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生语文学习力培养
2023-08-14龚锐贤
龚锐贤
【摘要】良好的学习力是现代社会个体实现自我发展的重要品质。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发展学生的学习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和学习毅力也成为教学研究的重点。基于此,本文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的,采用案例分析等方法,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分析学生语文学习力培养策略,并提出参考建议,即尊重学生主体,培养学生学习动力;引导学生探究,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强化学生训练,培养学生学习毅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 学习力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3)07-0091-0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的正式颁布,描绘了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改革的途径,也明确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方向。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而学生自身的学习力也成了影响其发展的关键因素。学习力是个体在学习中表现出的综合素养,具体表现为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和学习毅力。目前,从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情况来看,部分教师片面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忽视了其他学习力的引导,导致一些学生出现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态度不端正等问题。针对此,在核心素养视域下,教师应综合分析学生学习力的发展需求,根据语文学科特点探究合理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尊重学生主体,培养学生学习动力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在课程改革背景下,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在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故事、游戏、图片等教学材料构建情境,吸引学生的关注,引领学生进入新知识学习过程之中[1]。例如,《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这篇童话故事的教学指导中,教师利用图片构建问题情境,吸引学生走进故事。在课堂情境中,教师首先出示一張摇摇欲坠的老屋图片,并提问:“观察图片,说一说这座老屋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学生纷纷回答:“老旧”“破败”“快要塌了”……教师继续提问:“你们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学生分别从“窗户破了”“结蜘蛛网了”“墙壁开裂了”等角度进行表述。教师对于学生的认真观察与准确表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赞赏,然后教师对于老屋的命运做出了设想,并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其中:从画面上看这座老屋已经是年久失修了,看起来随时都要倒塌的样子,那么它最后的命运如何呢?它到底有没有倒下呢?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中,学生也纷纷加入了联想和猜测中,并给出了自己的想法。教师在总结学生猜测的基础上,引入主题: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童话故事,看一看这座老屋最终有没有倒下。
情境的设计让学生突破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限,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同时也对即将学习的知识产生好奇,形成兴趣,为继续阅读做好了准备。
(二)采用赏识教学,强化学生语文学习情感
情感始终伴随着学习的整个过程,并在与他人的赏识、激励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例如学习成绩或者教师的评语会对学生产生积极情绪或消极情绪。因此,在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力的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情感发展,并运用赏识教育理论,认可学生、激励学生,促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中产生学习语文的动力。例如“习作:我来编童话”这一课基于教材中的童话学习,旨在让学生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并试着自己编童话,在语言表达中进一步认识童话在语言、结构等方面的特点,感受童话的魅力及编童话带来的快乐。基于此,教师根据教材提供的材料构建不同的情境,激发学生联想和想象,并初步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学生发挥想象的过程中,教师认真地为每一个人的奇思妙想进行点评,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也帮助学生补充细节,启发思路,让故事的逻辑更加通畅、内容更加丰满。学生在教师的激励和指导下尽情创作,形成了自我表达的动机,也展现了自己的语言能力。
(三)加强个性指导,提升学生语文学习意愿
学习意愿的强弱对于学习成效的好坏有着重要的影响。简单来讲,一个人只有想学习,才能主动去学习;只有想学好,才能在遇到问题的时候独辟蹊径、主动自发地去探索,最终达到自己的学习目的。学习意愿是学习主动性的重要表现。通过对小学生的调查发现,多数学生的主动学习意愿十分薄弱,他们之所以要学习知识、完成学习任务,主要是迫于教师和家长的压力。针对此,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教师应就学生学习意愿的引导进行研究,让学生对课程学习产生自己的愿望和期待[2]。
在小学语文课程指导中,为了强化学生的学习意愿,教师可以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例如让学生以“小老师”的身份参与到课堂讲解中来,表达自己在各项知识学习中的体验,与同学进行互动交流,让彼此之间在讨论互动中实现个性化的学习,强化学习成就感,强化学习意愿。再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课后作业的设计中来,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设计、完成作业,以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提高其主动写作业的意愿。这些措施让学生从被动学习的状态中跳出来,在参与中形成自主意愿,产生了学习语文的动力。
二、引导学生探究,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一)优化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感知力
对于小学生而言,感知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立足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引导他们通过多重感官感知、体会知识;另一方面还应引导他们通过综合分析、形成概念、判断想象等方法处理信息,形成理性认识[3]。例如《蟋蟀的住宅》的教学指导中,为培养学生的感知力,教师创设了“昆虫世界举办昆虫之家评选大赛”的情境,引导学生借助图片、视频欣赏各种昆虫标本,初步了解蟋蟀这种昆虫的特点。然后,教师根据学习任务群的要求设计了三个思辨问题:(1)什么是“伟大的工程”?(2)蟋蟀的住宅算不算是“伟大的工程”?(3)在法布尔眼中“伟大”的仅是工程吗?三个思辨任务目标环环相扣,均指向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与提升,旨在引导学生在看图圈画、梳理关键信息表达观点、讨论探究等实践活动中,通过阅读、比较、推断等方式,梳理观点、事实及其关系,学习有理有据地表达看法,并尝试通过现象看本质,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这样的设计让学生调动了多重感官、实现了理性思考,进而提升了学习的感知能力。
(二)加强任务驱动,培养学生思考力
思维能力是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体现。因此,在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力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核心素养的要求,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在联想、分析、比较、推理等思维活动中探索知识,提升素养。例如在《麻雀》一课的教学指导中,为了锻炼学生的思考力,教师首先借助关系图来呈现课文内容,并引导学生讨论,同时根据行文思路,启发学生思考,并让学生认识到:要想写清楚一件事,就要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作者是如何把老麻雀的无畏写清楚的”这一任务进行探究,并借助“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这一思维支架,引导学生经历“有没有写清楚”和“怎么写清楚”这一思维过程,使学生领会作者行文的逻辑和方法,对“作者把事情写清楚”形成更加清晰的认识。最后,教师设计练笔任务,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和认识迁移运用,实现读写结合。这样的教学设计以课文的写作思路为切入点,循序漸进,突出对学生思维的引导,让学生借助“支架”展开一系列思维活动,进而在读写中落实语文要素,迁移所学知识,提高了语文核心素养。
(三)利用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创造力
创造力是创新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从小学语文课程育人的角度讲,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也是发展其学科核心素养的必然选择。基于此,在课程教学指导中,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启发学生探索、创造,以独特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表达,并实现创新发展。例如在“习作:小小‘动物园”的教学指导中,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独具匠心地设置了三个学习任务——“绘本阅读”“巧折小书”“升级改造”,带着学生在充满情境性、综合性、实践性的习作学习活动中探索学习。在活动中,教师以绘本视频《我家是动物园》导入,创造真实情境,引导学生感受把家人比作动物的乐趣,启发学生联系生活,打开思路,引导发现家人与动物之间更多的相似之处。接下来,鼓励学生创新思考,巧折“小书”、升级“改造”,一步步完善:先写出概括自己或家人特点的句子,再集中特点,结合示例,加入感受,把特点写清楚、写生动。最后,引领学生在评与改的环节中明确片段中的优缺点,为习作修改做好铺垫。
这样的综合性活动让学生跳出了传统写作的局限,从绘本创作的角度将家人和动物联系起来,用独特的方法展示家人的特点,进而形成了创新表达的素材,也提升了自己的创造能力。
三、强化学生训练,培养学生学习毅力
(一)引导自我教育,提升学生学习自觉
相关研究发现,那些学业成绩与道德品质优秀的学生都表现出一个共同的特点:自觉性,即那些学习成绩和各方面发展都比较好的学生,他们学习的自觉性程度都比较高[4]。
这种“自觉性”可以表现为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自律性、有理想、自我管理、专注、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比较清楚的学习目标等等。从另外一个角度说,具有这种学习“自觉性”的学生往往能够非常主动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包括制订学习计划,能够经常反思和总结自己的学习,并且在教师和家长的指导下时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等等。
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力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自我教育,着重培养学生自觉自主学习的习惯与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并形成坚持学习的内在意志。
(二)强化目标引导,促进学生自我管理
明确的目标是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方向指引,也是强化学生学习毅力的重要因素。在小学语文教学指导中,教师要为学生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促使学生制定学习计划,驱动学生不断前进发展[5]。例如三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以“小故事大道理”为主题,引领学生阅读中外寓言故事,要求学生完成《中国古代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拉封丹寓言》这些书籍的阅读。教师根据学情确定了学习目标:自主阅读这4本寓言作品,了解故事内容;体会寓言故事中的道理,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深入理解;感受阅读寓言故事的快乐,与大家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在目标的指导下,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并提交阅读计划,每天根据计划展开阅读。
落实计划的过程是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过程,也是锤炼学生学习毅力的过程,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让学生能够在落实计划中形成积极情感,真正获得阅读的乐趣。
(三)加强跟进监督,引导学生持之以恒
学习需要持之以恒。在小学语文教学指导中,教师应深刻理解部分学生“三分钟热度”的学习状态,并加强监督,及时跟进,帮助学生由“他制”到“自制”,促使学生自觉地完成学习计划,锤炼学习意志,真正形成语文学习力。例如在以“小故事大道理”为主题的整本书阅读中,教师根据学生的阅读计划同步制定了监督跟进计划。如在学生阅读了一段时间后,教师根据课前了解的多数人的阅读进度,引导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复述故事;组织学生围绕小主题进行讨论,说一说这些小故事教会了你怎样的大道理;组织阶段阅读成果展示活动,让学生在佳段欣赏会、我是朗读者、人物评论会、读书小报评比、制作书签比赛等活动中展示阅读成果等等。这样的跟进监督能够与学生形成互动,驱动学生贯彻学习计划,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四、结束语
总之,学习力是个体的能力映射,是一个人终身发展的重要品质。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力可以促进学生不断提升成长,让学生形成学习的动力、能力和毅力。上文从多角度对小学生语文学习力的发展进行了阐述,为教学研究提供了参考。当然,其中还存在诸多不足,而在新课标的落实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应进一步研究,结合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要求设计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方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陆学玲.基于情境的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设计与实施[J].教学与管理,2022(35):46-49.
[2]张彩红,李妍.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探究——以《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实施》课程为例[J].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22(4):120-124.
[3]徐春燕.任务单导学:助力学习力生长的支架 ——以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跳水》为例[J].教育界,2022(29):92-94+101.
[4]李沿知,罗良建,魏佳.基于可视化分析的“学习任务群”研究综述——兼论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的研究启示[J].语文教学通讯,2022(30):15-21.
[5]何晓燕.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单元统整教学策略[J].考试周刊,2022(41):2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