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幼儿美术教育实践及方法探究

2023-08-14邬智英

幼儿美术 2023年3期
关键词:教师应绘本美的

邬智英

当下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美术素养,还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帮助幼儿更好地了解绘画、欣赏艺术,引导幼儿独立自主地进行美术创作。本文基于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和幼儿美术活动,围绕幼儿美术教育的原则、要点和方法进行了以下思考。

一、重视核心素养下幼儿美术教育的原则

美术教育可以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调动幼儿的想象力和创意思维。因此,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引导幼儿由“要我学”转向“我要学”,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美术的积极性,让幼儿自主地投入到美术创作中。

1.以乐助学,创造愉悦性

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教师应重视幼儿的心理状态,引导幼儿充分表达自我,给予幼儿交流和展示的机会,让幼儿享受创作过程,在动手动脑中激发其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增强其对幼儿美术活动的喜爱。

2.以美教学,注重形象性

美术教育具有较高的视觉性,教师可以通过色彩、构图等讓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不同风格的视觉形象。此外,教师还可以基于形象原则,引导幼儿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名家作品等进行欣赏,不断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审美素养。

3.以爱促学,遵循情感原则

在美术活动中,教师要以爱为引,重视情感原则,用爱对待每一位幼儿,实现师幼之间的良好互动,激发幼儿对美的追求。

二、凝练核心素养下幼儿美术教育的要点

1.图像识读

美术作品、影像等都与图像识读有关,教师可基于幼儿熟悉的事物开展美术教学活动,让图像识读融入到幼儿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比如,在美术活动《生日的标记》中,教师以幼儿熟悉的生日为主题,让幼儿先了解与生日有关的图像信息,再引导幼儿利用各种材料进行主题创作,增强幼儿的图像识读和创作兴趣。

2.审美判断

积极向上的审美观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尤为重要。培养幼儿的审美判断能力可以帮助幼儿独立自主地对作品进行分析、判断和评价,有助于幼儿深入了解作品的内涵。因此,教师可以在美术活动中设置“名画赏析游戏”“走进自然景色”等环节,让幼儿在活动中拓展视野,不断提升自身对美的理解和判断能力。

3.美术表现

在幼儿进行创作时,教师应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多种美术表现形式进行创作和表现。比如,在美术活动《汽车》中,教师可以鼓励幼儿通过画、剪、拼等形式进行创作,这样不仅能丰富画面的效果,还能提升幼儿自身的动手能力和综合表现能力。

三、践行核心素养下幼儿美术教育的方法

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和日常生活设计教学方案,在幼儿创作前导入与主题相关的知识,设置游戏、小组讨论等互动环节,让幼儿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幼儿独立自主完成美术创作的能力。

1.依托主题课程,开展生活化美术创作活动

教师在开展美术教育活动时应贴近幼儿的生活现状,依托主题课程精心设置教学内容。比如,在开展小班主题活动《蔬果乐》时,教师可以在活动前期通过开展亲子活动、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幼儿了解蔬果的种类和特征,获得直接经验,为后续的创作环节做准备。

2.利用环境熏陶,营造浓厚的艺术氛围

每个幼儿心中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独特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因此,教师应抓住这一特征,充分利用园所内的环境,根据活动主题,为幼儿的创作营造浓厚的氛围。比如,在开展美术创作活动《我的赏枫日记》时,教师可以将活动时采集到的枫叶和赏枫的活动照片布置在美术区,让幼儿体验沉浸式创作的乐趣。

3.巧用绘本资源,激发幼儿美术创作兴趣

绘本中富有各种各样的主题内容和表现形式,为幼儿选择适宜的绘本进行阅读,不仅能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和想象力,还能为美术教学活动增色添彩。例如,在绘本《好饿的毛毛虫》中,毛毛虫身上的颜色变化丰富,表现形式多样,教师可以借用绘本中的元素,引导幼儿尝试画、撕、捏、拓印等多种表现形式,创作出风格独特的美术作品。

综上所述,教师在进行幼儿美育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原则、要点与方法,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美术活动,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让幼儿在创作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提升其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猜你喜欢

教师应绘本美的
绘本
绘本
绘本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