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藏昂仁县白日吾其佛塔建筑风格与艺术特征考察

2023-08-15罗伯特维塔利RobertoVitali

西藏艺术研究 2023年1期
关键词:德庆佛塔

罗伯特·维塔利(Roberto Vitali)著

仁青卓玛 完么东智 译

一、白日吾其①又作“贝日吾其佛塔”,本文涉及汤东杰布传记的内容翻译引自久米德庆.《汤东杰布传》(汉文版)[M].德庆卓嘎、张学仁 译.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7;久米德庆.《汤东杰布传》(藏文版)[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2.佛塔建造与史说

汤东杰布②汤东杰布全名为汤东杰布尊追桑布,在其传记中将其生卒年代定为1361-1485年,但是学者才旦夏茸根据藏历认为,他享年128岁,Tucci(1949.163)、R.A.Stein(1959.238)、Gyatso(1980.115.n.2.)等人将其生卒年代定为1385—1481年.有着藏传佛教传统瑜伽贤者的特征,普遍被称为“疯子”③拉萨大昭寺东面庭廊内一根木柱子上嵌有两块石头,相传为藏念和卫念(gtsang smyon、dbus smyon)两位瑜伽贤者留下的痕迹.,故而用常规思维和言辞无法描述他的行为准则和神秘经历。“疯子”通常是指通过苦修来净化心灵,用精进的道法打破世俗常规,进入解脱道的一种状态。汤东杰布是一名大成就者,他大部分精力在为民谋生上,而非闭关冥修。汤东杰布也是一位科学家,在修桥的同时研究藏戏,使戏剧更加系统化和规范化,享有“藏戏之父”和“铁桥建造者”之美誉。据说,西藏几乎所有铁索桥的建造都有他的功劳。而修建桥梁并未使其才思枯竭,他还参与了西藏各种神殿的建造。

汤东杰布因诸多杰作而被学术界关注,但有一项其耗费心思的作品却鲜为人知,那就是久米德庆④久米德庆的《汤东杰布传》著于1540年,Tucci(1919.16)认为其著于1588年(土鼠年),R.A.Stein(1959.220)则认为是1609年。藏文的同一个传记总有不同的版本,汤东杰布的传记除了有德格版本之外还有印度新德里版本.在《汤东杰布传》中提到并详细描述建筑细节和风格特征、耗费汤东杰布时十年精力的白日吾其佛塔(图1),此塔位于一条偏僻的河岸北面,名昂仁①我在1988年秋访问了白日乌齐佛塔。该遗址位于昂仁河的北岸约80千米处。一条崎岖的道路从拉堆北万户遗址延伸至白日乌齐。从桑嘎北到白日乌齐穿过山脉的一条小道也可以到达这个景点。在路途中遇见了之前在转冈底斯山时的同伴,应他们请求,白日乌齐的僧人才让我参观了每一层佛塔和相关所依供物等,不然平时只让朝圣者参观第一层阶基.(图2)之地。汤东杰布在拉堆北的昂仁苯塘②久米德庆.《汤东杰布传》(藏文版)[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2:268.时,将炯东悉(ཅུང་གདོང་ཞུར།)上部区域称为‘白日吾其’。于戊辰(藏历阴土龙年)1448年,到达拉堆北③萨迦县属地。为13世纪八思巴创建的十三万户之一。(译者注)昂仁第巴④指萨迦时期的万户长。(译者注释)府邸言:如果此地免收两年的土地、水、干草、建筑和服役等税役,并且有自愿做功德的工匠,我可以在白日吾其弘扬佛法。第巴接受了他的提议。之后,他到罗协嘎(ལྷོ་ཤེལ་དཀར།),与拉堆南的第巴大司徒·拉泽加卜(སྡེ་པ་ཏའི་སི་ཏུ་ལྷ་བཙུན་སྐྱབས་དཔོན།)主侍从会面,第巴请求大成就者为此地万众造福传法,便答应设立弘法场,并建议将法场建立在东悉之地,即罗、降、阿(ལྷོ་བྱང་མངའ་གསུམ།)⑤此三处指拉推南、拉推北、阿里下部地区的贡唐一带。(译者注)民众集会之地。拉推南的第巴同意后,从所属地给大成就者提供了工匠、木材和工人等⑥久米德庆.《汤东杰布传》(汉文版)[M].德庆卓嘎、张学仁 译.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7;久米德庆.《汤东杰布传》(藏文版)[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2:270.。

图1和2为拉堆北日嘎河(rA ga gtsang po)北面的白日吾其佛塔,1449-1456年由汤东杰布建造

1449己巳年(土蛇阴年),汤东杰布带领许多拉堆北第巴工匠到达日吾其修建了吉祥多门塔⑦吉祥多门塔由内外两部分构成,内置为佛堂,外形为佛塔。地下四层为四方形且中间部分凸出,每一面的凸出部分都有门,最多有一百零八门,五十六门、十六门等,是藏式建筑中具有纪念意义的一项复杂工程。吉祥多门塔的建筑样式在佛教后弘期的西藏中部地区寺院建筑中普遍流行,且此类建筑技艺在延续了几个世纪后有西藏本土化特征。(译者注)塔基。师徒用土石结构打好地基,在大家的努力下,修建佛塔所需的土块和石头推成小山。当佛塔修到塔瓶部分时,就已经坍塌了三次,于是决定重新修砌,扩大塔基,以使外部更加华丽壮观。但是,在修建每层阶基时,砌头冒出散粒青稞⑧被视为不祥之兆。,使僧人和工人大受挫折。大成就者便言:“‘人生聚德能长寿,村舍破旧要维修。为法为众行善业,舍弃此生求来世。若在我有生之年不建成此塔,四大种将混乱不堪,使得雪域横遭狂风卷席,或干旱炎热如火,或洪涝暴雨成灾,或各地纷争械斗,或病疫法染尸骨遍野。为了消灾灭难,平衡四大种,必须修建吉祥多门塔,参加此塔修建者,无论有意无意有缘无缘,只因为众生行了善业,死后必然升至极乐世界。’众人听罢,皆有所悟。坚定了信心,便安心留下来建塔”⑨久米德庆.《汤东杰布传》(汉文版)[M].德庆卓嘎、张学仁 译.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7;久米德庆.《汤东杰布传》(藏文版)[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2:271.。

“汤东杰布白天亲自参加修塔劳动,夜晚禅居修行洞里。有几个执迷不悟,好吃懒做的人,非常痛恨汤东杰布。他们打算把汤东杰布扔到悬崖下摔死。一天,他们带着凶器来到汤东杰布面前。‘你们到此作甚、尽快挖石头去吧……’没等汤东杰布说完,他们就用矛狠狠刺过去。汤东杰布顺势夺过矛来,毫不费力地在膝盖上一支支折断,嘴里说着:‘几根矛就想害死人,那得死多少人啊!’一天在采石场上有一位身着白衣的僧人工匠,抱起一个大石头往一块岩石上砸去,不料正好打在汤东杰布身上‘啊呀,不好了,我把喇嘛打死了’。白衣喇嘛见状惊叫起来。可是汤东杰布没有被砸伤,他若无其事地安慰白衣喇嘛道:‘没关系,没什么的’。有一次,采石场发生了事故。三天没打下一块石头,可建塔的工匠急着用石。于是,汤东杰布拿了一根一庹长的铁钎,打进石缝里,用力一撬,岩石一下子塌下来压在他身上,整整压了三天。那些好吃懒做的人们以为汤东杰布被压死了,便幸灾乐祸地嚷道:‘这下可好,大修行者一死,我们就不用再干活了’。弟子们听说后,停止了修塔工作,跑到现场,一面祈祷一面翻石头:寻找汤东杰布的尸体。弟子们把乱石搬开后发现,汤东杰布安坐在石坑里的一块大石头上,比过去显得更加威风凛凛。他对弟子们说:‘这是障魔们制造的一场大事故,我们决不能向它们低头,使它们的阴谋得逞。如果我们害怕它们而退缩,那它们就会得寸进尺,为所欲为。如果我们无所畏惧,勇于斗争,那我汤东杰布就能战胜它们。我汤东杰布的胜利,就是众生的胜利!把这次事故作为今后大行善业的一个新的起点吧。这塌下的岩石,正好作为建塔的石料,工匠们再也不愁没有石料用了,尽管我从此再也不能去周游世界了,然而我还要派遣弟子们,继承我的大业,继续周游行业,去解救更多的众生!”①久米德庆 著,德庆卓嘎,张学仁 译.《汤东杰布传》(汉文版)[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2:128.

白日吾其的大门修建在此地的主干道上,因此有些人无法理解收取入境税,并避税绕道而行,有些人则采取激进措施,反对税收。因为争执,修建工作暂时进入了停顿的状态,一些工人则认为他们从劳役中解脱了。彼时,大成就者为所有贡献者祈祷,无论尊卑、贫富都要从轮回中解脱,或正在解脱途中。并广济善缘于上下各部。没想到修建者与昂仁曲德寺的僧侣(僧兵)②僧兵本是在寺院修行的僧人,时常也会负责寺院内部的纪律。当外部环境的促使下需要征战时也会参与,例如五世达赖时期蒙古甘丹孜旺借用西藏扎什伦布寺的僧兵攻打拉达克(Petech.1947.169ff),最终拉达克德莱南杰王臣皆归顺与其下,后将古格普兰等地也征收在内。发生了纠纷。几千名僧人包围了白日吾其,在白日吾其的四十余名僧人弟子,跑到汤东杰布面前请示。“他们说:‘我们把他们打回去吧!否则,他们会来加害您,还要把您的东西全部抢走的。’汤东杰布心平气和地说:‘不能这么蛮干。越是在这种时候越要有涵养,我们都是为法而行业,如果我们和他们厮打起来,肯定会有伤亡,那行业还有什么意义呢?若真是那样的话,那我们今生和来世就再也见不到面了。’大伙听罢,都克制住了”。③久米德庆著,德庆卓嘎,张学仁 译.《汤东杰布传》(汉文版)[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2:128.可是,那些僧人气势汹汹,想拆毁吉祥多门塔和河上的铁索桥。汤东杰布忍无可忍,马上幻变出不计其数的大汉,手持武器,威风凛凛,排站在白日吾其周围,汤东杰布则俨然像总指挥一般坐于正中。曲德寺的活佛喇嘛们见状,纷纷说:“汤东杰布有这么大的势力,我们怎么抵挡得了呢,我们撤吧!他们不战自散,撤了回去。修建塔身的进度越来越快。白天由人来修,晚上由四大金刚来修。泥沙石料越来越少,塔身越来越高。”④久米德庆著,德庆卓嘎,张学仁 译.《汤东杰布传》(汉文版)[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2:130.墙壁的表面撒了青稞粒后,工人立即告知大成就者,成就者言:‘我保证要在龙年修完昂仁的金塔’,人神鬼共助之,届时拉堆北第巴长官也会给予帮助,拉堆南的施主也会为建筑提供木材,黄金和粮食。曼卡吉巴承诺修建佛塔的八山⑤八山是指佛塔的塔瓶与十三相轮之间的部分,也可以说是塔颈部分。(译者注释)(བྲེ།)部分,四大天王来修塔瓶部分,世间鬼神皆会相助。完成此等任务光靠人力是不够的,我来告诉你发生了什么事。那些自行生长的高墙是在夜间建造的,是四大天王的杰作,你在周围发现的所有谷物颗粒皆是因受到佛菩萨的供奉和祝福加持之故。

之后大成就者就对幻化明王十部大论之宗朗卡勒桑(སྤྲུལ་བའི་ཀྲོ་རྒྱལ་བཀའ་བཅུ་པ་ནམ་མཁའ་ལེགས་བཟང་།)言:‘如果你尽可能完成佛塔的里外墙部分,那将对西藏未来预防疾病方面大有益处,你愿意为之努力吗?’,郎卡言:‘从巴甲桑顿⑥地名.(译者注)(སྤ་སྐྱ་གསུམ་སྟོན།)收集各种各样的圣土可能会很困难’。又问:‘巴甲桑顿的圣土在哪?’,此时有个皮口袋从空中飞到大成就者跟前,徒弟将跟前的糌粑袋子倒出来时变成了巴甲的圣土。当里外都涂完灰泥后,大佛塔基本已经完成了。从拉堆南、拉堆北、阿里等三地招来了一百一十八位工匠⑦负责研磨植物和矿物颜色的工匠助理而非艺人。,并从周围搜集了大量的颜料,唯独缺少黄金和红色颜料。于是大成就者派了七名僧人到尼嘎普(མྱ་མཁར།)地方挖来了红土。但他们不知道红土在哪儿,于是问:‘假如我们找到的地方被土地神守着,那我们不敢去。’,大成就者答:你可以在似龟形的岩石旁找到红土,其周围有似盘形的两条溪水。之后你拿上我此信,土地神会相助于你。之后僧人们拿到了大量的黄金和红土,并献与大成就者。一位时常敬仰大成就者的画匠,见成就者供养三宝时,其身坐彩虹间,众多仙子仙女向其供奉之相。佛塔的二阶层以上绘制了四部经佛像,塔瓶二层以上绘制了仓林果芒(ཟངས་གླིང་སྒོ་མངས།)样式的喇嘛四身像。

“这时候,金刚母转世的女法主吉尊·却吉卓玛法主带着随行人员来到白日吾其,给汤东杰布送了一串珍贵的念珠。汤东杰布非常高兴,说:‘你来的正是时候,今天要立代表吉祥多门塔中轴杆①是指佛塔最重要的所依物。(译者注)’。午后,杆上拴好了绳子,地上挖好了坑眼。当时僧人弟子们想,这么高的杆要竖立起来,肯定费劲。可是他们没想到吉尊·却吉卓玛却轻而易举地把它竖了起来”②久米德庆.《汤东杰布传》(汉文版)[M].德庆卓嘎、张学仁 译.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7;久米德庆.《汤东杰布传》(藏文版)[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2:281-182.。

“藏历阳火鼠年(1456年),九十六岁高龄的汤东杰布,终于修好了吉祥多门塔,并安装了金顶和金铃。时逢缘生于大成者三金刚的传承之子尼玛桑布进行灌顶,双缘具足之时,有缘者看到在吉祥多门塔上空,出现了无数的觉者、菩提佛、大自在佛等八十四位罗汉、帝释、天王、梵天、毕宿(二十八宿之一)等持法神佛。还存有众多的仙子仙女,他们手持着幢幡、幡香粉包、宝盖及各种法器,前来朝贺,加持。汤东杰布也坐在增林坚(འཛམ་གླིང་རྒྱན།)山洞里,向塔撒青稞给予加持。此时,天上降下了花雨,响起了神乐,散发着神香”③久米德庆.《汤东杰布传》(汉文版)[M].德庆卓嘎、张学仁 译.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7;久米德庆.《汤东杰布传》(藏文版)[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2:284-285.。此后,当汤东杰布的心传弟子丹增宁玛在圣地白日吾其宏法传教时,收到了大明皇帝贺礼。

白日吾其佛塔平面图

二、白日吾其佛塔的建筑布局

如上所述,白日吾其佛塔不仅是一座具有纪念意义的吉祥多门塔,也是一座千佛塔。白日吾其佛塔与西藏其他地方的古迹一样遭受了严重的破坏,但它的结构仍然清晰可辨。最近又进行了翻新。它共有八阶层,包括座基(ས་འཛིན།)有九层。座基周边为转经道,其入口在北面。座基转经道有许多拐角点。这座佛塔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一层没有佛堂,是因转经所需之故。接下来的四层是阶基(བང་རིམ།)梯式结构,每层阶基都有一排排的小佛堂是典型的多门塔的样式。每层的每一面有五个小佛堂,其结构和拐角点都与基层相同,接下来就是塔瓶(བུམ་པ།)部分,有两层楼高且占地面积大,是由环形的转经道构成的。这个底层的环形道是内墙,墙上嵌有四个壁龛,壁龛四面各置一尊佛像。其上层已全部翻新。塔瓶上层是佛堂,四方有门都通向堂内,它的结构与基层相同且完整。最后是宝珠(ཐོག),其上本来有日轮(ཉི་ཟླ།)、伞(ཆར་ཁེབས།)、悲顶(གདུགས།)、十三相轮(ཆོས་འཁོར་བཅུ་གསུམ།)等。它现在呈圆形,塔尖已破坏无存。一堵围墙环绕着整座佛塔,这座围墙也是与基层的建筑结构和拐角点相仿,墙上有许多壁龛,且呈现出早期的绘画痕迹。

像白日吾其那样的建筑在西藏并不罕见。虽已成为废墟,但被保存至今,且被很多西方学者探知了解①西方学者研究最频繁的是楚布佛塔(Tucci,1949.179)、纳塘佛塔(ibid,186-189.pls.41-52)、蔡公堂佛塔(Ferrari,1958.105-106.n.105,pl.11)、觉囊大解脱佛塔、江苯墨切佛塔、江孜吉祥大佛塔和山南强巴林佛塔等。后四种佛塔会在下文中阐述。另外在Chan,V.,Tibet Handbooks,Moon,Chico.1991.中也有详细描述。。与白日吾其佛塔类似的建筑有觉囊大解脱佛塔②觉囊大解脱佛塔的相关研究见于嘎托·斯底秋吉坚措《雪域圣地志》第463-469页。Tucci.Titetan Painted Scrolls.Istituto Poligrafi co di Stato.Roma.1949.189-196.History of the Monastic University of Pun tshog sgling.Gottingen University.1977.241-24.和Roerich,The Blue Annals,(reprint),Motilal,Delhi,1979.776;Ferrari,mKhyen brtse’s Guide to the Holy Places of Central Tibet,SOR,Vol.XVI,IsMEO,Roma,1958.155-156.n.562-584;Tucci.Transhimalaya,Nagel,Gene ve.1973.119-183,pls.78-79等。在图齐的《环喜马拉雅》文本中将觉囊佛塔和江苯墨切佛塔混淆了。觉囊佛塔是萨迦班智达的学徒觉囊更旁特杰尊追(ཇོ་ནང་ཀུན་སྤངས་ཐུགས་རྗོེ་བརྩོན་འགྲུབ།)于十二世纪末(译者认为十三世纪)在卫藏的一个萨迦寺遗址上修建而成。关于更旁巴历史见于Roerich,The Blue Annals,(reprint),Motilal,Delhi,1979.771-772和Ruegg,D.S.The Jo nang pas:A School of Buddhist Ontologists According to the Grub mtha’ shel gyi me long.JAOS,Vol.1,1963.80,90-91.(图3、4),其位于右茹(གཡོ་རུ།)和茹拉(རུ་ལག)边界峡谷中的一座彭措林寺③关于此寺的相关文章见于History of the Monastic University of Pun tshogs gling.Gottingen University.1977.241-24和嘎托·斯底秋吉坚措《雪域圣地志》第469-477,Tucci.Titetan Painted Scrolls.Istituto Poligrafico di Stato.Roma.1949.196-201.Ferrari,mKhyen brtse’s Guide to the Holy Places of Central Tibet,SOR,Vol.XVI,IsMEO,Roma,1958.155.n60;Tucci.Transhimalaya,Nagel,Geneve.1973.194,pls.192-196等中。(ཕུན་ཚོགས་གླིང་།),江苯墨切④江苯墨切佛塔相关的文章见与扎西多杰等人编著《萨迦法嗣》第435-436页、《雪域圣地志》第435-436页、《汤东杰布传》(藏文版)第33页和75页;Ferrari,mKhyen brtse’s Guide to the Holy Places of Central Tibet,SOR,Vol.XVI,IsMEO,Roma,1958.154-155.n556;和Tucci.Transhimalaya,Nagel,Geneve.1973.119,181-183.pls.123,182,183等中。此佛塔没毁坏之前的图像见于图齐Tibet:Land of Snows,(reprint),Oxford and IBH,Calcutta,1967(图像71号)上。(རྒྱང་འབུམ་མོ་ཆེ།)(图5、6),仲巴江(གྲོམ་པ་རྒྱང་།)、拉则(ལྷ་རྩེ།)⑤是为镇压地魔所建佛塔,相关描述见于Aris,M.,Bhutan:Early History of a Himalayan Kingdom,Aris&Philips,Warminster,1979.20-32上、仲巴江的相关描述见于《雪域圣地志》第459-461页和Ferrari,mKhyen brtse’s Guide to the Holy Places of Central Tibet,SOR,Vol.XVI,IsMEO,Roma,1958.66,154.n553上、拉则的相关描述见于《雪域圣地志》第453-459页、Ferrari,mKhyen brtse’s Guide to the Holy Places of Central Tibet,SOR,Vol.XVI,IsMEO,Roma,1958.65,153.n560-561.等地附近。是一片广茂的平原⑥1985 年9 月我访问了仲巴江佛塔,当时发现佛塔只剩下被外墙包围的残塬。。比起其他千佛塔,觉囊大解脱佛塔与江苯墨切在建筑结构上与白日吾其相似,尤其是塔瓶内部的圆形转道极为相似。但是觉囊佛塔的塔瓶规模没有白日吾其那么大,但是与江苯佛塔相似,当然也没有贤巴林寺(བྱམས་པ་གླིང་།)⑦此佛塔是吞弥冷珠扎西(ཐུ་མི་ལྷུན་གྲུབ་བཀྲ་ཤིས།)在1472年(水龙年)修建的。相关描述见于《雪域圣地志》第172-175页、Ferrari,mKhyen brtse’s Guide to the Holy Places of Central Tibet,SOR,Vol.XVI,IsMEO,Roma,1958.55.133.n322-323;Tucci.To Lhasa and Beyond,(reprint),Oxford and IBH,New Delhi.1983:148.的那种庞大规模。

图3 1330年多布巴谢热坚赞(དོལ་པོ་ཤེས་རབ་རྒྱལ་མཚན།)在平措林峡谷修建的觉囊大解脱佛塔

图4 公元1940年拍摄的觉囊大解脱佛塔

图5 15世纪初索南扎西在拉则修建的江苯墨切佛塔

图6 1940年拍摄的江苯墨切佛塔(*意大利东方研究协会提供)

以上三座佛塔结构的相似之处在于三座佛塔都有一个特殊的空间结构即阶基。上层阶基不会因逐渐增高而缩小,例如江孜千佛塔①江孜吉祥佛塔相关研究见于Tucci,Indo-Tibetica.Reale Accademia d’Italia,Roma.1932-1941.IV.1,2,3;Ferrari,mKhyen brtse’s Guide to the Holy Places of Central Tibet,SOR,Vol.XVI,IsMEO,Roma,1958.41.141.n412,142,n414;等中。我先后于1985年10-11月和1986年6月、1986年9-10月份到此访问。的基阶不会随阶层的高度而变化。白日吾其千佛塔与觉囊佛塔两者的相似之处在于每一层阶基上的佛堂规模相似,且数量也相似。江苯墨切和江孜千佛塔阶基上修建的佛堂位置垂直在一条水平线上,其他佛塔上的佛堂位置各不相同。

在不丹有一座丹曲寺(དམ་ཆོས་དགོན།)②Olschak,B.,Ancient Bhutan,Swiss Foundation for Alpine Research,Zurich,1979.120ff.* 作者认为此佛塔是江苯墨切佛塔。但从佛塔所在地形和相关地理位置来看此佛塔应为绰普(khro phu)寺佛塔。(译者注),统称为旦却岗(རྟ་མཆོག་སྒང་།意为骏马坡)③Aris,M.,Bhutan:Early History of a Himalayan Kingdom,Aris&Philips,Warminster,1979.186ff.,此寺结构与以上千佛塔相同。此寺为非塔非寺结构,但又兼而有之。其上层结构中有与千佛塔塔瓶相同的结构,还有内外两层转经道,墙内有四个对着基柱的壁龛。

三、白日吾其佛塔艺术风格

白日吾其佛塔与江苯墨切千佛塔,觉囊大解脱佛塔等的建筑结构各不相同,但三者皆有关联,在《汤东杰布传》中有所记载。大成就者言:“我的前世为更庆多布谢热坚赞①更庆多布巴相关的研究见于Roerich,G.N,.The Blue Annals,(reprint),Motilal Banarsidass,Delhi.1979.775ff;Tucci,Tibetan Painted Scrolls.Istituto Poligrafico di Stato.Roma,1949.190;Ferrari,mKhyen brtse’s Guide to the Holy Places of Central Tibet,SOR,Vol.XVI,IsMEO,Roma,1958.66-67.155,n.563,156.N.564等中。其为觉囊派的喇嘛,生于公元13世纪1292水龙年,公元14世纪1361铁牛年逝世。初为萨迦传承,后在三十一岁时到达觉囊,在更旁巴弟子永丹嘉措处学习法轮灌顶,从此皈依觉囊派,三十五岁时传承觉囊寺,修建了觉囊大解脱佛塔。‘公元14世纪木狗年,让其弟子萨桑马蒂班禅和罗追华(blo gros dbal)译师校对《时轮续部》藏本译文,对《时轮续部无垢光广释》进行摄义再释,另外还编著了觉囊派经典《了义海论》、《四部结集》、《支嘎现观庄严释论》、《佛陀总集》、灌顶仪式与仪轨、历算本等著作,弘扬了觉囊派。’(译者注释)。其在公元1326火龙年至1354木马年间担任了觉囊派堪布。Ruegg,D.s.,The Jo nang pas:A School of Buddhist Ontologies According to the Grub mtha’ shel gyi me long.JAOS.Vol.1,1963.,修建了觉囊佛塔,因参悟佛陀教言为雪域众生弘法修善业”。因此,觉囊大解脱佛塔为大成就者前世铸造。年轻时受恩惠于大施主索南扎西②索南扎西(1351-1417)相关的文章见与扎西多杰等人编著《萨迦法嗣》第436页、华旦秋吉桑布著的《绛氏宗教源流》新德里新版,1974年出版,见于181-182页。Tucci,Tibetan Painted Scrolls.Istituto Poligrafico di Stato.Roma,1949.632.索南扎西成拉堆第巴是因其与拉堆北第巴女主玛吉南巴(byang pa dpon mo ma cig gnam pa)联姻之故。Tucci,Tibetan Painted Scrolls.Istituto Poligrafico di Stato.Roma,1949.176.,其提供石土差役等帮助,建成了萨迦拉章分支江苯墨切佛塔,另外不丹的旦却岗寺的建筑布局也与其有关。

通过观察白日吾其佛塔内的艺术风格可以看出,其建造年代为汤东杰布时期。也可以看出在艺术风格上与觉囊大解脱佛塔和江苯墨切佛塔不同。在传记中描述佛塔的阶基画有四续部众佛等,阶基上层的塔瓶上也有佛像,佛像可能对着佛龛上部或下部,但现已荡然无存。

佛塔阶基上的绘画现已毁坏,塔瓶底部转道的墙壁上也只留下了些模糊不清的画像。塔瓶上部因常年废墟而坍塌,现已重新修复,但是内藏物等都已丢失。塔瓶以下的画像部分因得到保护而至今可见。白日吾其佛塔阶基边缘的画像有很大的艺术价值,其中最珍贵的是曼陀罗画(图7),不由得让人想起萨迦派的曼陀罗风格。仅从白日吾其佛塔上的画像很难断定其派系为萨迦派曼陀罗风格,但从壁画色彩深红、蓝、绿等的运用方式和柔和的色调搭配来看与萨迦曼陀罗式风格有很多相似之处。

图7 白日吾其佛塔阶基上描绘的坛城壁画 16号佛堂

白日吾其佛堂内有很多壁画像(图8),主尊有释迦牟尼佛像和周围众佛菩萨像,以速绘和印象主义绘画为主,因此细节略显粗糙。画作倾向的快写素描笔锋,使绘画风格充满新奇的想象力。在细节处尤其明显,如树木和云朵等的画作没有主尊佛像那样井然有序。它们形状奇异多样,色彩斑驳、仅为装饰之用(图9)。这些图像因非主尊佛像而线条略显厚重,仅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了树木和云朵等的形状。虽然清新独特,但又显反古典主义和乡土特色之势。从宗教为主题的画作诸如活佛和僧侣等主尊的描绘上可知,画作风格更倾向于萨迦派系。从宗教画像等级来看,白日吾其的画家更倾向于一种官方普及的绘画形式。每次在佛堂能看到释迦牟尼的坐姿像,面相圆润且平和,眼眸细长、小嘴唇微微向上扬起、身形纤长、肩部宽厚、还伴有双轮光环,通常色调不一。僧像通常在释迦牟尼像两侧,穿着简陋,下身衣呈喇叭状,从仅有的几尊菩萨像可知,他们最显著的特点在头冠上,莲花瓣的五佛冠置于前额高顶处。佛塔一层转经道的墙壁上画有诸多释迦牟尼生平事迹佛像。

图8 白日吾其佛塔阶基三层上描绘的坛城壁画 16号佛堂

图9 白日吾其佛塔阶基一层上描绘的为上师进行朝供的贵族佛像画 13号佛堂

觉囊大解脱佛塔与江苯墨切佛塔等与白日吾其佛塔有很多相似之处。通过图齐教授的研究①关于觉囊大解脱佛塔的研究见于Tucci.Titetan Painted Scrolls.Istituto Poligrafico di Stato.Roma.1949.189-196,pls.53-61;江苯墨切佛塔的研究见于久米德庆:《汤东杰布传》(藏文版)[M]四川民族出版社,1982年,179-185.和我们的实地考察可知,江苯墨切佛塔内的藏物与珍贵文物等已丢失亏空,现仅有些残存的艺术痕迹。觉囊大佛塔还存有一些艺术古迹,三座风格相似的佛塔却表现出三种不同的艺术元素。觉囊大解脱佛塔和江苯墨切为速画像,流动的线条粗糙且配色大胆。白日吾其典型的特征是装饰细节与小图像的轮廓线条厚重。这种特征在江苯墨切(图10)和觉囊佛塔(图11)中也有体现。但是在江和觉囊佛塔中共有的特征在白日吾其佛塔很难找到(图12、13)。前两种叙事方法是将故事内容划分为单独的各个情节,分别画在方框内。白日吾其却以曼陀罗的绘画形式为主。

图10 白日吾其佛塔阶基四层上描绘的罗汉画像6号佛堂(意大利东方研究协会提供)

图11 江苯墨切佛塔一层佛堂内僧侣画像(意大利东方研究协会提供)

图12 觉囊大解脱佛塔佛塔阶基一层上描绘的佛陀生平画像(意大利东方研究协会提供)

图像13 江苯墨切佛塔阶基三层上描绘的佛陀生平百像 4号佛堂(意大利东方研究协会提供)

通过画框来描绘情节是一种古老的表现手法。其表明江苯墨切佛塔要比白日吾其佛塔早,相关艺术渊源将在下面讨论。从绘画手法溯源的话,觉囊佛塔又要比江苯墨切佛塔要早。例如,从主尊图像光轮周围排列的佛菩萨画像的绘画手法来看其源于印度(图14),而且觉囊佛塔中的图像描绘手法与白日吾其中的一些典型风格相同(特别是在身形纤长,身形具善的僧侣,莲花瓣的五佛冠置于前额高顶处等),这种统一的佛菩萨图像和姿态,反映了早期印度的艺术风格。从佛像头顶样式和身形比例就能看出其影响源于14世纪在藏盛行的印度波罗艺术风格(图15)。

图14 觉囊大解脱佛塔佛塔阶基三层上描绘的佛陀画像(意大利东方研究协会提供)

图15 江苯墨切佛塔阶基三层上描绘的菩提萨埵和众善男子像 9号佛堂(意大利东方研究协会提供)

事实上,白日吾其佛塔和江苯墨切佛塔、觉囊大解脱佛塔等反映了当时的艺术演变趋势。觉囊大解脱佛塔是多布谢热坚赞(卒于1361年)于1330铁马年开工①芒托鲁智坚措(མང་ཐོག་ཀླུ་སྒྲུབ་རྒྱ་མཚོ།).《佛历明镜》(བསྟན་རྩིས་གསལ་བའི་ཉིན་བྱེད།)西藏人民出版社,1987:178.,于1354年竣工。大约在1415年大施主索南扎西(1351—1417年)按照汤东杰布的指示,建造了江苯墨切佛塔。之后在汤东杰布的传记中描写了其三次踏足江苯墨切的记录。白日吾其佛塔的建造年代在其传记中有清楚的记载,于土蛇1449年开工,火鼠1456年竣工,因此得知,白日吾其吉祥多门塔的建造风格在西藏艺术史上涵盖了一个世纪之久。觉囊佛塔是最早建造的,其次是江苯墨切和白日吾其佛塔。

尽管汤东杰布称自己是多布巴的转世,②久米德庆.《汤东杰布传》(藏文版)[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2:179-185.也非觉囊大解脱佛塔风格的创始人,但他无疑是这种风格最杰出的倡导者之一。因传承的因果关系,其参与了江苯墨切佛塔的修建,实际建造了白日吾其佛塔,实现了这些艺术和建筑的统一。

四、白日吾其佛塔艺术风格来源

夏鲁寺金殿③关于扎巴坚赞的研究见于Tucci.Titetan Painted Scrolls.Istituto Poligrafico di Stato.Roma.1949.659和《娘氏宗教源流》,西藏人民出版社,1983:168.格桑,杰布.《夏鲁寺历史》,西藏人民出版社,1987:19;Ruegg翻译的《布顿仁波切传记》,1966年等中。内第一层和中间转经道墙壁上的绘画至今依旧清晰可见。壁画上的绘画风格在觉囊大解脱佛塔和江苯墨切、白日吾其佛塔中均有体现。夏鲁壁画在风格创新和绘画色彩、精细的工艺等方面独具特色,但在三座佛塔的建造中却很难将其表现出来。夏鲁壁画的工艺首先运用在觉囊大佛塔的建造中,其后在江苯墨切佛塔和白日吾其佛塔艺术中均有体现。夏鲁寺壁画应用了分段分框的叙事场景和佛(图16)菩萨像(图17)主次尊卑分明的排列方式。后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陆续传到了白日吾其佛塔。

图16 夏鲁寺大佛母殿外转经道壁画上的佛众弟子画像

图17 夏鲁寺大佛母殿内转经道壁画上的菩提萨埵画像

夏鲁金殿壁画中的主次佛菩萨像的排列方式和佛像构造、艺术手法等在觉囊大解脱佛塔中尤其明显。相比之下,树叶用粗黑厚重的线条勾勒,云朵等周围的画笔手法却有所收敛,此绘画技术在夏鲁运用的少,但在觉囊却运用频繁(图18)。在夏鲁壁画中慎用线条勾勒外形,除非为了突显某些细节,如树木在三座佛塔的描绘中变得越来越夸张,线条厚重,明显有些突兀,这可能是画家误把线条当成了外形轮廓之故。

图18 夏鲁寺大佛母殿外转经道壁画上的尼泊尔风格的释伽牟尼佛像

以上绘画技艺都来源于夏鲁金殿,古项扎巴坚赞(སྐུ་ཞང་གྲགས་པ་རྒྱལ་མཚན།)①Tucci.Titetan Painted Scrolls.Istituto Poligrafico di Stato.Roma.1949.660:《娘氏宗教源流》,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3:468页.Hambis和Pelliot等认为蒙古孛儿只斤执政年代为1294-1307年。蔡巴更尕多杰《红史》,南杰藏研中心,甘托克1961.为其施主,由罗顿多杰旺久(ལོ་སྟོན་རྡོ་རྗོེ་དབང་ཕྱུག)的弟子杰尊协热炯乃(རྗོེ་བཙུན་ཤེས་རབ་འབྱུང་གནས།)为寺院提供三所依等。蒙古可汗忽必烈·孛儿只斤②Ruegg,D.S.,The Life of Bu ston Rin po che.SOR.Vol.XXXIV,IsMEO.Roam.1966.92-93.命其为夏鲁地区僧众的第巴,公元1306年对夏鲁寺进行修缮整顿。应古项扎巴坚赞之邀,1320铁猴年布敦仁波切到达夏鲁寺③Ruegg,D.S.,The Life of Bu ston Rin po che.SOR.Vol.XXXIV,IsMEO.Roam.1966.90.《娘氏宗教源流》,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3:168.。另外古项扎巴坚赞又邀请汉蒙等地的能工巧匠来修缮④阿尼哥(Aniko)相关的文献见于Levi.,S.,Le Nepal,3vols.,Leroux,Paris.1905.185-189; Petech,L.,The Medieval History of Nepal(c.750-1480),SOR,Vol.X,IsMEO,Roma,1958.99-101;Karmay.H..Early Sino-Tibrtan Art.Aris&Phillips.Warminster.1975.21.33.n.99.等中。其1263铁猴年到达元朝宫廷内,1306火马年逝世。此寺,一些西方学者选择区分汉式和元式风格,但是我认为此时的汉地是元朝统治时期。

然而,从夏鲁金殿的艺术风格可知,此流派即非汉也非蒙。从图像的风格特征和色彩运用上可知绝对是尼泊尔风格。云朵的描绘和一些特殊神像(包括四大天王像)的细节,以及一些建筑也带有汉式风格。这种汉尼混合的艺术风格是在公元13世纪下半叶开始出现的。当时八思巴将大量的尼泊尔艺术家引荐到元王朝,如艺术家阿尼哥。夏鲁寺的壁画证明,这种汉尼混式的风格来源于在元宫廷内的尼泊尔艺术家们。之后将这种混合式的风格用在了觉囊大解脱佛塔和江苯墨切佛塔,并最终在白日吾其佛塔的修建过程中得到了全新的定义。14世纪初扎巴坚赞应邀尼泊尔大师到蒙古的事件恰好印证了这一点。觉囊大解脱佛塔中的壁画大部分为藏式风格(图19、20),江苯墨切佛塔中的壁画风格为藏尼混合风格,表现手法多样,现今白日吾其佛塔还保留了原有的艺术风格,其内的一些壁画依然清晰可见。

图19 觉囊大解脱佛塔阶基二层壁画上的释迦牟尼佛像

图20 觉囊大解脱佛塔阶基三层壁画上的佛像光轮

是谁将夏鲁寺的外来艺术风格本土化?是谁为汤东杰布传授艺术技艺的呢?因为汤东杰布目的明确①在《汤东杰布》传记中说的其弘法传善业之地位于阿里贡唐、拉萨、贡布、温雪(འོན་ཤོད།)、盘域(འཕན་ཡུལ།)、堆隆、印度、底斯、多康、桑耶、聂木、江孜、萨迦、夏鲁、阿里三围、拉达克、马尔康等地。,建造活动几乎涵盖了西藏的每一个角落。虽然其试图在建造过程中将技艺工法传授给众弟子,但是未能顺心。其传记中描述后来一位画匠因敬仰汤东杰布,便主动向上师处求艺,拜师后便得以传承了其工法②久米德庆.《汤东杰布传》(藏文版)[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281.。这位画匠除了一些精神上的成就之外,再无其他信息了。汤东杰布生于拉堆③Gyatso.J.,The Teaching of Thang stong rgyal po.In M.Airs and Aung San Suu Kyi.Tibetan Studies in Honour of Hugh Richerdson,Warminster.1980.115.,与白日吾其区域相似。因为支持和供奉施主很少,所以其出世地也没有建造很多佛塔和佛殿。但从白日吾其的地质考古来看,佛塔和其他佛像的建造技艺在此地盛传了很多年代,此研究有很大的科学性,与白日吾其佛塔同时期修建的江苯墨切佛塔从外形风格和本土的建造技艺等方面都经久不衰,因此萨迦派的技艺在所有佛塔建造中占有很高的地位。

在其传记中,拉堆南第巴大司徒按照其承诺,从罗、降、阿召很多工人和画匠、他们奠定了佛塔的地基④久米德庆.《汤东杰布传》(藏文版)[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280.。在藏文史记中将拉堆分为南北两地⑤拉堆南北是属于卫藏地区管辖范围,是元朝时期西藏十三围中的两围,相关描述见于Tucci,G.,trans.,Deb ther dmar po gsar ma,SOR,Vol.XXIV,IsMEO,Roma,1971.185;Tucci.Titetan Painted Scrolls.Istituto Poligrafico di Stato.Roma.1949.680;和五世达赖著的《西藏王臣记》中。,在汤东杰布传记中也将此两地分为不同区域。拉堆南第巴恳请大成就者在拉堆南建一座修佛之地,成就者言:“广建修佛之地阻碍太大,不便实施,在南北俄三地的交界处‘东悉’修建一座桥梁,功德应皆修之”⑥久米德庆.《汤东杰布传》(藏文版)[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270.。从而可知白日吾其佛塔修建在拉堆南北和阿里的交汇处。此处的阿里是指阿里下部或贡唐,也与拉堆南北相邻。因此佛塔和佛殿的建造风格也及其相似。深受15世纪盛传的尼泊尔风格影响。但是就整个阿里三围地区来说并非如此,阿里三围其他地区与拉堆南北和贡唐交接的白日吾其相隔很远,另外从传记中也能知道当时阿里上部地区也隶属于阿里三围内①汤东杰布传记中描述的阿里是指当时阿里下部地区的蔡公堂一带。久米德庆《汤东杰布传》(藏文版)309-310.。

觉囊大解脱佛塔和江苯墨切、白日吾其佛塔等的建造风格上文已述,从拉堆南的考古调查来看,这些佛塔的建造工艺已超过了拉堆南北和阿里下三围地区的建造风格,如隶属于藏巴地区的江孜吉祥多门佛塔是火羊1427年由法王热旦更藏帕巴(ཆོས་རྗོེ་རབ་བརྟན་ཀུན་བཟང་འཕགས་པ།)指示建造的②江孜相关的研究见于Tucci.G.,Indo-Tibetica,RealeAccademiad’Italia,Roma.1932-1941.IV.1.2.3;《娘氏宗教源流》,西藏人民出版社,1983年,49ff页。热耶西桑格《热译师传》等。,比觉囊大解脱塔(1330)的建造年代晚很多,和江苯墨切佛塔(十五世纪初)为同一时期,比白日吾其佛塔(1449-1456)早。因此江孜吉祥多门佛塔没建造之前拉堆南的工艺技术已经传开,另外对佛塔的建造风格也受到了影响。众所周知,江孜佛塔工艺③Tucci.G.,Indo-Tibetica,Reale Accademiad’ Italia,Roma.1932-1941.IV.2.;Tucci.G.,Indo-Tibetica,Reale Accademiad’Italia,Roma.1932-1941.IV.1.19-20.36.还受到与其不远处的纳塘、拉孜、聂拉木、贡唐等地的影响,事实上这些工艺的来源为一处,是十四世纪末到十五世纪初传到卫藏地区的印度波罗风格和尼泊尔风格、萨迦风格等的结合体。

拉堆工艺独立发展后,江孜吉祥多门佛塔也运用了其工艺,还发展了自己独特的建造工艺,与之相关的信息在根顿珠巴(རྗོེ་དགེ་འདུན་གྲུབ།1391—1474)的传记中有记载④释加比丘益西孜穆.《根顿珠巴传》,新德里版本:266-268.。此传记是由其弟子著作而且还参与过江孜吉祥多门佛塔的建造中,因此可信度很高⑤根顿珠巴传是释迦比丘益西孜穆在公元1494木虎年著作的,传记中详细的描述了根顿珠巴和比丘益西孜穆为了修建扎什伦布寺的弥勒殿一同前往拉堆北邀请工匠扎西仁青的情况。《根顿珠巴文集》第十卷,69-70页,2014年新德里版本。。

公元1461土蛇年,根顿珠巴到达拉堆北的首府昂仁地区,邀请当地有名的工匠扎西仁青到后藏,但被汤东杰布婉拒。如果此事为真,按照汤东杰布传记彼时白日吾其已竣工,不可能不让其赴藏,或者工匠扎西仁青无法与尼泊尔工匠相比,之后汤东杰布婉拒根顿珠巴并派了一个尼泊尔工匠到后藏地区,属实与否还需斟酌。⑥《根顿珠巴传》中描述了汤东杰布拒绝根顿珠巴的请求后,继续寻找工匠的事情。为了修建日喀则地区的弥勒像和弥勒殿,从纳塘和仲孜请了很多工匠和修建者,最后还邀请了尼泊尔工匠毗什嘎玛(པི་ཤོ་ཀརྨ།)修建了大弥勒佛殿,268页,新德里版本。

拉堆的工艺传到觉囊佛塔、江苯墨切、白日吾其佛塔时,是其鼎盛时期,江孜吉祥多门佛塔也运用了其工艺。⑦Tucci.Tibetan Painted Scrolls.Istituto Poligrafico di Stato.Roma.1949:184-185.江孜吉祥多门佛塔的建造要早于白日吾其佛塔,还运用了明朝初期的工艺,白日吾其佛塔中运用了元朝皇宫的修建工艺,从这些佛塔的建造年代和工艺发展的顺序来看虽有些繁杂,但是从考古调查来看,当时的建造工艺并非为单一流派或一种形式,而是每个建筑都有其各自独特的魅力和艺术表达方式。

猜你喜欢

德庆佛塔
The Six Banyan Temple六榕寺
乡村振兴视角下德庆贡柑产业现状及发展探析
佛塔画(大家拍世界)
Histo-blood group antigens in Crassostrea gigas and binding pro files with GII.4 Norovirus*
天然佛塔
亚硫酸盐在食品加工中的作用及其应用
长沙窑瓷器上的佛塔装饰
RP-HPLC法同时测定广金钱草中夏佛塔苷和异夏佛塔苷
谢德庆:拷问存在与荒诞
孰是孰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