述来总结作者的情感态度。文章中有这样一段字:“拿着鲜艳的国旗,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突然,我摔倒在地上,就什么也不知道了。”这段文字描述了主人公拿着国旗走向外面,突然摔倒在地,然后失去意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些标志性的动作进行解析,以体会主人公的爱国情怀。通过挖掘文本中的情感细节,可以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使他们更深入地探索文本内容。同时,学生也能清楚地了解在情感表达中相关修辞手法的使用方法。通过有效地确定和解读文本内容,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
(三)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状态下结合相关的文本,灵活地借助教学方法进行学习和深入体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不断地积累词汇,进行语言锻炼,实现自我的发展提升,并能在知识巩固和个人反思的基础之上,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要根据文本的特点,帮助学生解读文本内容,了解其中心思想,判断文字的异同。比如,教师可引导学生依次对多篇主题相似的文本进行对比,从而获知该类型文本的语言表达特色,也可对文本的不同之处进行比较,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以人教版《富饶的西沙群岛》和《美丽的小兴安岭》两篇文章为例,文章都是描写祖国的大好河山,教师可以进行对比式阅读教学,帮助学生了解景物描写的方法。为了激发学生对祖国美景的热爱之情,教师可以借助《富饶的西沙群岛》和《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两篇文章进行共读教学。通过详细分析两篇文章在景色描写上的异同点,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创作手法。比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运用了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通过由上到下、由近及远的描绘方式来展示西沙群岛的美景。而《美丽的小兴安岭》则以季节为线索,利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来描绘小兴安岭的美景。利用对比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能增加对相关修辞手法的了解。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升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阅读文本的解读引导,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帮助学生增强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和文本的解读能力。另外,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也可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展示西沙群岛和小兴安岭的美丽风光,让学生在观看图片、视频等过程当中更具身临其境之感,可以真正感受美丽景色的风姿,从而产生强烈的国家领土意识,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发自内心地产生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四)借助小组合作探究形式
在众多的阅读教学方法当中,小组合作探究模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也是现代教育界普遍推崇的一种学习方式。作为语言类的学科,学生在学习生字生词的同时应当加以应用,才可巩固所学,学以致用,也才能提高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加快速地掌握知识。教师可以根据相关文本内容设置课堂探究主题,让学生就相关问题进行分组探讨,从而发挥集体的力量来解答问题,这种教学形式可以使课堂的气氛更加活跃。教师要合理地进行分组,使小组内的成员可以尽可能地性格互补。在彼此交流和产生头脑风暴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以人教版一年级《我多想去看看》一课的教学为例,在初读文章时,教师可先带领学生对文章中的生字生词进行标注和理解,然后在深入探究文章时,对重点段落进行详细解析,让学生对相关段落展开合作交流。在分组探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选一名代表,总结小组的探究成果,组织语言,表达对该段的理解和感悟。这种分组探究的形式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非常符合时下素质教育的要求,可以使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同时也能够尝试与他人进行沟通,了解他们对同一段文本内容的认知。为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老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以小组形式来对自己喜欢的书籍进行分享,小组内成员可以互相推荐,这有助于调动他们的阅读兴趣,也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学生的阅读负担。教师还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鼓励他们做读书笔记和写读后感,并与他人分享。通过这样的交流和反思,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书籍的重点,同时也能够与同学们进行有意义的讨论,相互学习,建立友谊。在积极的学习氛围中,学生能够更快地提高阅读技巧和能力,更轻松地享受阅读的乐趣。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解读文本内容,教师还需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并根据目标完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教师还需要在尊重学生个性化差异、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高效教学的基础之上,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教师可以与学生合作进行文本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与他人进行合作来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多篇文章,并进行对比分析,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同时也让他们注意到不同文本在修辞手法上的差异。通过以上方式,学生可以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