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基层文化馆开展群众文艺创作工作的思考
2023-08-15吴蕾
◎吴蕾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在满足精神文化需求的过程中,对群众文艺创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基层文化馆需要充分发挥组织、教育以及辅导等功能,为文艺创作者提供相应的指导,进而为我国群众文艺事业的持续、深入开展贡献力量。基于此,基层文化馆首先需要对群众文艺创作工作的重要性有深刻的理解和认知,并且能够对该项工作的实际开展情况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策略,进而提升群众的文艺创作水平。
一、群众文艺创作工作的重要性
首先,长期以来,文艺创作给人们的印象是“高大上”,只有专门从事文学、艺术等相关工作的人们才会参与此项工作,极少有基层群众参与其中。而就文艺创作而言,如果没有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实际文化艺术需求,那么所创作的作品很可能脱离实际,在细节的处理上也难免与群众的思想意识、审美习惯等不符,也便难以获得群众的喜爱与认可。因此,文艺创作既要贴近群众的实际生活,又要吸引群众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以便营造良好的文艺创作氛围,挖掘群众的艺术创作潜能和审美水平,进而创作出更加贴近群众生活实际的文艺作品。
其次,通过开展群众文艺创作,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基层,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共同营造和谐、健康的社会环境。例如,基层文化馆通过承办各类具有教育意义的文艺活动,可以帮助人们养成积极乐观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最后,群众文艺创作有助于树立文化自信。要想创作出一部好的文艺作品,首先需要充分挖掘该地区的文化脉络,使作品更加具有文化内涵和深度,让观者能够从中感受到文化的熏陶,进而对文化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文化自信心,从而推动我国文化事业实现更好的发展。
二、基层文化馆在开展群众文艺创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文艺创作作品质量有待提升
文化馆担负着繁荣文化事业的职责,而文艺创作作为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各地都在大力推进此项工作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整体开展情况看,部分地区文艺创作作品质量仍有待提升。具体表现为:在具体的文艺创作理念上相对较落后,未能全面了解新形势下所提出的文艺创新与创作要求,缺少对其他优秀创作理念和经验的借鉴,对于自身在文艺创作方面的工作要求与发展特色缺乏深入考量,限制了作品整体质量的提升。此外,也有部分创作者受自身工作经历、认知以及成长环境所限制,对文艺作品创作的视角偏向某一角度,文艺作品题材与文艺创作形式表现出单一化、同质化特点。
(二)文艺创作与群众日常生活不符
与群众实际生活贴近、真实反映群众文艺需求的作品才能够吸引群众的关注与喜爱。但当前很大一部分文艺作品创作并没有深入基层取材,也未能充分挖掘群众生活中的闪光点,文艺作品创作表现出较强的专业性,从而导致文艺作品创作脱离实际。另外,有些基层文化馆未能真正认识到本地区非遗文化的重要性,对地区特色文化重视度不足,在进行文艺创作工作的过程中,没有将其融入作品中,以至于现代文艺形式并未成为非遗文化的有效传承载体,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这也是文艺创作脱离群众日常生活的一种表现。
(三)群众文艺创作经费投入不足
群众文艺创作的过程通常较复杂,除了要表达作品的创作理念外,还需融合制作、培训、辅导及展出、表演等过程,面对如此复杂的流程,自然不能缺少人力、物力的支持与保障。但囿于群众文艺创作经费存在不足、缺少创作人才等问题的限制,导致群众文艺创作与开展工作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此外,受制于经费不足的原因,部分地区文化馆也无法经常开展有关于群众文艺创作的采风活动,从而使创作者的创作题材、思维受到限制,也会影响群众文艺创作作品的呈现效果。
三、基层文化馆开展群众文艺创作工作的策略
(一)贴合群众实际生活,加大文艺创作宣传力度
一直以来,曲艺、诗词、书法以及戏剧等文艺创作都在推陈出新的道路上一路前行,发展至今涌现出无数精品。在新时代背景下,相关部门对文艺创作予以高度重视,其目的在于丰富和充实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然而,文艺创作除了需要相关部门的组织、参与,更加需要广大群众为其深入开展而协同努力,在丰富文艺作品创作内容的同时,进一步提高群众的文艺素养。
对此,相关部门需要采取有效的宣传手段,引导广大群众加深对文艺创作的认知程度,使他们能够通过文艺创作获得精神文化生活的满足。一方面,可通过官网、快手以及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开展文艺作品创作征集活动,鼓励群众的参与积极性;或者通过邀请文艺界名人进入直播间,通过生动有趣的话题与广大群众进行交流与互动,鼓励并发掘、培养群众进行文艺作品创作等。相关工作人员也可将文艺作品创作的过程上传到官方网站、微博等新媒体平台,鼓励群众观看并发表看法和建议,以便根据群众的反馈意见进行修改和完善,以此使文艺作品创作能够更加贴近群众的审美需求。另一方面,积极鼓励民间创作团体,为文艺创作的发展贡献力量。相关部门应对民间创作团体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培训,鼓励并帮助他们更好地创作文艺作品。也可以设定一个主题,让群众围绕这一主题进行小说、话剧、舞蹈等形式的作品创作,针对审核评选通过且富有正面引导性的文艺作品,可给予适当奖励。
例如,为广泛凝聚行业力量,塑造新时代文化馆形象,浙江全省文化馆积极响应全国首个“文化馆服务宣传周”,开展一系列高质量展演展示、比赛等活动。“文化馆服务宣传周”以“开放·融合·创新”为主题,“艺心一艺 文艺赋美”365 行动为载体,以“文化艺术类培训机构师资队伍”等六大志愿团队为主力,开展包含合唱团巡演、湖腔雅韵唱响乡村、绿叶志愿服务队走进莲花庄等演出活动,内容涵盖声乐、器乐、旗袍秀、戏曲等多种表演形式。助力实现“人人皆有文艺之心,人人都有文艺之长,文艺助力全域美丽,人人共享精神富有”的公共文化服务目标。
(二)建立较为完善的创作机制
基层文化馆要想使文艺创作能够实现更好的发展,使群众能够更好地融入其中,就必须要积极完善创作机制,只有将准备工作做好,才能确保后续工作顺利推进。
一方面,将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彰显时代精神等作为审核标准,文艺创作作品应具有文化内涵和教育意义,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例如,围绕支教、乡村振兴以及致富带头人等主题进行作品创作,作品取材于群众生活实际,才能更好地让群众产生情感共鸣。另一方面,创建激励机制。针对文艺作品创作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激励标准,如视频、文章以及表演等类型作品,可按照相应的标准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不仅可以充分调动群众进行文艺创作的积极性,也可以促使他们创作出更多的文艺精品,从而推动当地群众文艺事业持续深入开展。此外,相关部门在组织开展文艺作品创作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培训、辅导以及教育等职能,如通过举办文艺创作比赛、辅导班等形式,吸引更多群众参与创作,为文艺创作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例如,“浙里文化圈”是“品质文化惠享”应用的服务端,着眼于构建“24 小时不打烊”的在线文化空间,以公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导向,以“15 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为依托,按照“看书、观展、演出、艺培、文脉、雅集、知礼”七大场景,提供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的一体化、模块化服务,并通过用户精准画像,实时推送文化展览、图书借阅、文艺演出、艺术培训、志愿服务等清单,致力于推进公共文化资源配置闭环、精准服务闭环、管理调度闭环、评价监测闭环,为公众打造丰富多彩的“一站式文化链接”。应用系统以用为本,上线是系统开发的里程碑,也是系统脱胎成长的第一步,只有通过完善功能、优化服务聚人气,通过整合资源、创新机制更有效率地聚人气。借助“浙里文化圈”应用系统,旨在让群众足不出户便能便捷享有多种文化惠民服务,同时也鼓励群众经常到各类场馆接受文化熏陶,通过线上与线下紧密互动,让“一站式文化链接”由表及里不断深入。
(三)积极创新文艺创作题材
群众文艺创作的作品题材丰富多样,不同群体的喜好也存在差异,这也表明文艺创作题材的多样化有利于拓展受众范围,如中老年群体喜好反映时代生活变迁的历史题材,而年轻人则更偏好现代题材。由此可见,只有不断创新题材才能吸引更多新的受众,从而更好地展现群众文艺创作的社会教育功能。一方面,为了进一步拓宽文艺题材吸引更广泛的受众群体,相关部门应积极引导和鼓励相关工作者创新文艺创作题材,尝试融入时代元素,以贴近并满足群众的审美喜好。同时,为了使文艺创作题材更加宽泛,也可采取有奖征集的方式来获取更多的创意。既使文艺创作题材范围得到有效的扩展,也能够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文艺创作活动。另一方面,鼓励创作团队深入群众生活实际,只有让群众文艺创作真正扎根于生活这片沃土,才能赋予作品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例如,在浙江省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下,近年来,全省群文工作者强化精品意识,狠抓文艺创作,坚持讲好浙江故事,提升浙江群众文化影响力,推出了一系列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有广度、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群文作品,特别是为备战第十九届全国“群星奖”加工打磨了一定数量的优秀群文作品,为浙江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群舞《擂鼓声声迎归帆》根据温州洞头独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脚擂鼓”改编创作,以鼓声传递对家人的深切思念和对生活的美好期许,讴歌海岛人民的幸福生活;杭州市萧山区文化馆、杭州市萧山区文化旅游体育发展服务中心表演的戏剧小品《我干的》,以诙谐幽默的喜剧形式倡导办实事、敢担当的工作作风;温州市龙湾区文化馆表演的男女声演唱《妈妈的酒》晒出代代相传的精湛制酒技艺,诠释了中华血脉生生不息、家国大爱绵延不止、优秀文化永恒传承的深刻内涵。
(四)为文艺创作营造良好的环境
群众文艺创作环境能直接影响群众文艺作品质量。要想营造良好的群众文艺创作环境,不仅需要提高对群众文艺功能和作用的认识,还要明确群众文艺创作的根本目标是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以及牢牢把握群众的文艺需求发展方向。而要想实现群众文艺创作的精品化,首先需要重视创作队伍的建设,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并加以引导,推动群众文化事业的突破性进展;其次需要重视创作场地、经费以及各级部门的支持等。为创作者们营造较好的创作环境,不仅能使创作者专心创作,还会获得更优质的创作成果。群众文艺创作队伍需要经过专业化的培训和充足的创作经费保障,以达到更高的素养水准以及专业知识的进一步跨越。
例如,今年9 月,浙江省积极开展“百馆联动迎亚运”系列活动,由浙江省文化馆纵向贯通各市、县101 家文化馆,以“喜迎八方来客、共享亚运精彩”为着力点,推出5300 余场群众文化活动,涵盖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美术、摄影等多种艺术形式,助力放大亚运声量,提升全民艺术素养,推动公共文化共同体建设。以亚运之名、赴文化之约。浙江省102 家文化馆秉持开放、融合、创新的发展理念,推动城乡群众更好地享受美好生活、激发创造活力,不断促进群文活动与体育休闲有机结合、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进一步发挥好文化馆的凝聚力,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赢得“一呼百应、海纳百川”;要发挥好文化馆的带头作用,鼓励群众文艺创作,做好全民艺术普及,实现“百姓百艺、百花齐放”。
四、结语
总之,基层文化馆是群众文艺创作工作的重要主体,也是引导广大群众参与文艺创作的重要力量,在群众文化事业飞速发展的前提下,基层文化馆应积极采取相应措施,营造良好的创作氛围,吸引更多群众参与,确保创作题材多元化,以此创作出更多受群众欢迎的文艺作品,最大程度地满足不同受众群体的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