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答司马谏议书》中的论辩技巧赏析

2023-08-13陈吉海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下旬 2023年5期
关键词:兴邦士大夫变法

陈吉海

熙宁二年,王安石由宋神宗授意开始推行新法。次年,司马光接连给他写了三封长信,主要就“侵官”“生事”“征利”“拒谏”和“致怨”这五个方面细数了变法的种种弊端。对此,王安石没有恼羞成怒,更没有就此罢手,而是冷静地回了一封《答司马谏议书》,陈述了自己的变法主张,强调了守旧难以实现强国兴邦。作者所述委婉而富有气势,既不伤害对方,又不向对方妥协。那么,他在论辩时运用了哪些技巧呢?下面,笔者就来分析一下《答司马谏议书》中的论辩技巧。

一、据理力争,逐一反驳对方的观点

王安石在主导变法之初便遭到了士大夫阶层的强烈反对和抵制。在这种情况下,他并没有就此退缩,而是选择了坚守初衷,迎难而上。王安石和司马光同朝为官,关系很好。正如王安石所说的:“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他自认为与司马光相交甚久,相信二人都有着共同的目标,即强国兴邦。可惜二人政见不合:司马光毫不客气地指出此次变法中有很多不妥当之处,认为这与主张变法的王安石本人脱不了关系;王安石却觉得自己推行变法是“受命于人主”,并无私心。针对司马光在信中洋洋洒洒列出的五条罪状(“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怨”),王安石选择据理力争,逐一反驳。

司马光指责王安石“侵官”,王安石便说自己是按照宋神宗的指令行事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整肃朝纲,而非要侵犯官员们的利益。司马光指责王安石“生事”,王安石便反驳道:“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表明自己效仿了先皇的做法,是为了革除弊端,怎么也算不上惹是生非。司马光指责王安石“征利”,王安石便说自己是在为朝廷管理财政,而不是为了个人利益搜刮民脂民膏。司马光指责王安石“拒谏”,王安石反驳道:“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他认为敢于驳斥不正当的言论,不听信奸佞小人的话,不算是拒绝听取意见。司马光指责王安石“致怨”,王安石说道:“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现在有这么多人在埋怨,他在开始推行变法的时候就预料到了。王安石一一驳斥了对方的观点,表明了自己变法的决心。

二、转守为攻,深入分析顽固派指责自己的原因

王安石在辩解的过程中先是“守”,在守的同時又抓住了问题的关键,表明自己对朝廷的忠心,之后便转守为攻,深入分析了顽固派指责自己的原因。

司马光从五个方面对王安石进行了批评。王安石针对这些问题逐一反驳,这是在辩解,是“守”。之后,他开始转守为攻,抓住问题的实质,从高处着眼,深入分析了顽固派指责自己的原因。顽固派之所以阻挠变法,是因为他们“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他们自私狭隘,所以不愿意为国效力。他还指出了司马光违忤“人主”的旨意,不为天下兴利除弊的错误。特别是“辟邪说,难壬人”的说法,毫不客气地将对方置于无比尴尬的境地。那些士大夫不体恤国家,不赞成变法,“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王安石偏偏没有跟他们一起随波逐流,而是积极响应陛下的号召,不在乎个人利益的得与失,只希望国家变得更强盛。正因如此,他才会招致士大夫的怨恨。王安石实施变法的最终目的是 “除旧弊,兴邦国”,而士大夫阻挠变法则是出于一己私利。一公一私,对比鲜明,高下立见。

三、巧用典故,证明自己的观点的正确性

王安石在自辩的时候并没有空谈,而是巧妙地使用了“盘庚迁都”这一典故,证明了推行变法是可行的和必要的。在商朝时期,盘庚为了谋求更好的发展,挽救当时的政治危机,决定迁都。但是他的这一决定招了贵族阶层的强烈反对,有些激进的贵族甚至煽动平民来闹事,试图动摇盘庚迁都的决定。因为这实实在在地触及了他们的利益。迁都后,他们会失去现有的土地,再也无法享受奢侈的生活。但是盘庚并没有因此而改变自己的计划,“度义而后动”,狠狠地打击了蛀虫一般的贵族阶级,同时又大大提升了自己的威望。盘庚身为一代君王,在实施“变”的决策时尚且受到了那么大的阻力,而自己只是一名普通的臣子,实施变法必然会遭到许多人的指责和谩骂。

王安石巧借“盘庚迁都”的典故,指出在一定时期唯有“变”才能帮助国家更好地发展。盘庚的决策虽然招致了贵族们的一致抵抗,但他顶住了压力;如今自己的变法主张同样触及了士大夫阶层的利益,那么受到他们的指责和打压也是肯定的。王安石巧借典故表明了自己要实施变法的决心,展现了“不为怨诽之多而改变决心”的果决与刚毅。

综上所述,王安石立主变法,并且保持初心,不曾动摇。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他据理力争,转守为攻,巧用典故,在表明自己的态度的同时揭露了士大夫的顽固与守旧,使得整篇文章气势磅礴、柔中带刚。

(作者单位:甘肃省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兴邦士大夫变法
宋韵
——士大夫的精神世界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nanosecond laser ablation and plasma characteristics considering a real gas equation of state
诗词创作中的诗意翻变法
明代士大夫的法律修养
Brass tacks on iron: Ferrous metallurgy in 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
从宋初笔记看江南士大夫的“故国情怀”——以《南唐近事》《江南别录》等为例
百十初心不忘 树人扶农兴邦
——华南农业大学建校110周年历史回眸
百十初心不忘 树人扶农兴邦
——华南农业大学建校110周年辉煌成就
基桩检测中的静载试验法与高应变法的应用探讨
商鞅变法的是与非