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发展路径探析

2023-08-15马菁

参花(下) 2023年12期
关键词:群众基层活动

◎马菁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注重群众文化建设,既是保护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也是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和提高群众幸福感的重要途径。因此,要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共建共享,推动农村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展乡村文化旅游,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本文对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如何有效发挥群众文化的作用进行简要分析。

一、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满足人们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需要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乡村是基层文化建设的主战场,而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通过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传承发展传统习俗,可以加强基层群众内部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同时,有利于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基层文化建设是推动社会繁荣发展的基石,是面向广大群众宣传先进文化的有效平台,是促进精神文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和提高基层群众素养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层群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承载者和传播者。如今,在农村,各种文化场所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各地,各地依托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资源,把散落在民间的曲艺、戏剧、美术等民风民俗融入群众文化建设与活动开展中,建立了主题鲜明、风格独特的文化活动场所。注重传承乡俗、弘扬民风,恢复民间传统工艺文化的生产活力,这也是对乡村优秀文化的最好传承与保护。[1]

(三)激发基层群众文化活力

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和根脉,是一个地方独有的特殊资源,也是最吸引人、感染人的特殊资源。推动乡村振兴文化赋能是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根本和保障。从宏观角度看,乡村文化建设发展不仅能为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是在激烈竞争环境中为乡村赢得发展优势的突破点。[2]通过组织文化艺术节、展览和演出等活动,可以激发和培养群众的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提高基层群众参加群众文化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基层群众文化活力。

二、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当前,一些地区的文化教育资源还相对匮乏,缺乏文化设施、艺术团体和专业人才,以及系统的乡土文化教育课程等资源。这种状况限制了基层群众参与和享受文化活动的主动性,限制了基层群众对文化知识和各种技术技能的学习和提升,从而也导致文化建设在基层地区的覆盖面不广,与乡村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存在差距。一些基层群众对参与文化活动的意识和兴趣较低。另外,缺乏多样化的参与方式和平台,也限制了基层群众积极参与文化建设的能力和机会。在一些地方,基层群众文化建设过度市场化的问题比较突出,文化活动和表演倾向于以利益为导向,过多关注经济效益,而忽视了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这种倾向可能会对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实践路径

(一)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既要塑形也要铸魂

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对乡村生态振兴、文化振兴,促进乡村文化繁荣,培养文明新风,建设和谐家园具有重要的推动和引领作用,乡村文化建设是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的工作,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发展的根基。在群众文化建设中,要把乡村文化发展纳入乡村振兴发展总体规划中,成立乡村文化振兴工作专班,同乡村振兴总体工作共部署、同推进,确保落地落实落细。[3]文化就是乡村振兴的魂,乡村文化不仅产生、服务于乡村,还能扩大乡村文化的社会化传播,更好地巩固自身的主体性,增强内生活力,彰显自身的独特价值。促进乡村精神面貌和品质提升,更能让广大群众在实现物质富有的同时,实现精神上的富足。乡村文化只有落地生根,才能枝繁叶茂、开花结果。

我国注重农业,具有灿烂的历史文化,优秀乡土文化深深地根植于广大群众的意识中,在大力开展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同时,要高度重视精神发展,深入实地调查研究,把对历史文化的保护及传统戏剧演出、非遗产品的传承与保护贯穿于文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文化作为一种更基本、更持久的力量,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精神激励、智慧支持和道德滋养。

(二)加强对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培训与支持

加大教育培训力度,着力抓好社区文化宣传工作人员、文艺骨干等培育队伍工作,发挥文体能人的带动作用,对辖区群众文化队伍人才建设进行完善,进一步激活乡村活力。通过组织专业培训班、研讨会和交流活动,提升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同时,建立健全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者的激励机制,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空间,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新能力。此外,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也是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可以通过引入文化创意人才、艺术家和专业团队,为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创新发展注入新鲜血液。鼓励他们参与文化活动和创作,并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支持,帮助他们在文化领域展现才华和创造力。

通过组织文化艺术展览、演出交流、文化节庆等活动,促进城市文化资源向农村输送,让基层广大群众感受文化活动的多样性以及高雅艺术的感染力。同时,也要将乡村的特色文化通过多渠道进行传播和推广,增强乡村文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加强基层群众的乡土文化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也可以开展丰富多样的乡土文化教育活动,如艺术培训班、传统技艺传习等,让基层群众了解和学习各类文化知识和技能。此外,更要积极推进文化技能培训,如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为基层群众提供学习和展示的平台,激发创造力和个人发展潜力。[4]这样不仅能够丰富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文化素养和幸福感,也能够促进乡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三)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良性组织建设

为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基层文化阵地作用,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通过强化队伍建设、创新活动载体等举措,积极推进基层文化建设工作,不断丰富辖区居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加强良性组织建设。

一是积极探索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完善并优化文化工作体系。把基层文化建设和全民健身活动纳入整体工作框架,建立以街道文化员、社区文化骨干为主体的文化建设责任体系,保障公共文化工作规范健康开展。二是充分挖掘辖区文化资源,培育特色文化,以村(社区)大型活动为载体,积极与辖区单位、企业、学校联动,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艺活动,以及当下重点工作的知识宣传活动,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丰富乡村群众文化生活,同时,进一步提升群众对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认知能力。三是强化文化育人功能。注重发挥基层文化团队、基层文化组织员、文化志愿者、文化服务积极分子作用,增强文化服务和文化发展后劲。持续发挥以文悦人、以文聚人、以文化人作用;丰富特色活动、节庆活动载体,深入开展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鼓励和扶持原创、自创等更多具有浓郁乡村特色、充满正能量、深受农民欢迎的文艺作品;不断提升群众文化素养和生活品质,最大限度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乡村文化振兴是振兴乡村建设的总体目标之一,也是推动乡村发展的内在力量。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夯实文化基础,文化振兴要实现全覆盖,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文化广场、戏台、宣传栏、文化器材、体育设施、村村通应急广播等综合文化阵地,以品牌文化活动为特色,以文化人才队伍为支撑,构筑起“以文惠民、以文聚民、以文育民、以文化民、以文乐民”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好文化体育艺术节、农民文化艺术节、文艺工作者走基层、送电影下乡、文化进万家等平台载体作用,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为文化振兴注入精神动能;结合民俗文化、民间传统技艺、乡土风情风貌、田园风光等创意开发数字文化产品,充分发掘文化创意,用好用足数字文化资源,以数字化培育基层文化新阵地,不断激发乡村文化振兴新动能。

文化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扮演着不可复制的角色,承担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基层文化振兴要搞好顶层设计,要绘就乡村文化振兴美好蓝图。合力把乡村文化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来抓,推进基层文化阵地建设,积极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深挖乡村文化,强化宣传引导,激发巩固拓展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乡村要发展好,繁荣文化很重要,只有在文化的滋润下,以乡土、乡容、乡情、乡音、乡邻、乡德等为纽带,以乡土社会为依托、以农业经济为根基的乡村文化,才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内容,不仅代表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主脉,更是凝聚乡村振兴精气神的精神母体和支撑。[5]

(五)加强文旅融合协同发展

发挥乡村本土文化资源优势,深入推动文化与农业、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激发乡土优秀传统文化活力,将文化产业融入乡村经济社会发展,以文化振兴促进乡村振兴。深入挖掘乡村文化特色,继续加强“一村一品”特色建设,以“文化示范村镇”为重要载体,积极引入新的要素加强品牌培育、发展新兴业态,打造成“一村一品”提档升级的样板,借助“互联网+”扩大基层文化市场辐射范围,将乡村文化产品和服务不断做大做强。探索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新模式,着力打造都市圈文化旅游发展,强化文化体验廊道和文化体验线为建设重点,辐射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片区和文化弘扬发展片区,构建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新格局。

将文旅融合、协同运行,推动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等文明实践活动,大力推进城乡文化馆、文化站建设,筑牢乡村文化阵地,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惠民服务活动,让人们真正享受到文化带来的幸福,实现物质富有到精神富足的跨越。只有乡村文化繁荣发展,才能更好地实现群众精神富足。可以组织文艺工作者开展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主题志愿服务进乡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送戏下乡、农家书屋集中阅读等活动;组织农村电影公益放映;举办群众文化艺术培训,更好地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结合实际,突出顶层设计,坚持大旅游、大文化、大融合思路,让文化全域开花,旅游串珠成链。通过文化与旅游、文化与农业等各方面融合发展,擦亮文化“名片”;把旅游品牌做响,全面提升全域旅游核心竞争力,彰显独特地域风韵,加快推动生态绿色崛起,加快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步伐。利用举办乡村文化活动年系列活动为契机,持续做好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大文章,加快释放文旅潜能,让文化“动”起来,让旅游“火”起来,让消费“旺”起来。[6]

乡村文化倡导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和谐共生,形成人们共同遵守的生态道德,植入文化传统和生活习俗的“根”与“魂”。因此,生态旅游是乡村全面振兴的价值引领。把乡村生态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离不开乡村文化的强力支撑。立足地方特色资源,深入挖掘非遗等地域文化资源,加强民俗文化、农耕文化保护,培育国家级传承人。紧紧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以满足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期盼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打造乡村振兴样板、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保护挖掘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培育品牌乡村旅游目的地和乡村旅游运营主体。建设文化旅游新高地,文旅携手共建品牌、共探文脉、共保生态,打造文化旅游带。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基层文化建设的合规管理和合规体系建设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只有通过不断完善规划、提高管理,才能让群众享受到文化获得感、幸福感,这样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才会持续发展。只有不断发掘自身独特的乡村文化资源,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才能提高乡村文化的吸引力,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丰富群众的文化活动,提高群众满意度。

猜你喜欢

群众基层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多让群众咧嘴笑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