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教学儿童诗,读写结合巧设计

2023-08-15易天宇

作文成功之路·作文交响乐 2023年4期
关键词:雨过天晴儿童诗想象

易天宇

儿童诗是小学语文学科的重要体裁之一,对于小学诗歌的教学,很多教师存在认识不到位、方法有偏差等问题,以至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使儿童诗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读写结合”作为语文课堂的一种重要教学方式,将之应用于儿童诗的教学中,以读促写,对提高学生积极性、促进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有积极效果。因此,本文基于儿童诗“读写结合”教学设计的可行性与价值,以四年级下册《在天晴了的时候》为例,将儿童诗教学联系“读写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设计,获得了其课堂实施的积极效果。由此认为,儿童诗“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感官体验,训练学生的读写能力。还可根据不足得出相应的教学启示以供借鉴:“读写结合”在儿童时教学中的运用要贴近学生生活,要有课堂评价的多样化,要注重丰富学生的积累。

一、价值与意义

儿童诗作为语文教材的体裁之一,有着独特的教育价值与意义。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诵读优秀诗文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大意。儿童诗短小精悍,它通过简短的文本培养学生的识字、阅读和写作能力。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存在偏差而使得教学效果不佳。“读写结合”作为语文课堂的重要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素养。它以读为基础,通过读中写、写中读、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在阅读中得到积累,并灵活运用于写作中。因此,将儿童诗与“读写结合”教学法相联系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

将儿童诗与“读写结合”相联系的教学设计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教师在儿童诗的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运用“读写结合”,以读促写,首先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感悟语言文字,并获得情感体验。再次,让学生进行练笔的过程,给学生足够的想象空间,使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方式。通过“读写结合”,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将自己的生活与经验运用到儿童诗的创作中。同时,让学生充分朗读仿写,通过读与写的实践积累语文学科知识,这样学生能够将自己积累的语文知识素养灵活运用到自己的语言表达与创作中。

二、儿童诗《在天晴了的时候》的“读写结合”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能有效地帮助教师设计好各个教学环节,以儿童诗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课文《在天晴了的时候》为例,主要分为以下五个环节。

1.练笔交流,创设情境

(1)完成练笔,讨论交流

①教师通过交谈提前布置学生写下自己在雨过天晴后的经历或感受。

②学生通过简短的练笔,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同学之间交流点评写作手法。

为了让学生能够将生活中发现的美,以文本的形式落于纸上,让他们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生活中的美景,教师可以在上课前让学生进行简短的练笔作业,这样也能够为学生在课堂中快速创作儿童诗打下基础。

(2)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①教师出示一些雨过天晴的图片,从视觉角度激发学生学习儿童诗的兴趣。

②欣赏图片过后,让学生说一说想到哪些词语或者说自己的感受。能初步对雨过天晴有所体会。

教师初步带领学生感受雨过天晴的景象。通过让学生欣赏与过天晴的图片,而调动学生对雨过天晴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儿童诗的兴趣。通过与学生谈论欣赏图片后的感受,拉近师生距离,初步创設情境,带领学生感受雨过天晴的美景,为学习儿童诗打下基础。同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真实体验与感受,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初读课文,感知写法

(1)学生自由朗读

①初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圈画并认识生字词语,扫除字词障碍。

②仔细阅读诗句,画出自己朗读比较困难的地方,以便多次朗读。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基本功训练。让他们达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基本能力,以读促写,关注学生的朗读习惯与训练。

(2)听名家或教师范读

①听名家或教师示范朗读,感受儿童诗的节奏与韵律。

②在听的过程中让学生勾画出诗歌中的景物,并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学生通过聆听范读初步感受儿童诗的韵律美与节奏美,同时让学生勾画出雨过天晴后的美景,帮助学生初步快速掌握儿童诗的主要内容。

(3)男生女生合作赛读

①男生女生合作共同朗读儿童诗,或者以男女生接力的形式合作朗读儿童诗。

②男生女生比赛朗读,看谁的韵律与节奏读得更好、更准确。

3.深入研读,以读促写

同学析读课文,并画出自己喜欢哪部分景物描写,在相关的句子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可以先自己思考,再小组讨论,由组长带领,组员之间交流。

(1)深入研读

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景物,并说说喜欢的理由。教师讲解朗读技巧,并引导学生理解写作手法。引导学生边朗读边发挥想象,想象作者描绘的景象,并说一说自己所想象到的画面。

朗读训练了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想象描绘画面则激发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并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

(2)提示性仿写

教师通过课件上所呈现的句子,让学生进行填空仿写训练。想象洗净了尘垢的小草,这时候生机勃勃,它会说些什么呢?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总结写法:儿童诗的创作可以运用修辞。

(3)发挥想象仿写训练

讲解“绽透”的意思,想象抬起头不再胆怯的小白菊在想些什么。通过“试试寒,试试暖”想象小白菊的心情是什么样的?默读后两节想象雨过天晴还有哪些景象。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总结:儿童诗创作需要想象的羽翼。

4.拓展思维,丰富画面。

(1)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想象,雨过天晴后,除了诗歌中的这些景象,还会有什么呢?

(2)参照儿童诗进行仿写训练。

(3)学生分享交流,教师总结写法:儿童诗可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来丰富写作。

5.总结延伸,仿写诗歌

(1)说说诗歌的主要内容与写作手法。

(2)课下布置仿照本课诗歌的样子仿写儿童诗,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写一写其他天气下的各种景象,例如《下雨的时候》《下雪的时候》《春风吹的时候》,创作一篇儿童诗。

三、儿童诗“读写结合”教学设计实施的积极效果

1.提高了学生学习儿童诗的兴趣

儿童诗教学采用传统枯燥的教学模式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影响课堂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对于《天晴了的时候》儿童诗联系“读写结合”的教学法进行教学设计时,通过多媒体图片、视频的形式,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想象画面,去感受兒童诗的语言美和韵律美。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采取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兴趣,让他们爱上阅读儿童诗,扩展他们的阅读量。

2.调动学生的感官体验

儿童诗中蕴含着丰富的美,儿童诗的学习能够使学生感受美和善、想象和自由、童趣和童真。课堂教学通过视觉体验引导学生感受雨过天晴的美景,教师带领学生欣赏儿童诗中一些景物在天晴的时候所具有的特征,并感悟作者在天气晴朗时的喜悦心情。教师通过调动学生的感官引入情境,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将语言以文本的形式表达出来,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调动了学生的感官体验。

3.训练了学生的朗读与写作能力

课堂教学中,可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通过示范引导朗读使学生再次体会儿童诗的韵律美;再通过析读课文引导学生抓关键词语、修辞的写作方法以及想象画面等方式去理解句子;最后逐渐深入朗读,使学生体会诗中描写美景的情感。

四、儿童诗“读写结合”教学设计的启示

“读写结合”的儿童诗教学设计实施的课堂教学达到了一定的预期效果,在儿童诗教学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效果。但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也会存在着不可避免的问题,因此根据存在问题进行反思,得出以下启示。

1.“读写结合”在儿童诗教学中运用要贴近学生生活

课堂教学四十分钟的时间是有限的,但知识点的挖掘是无限的,在儿童诗课堂教学中学生仿写训练的时间有限,教师则难以关注到全体学生。教师没有充分了解学生的作文水平,导致个别学生仿写的时间不足。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仿写时,要能够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与经验,让学生对相关内容有话可写,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文字积累去描述。教师可以在教学前布置相应的课前任务,让学生提前搜集与观察课堂教学所需要写的内容,并做好积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图片与视频尽可能是学生所熟悉的,能快速引导学生进行类似儿童诗的仿写。同时也可以组织一些儿童诗主题的活动,培养学生读儿童诗、写儿童诗的兴趣。因此贴近学生生活的“读写结合”儿童诗教学,更有利于教师合理的分配教学环节的时间。

2.“读写结合”在儿童诗教学中运用要有课堂评价的多样化

在“读写结合”的儿童诗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比如学生仿写时可以同桌互评、小组内评价、小组长修改组员写作等方式,来实现同学间相互借鉴学习的效果。学生评价后,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此外,还可以在课后通过家校合作、家长参与评价的方式,促进学生多种形式的学习,对课堂评价起到补充的作用,同时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读写结合”在儿童诗教学中运用要注重丰富学生的积累

在儿童诗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与学习兴趣,使其主动提高自身的阅读量,拓展自己的知识。语文的学习在于积累,与其填鸭式灌输,不如引导学生主动阅读课外儿童诗读物,或者推荐学生阅读适合其认知发展规律与水平的儿童诗作品,增加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使学生在仿写时灵活运用修辞等写作手法。

猜你喜欢

雨过天晴儿童诗想象
雨过天晴
快乐的想象
教案《创作儿童诗》
看图猜成语
创作儿童诗的有效教学策略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雨过天晴
长了翅膀的儿童诗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