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写作教学研究

2023-08-15张茹

作文成功之路·作文交响乐 2023年4期
关键词:树叶核心素养

张茹

进入21世纪以来,教育就成了我国最重视的领域,一直在尝试与创新的道路上前行。2014年正式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将其概括为中国学生必备的能力以及关键品质,由此将教育目光从“三维目标”转向了“核心素养”培育,正式进入了“核心素养”育人时代,课堂教学从以“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课程体系价值取向发生了巨大改变。2022年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进一步凝练了语文学科核心的组成要素,大力提倡教师在语文各环节的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在体现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特征的同时,做到兼顾语文核心素养的特质,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通过写作可以检验学生的语文学习成果,但大多数学生在写作中存在无话可说、机械填充、思维固化、文章立意浅薄等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需要教师找出有效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帮助小学生在写作学习中获得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这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所在。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写作教学价值

1.助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形成

立足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写作教学,需要教师摒弃不科学的写作教学方法,带领学生从被动的、机械的写作知识灌输中走出来,让教师在写作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的内在思路以及不同见解,致力于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以核心素养指导学生的写作学习,助力学生形成语文综合素养。语文课程一直以来被誉为百科之母,写作更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开展写作教学活动,能够带领学生在作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学习的同时,获得思维、审美、文化以及情感观念等多方面的发展。将写作教学作为核心素养的注入点,能够保障小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奠定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形成语用能力,获得写作思维的锻炼,提升鉴赏与审美能力,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等,对于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2.促进教师专业素养成长

核心素养的提出,不只指向学生,更是对教师的一种挑战,教师作为核心素养教学的践行者,其自身的专业素养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想要在作文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就需要教师主动学习核心素养相关的先进教育理念以及优质的教学方法,领悟核心素养育人的精神,在教学的同时不断加强自身的文化底蕴储备以及教学能力建设,发挥教育工作者的示范引领作用,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在写作教学中学生普遍缺乏学习热情,在教育新时代的背景下,教师通过学习新的教学方式,有助于丰富教学手段,以全新的写作教学方法提升课堂吸引力,激活与保持写作学习热情,不仅对“学”有着积极作用,同时也有助于教师时刻保持创新学习的精神,在寻找新颖的、高效的写作教学方法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3.推进作文教学整体质量提升

自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育改革全面实施以来,语文学科的教学改革也在悄然进行,写作作为语文课程教学的“重头戏”正在发生改变,不再只是关注写作知识点以及成文技巧,而是将关注点放在学生的自主学习、长远发展等方面。将核心素养培育与写作教学有机融合起来,可以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将培养“完整的人”作為写作教学最终目标,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教师的写作教学理念、目标以及方法的创新,实现写作教育理念的革新、写作教学内容的升华,提升写作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与实效性,在极大程度上提升写作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写作教学优化途径

1.创设良好的写作教学情境

情境创设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成教学目标,而创造的具有教育意义的情感环境,大量实践证明,学习环境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存在紧密关系,在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创设适宜情境的方式,激活学生的写作思维,提高学生的写作学习兴趣。如问题化写作情境的创设是语文核心素养“开花”的最佳场域,形象化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够给学生带来感知的触动,带领学生从感知认知到理性思考,入情入境地思考问题,获得身临其境之感。

如,教师开展了以“学炒菜”为主题的写作教学活动,在以往的写作教学中,大部分教师的导入方式是这样的:“今天,我们来写一篇作文,题目是‘学炒菜,同学们谁有过炒菜的经历?你准备了什么材料,是如何炒的,味道怎么样?请将你的炒菜经历写出来吧!”显然,这样的导入方式并不能快速吸引学生,不能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那么,在这节课的导入环节,教师可创设这样的情境:“据说,动物王国要举办一次厨艺大赛,有兴趣的都可以参加,但需要经过一次初级考试,才能晋级到下一轮,同学们最擅长的菜品是什么?”有的学生说:“我会炒土豆丝。”还有的学生说:“我会鸡蛋炒西红柿。”你一言我一语开始了激烈的表达,于是教师继续互动:“你愿意将这道菜的做法分享给同学们吗?”或:“说来真是惭愧,老师都不会做菜,没有同学们厉害,你们愿意将炒菜的方法和技巧传授给我吗?”由此,能够让学生自然地进入写作环境中,争先恐后地要将炒菜秘诀传授给老师。教师应抓住时机,在此时引出本节课的写作主题,布置写作任务,可以减少学生对写作的恐惧感和陌生感。

2.在阅读表达中锻炼写作思维力

写作的本质是融入个人思想情感的思维过程,想写出优质文章,不仅要具备浓厚的表达欲望,同时还对文章作者的思维能力有一定要求,因此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应着重锻炼学生的写作思维力,如想象力、创造力等,鼓励学生合情合理地想象,站在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从而写出个性化的作文。思维力的培养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思维力是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以及其他学科学习中必备的能力,有了较强的思维力才能在写作中做到有逻辑地表达。

如,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贾平凹《丑石》中的一句话:“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通过对这句话的分析,可以发现作者站在不同于常人的视角来描写一块外形极丑的石头,并由此感叹丑石的伟大,写作视角令人惊奇,这就是写作思维力的体现,是逆向思维的写作表达,是反过来思考人们习以为常的事件的思维方式。那么,在写作教学中教师也可通过这样的方式,指导学生用逆向思维看待事物,表达不同的观点。举例来说,教师出示句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请学生说一说对这句话的不同看法。有的学生说:“近墨者未必黑,关键在于内心的坚守,人生在世,接触的人众多,每一种人都是成长道路上不可缺少的,在陈道明主演的《康熙王朝》中有这样一句话:‘君子如水,小人如油,做菜不能少了水,也不能没有油,油用得好也是香喷喷的。”由此,引领学生联想生活中还有哪些观点是你不赞同的,有的学生表示:“人们都说鸡毛蒜皮的事情无需计较,我却认为必须计较,细节决定成败,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通过逆向思维训练,可以让学生写出与众不同的文章,为学生的写作增添色彩。

3.从自然生活中汲取写作的养分

陶行知先生在“生活即教育”理念中指出,人类的生活是教育的主要内容,主张教育与生活的无缝连接,若是小学生在写作学习中只关注有字的书本内容,而缺乏对自然生活的感知能力,则无法做到在写作中将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统一,导致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失衡,对写作学习造成了负面影响。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写作學习中实现从有字的书卷知识积累向无字的自然生活感知迈进,能够在欣赏自然之美、感知生活之美中汲取养分,为写出优质的文章蓄力。

如在写作训练“写观察日记”的教学中,教师在进入课堂前走到了校园中的树林中,捡了几片树叶,手中拿着树叶进入了课堂,学生的目光从老师进入课堂那一刻开始,就关注了这几片树叶,开始好奇为什么老师也拿着树叶,这几个树叶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此时学生对于教师手中的树叶充满了兴趣。接下来,教师先展示树叶,问:“这样你们能够看清楚树叶吗?”学生回答:“只能看清楚大致的形状。”随后将树叶交到学生手中,以4-6人为一组观察树叶,并说出观察的结果,如树叶形状、颜色、纹路、大小等。一节作文课因为几片平平无奇的树叶变得妙趣横生,学生不仅将看到的树叶表达了出来,还加入了想象与联想,如有的学生说:“树叶生于树木,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从树上落下,决定将自己分解之后回报树木,滋养大树,让大树可以在新的一年生长出更加茂盛的枝叶。”还有的学生由此想到了生活经历,说道:“我和妈妈回老家时,经常和爷爷一起去山里,最特别的一次是和爷爷去栽树,山里有许多品种的树木,秋天时树林里的树叶五彩斑斓,有绿色、黄色、红色等,有的树叶像小扇子,有的树叶像手掌。”通过这样的实践观察以及经历讲述,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作文之中,此时的写作是建立在生活经验基础上的,是建立在用心观察前提下的,写作内容变得更加丰富,不再是绞尽脑汁东拼西凑,而是对自然之美、生活之美的表达,有助于热爱生活、热爱自然意识的形成。

4.在写作训练中领略民族文化魅力

语言既是文字工具,也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在核心素养培育的视角下,需要教师关注写作教学中的文化意识渗透,引领学生在写作学习中领略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魅力,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达到写作教学的文化教育渗透目的。传统文化与写作教学的融合,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储备,提升学生的文章精彩度,还可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让写作课堂绽放文化的光芒。

如,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中国传统佳节为契机,以中秋节为例,要求学生搜集中秋节的来历,了解与中秋节相关的历史人物、神话故事等,带领学生在节日文化的探索中了解中国节日的起源以及历史发展过程,进一步了解中国的节日风俗习惯,增加学生对节日文化的了解程度。同时,教师还可在中秋节期间组织猜灯谜、吃月饼等班会活动,带领学生在活动的参与中感受浓浓的节日氛围,将此次活动的经历以及感受写出来。又如,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带领学生走进古诗词,从古诗词的鉴赏中感受古文魅力,学会在写作表达中引用古诗词,如在写“春”时引用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在描写坚韧不拔的精神时借鉴郑燮的“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在写作中运用古诗词,既为文章增添了色彩,也实现了文化的传承。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在写作教学中借用中国经典文学名著,这些名著作品的人物塑造十分成功,每个细节都能打动人,如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塑造的一百零八好汉形象,吴承恩在《西游记》中塑造的师徒四人各自不同的个性特征等,都值得借鉴,经典名著阅读有助于学生了解我国的文化,写出更加精彩的文章。

总之,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应坚持以核心素养培育为导向,将核心素养的培育渗透于写作教学中,及时调整与优化写作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写作学习现状以及发展需求,总结出一套有助于学生发展语文核心素养的写作教学计划,促使小学生形成浓厚的写作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对自然生活的观察与感悟能力,进而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猜你喜欢

树叶核心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树叶的不同称呼
一片树叶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