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牛蛙的生态养殖技术

2023-08-14熊文芳

黑龙江水产 2023年4期
关键词:宿松县牛蛙养殖池

摘要:牛蛙的生态养殖受到了养殖者的关注与重视。文章结合安徽省宿松县的实际情况,介绍了牛蛙(Rana catesbeiana)的生态养殖技术,包括牛蛙养殖场址的选择、养殖池的建造、养殖模式,以及常见的红腿病(Red-leg disease of frog)的防治措施,可供养殖者参考。

关键词:牛蛙(Rana catesbeiana);生态养殖;蛙红腿病(Red-leg disease of frog);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966.3+1文献标志码:C

宿松县是中国优质水产品基地县,宜渔淡水面积居全国县级第二,全省县级第一,蟹、虾、鳖、芡实等名优水产品久负盛名[1]。近年来,宿松县加紧推进牛蛙(Rana catesbeiana)的生态养殖,多种牛蛙生态养殖模式的完善与利用,为当地养殖人员创造了更加丰厚的经济效益。牛蛙生态养殖属于绿色生态、互促共赢的养殖模式。通过牛蛙生态养殖技术应用,能够有效提高牛蛙品质,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时在此基础上做好常见的红腿病(Red-leg disease of frog)的防治工作,也能够减少牛蛙因病害死亡,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1 养殖场址的选择

养殖场建设时,因牛蛙擅长跳跃、游动、爬行,因此应当建设完善的防逃设施。可以使用尼龙围栏、塑料薄膜或者铁丝网等材料开展防逃,有条件的养殖户,还可以砌筑围墙,这样更加持久可靠。牛蛙养殖场应具备充足水源,宜选择江河水、湖库水,这些水源水质好、溶解氧高。其次,蛙池应当尽可能建设冬暖夏凉、水陆交通都较为便利的区域内。蛙池除了需要保持良好水质和便利的排灌水条件之外,还需要具备多种用途的动物性饵料繁殖区、养殖池以及相关配套设施。

2 养殖池的建造

结合牛蛙原本的繁殖特征、生活习性以及变态过程,养殖场当中应当建设以下两种养殖池:(1)亲蛙池。主要用作亲蛙培育、产卵和繁殖期后的雌雄亲蛙分养。养蛙规模相对较大的养殖场,通常需要建设2~3个亲蛙池。亲蛙池通常为土池,面积200m2左右最为适宜,深度在1.2m,可以蓄积0.9m深左右的水为最好。在池底还应留厚约18cm左右的淤泥,這样有助于亲蛙越冬。池埂坡度以1∶2.5为宜。(2)成蛙池。也称商品蛙池,应将不同用途与规格的成蛙分池饲养。室外成蛙池面积600m2~6000m2,池水深度0.5m~1m,池水附近可以采取人为堆筑土洞的方式,尽可能提升地面绿化率,为牛蛙提供更多隐蔽场所,有利于牛蛙的生长发育。

3  养殖模式

3.1 半精养模式

利用鱼池、藕塘、洼地等养殖牛蛙,因为面积相对较大,牛蛙较为分散,密度也相对较小,产量明显不高,通常都采取天然饵料为主、颗粒饵料为辅的饲养模式,也被称之为半精养。飞虫等动物是牛蛙的天然饵料,因此可以通过灯光诱虫的方法让牛蛙自行捕获天然饵料[2]。诱虫灯位置通常需要设置到距离岸边2m左右的水面上方0.3m~0.5m部位,开灯时间通常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来确定,一般选择在傍晚开灯。半精养方式通常不适宜采取过大的放养密度,每1m2放养10只~30只左右,结合饵料的实际条件来确定。

3.2 室内集约化模式

在室内的集约化养殖过程中,通常面积在10m2~20m2即可,需要确保具有充足的水源,对空间进行充分利用,可以选择多层次立体化养殖结构。个体重100g的牛蛙放养密度为50只/m2。在投喂饲料过程中需要注意投喂量与投喂频率,每天投喂2次~3次,日投喂量占牛蛙体重10%左右,促使牛蛙能够养成按时摄食的良好习惯。

3.3 网箱养殖模式

网箱养蛙参考网箱养鱼,根据牛蛙生物学特征,利用网箱将牛蛙圈养到水体当中,属于一种密度较高的养蛙方式[1]。网箱养蛙的优势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就是充分利用好现有水库、大鱼塘以及湖泊,既能够节省养蛙用地,也能通过提升水体利用效率,从而大大提高经济效益;第二,网箱内外水流的顺畅,不断更新水体,确保网箱内部具有充足的溶氧量,网箱变成一个活的水体环境,能够推进高密度的饲养管理,并且获取较高产量;第三,在网箱养蛙之后,可以适当提升水体肥力,提升产量;第四,因为网箱养蛙有着较小的面积,更加便于开展饲养管理工作,同时会被限制到小范围之内,减少不必要的能量消耗,有助于牛蛙生长。

4 红腿病防治

4.1 流行与危害

红腿病常见于幼蛙与成蛙,具有极强的传染性,死亡率也相对较高,可以在几天之内导致大量牛蛙死亡。这种疾病危害性极大,一年四季都有流行,其中在气温25℃~30℃时最常发病。在养殖密度较大以及水质条件较差的牛蛙池当中也容易出现,冬眠之后水温在20℃左右时十分常见,炎热季节则开始陆续减少,所以每年的5月份左右属于重点防治期。

4.2 发病特征

红腿病的主要病症:患病蛙会出现体表充血发红的症状,其中腹部与腿部最为明显,并且食欲下降、行动放缓、临死前呕吐,头部与嘴附近、腹部、脚趾以及背部等位置都会出现大小不均匀的粉红色溃疡或者坏死灶,病情严重时甚至会出现后肢红肿、腐烂的情况。出现疾病的主要原因是放养密度过高,由于环境恶劣或者在捕捉与装运过程中受到挤压受伤,致使伤口受到病菌侵袭所导致。主要病原是嗜水气单胞菌。解剖观察可以发现,在腹腔内部含有较多清亮腹水。肝脏、肾脏以及脾脏都明显肿大,尤其是脾脏与肾脏,肿大能够达到1倍以上。脾脏和肝脏还会呈现出黑色。红腿病在发病早期阶段,皮肤存在明显水肿、色素异常沉着、充血等情况,而后期则会出现腹部水肿与溃疡症状。

4.3 防治措施

此种疾病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1)使用浓度为1.5%~2.5%的食盐水将患病蛙浸洗5mins~10mins[3]。(2)建造合适的养蛙池,确保池壁光滑,还应有独立的池内排灌系统。精养蛙池通常宜小不宜大,需要及时换水,确保水质清新。(3)避免蛙体受伤,并及时隔离患病蛙,定期投喂药饵或者直接注射红腿病灭活菌疫苗加以预防。(4)蛙池当中可以使用“牛蛙红腿净”药物进行泼洒,能够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5)在蛙饲料中拌入复方磺胺甲噁唑粉投喂,每千克牛蛙体重第1d用50mg~100mg,第2d~7d药量减半[3]。

参考文献:

[1]王珂,倪健.宿松县农业发展现状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0):11-12+17.

[2]赵岩.牛蛙生态养殖研究及常见病害现状[J].当代水产,2022,47(6):60-62.

[3]王强云.牛蛙红腿病诊断及其防治[J].渔业致富指南,2021,No.560(08):61-62.

Ecological breeding technology of bullfrogs

XIONG Wenfang

(Susong County Fishery Administration and Supervision Station, Anqing 246500, Anhui China)

Abstract:The ecological culture of bullfrog(Rana catesbeiana) has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breeders. 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Susong County, Anhui Provinc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ecological breeding technology of bullfrog, including the

selection of breeding site, the construction of breeding pond, breeding mode, and the

control measures of the common Red-leg disease of frog.

Keywords:bullfrog(Rana catesbeiana); ecological culture; Red-leg disease of frog;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作者簡介:熊文芳(1975- ),女,汉族、安徽省宿松县人。安徽省宿松县渔政监督管理站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水产养殖。电子邮箱:xiongwenfang12@126.com。

猜你喜欢

宿松县牛蛙养殖池
产值规模冲刺千亿!关于牛蛙的繁育,掌握这几点事半功倍
水体消毒防病用药称量分配的简捷方法
相对弧宽比对双通道方形养殖池的流场优化研究
持续阴雨期间鳜鱼养殖池常见问题及管理措施
1989—2019年环渤海地区养殖池的空间变化特征
价格涨超13元/斤!今年牛蛙产量或增长50%,这一波价格还能飞多久?
宿松县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价格或涨!最火爆时18元/斤,如今跌至4.3元/斤,禁养潮后的牛蛙是否能逆风翻盘?
安徽省宿松县小岗饰面用大理岩矿床特征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有效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