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助思维导图开展议论文写作教学的三种措施

2023-08-13潘金匙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下旬 2023年5期
关键词:作文题议论文导图

潘金匙

思维导图是将关键词与图形、线条、颜色等联系起来,展现某种层级关系的一种思维工具。它能充分调动左右脑的机能,帮助学生记忆、阅读和思考,有效地提升其学习效率与思维能力。在议论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来完成各项任务。接下来,笔者就举例谈谈。

一、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分析材料

作文题一般会出示一段材料,要求学生阅读材料并写作。因此,在写作之前,他们必须读懂这段材料,找出其中的关键词或要素,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从中挖掘出有用的信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他们借助思维导图来分析材料,整理材料中的内容。

比如,2022年全国高考甲卷的作文题展现了《红楼梦》中的一段文字,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经验写一篇文章。教师可以采用“三步走”的方法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整理材料的内容。第一步:让学生分析材料中出现了哪些人物,分别提出了什么观点,贾政对不同的观点提出了什么看法。他们可以在思维导图中列出这些内容,并用特殊的符号标注出令贾政最满意的“匾額名”。第二步:让学生用思维导图整理出题人的要求,看看出题人希望考生写一篇什么样的文章。在思维导图中,他们可以依次列出与文体、字数、写作要求等相关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发现出题人特别强调了“不同的方法,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和“结合学习和生活经验创作文章”这两个要点。这也是他们在写作中需要注意的。第三步:让学生将两张思维导图整合在一起,找准写作的方向。具体可以用关联线串联起两张图,再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进行思考。经过思考,学生认识到各种“方法”没有优劣之分,只会有效果上的不同。

二、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给文章立意

写作能展现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的学生头脑灵活,想象力非常丰富,能写出观点新颖的文章;有的学生则缺乏这种能力。对此,教师可以指导他们借助思维导图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给文章立意。

比如,要求学生以“孤独与幸福”为话题进行写作,我们会发现一些学生在初拿到题目的时候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做。这个时候,教师可以让他们试着借助思维导图来发散思维,为文章立意。可以先将“孤独与幸福”写在中间,分别延伸出“孤独”和“幸福”两个关键词,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单独分析这两个概念。关于“孤独”,可以这样分析:

1. 孤独是什么?

2. 孤独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3. 孤独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4. 人为什么会感到孤独?

5. 孤独是可以摆脱或战胜的吗?

6. 人是否需要“孤独”?失去“孤独”,会发生什么?

……

每一个问题又可以延伸出其他问题。

关于“幸福”,可以这样分析:

1. 幸福是什么?

2. 如何获得幸福?

3. 幸福对于每个人来说是否具有相同的意义?

……

之后,再让学生将“孤独”和“幸福”这两个概念联系起来分析:

1. 孤独的人幸福吗?

2. 幸福的人是否永远不会感到孤独?

3. 如何看待两者的关系?

……

经过分析,学生就会发现可写的内容是非常多的。引导他们借助思维导图来发散思维,为文章立意,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三、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选择写作素材

在写作素材的选择上,思维导图依然可以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在写作议论文的过程中,光提出论点是不够的,学生往往还需结合文章的中心思想选择合适的写作素材,以论证自己的观点。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他们借助思维导图来选择素材。

比如,2022年全国高考乙卷的作文题以“双奥之城——北京”为中心词,将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与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残奥会进行比较,从比赛成绩、群众体育、科技亮点、交通支持、国家经济等五个方面展现了中国的跨越式发展,并要求学生以“跨越,再跨越”为主题写一篇文章。有的学生以“新时代的青年要参与到国家建设中,实现个人与国家的双重跨越”为核心观点进行写作,但未选出合适的素材。此时,教师就可以鼓励他们借助思维导图抽丝剥茧,找到合适的写作素材。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将“跨越”一词放在中间,并延伸出三个关键词,分别是“国家的跨越”“个人的跨越”“个人和国家的双重跨越”。学生要针对这三个关键词分别寻找合适的素材。针对“国家的跨越”这个关键词,可以先围绕“奥运会”来筛选素材,然后分析“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的秘诀”,将其与“国家的发展”联系起来。针对“个人的跨越”这个关键词,学生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寻找素材,谈谈如何提升自我修养,规划未来……针对“个人和国家的双重跨越”这个关键词,学生可以选择“名人实现了自己的超越,并为国家的强盛贡献出力量”的素材,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四、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给文章布局

议论文十分讲究布局。有了完整的结构、分明的层次,各种观点和素材才能以更好的形式呈现出来,文章也会显得更加有条理。一些学生不知道该如何优化文章结构,常常采用简单的“总分总”的方式为文章布局,将各种材料堆叠在一起,使文章的内容显得十分凌乱。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删掉与中心思想关系不大的内容,并适当调整各个分论点之间的关系,起到化繁为简的作用,优化文章的结构。

以2022年全国新高考I卷的作文题“本手、妙手、俗手”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列出各个分论点,优化文章的结构。有一名学生希望能在文章中呈现出“本手、妙手、俗手”之间的关系,于是就先分别写了三者是什么,然后又将其两两结合起来,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样写会给人一种“臃肿”的感觉。此时,教师可以鼓励该生利用思维导图来调整文章的结构。他将“本手”放在思维导图的中间,因为它能向好与坏两个不同的方向发展,分别转化成“妙手”和“俗手”。之后,再在思维导图上呈现“妙手”与“俗手”之间的关系,思考它们之间能否互相转化。借助思维导图,他发现原本复杂的关系被一个三角形的思维导图清晰地呈现了。于是,他决定调整文章的结构,以“本手”为出发点,论述三者之间的关系。

总之,思维导图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工具。在议论文写作教学中,教师要适时指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完成写作环节中的各项任务,切实提升其写作水平。

(作者单位:福建省永春第五中学)

猜你喜欢

作文题议论文导图
2021年《路》刊高考作文题全覆盖
议论文阅读专练
烃思维导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Get两种论证法,一举拿下议论文
简谈“议论文”写作
2016高考作文题:在复杂要求中寻求平衡
第6章 一次函数
避实就虚,理重于情——感受2014年高考作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