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幼儿园美术教学中美育的渗透

2023-08-14石慧

幼儿美术 2023年3期
关键词:小组讨论美育绘本

石慧

幼儿美育是培养幼儿综合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教育方式。处于学龄前的幼儿对周遭事物的感知多依靠色彩、造型等相对明顯的特征,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年龄特点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融入美育元素,渗透美育理念。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探索欲,还能够帮助幼儿建立相对完整的审美体系。本文围绕如何在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渗透美育,提出了以下几点思考,希望能为一线美术教学和相关幼儿美育活动的开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幼儿园美术教学中渗透美育的重要性

美育是德、智、体、美、劳五育中的一项,是一类艺术美感教学,也可称为审美观教学。教师通过运用多种艺术形式,将自然界或社会生活中的美渗透到美术教学活动中,为幼儿带来丰富的审美体验,引导幼儿发现美、感知美、欣赏美。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能够进一步提升幼儿的美术素养,引导幼儿独立自主地通过多种艺术形式表达心中所想,真正发现并尝试创造美。值得注意的是,幼儿园美术教学中的美育渗透具备十足的灵活性,教师利用这一特征创设多样的教学环节,吸引幼儿的注意,激发其创作兴趣,让其进入到美术创作的世界中,体会沉浸式创作的乐趣,获得身心、智力等方面的综合发展。

二、幼儿园美术教学中渗透美育的方法

1.美术课程游戏化

课程游戏化是当下幼儿园美术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在美术教学中渗透美育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师在美术课堂中设置游戏环节,可以让幼儿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学习美术知识;将美育渗透在游戏背景与游戏内容中,可以使幼儿自主地投入到美术创作中,身临其境地感受艺术氛围,体会创作的乐趣。

比如,教师在引导大班幼儿进行绘本故事创作时,可以先挑选情节丰富、画面效果突出的儿童绘本,再根据绘本中的内容,设计角色扮演的游戏活动,为幼儿分配不同的角色,引导幼儿根据绘本中的故事情节完成自由表演。幼儿在扮演角色时,能够带入个人情感,体验角色经历,对绘本中的内容产生情感共鸣。在表演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体验和理解大胆剖析插图中的绘画方式与技巧,让幼儿对绘本画面的表现有更深刻的理解。此时,教师再为幼儿创设可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幼儿尝试编撰后续的故事情节发展,开展模仿绘画等,引导幼儿将表演中的情感体会充分融入创作,完成更具特色的绘画作品。

2.创设小组讨论或探究性活动

小组讨论及探究性活动是当下幼儿园美术课程中十分常见的教学方法,对美术教学中美育的渗透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教师在美术课程中为幼儿安排小组讨论或探究性活动,带领幼儿深入剖析艺术中的美感,引导幼儿正确认识美术,感悟艺术的魅力。比如,在以水墨为主题的欣赏创作课中,教师可以先在课堂中播放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带领幼儿初入水墨世界,激发其表现及创作兴趣。接着,教师可以展示经典水墨作品《虾》,并设置小组讨论的环节让幼儿大胆交流、表达自己对水墨作品的理解,让幼儿在欣赏画作的同时深入思考,充分发挥其想象力,让美术教学从表层走向深层,将美育合理渗透在美术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3.营造良好的美育环境和氛围

教师可以在美术课堂中为幼儿营造轻松、愉悦且自由的美育氛围,减少对幼儿行为、思考方向等的限制,促进幼儿的个性化发展。

例如,在以季节为主题的美术活动中,教师可以带领幼儿感知自然、亲近自然,开展相关户外写生活动。在真实的自然环境中,幼儿的学习兴趣大大提升,想象力及创造力也被不断激发。当幼儿走进自然,真正沉浸在自然的环境和氛围中时,便能够捕捉到不同的创作视角,创作出独具风格的美术作品。

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利用环境和氛围开展美术教学活动时,要灵活把握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充分掌握幼儿当前对美术学科的认知,使用科学、可行且具有一定趣味性的教学手段,强化幼儿在美术课堂中的情感体验,让幼儿真正感受生活和自然中的美,培养幼儿的审美意识,实现美术教学过程中美育的渗透。

综上所述,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时,需要把握美育的核心要素及幼儿阶段的发展规律,引导幼儿感受美术创作的趣味性和艺术的独特魅力,以美育强化幼儿的审美能力,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课程游戏化、小组讨论与探究性活动、户外写生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真正实现美育在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猜你喜欢

小组讨论美育绘本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绘本
绘本
绘本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厘清小组讨论的两种取向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如何提升初中社会课小组讨论的有效性
语文学习小组讨论的纠偏与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