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期刊出版的深度融合发展路径

2023-08-14刘小侨

重庆行政 2023年3期
关键词:出版单位期刊融合

新时代新征程,期刊出版进入新阶段,其深度融合发展也面临新需求和新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业态,提高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把握新阶段中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趋势,积极解决新科技革命下期刊出版市场需求与期刊出版单位供给间的供需失衡问题,大力推进期刊出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期刊出版深度融合发展路径,打造符合人民群众新期待的优质内容,进而承担期刊出版在实现出版强国战略、文化强国战略。

一、多元化增加有效供给

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产品的新期待,首要任务就是增加有效供给。关键在于期刊出版产业链上游的供应方,能否推出可持续发展且高质量的精品栏目和优质文章。而这供应方应由党政部门为引领,出版单位发挥主力,鼓励作者群体积极创作,共同形成多元化供给主体。

(一)党政部门开展全过程的领导监督

《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的首要原则就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强调贯彻落实党管出版原则,健全完善党领导出版发展的体制机制,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以及主管主办制度和属地管理责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出版工作的方方面面。[1]中宣部最新出台的《关于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所涉及的“中央宣传部”“各地党委宣传部”“各主管主办单位”,再次强调其在推进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政治责任。结合其他相关的地方文件,可见各地各级黨政部门不断强化对期刊出版的全过程、全领域、全方位的引领。一方面压实期刊出版单位的主体责任,尤其是强化期刊出版单位领导干部政治理论素养;另一方面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方式提高管理效能,填补减免期刊定位发展偏差、资源配置浪费、版权纠纷繁多等漏洞和问题。此外,各级党委政府可采取以贴息、补助、奖励等方式积极支持期刊出版单位的改革发展,做好顶层设计、总体统筹工作,制定完善地方期刊出版行业奖励体制机制,助推期刊出版单位争取到国家出版基金、国家期刊奖等荣誉,巩固提高地方领头期刊出版单位的优质出版能力,带动激活地方期刊出版单位的潜在活力和内生动力,促进整个期刊出版行业在本地区乃至全国领域内的良性发展。

(二)出版单位主动挑起主力军的担当

深度融合发展下,期刊出版单位在出版产业链处于上游,需要积极发挥其主力作用。为此,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一是策划重要选题,将期刊出版主动融入国家战略,服务地方发展,研讨提出符合国内国际双循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带一路”倡议等战略部署发展需求的选题策划,积极组织专家学者建言献策,扩大期刊出版的良性社会效益;二是打造精品栏目,立足期刊出版自身定位和发展目标,依据主办单位、主管单位的办刊宗旨及要求建议,结合地方学术研究资源、地方发展需求、地方人民阅读需求,积极组织期刊编辑队伍“走出去”——走到人民群众中,走到先进学科理论中,走到科研热点难点中,开展专题调研和系列访谈,抓住真问题、真需要、真热点,进而切实发挥好期刊出版服务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社会生活的主力军作用,巩固壮大新时代文化主阵地,为加快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奠定坚实基础。

(三)作者群体中形成双向化创作氛围

在融合出版和数字出版的内容产品的开发上,作者群体是期刊出版内容产品的源头,而期刊出版单位长期以来只是内容的复制者、加工者而非生产者。[2]对此,期刊出版单位在服务作者群体的同时,也较为依赖作者群体。为实现两者间双向的良性创作氛围,期刊出版单位对待作者群体,一方面要最大限度帮助专家学者研究成果和实地调研成果等公开出版,并大胆采用交叉学科、前沿学科等研究成果,同时培养支持青年作者群体;另一方面要自主开发期刊出版的多元化内容,包括传播形式的多元化和阅读方式的多元化,力求实现期刊出版作者群体所产出的优质内容影响力、转化率、阅读率的最大化,同时还须保持期刊出版单位自身的内容定力,避免内容同质化,接受作者群体的监督建议,以确保为读者群体提供优质便捷的知识服务。

同时,期刊出版单位对出版内容要有较高的责任担当意识和说“不”的决断,不仅要对作者群体撰写稿件的内容导向或内容偏差提出审稿建议,面对新兴科技带来的新问题,要坚定期刊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正确立场和态度,以《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为例,近期发布关于使用人工智能写作工具的说明,明确提出暂不接受任何大型语言模型工具(如:ChatGPT)单独或联合署名的文章。

二、体系化开展结构升级

加快出版深度融合发展步伐,期刊出版产业链的结构升级必须进行体系化转型升级,分别从期刊出版的品牌、人才、平台及机制等方面入手,构筑起期刊出版单位在新时代的竞争新优势。

(一)打造品牌

明确期刊出版单位的创刊宗旨和中长期计划,统筹期刊栏目设置和稿件数量,删减同质化、过时的栏目设计。同时,集中编辑力量办好优质栏目,科学运用期刊出版单位各种资源,实现整体资源的优化配置。优化期刊出版内部选题的论证机制,加强从源头内容的审核把关,提高创新发展的能力水平。更重要的是,期刊出版单位保持长期投入打造品牌期刊的决心、恒心和信心,在打造符合人民群众知识服务新需求的期刊品牌上下苦功夫。

(二)培育人才

《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中明确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思想上,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出版观教育和“四力”教育,并将其融入期刊出版基层党组织的“三会一课”和日常会议活动学习中;制度上,健全以四项导向为指标的出版人才评价体系和人才激励机制,配套特殊人才、紧缺人才、复合人才等优先政策,支持鼓励期刊出版人才长期培养发展;理念上,注重期刊出版编辑既是编辑又是学者的双重身份的打造,以提高期刊出版内容建设“守门人”的学术素养为前提,保障期刊出版内容建设的高质量发展,最大限度地激活期刊出版编辑的内生动力,特别是鼓励培养青年编辑的业务能力和科研素养。不限于以上培育方法,其实质都是保障提高优质生产力,进而保证期刊出版扩大优质产能。

(三)搭建平台

期刊出版平台的建立健全,有利于各期刊出版单位和人才队伍的交流合作,有利于打造良好的行业环境和出版合力。一方面,重点做好期刊出版的产品矩阵、传播矩阵,形成以中央头部期刊出版为统领、以各级党报党刊和各地方期刊集群为龙头,实施集约化创新布局、发展,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和新服务的供给潜力得到充分释放[3];另一方面,顺应国际国内期刊出版发展大势,加强行业协会、期刊出版单位的党组织建设,鼓励支持期刊出版单位之间进行战略合作,积极打造行业相关的交流会、培训会和技能竞赛等展示交流平台,创新各类平台的发展理念,以开放包容的态度,把握新阶段中期刊出版深度融合发展机遇。

(四)完善机制

科学合理的机制保障,能最大化减少期刊出版在深度融合发展中的阻力。内容上,建立完善准入和退出机制,不仅要对同质化严重的期刊限期整改,而且要对部分脱离社会经济需求的期刊出版逐步淘汰,从期刊出版内容建设的末端环节疏通最后一环,促进期刊出版市场的高质量发展。评估上,结合期刊出版单位转型升级实际,统筹期刊出版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目标导向与中长期战略等,科学设置评价指标,探索建立有利于各单位持续发展的业绩考核体系;责任上,压实期刊出版单位主体责任,切实加强各单位在融合发展转型中的反腐倡廉建设、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完善期刊出版单位干部、一般人员的廉洁从业有关规定。

三、辩证推动科技赋能

融合出版,由全国科技名词委达成共识,认为是“将出版业务与新兴技术和管理创新融为一体的新型出版形态”[4]。辩证看待并运用科技赋能期刊出版,是期刊出版发展正确行驶在加速前进轨道上的先决条件。

(一)深度融合发展是系统性工程

为实现“十四五”时期末出版深度融合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期刊出版将开展一项系统性工程,把握新兴技术的发展规律,全方位实现传统期刊出版与新兴技术间“融为一体、合而为一”,要认识到“融合”不仅包括内容形态的融合、出版媒介与技术方法的融合,还包含内容知识与出版服务的融合,以及出版编辑业务能力与新兴技术的接受度、掌握度等等[5]。

在学习认知层面,期刊出版单位要不断强化自身的创新主体地位,由期刊出版党组织开展《关于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2023年全国出版(版权)工作会议》等相关文件的学习,贯彻落实短期、中长期全体学习和自我学习计划,不断提高期刊出版全体人员对出版融合的认识水平和敏感度,避免错误认识导致行为偏差。

在内部工作层面,一要主动开展出版融合新兴技术的知识技能培训,邀请前沿专家学者开展讲座交流学习,科学组织线上线下行业学习竞赛等活动,条件允许下可逐步将出版融合水平列为期刊出版单位年度考核必选或加分选项;二要建立健全实际有效的新兴技术编辑岗位,积极与主管单位、主办单位对接新兴技术岗位和业务工作开展所需的资金政策等配套资源,减免期刊出版单位深度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三要考虑新兴技术的接受程度,在期刊出版单位领导班子先行学习理解后,建议以青年编辑带动期刊出版单位全员共同贯彻落实,最终不仅实现期刊出版单位内部的各类采编系统、编排系统等系统与新兴技术的融合应用,更是实现期刊出版人才队伍的融合、出版媒介与管理体制的融合,以及新兴技术、出版内容与创新思维的融合。

在外部工作层面,期刊出版单位需要多种方式“走出去”,支持期刊出版单位拓展对重点国家及地区的版权输出;支持有竞争力的传统期刊出版产品和多样化的数字期刊出版产品在“一带一路”倡议、国内国际双循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国家战略的带动下,加快出版产品进入国际国内主流市场;支持有实力的期刊出版单位整合境内外有成长性的优质期刊出版单位;支持有條件的期刊出版单位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走入基层、走入高校、走入企业,建立新兴技术合作小站、科普宣讲团队等;支持期刊出版单位参与创新建设期刊版权的“智能+”“数字+”共享交流合作平台,在重点地区、重点学科先行先试,推动期刊出版业共同繁荣发展。

(二)深度融合发展是风险性工程

防范化解期刊出版深度融合进程中可能出现的重大风险,本质上是期刊出版改革转型所必然面临的重点任务。2023年初,火爆出圈的ChatGPT,即AIGC(人工智能生成式内容)的一种应用和产品,其中一项技能就是可以撰写论文。在ChatGPT带来学术不端风险的背景下,权威学术期刊《自然》《科学》等期刊出版单位纷纷表示人工智能程序不能成为期刊论文作者。可见,在5G、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技术赋能期刊出版单位融合发展的同时要高度警惕、防范化解新兴科技附随的法律、安全、经济等各类风险。

对此,防范化解期刊出版融合发展重大风险的主要措施:首先,要从期刊出版单位自身做起——提高期刊出版单位的整体法律意识,实现法治化管理期刊出版团队,修改完善期刊出版单位内部的规章制度,填补采编系统、编排系统、查重系统等相关系统的版权技术漏洞,保持期刊编辑队伍知识产权与新兴技术交叉问题的经验总结和学习交流。[6]同时,加强与主管单位、主办单位的问题沟通协调渠道,做到有问题及时反映,有风险科学把控。

其次,期刊出版单位要响应中央出版融合要求,配合加快构建期刊出版行业数字内容安全风控体系,筑牢出版融合发展安全底线。[7]数字内容安全风控体系和安全底线的关键,就是要加大整治期刊出版重点领域侵权盗版行为,有力遏制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对期刊出版大环境的不利影响。2023年初,全国出版(版权)会议更是强调,要深入开展专项治理,严格规范市场行为,提高行业治理能力水平。[8]对此,期刊出版单位及其行业不仅要整合期刊出版行业资源,定期开展分学科分类别的期刊出版单位数字内容安全风险评估,还要动态化常态化地制定期刊出版行业中重点领域、新兴领域侵权盗版行为的黑名单。同时,由地方党政部门牵头,地方期刊出版行业协会组织,各个期刊出版单位共享数字内容安全风控中的经验和教训,及时更新公布期刊出版行业内有争议侵权盗版问题的处理方案,发布1年或者2~3年的期刊出版行业侵权盗版的典型案例,方便期刊出版单位及其编辑队伍的学习贯彻,形成良好的期刊出版融合发展环境。

最后,期刊出版单位要顺应融合出版趋势,须持有全球化、开发性、高站位的发展视野。具体来说,一是不要将对待新兴科技的认知局限在地方和本国,以ChatGPT为例,从2022年11月30日上线,短短1个多月就极大地冲击了全球出版业、金融业、科技业等多个行业。因而,要以全球化发展眼光,提前做好风险防控和合理利用策略;二是要意识到更多新兴科技迅速涉入期刊出版的必然趋势,期刊出版单位及其编辑队伍不能采取回避态度,而是应当以一种开放的心态迎接新兴科技赋能期刊出版所伴随的新转变和新问题,积极学习了解并有效融合,顺势而为加以转型升级;三是期刊出版单位是出版强国战略、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力量,要有高站位的发展眼光深刻把握期刊出版业融合发展的新任务新要求。同时,积极支持配合国家“走出去”多元化战略,各个期刊出版单位都亟须尽快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抢占数字时代期刊出版发展制高点,结合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打造期刊出版融合发展新产品、新服务、新模式,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构建良好的期刊出版深度融合发展新格局新生态。

基金课题:重庆市高校期刊研究会项目“利益平衡机制下出版融合发展的法治化传播路径研究”(项目编号:CQLX2022-7);中共重庆市委党校专项项目“数字时代地方党校报刊的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3ADXZD1)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新闻出版署印发《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EB/OL].(2021-12-30)[2023-05-06]. http://www.gov.cn/xinwen/2021-12/30/content_5665670.htm

[2]中國新闻出版广电网.社会主义出版强国建设的目标与路径[EB/OL].(2022-07-04)[2023-05-06]. https://www.chinaxwcb.com/info/580674

[3]本刊编辑部.专家解读《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关于融合发展的战略思路[J].科技与出版,2022(03):94-104.

[4]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全国科技名词委组织召开融合出版概念及定义审定会议[EB/OL].(2022-01-14 )[2023-05-06].http://www.cnterm.cn/xwdt/tpxw/202201/t20220114_678525.html

[5]谢文亮.新时代学术期刊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内涵与路径[J].出版广角,2022(19):31-35.

[6]刘小侨.期刊编辑的法治素养提升之路[J].重庆行政,2023(02):80-18.

[7]中共中央宣传部印发《关于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EB/OL].(2022-04-24)[2023-05-06].https://www.nppa.gov.cn/nppa/contents/279/103878.shtml

[8]国家新闻出版署.2023年全国出版(版权)工作会议在京召开[EB/OL].(2023-01-12)[2023-05-12].https://www.nppa.gov.cn/nppa/contents/719/105874.shtml

作者单位:中共重庆市委党校《重庆行政》编辑部

责任编辑:粟超

猜你喜欢

出版单位期刊融合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山西医学期刊社荣获我国新闻出版领域最高奖
——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单位奖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期刊问答
刘慈欣科幻作品年表
中国最美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