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学校“水域生态学”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2023-08-14张莹莹王雨婷魏文志杨辉

黑龙江水产 2023年4期
关键词:水产养殖思政元素高校

张莹莹 王雨婷 魏文志 杨辉

摘要:高等学校“水域生态学”是水产养殖学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学科基础课,在水产养殖专业人才培养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着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宗旨,在确立课程教学目标的同时将思政元素同知识点进行融合,改变原始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思政元素进课堂的目标。期待通过《水域生态学》的课程思政,可以深化水产养殖专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引导大学生学农爱农,培养出具有大局观念和更高素质的“新农人”。

关键词:高校;水域生态学;水产养殖;思政元素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志码:B

教育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中国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文化决定了教育体系发展的多样化形式,而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课程也是我们的必经之路[1]。习近平在任浙江省委书记时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不仅为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根本依据,而且为践行“绿色育人模式”的教育理念奠定了基础[2]。将专业知识同思政元素紧密结合,搭建起绿色教育的理论平台,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长远目标,进而满足国家对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水域生态学》是水产养殖学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学科基础课。课程以生态学组织层次为主线、以生态系统生态学为中心,系统阐述了水生生物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以及生态系统生态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原理,突出生态学基础知识在水产养殖等领域中的应用实践[3]。在实践中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将水域生态学知识同思政课程有机结合,紧密关联国家发展及社会需求,充分发挥实现课程育人的价值。

1 “水域生态学”课程思政目标

立足于民族发展大计的长远目标,围绕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在《水域生态学》的教学过程中,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壮阔图景带进课堂,引导大学生树立对大自然的敬畏感,同时强调在养殖实践中践行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模式的重要性。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大学生掌握水生生物生存条件、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规律、水域生态系统具有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生态学基础知识在水产养殖和生物学科中的应用,同时培养学生们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

2 “水域生态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探索与践行

2.1 历史文化篇

在讲解绪论部分时,以中国水域生态环境的历史变化作为切入点,强调“人与河”“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密联系。早在西周时期,为保护水源、森林和动物便有了《伐崇令》的规定:“毋坏屋,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今者,死无赦。”战国时期,荀子“污池渊沼川泽,谨其时禁,故鱼鳖优多,而百姓有余用也”的思想已经将发展生产同生态保护紧密结合在一起[5]。从宋代起,人们已经逐渐意识到围湖造田导致蓄泄两误、乱砍滥伐导致水土流失的问题,并注重立法保护,设置禁令。南北朝五胡乱华时期,黄土高原的环境在一定程度上遭到了破坏,从此“河”变为“黄河”,也正是黄河浑浊的开始。百水之首,萬里黄河。在中国古籍中,黄河有着“四渎之宗”的称谓,世代炎黄子孙更是将黄河视为“母亲河”,可见历朝历代人民对黄河深深的情怀。大河东流,涛涛不息。今天,人们治理和保护黄河的事业迈入了新的历史征程,千百年来亿万群众对于生态的保护从未停歇。作为水产专业的学生,应该时刻谨记习近平总书记“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殷切期望,坚持和落实可持续发展观,建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奏响建设生态文明的主旋律[6]。

在讲解养殖水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时,将低碳思想植入养殖系统,带领同学们共同优化养殖结构,实现养殖环境中的物质循环,促进渔业的发展。目前,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已经面临着水资源短缺、养殖污染、鱼粉制约等大的挑战,同时,中国的发展还需要践行中国政府2020年CO2减排的承诺[7]。早在2009年,唐启升院士就前瞻性地提出了渔业碳汇的概念,这也为中国目前的渔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以山东省海水贝藻养殖为例,进一步引导同学们加深对碳汇渔业的理解。山东省海水贝藻养殖年均产量450万t以上,每年可从水体中移出的碳量为25万t~30万t,相当于每年移出110万t CO2,直接节省造林价值近10亿元。所以,我们应该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同共治,积极推动海洋渔业生产方式、结构、布局绿色化,建设绿色渔业示范园区,打造绿色高质量渔业技术体系。同时,应该教导大学生科学养殖,注重现代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推动优质水产品与优美生态环境的共同进步。

在讲解水生生物群落生态学章节时,通过唇亡齿寒的故事引入课程: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给虞国送去奇珍异宝,虞国便答应给晋国借道攻打虢国,但虢国是虞国的屏障,假如虢国灭亡了,那么虞国离灭亡也就不远了。就好比嘴唇与牙齿的关系,牙齿没有了嘴唇也会寒冷的。果真,当晋国借道虞国境内灭了虢国后,又趁机长驱直入灭了虞国。课程通过对唇亡齿寒一词的解释以及相关典故的介绍,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不同物种间的密切关系,理解物种间相互作用对于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平衡至关重要,明确保护和维护生态系统中各个物种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有助于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从而确保人类的生存和健康。

2.2 人物篇

在讲授水域生态系统学部分时,以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先驱——马世骏院士的治蝗事迹为例,带领同学们以生态学大师为榜样,培养学生敢于吃苦,勇于创新精神。1948年春,马世骏先生赴美国犹他州立大学攻读昆虫生态学,次年获科学硕士学位。1949年冬转入明尼苏达大学研究院,并于195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纵然美国政府多次阻挠,马世骏先生依旧不顾路途坎坷返回祖国[8]。为寻找治理蝗灾的新路,马世骏要到几乎所有的蝗区进行调查,历尽艰辛,马世骏最终向党和政府提出了《根治洪泽湖蝗害建议(草案)》及《根治微山湖蝗害建议(草案)》,受到高度重视,并很快被采纳,在马世骏和他的同事的努力下,危害几千年的蝗灾,在中华大地上再也没有大范围出现。正如他的名字一样,他是一只不停奔腾的骏马,从生态科学到环境科学,从昆虫到人类,从人类到社会,从经典实验科学到现代系统科学,他的一生都在不断探索,不断创新[9]。马世骏先生作为中国生态学的先驱,不仅为中国生态学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更为这个时代的新力量树立了榜样。

在讲授水生生物资源利用与保护部分时,以中国中华绿色特别金奖获得者侯学煜先生为典范,引导大学生从书本走向实践,在祖国的大地上默默耕耘。1945年,侯学煜先生怀着科学救国的愿望,飘洋过海,赴美深造,先后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研究院获得硕士、博士学位。怀着对祖国的深深思念,侯学煜先生抛弃优越的薪资条件毅然回国,一心投入到新中国的科学事业去[10]。绿化造林、修复生态是侯学煜先生一生的追求,而他身上“追求真理,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正是中国水产养殖学专业的学生应该学习的。

2.3 自然篇

在讲授渔业资源管理及可持续利用部分时,以中国的水资源贫乏、生活用水增加等因素导致的黄河频繁断流事件为切入点,引导同学们养成保护水源、科学用水的生活习惯,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资料显示,2005年初,黄河污染程度首次超过了淮河,其中农牧业对水质的影响很大,严重危害了社会发展[11]。为改善黄河水域的现状,逐渐贯彻“以鱼养水”的思路,致力于维护黄河生态文明。2009年,中央将增殖放流工作写入十七届三中全会文件中,国家财政大幅度增加了资金投入,同时农业部积极申报“放鱼节”,共同推动了中国增殖放流事业进入大发展期[6]。“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奔腾景象何等壮观。应该教导大学生衡量水域生态环境的安全性,增强人与自然共存的理念,共盼“水美鱼肥”的愿景。

在讲授水体富营养化时,以“水华的形成原因”为切入点,引导同学们思考蓝藻水华的危害以及在渔业养殖环境中应对水华的防治措施。2013年5月20日,泉州市陈田水库出现大面积绿色漂浮物,爆发了严重的蓝藻水华事件[12]。该事件不但引起了当地群众的广泛关注,也启示研究工作者开展水华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在蓝藻毒素方面,中国也曾做过相关调查。结果表明,蓝藻毒素与乙型肝炎、黄曲霉毒素“三害联手”,诱发肝癌的概率远大于单一因素或双害因素的致癌概率[13]。通过将藍藻毒素与人类生命安全相互联系,引发大学生对水域污染问题以及自身健康的关注和思索。

在讲授生物入侵时,以中国引进互花米草造成生物入侵的实例为切入点,引导大学生认识生物入侵的生态影响,培养大家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1979年,中国为消浪护堤、促淤造陆,从美国引进互花米草。互花米草自引进以来不断扩大,2019年中国海岸带互花米草的分布面积已达61565hm2。互花米草的引入导致中国的本土植物生存空间不断减少,逐渐改变了盐沼植被群落的生态结构,呈现出单种群发展的趋势[14]。在班级中分组,让大学生阅读相关资料,查找治理互花米草的措施,并以PPT形式汇报。在讨论的过程中,提高大家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引导大学生认识物种入侵的危害性,以及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在“水域生态学”课程中的体现。

3 结语

水产养殖学专业致力于将知识融入实践,打造德才兼备的新农科技术人才。高质量的人才培养离不开教育的创新、知识的融合以及不断发展的教育体系,而高校教师对于教学制度的改革义不容辞。“水域生态学”是研究养殖生物与养殖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专业课程,该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结合丰富的图片展示以及实例介绍,将知识贯穿融合,便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应国家“实践育人”的教育理念,将思政元素融入“水域生态学”教学课堂。一方面将知识形象化,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题,提升同学们学习的动力;另一方面引导同学们学农爱农,建立正确的思想政治体系。学生的思想处在不断变化中,需要教育的引导来坚定目标。因此,政治教育应该时刻伴随着专业教学内容,并在教学实践工作中不断深化大学生的理想信念,进而培养出具有大局观念和更高素质的“新农人”。

参考文献:

[1]吴晶,胡浩.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J].中国高等教育,2016,577(24):5-7.

[2]杨向荣,陈琴.习近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态学阐析[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2, 23(06): 35-39.

[3]刘松岩,潘开宇,周本翔.《养殖水域生态学》课程改革中教学素材的收集与应用[J].河南水产,2011,89(04): 46-48.

[4]陈小江,李伟,宋霖,等.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养殖水化学”课程思政改革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 2021(45): 30-31.

[5]李炳乾.浅谈中国古代儒家道家的环保思想[J].商情, 2013(8): 2.

[6]缪翼.保卫黄河:以鱼养水促进生态改善[N].中国渔业报,2009-04-20(005).

[7]董双林.高效低碳-中国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必由之路[J].水产学报,2011,35(10):1595-1600.

[8]佚名.马世骏同志生平简历[J].环境科学,1991(04): 3.

[9]康乐,李明,戈峰.马世骏:勇往直前,锐意创新,应对挑战[J].生态学报, 2011,31(07): 1761-1762.

[10]王耀恕.中华绿色特别金奖获得者侯学煜[J].江淮文史,1995(03):75-77.

[11]刘敏,孙婷婷,张明,等.黄河流域水污染问题浅谈[J].科技信息,2009(13): 715.

[12]方奋飞.陈田水库蓝藻水华事件的思考[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14,183(01): 14-17.

[13]应佳薇,张菁,张丽娜.关于蓝藻危害与防治[J].广东化工, 2017,44(11):212-213.

[14]王腾,何彦龙,赵丽侠,等.我国海岸带湿地互花米草治理现状与对策建议[J].湿地科学与管理,2022,18(06):81-85.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n the course of “Aquatic ecology”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ning

ZHANG Yingying, WANG Yuting, WEI Wenzhi, YANG Hui

(Yangzhou University, Yangzhou 225009, Jiangsu China)

Abstract:Aquatic ecology is an important fundamental course for students majoring in aquaculture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ning. It plays a vital role in the cultivation of aquaculture talents. In order to integr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throughout the entire teaching process, have integrat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with knowledge points while establishing course objectives, and changed the original teaching mode to some extent, achieve the goal of bring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to the classroom. Through the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of Aquatic Ecology, we hope to deepen the ideal beliefs of aquaculture major students, guide them to learn and love agriculture, and cultivate "new farmers" with a broader perspective and higher quality.

Keywords:aquatic ecology; aquacultur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基金項目:2022年扬州大学教学改革研究课题(YZUJX2022-D23)。

作者简介:张莹莹(1988.8- ),女,博士,扬州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水域生态。主要从渔业环境与健康养殖相关教学与研究工作。E-mail:zhangyingying@yzu.edu.cn。

猜你喜欢

水产养殖思政元素高校
浅谈思政元素在大学英语教育中的应用
大学语文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大学语文》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研究
思政元素融入《政治经济学》教学探索
水产养殖对渔业水域环境带来的影响与应对策略
水产养殖中病害的防治措施分析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