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部(重庆)科学城落实“十项行动”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2023-08-14彭世权

重庆行政 2023年3期
关键词:科学城双城经济圈

彭世权

2020年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作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重要部署以来,西部(重庆)科学城在重庆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积极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特别是2023年3月,市政府印发《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7年)》,实施“十项行动”,把全市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工作热情再一次推向新的高度,西部(重庆)科学城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以更高标准系统谋划,坚定不移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

一、紧跟国家战略部署,以务实行动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一)落地两大国家战略

2020年以来,国家印发和批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成渝地区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总体方案》两大纲领性文件,赋予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以“一城多园”模式共建西部科学城、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等重大战略任务。目前,科技创新中心已获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联合发文批复;并提出在重庆金凤片区和四川兴隆湖片区分别建设约100平方公里的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方案目前正在编制中,预计年底前提交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核批复。

(二)推进科产城自身建设

科技创新方面。2022年年度数据显示,推进44个校地院地合作项目,中科院重庆汽车软件创新研究平台等31个项目投用。引进杨正林院士、段树民院士、李克强院士等领军科学家,市级以上科创人才超140人次,上市企业实现零的突破,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分别增至1500家、305家,获批全市唯一国家级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示范园区。金凤实验室加快建设,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积极承担市级重大科研项目,成功申报生物医药研发重大专项4项、联合申报市科卫联合医学科研项目1项,获批经费5100万元;联合西南华大研究院首次阐明了时空组学技术在包括病理检测应用等在内的精准医学领域中的革命性意义。产业发展方面。签约三安化合物半导体、货拉拉汽车中国总部等项目超80个、投资额超1300亿元。高标准打造金凤软件园、重庆汽车电子产业园等特色园区,落户重庆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暨李克强院士工作站、中子科技产业创新研究院暨吴宜灿院士工作站等产业创新平台,投用华润微电子12英寸功率半导体晶圆生产线、大唐高鸿车联网总部等项目,完成战略性新兴企业产值2208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85%。城市建设方面。高标准建设金凤城市中心,科学大道示范段、对外合作交流中心等重点项目建成投用,科学会堂、科学城人才社区等功能性设施提速推进。15号和27号线提速实施,江跳线、香炉山隧道投用通车,坪山大道等25个道路项目完工。北师大重庆科学城实验学校等优质学校签约落地,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科学城院区等优质医疗项目加快实施,巴蜀科学城中学等3所学校建成投用。

(三)推进对外协同共建

按照以“一城多园”模式共建西部科学城总体部署,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推进与成都科学城“双城合作”、与成都高新区“双区联动”工作。建立两大战略合作。与成都科学城签署《共同助推西部科学城建设战略合作协议》,與成都科学城签署《“双区联动”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战略合作协议》。共建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联合四川天府新区共同编制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方案,双方将协同集聚各类高端创新资源、建设一流原始创新集群,发挥科教资源集群优势、建设一流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撑战略性高技术产品开发,完善人才战略布局、打造创新人才集聚高地,强化区域协同发展、加快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推进重点项目合作。会同川发展、渝富基金共同发起成立总规模300亿元的“双城基金”,正在推动高新开发集团与四川金控集团共同持股运营双城(重庆)信用增进股份有限公司;推动与四川蜀道集团合作组建西部车网公司,共同助力构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圈,支持西永微电园公司与四川电子科技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共建“微电子产业技术研究院”。推动重庆大学、陆军军医大学、重庆医科大学加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联盟。加强交流互动。2022年7月6日,重庆高新区考察团到成都高新区考察调研,召开双方第四次党政联席会议。同日,到四川天府新区考察调研,召开西部(重庆)科学城、西部(成都)科学城第一次联席会议。

二、立足新重庆新要求,以更高标准系统谋划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为贯彻落实市委六届二次全会精神和重庆市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作推进大会精神以及《重庆市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7年)》,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统筹重庆高新区全面工作的“纲”与“魂”,按照党工委、管委会工作部署,起草了重庆高新区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五项行动”(即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建设行动、现代化新重庆重要引擎建设行动、高品质生活示范区提质行动、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建设行动、西部科学城协同共建行动)和“四张清单”(2023年重大项目、重大改革、重大平台、重大政策清单),目前《重庆高新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行动计划(2023—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已印发实施。

(一)结合国家战略

对照和紧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以及《成渝地区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总体方案》中明确赋予西部(重庆)科学城关于以“一城多园”模式共建西部科学城、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建设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等重大战略任务,形成具体的行动目标任务,做到方向不偏、重心不变。

(二)结合市级要求

按照“党中央有号召、市委市政府有部署、高新区见行动”的要求,《行动计划(送审稿)》相关任务主要来源于市委六届二次全会提出的“要高水平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加快集聚高端创新资源”和2023年开年第一天召开的全市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作推进大会作出的“高标准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推进‘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稳步推进”等相关部署及精神,实施“四项行动”是抓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号工程”的细化和落实。

(三)结合全市方案

对应和落实《重庆市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7年)》提出的“十项行动”和“四张清单”,结合重庆高新区“科、产、城”三篇文章规划建设实际,整合形成“五项行动”和“四张清单”。其中第一项行动“实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建设行动”主要对应和落实市级“十大行动”中的“主城都市区、科技创新中心”两大行动;第二项行动“实施现代化新重庆重要引擎建设行动”主要对应落实“现代化产业体系”行动;第三项行动“实施高品质生活示范区提质行动”,结合重庆建设运行实际,通过城市建设、生态建设、公共服务3个章节,对应落实“现代化基础网络设施、城乡融合、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国际消费目的地、高品质生活惠民富民”五大行动;第四项行动“实施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建设行动”主要对应和落实市级“十大行动”中的“改革”和“开放”两大行动;第五项行动“实施西部科学城协同共建行动”在市级“十大行动”基础上,为贯彻双城经济圈建设赋予的重点任务,补充了对外协同部分的内容。清单类别和市级方案保持一致,对应梳理出高新区2023年度重大项目、重大政策、重大改革、重大平台“四张清单”。

(四)结合高新区实际

紧扣统筹“科产城”建设三篇文章抓好自身建设。科技创新方面,紧扣已获批(或拟批复)的科创中心和科学中心“双中心”建设;产业方面,紧扣市委提出的“突出产业创新,推动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城市建设方面,紧扣科学城金凤城市中心建设等实际,清单化、事项化、项目化落实,通过抓好“科产城”三大行动,突出“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紧扣“一城多园”共建西部科学城强化对外协同。按照全市双城经济圈建设工作推进会要求,建好经济圈既要抓好自身建设,同时要推动对外协同。《行动计划(送审稿)》提出深化与天府新区“双城合作”、成都高新区“双区联动”共建西部科学城。紧扣未来5年和2023年度目标任务突出落实落地。着眼未来五年重点任务作出了总体安排,形成可量化、可对比、可考核的工作闭环。

三、担当作为真抓实干,以坚定决心努力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一)实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建设行动

大力实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建设行动,推进落实“二三四五”行动任务。建好用好超瞬态实验装置和长江上游种质创制装置等国家和市级两类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推进汽车电子和储能技术、多组学和病理诊断、集成电路和软件三大核心技术攻关;依托金凤实验室、GZ和ZJ国家实验室重庆基地、机械传动等全国重点实验室、云创实验室和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实验室建设,构建四级实验室体系;建设大学城、科研港、生命岛、科学谷、科创街五大科技创新支撑。到2027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7%,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实现双倍增,总量分别超过1000家和4500家。

(二)实施现代化新重庆重要引擎建设行动

大力实施现代化新重庆重要引擎建设行动,推进落实“四大产业创新链、五大主导产业集群”行动任务。大力培育芯智数用、车路芯网、药械诊疗和研用检创4条协同创新产业链,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产业、科技服务业五大主导产业集群。到2027年,打造3个千亿级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力争制造业、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达到30%、60%。

(三)实施高品质生活示范区提质行动

大力实施高品质生活示范区提质行动,推进落实“五大行动任务”。推进轨道上的科学城建设,推进“四纵五横”高快速路和“五纵十横”主干路建设,构建内畅外联交通体系;推进金凤城市中心和4大片区城市更新建设,打造现代化国际化城区;推进北师大重庆科学城实验学校、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科学城院区等建设,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打造一心两屏、四河多湖、绿廊贯穿城市生态格局,推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积极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到2027年,城市功能日趋完善、环境品质显著提升、现代化城市形象初具雏形。

(四)实施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建设行动

大力实施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建设行动,推进落实“三大行动任务”。加快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快建设“一帶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区,加快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到2027年,通道网络和物流体系更加完备,经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行的货运量、货值、与中欧班列和长江黄金水道的联运箱量均实现倍增。管理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国有企业及平台管理运行机制更加务实高效,营商环境水平进一步提升。

(五)实施西部科学城协同共建行动

大力实施西部科学城协同共建行动,推进落实“五大行动任务”。高规格共建西部科学城工作机制,高起点共建科技创新中心,高质量共建万亿级产业集群,高标准共建西部创投中心,高水平共享公共配套服务,高站位共同争取国家支持。到2027年,在高水平共建西部科学城上实现更大突破,共同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和引领成渝地区创新发展的综合性科学中心。

(六)2023年工作清单

一是重大项目清单。包括金凤实验室、中科院重庆科学中心、张江实验室重庆基地等14个科技创新项目;重庆12英寸集成电路特色工艺线、硅光量产线、货拉拉汽车中国总部等16个产业发展项目;金凤城市中心、科学大道、重庆市第四人民医院科学城院区等16个城市建设项目。二是重大政策清单。全国首个跨区域科学城(西部科学城)建设方案获国家批复、落实科学城和大学城融合发展规划、实施“凤鸣计划”“凤栖计划”、智能网联汽车及数字医疗产业支持办法等18项重大政策。三是重大改革清单。包括建立西部科学城部级联席会议机制、成立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理事会、完善“一核五区”体制机制、优化完善项目专班负责制、“四色”督办机制、“赛马比拼”活动等23项重大改革。

作者: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

责任编辑:钟学丽

猜你喜欢

科学城双城经济圈
“双城剧汇”共促戏剧发展
青年共建“双城圈” 摄影同话“巴蜀情”
北京怀柔科学城创新小镇投用
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广州科学城
中国双城发展模式
神秘的科学城
首都经济圈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衡山科学城启动区项目开工
双城和一周
论兰州经济圈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立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